简析网络语言的来源及不良影响

2016-03-16 06:35
关键词:网民语言

李 利 芳

(长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重庆 400000)



简析网络语言的来源及不良影响

李 利 芳

(长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重庆 400000)

网络语言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也是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是有源可溯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原有的语言系统,但是对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人们的思维和心理以及文字的交际功能等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可以进一步扬长避短,促使其健康发展。

网络语言;来源;影响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兴起。网络语言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指以网络为媒介使用的一些规范的词语、IT领域使用的专业术语、以及网民们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特殊的词语和句子等。我们在文中以第三种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是网民这一群体在网络中交流而产生的语言,所以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有其不同于规范普通话的独特的特点。

1 网络语言的来源

网络语言尽管其记录符号和使用的语法规则都很复杂、特殊,但仍只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变体,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其来源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1.1来源于名人言语、影视、古籍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电脑、手机等新媒介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播放、展示的内容无时无刻不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于是,一些名人(包括一些本来并没有公众影响力,但是由于其一句话,迅速被捧为网络红人的人)言语、影视内容往往会在一眨眼的功夫就被网民援引,变成网络流行语。如:

1.1.1且行且珍惜

2014年3月31日,马伊琍微博回复文章出轨事件,写到“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于是一夜之间,“且行且珍惜”红遍了大江南北。而实际上,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中也曾说过“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同样的话,之前很少有人知晓,现在却差不多老少皆知,这与网络的快速传播、受众面广以及明星效应等不无关系。

1.1.2宋仲基

《太阳的后裔》一经播出,其男主角就受到了观众的热捧,于是“宋仲基”迅速渗入了各种各样的语境中,如:“躲过了宋仲基,躲过了狐狸,却被重庆嬢嬢给撩了。”“什么?宋仲基男神没看够?还有‘郁金香’女神等着你!”这是典型的“被宋仲基”了。

1.1.3奥特曼、凹凸曼、out man

日本空想特摄电视剧《奥特曼》系列的播放,使得“奥特曼”这个人物形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小孩子把他当作英雄的代名词,天天梦想自己是奥特曼时,在成人的世界里也出现了“凹凸曼”和“out man”。“凹凸曼”除了指有能力的人,还被广大网友赋予了形象意义,指各种凹凸有致的人。“out man”则又借用了英语中的意思,用来指过时的、落后的人。日语、汉语和英语的界限已经被网民们超常的想象力打破了。

1.1.4造

港台剧本《爱情是从告白开始的》中池早早有一句台词:“欧皓辰!你造吗,为直都,宣你。”造,即“知道”的意思,是由其合音形成的。这样的例子在汉语中从古到今都有,如:诸(之于)、曷(何不)、甭(不用)、羟(氢氧)等。现在在网络语言中同样出现了大量的这种合音词,这和港台语的影响、语流音变、人们追求输入时的省时省力等不无关系。

1.1.5黑旺财

旺财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一条狗,狗即“犬”,所以黑旺财即“黑犬”,就是“默”。可见有些网民既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熟悉历史,又有奇特的思维。

1.2来源于人们日常所用的普通话、各地方言以及外语

尽管大部分网络语言是网民们为了日常交流而产生的,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远程性,人们并无法做到真正的口语交流,只能用文字或其他符号形成书面语。吕明臣就曾说道:“网络语言是将纪录自然语言的文字输入计算机,通过数字化处理,又以文字形式现在屏幕上的。”[1]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有的是“普通话变体”,如:宝宝(我)、怕怕(害怕),这类叠音词本多用于和婴幼儿的交流中,表示一种亲切、爱怜的情感,但是却被网民们故意改变其使用语境,增加了一种戏谑、夸张的味道在里面。再如bs(鄙视)、p9(啤酒),离开上下文语境,我们没法知道它们代表的意思,但是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数字、字母等来代替原有的文字。

同时,由于我国既倡导全民使用普通话,又保留了各地方言,所以部分网络语言实际上就是用方言改造过的“普通话”,如:盆友(朋友)、灰机(飞机)、筒子(同志)、同鞋(同学)、大锅(大哥)。这些词有的一开始可能就是由于人们受方言的影响发音不准造成的,但是却由于受到同地域人的认可、异地域人的好奇,不断地被 “发扬光大”。特别是像前后鼻音、卷舌音和平舌音、f和h的混淆等语言现象,在我国各大方言区中本来就是比较普遍的。

另外,改革开放不仅使我国经济与全球接轨,而且语言文化也有了更多的交融性,再加上近年来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所以在网络用语中随时都有外语的影子,其中以英语最甚。如:

(1)粉丝(fans),音译词,完全保留了原词的意思。

(2)酷(cool),音译词,但是进入汉语后人们却赋予了它新的意义,表示帅气的,时髦的,令人羡慕的。

(3)88(bey bey)、cu(see you),音译词,但是人们本着经济便捷的原则,音译为数字、字母,而非汉字。

(4)pose、ps(photoshop)、gf(girl friend),直接借用原词或者采用缩略的方式选取原词的代表字母。

1.3“旧瓶装新酒”形成的新词

(1)包子。包子本指用圆形发面皮包馅蒸成的食品,它是一个理性义突出的词语,并没附着色彩义。但是网民们却有意忽略其理性义,而根据它圆圆的形状,突出其色彩义,于是由表示面食,变成了形容某人笨,或者长相欠佳。

(2)走召弓虽。追新求异是网民们乐此不疲的一件事,于是有人把规范的汉字人为地根据其结构进行拆分书写,如:走召弓虽,即超强,通常用于回帖时表示对主题帖的膜拜。

(3)白骨精。白骨精本是指《西游记》中的妖怪,可是网民们却把这个词的每个语素重新赋予其意义,通过其语素意的叠加,使整个词产生了新的意义,即白领+骨干+精英。

2 网络语言产生的不良影响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而社会方言一般没有排他性,虽然是因为一部分人聚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生的,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是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丰富了汉语原有的词汇系统,为汉语词汇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其无规律、无原则地使用,也给人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同时也影响到了语言的规范性与纯洁性。

2.1给中小学语文教育造成了困扰,带来了挑战

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中10岁以下的占19%[2]。这部分小网民正是刚刚进入识读汉字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一边在课堂上接受着有关普通话的正规教育,一边又在网络上接受着网络用语的熏染,这将会严重影响他们对汉字正确读写的掌握。如:盆友——朋友,这对于本来就不分前后鼻音的方言区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会让他们误认为“盆”和“朋”就是同音词。再如:菌男——俊男,这对于刚刚接受规范教育的小学生来说,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分辨正确与否的能力,而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

《报告》还指出10—19岁的网民占65.6%[2],这部分网民大部分属于中学生,尽管他们在学校里被要求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可仍然抵挡不住网络语对他们的吸引力,特别是手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更是给他们提供了方便。他们甚至以使用网络语为荣,不少学生除了日常口语里脱口而出外,在作文里也经常出现。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也许会觉得自己使用网络语更有个性,更新颖,但是他们却忽视了网络语本身的不规范性。如:我来乐——我来了,霉女——美女,对于这样的例子教师是应该视为网络语呢?还是视为错别字呢?事实上,除了词汇,网络语言的运用使得语法教学同样面临着窘境,如“兄弟我闪先”“被自杀”“今天伊妹儿我”等句式结构并不符合规范的现代汉语语法,这会使一些学生变得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用网络语言是一件紧迫的事情。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早就说过:“我们的本领就在用现成的、普通的语言,写出风格来。”

另外,网络用语中有大量的粗俗、低俗之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调查发现,类似‘屌丝’这样品位格调不高的网络词语在2014年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中出现竟达1 942频次,‘逗比’‘逼格’等词居然也位居前列,而且在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上也泛滥成灾。”[3]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语言的纯洁性、优美性、而且会让一些中小学生养成不良的用语习惯,甚至妨碍他们道德修养、语言素养的养成与提高。“语言文字的纯洁,不仅仅意味着文化的纯洁,更意味着价值观念的纯洁”[4],因为“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5]。

所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一线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习惯与意识;科研工作者要“多多关注现实社会中语言文字应用的状况 ,多用我们的研究成果来解决语言文字应用中提出的问题,这就能为我们全民语文素质的提高乃至整个文化教育的提高作出我们力所能及的实际贡献”[6]。

2.2网络语言的使用易滋长人们的投机取巧、懒惰心理

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由于大家既求方便快捷,又求标新立异,所以常常用数字、字母、符号等来代表汉字,如:f2f(face to face,面对面),13579(此事真奇怪)。这样的记录固然简便,但毫无规律原则可言,完全是初创者随心所欲,如果人们默认了这样的现象,甚至有人对初创者充满崇拜,那么就会见怪不怪,并且有可能把这种投机取巧的思维运用到其他领域。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改变会间接影响到人们思维习惯的改变。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曾说过:“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围墙,更深刻地讲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和下意识等。”所以在语言上形成的这种投机取巧的心理可能会使一些人以后不管做什么都会任性、自我,一切以省时省力为出发点。但是无以规矩,怎么可能成方圆?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就特别提到不要让广大青少年“养成贪吃懒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7]。

2.3网络语言的滥用使得文字的交际功能受到影响

网络语言最初是网民们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如果说只在网络世界里使用,不管一般人认为其怎么杂乱无章,只要得到网民的认同就可以了,语言本就是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性。但是随着网民的增加,网络通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所以网络用语实际上早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它们也不再只局限于人们在网上聊天,而是无时无处不在。不仅一些个人在日常交流中大量使用,如有人发文《当了三年公务猿真是够了,和奇葩同事拜拜》,而且一些报刊杂志、综艺节目、商家广告等公众信息里也随处可见,如《一位“被足球”父亲的口述实录》《双12抢购看气质,9块9邂逅芈月》等。这些信息里生造的词语、错乱的语法、上下语句随意的搭配,对于不熟悉网络语的读者来说,完全是不知所云。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既要求其简洁经济,又要求其准确规范。网络用语的滥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字的正常交际功能。特别是公众媒体,因其受众广、影响大的原因,更应为规范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起到表率作用。语言学家张巨龄曾提出语言文字发展不违规、不违意的主张,窜改语言、造词费解,违背了千百年来汉语言文字积淀下来的创新规律。我国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做出了明确规定。除非有特殊情况和特殊需要,我们应该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社会上共同使用的语言。

所以,对于目前流行的网络语言我们应该采取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正确地引导与规范,使其能够健康发展。

[1]吕明臣.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

[2]新华网.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23/c_128051909.htm.

[3]刘丁.如何用网络语言做好报纸标题[J].语言文字报,2015,(10).

[4]张建冲.论网络用语与语文规范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3,(4).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0.

[6]詹伯慧,钟奇重.视语文教育加强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9).

[7]新华网.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26/c_116299439.htm.

责任编辑:李增华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5.060

2016-04-23

李利芳(1979—),女,山西临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H109.4

A

1674-6341(2016)05-0144-03

猜你喜欢
网民语言
语言是刀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言技能退化与语言濒危
我有我语言
微博舆论中网民信息互动的扩散模式
论语言的“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