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对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的价值

2016-03-16 06:35
关键词:族际隔阂民族团结

曹   凡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对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的价值

曹 凡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是保证多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的民族关系和具体的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整合,是衡量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良好的标准。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理论,有助于以共同利益、稳定与发展以及族际关系的正确处理促进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

邓小平;民族团结;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多民族地区,民族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性的问题。在世界各地,由民族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多民族地区为了维护稳定,保持政治秩序而选择一种政治机制将各民族的不同利益重新协调,这个机制就是政治整合。在多民族地区,只有实现族际政治整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保证地区的稳定和各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的程度由多民族地区内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所决定,而民族团结恰恰主要反映了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衡量一个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良好的标准。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对于促进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保证多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1 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主要内容

1.1消除隔阂是首要前提

关于如何才能实现民族团结这个问题,邓小平早在主持中共中央西南局工作时期就指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邓小平不仅把消除隔阂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更把消除民族隔阂、搞好民族团结作为衡量是否取得成绩的标志。由此可见,邓小平对消除民族隔阂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反映了消除民族隔阂对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邓小平坚持治本的态度,寻找产生民族隔阂的根源,从源头上消除民族隔阂问题。他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说道:“只要一抛弃大民族主义,就可以换得少数民族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不能首先要求少数民族取消狭隘民族主义,而是应当首先老老实实取消大民族主义。两个主义一取消,团结就出现了。”因此,在邓小平看来,只有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取代大民族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从根本上消除民族隔阂,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大团结。

1.2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基础

“只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不断发展和壮大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们前进,任何阻力都将被我们打破。”在邓小平看来,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纽带。也只有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民族团结的社会主义方向,这反映的是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本质问题。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必须将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政治基础,这一思想的核心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指出:“安定团结十分重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实践证明,邓小平加强中国共产党内部团结,为民族团结树立榜样的思想是正确的。正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巩固党内团结,才为真正实现民族团结提供了政治保障。

1.3共同富裕是基本手段

邓小平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的民族工作实践,指出:“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也就是说,要防止民族矛盾,不仅要发展各民族地区的生产力,而且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本手段。“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

由此可见,共同富裕是关系到实现民族团结的最根本的问题。经济发展为实现民族团结提供物质保证,实现共同富裕是保证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同时,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要经历一个先富帮后富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各民族之间相互增进了解,加强联系,民族团结更加巩固。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告诫我们只有我国各民族地区以及人民共同富裕与共同繁荣才能保证民族团结的实现。

2 对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的价值

2.1有助于以共同利益促进多民族地区族际整合

民族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总是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特定的利益要求而与其他民族进行互动。在多民族地区,无论是哪一个民族都在积极地寻求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由于各民族的利益可能是不同的,因而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也就存在差异,进而这种以利益以及实现利益方式的差异为主要特征的利益分化就成为族际交往过程中差异性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多民族地区来说,族际间的矛盾冲突归根到底是由于利益的争夺。所以,正确处理民族间的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就成为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的关键。

关于如何在多民族地区既保证各民族的基本利益,又能有效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博弈,促进族际政治整合,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当中有很多有意义的观点,归结起来就是寻求并实现共同利益。从经济利益方面来说,民族团结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被邓小平看作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民族团结,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作为紧紧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纽带,并将每一个民族都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各民族有了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的经济利益。在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当中,“共同富裕”被看作是各民族共同的经济目标,是我国各个民族经济利益得以实现的保障。从政治利益方面来说,邓小平又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实现各民族共同的政治利益,在全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使全国都能够享有共同的政治权利,能够使各个民族拥有实现政治权利的渠道。

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以及实践表明,在多民族地区要实现族际政治整合必须寻求并实现民族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同的民族有着各种各样自身的利益,但是只有在寻求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利益关系,保证实现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多民族地区有效地促进族际政治整合,避免由民族利益纠纷而导致的民族冲突,这是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本质内涵。

2.2有助于以稳定与发展促进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

邓小平不仅将民族团结视为社会稳定的需要,而且将民族团结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认为只有首先处理好民族关系,才能在稳定的环境下实现多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邓小平非常注重民族团结对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一个国家的稳定,特别是社会的稳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必须依赖社会的稳定。中国既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假如没有民族的团结,民族矛盾就会经常出现,党和国家的工作就会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整个国家的一切事务都将无法正常运行。而政治整合作为多民族地区重要的维持机制,是实现多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具体的、具有较强目的性的一种手段。因此,为了整合而整合的多民族地区的族际整合是不存在的,整合本身并不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目标,而是要通过族际政治整合来实现多民族地区的稳定以及各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在多民族地区,民族分裂的隐患是始终存在的,而且存在于任何一个民族地区,即便民族分裂没有外在地直接表现出来,多民族地区也不能放松预防民族分裂发生的警惕性。当今世界几乎每一个多民族地区都存在这个问题,比如北美地区的魁北克、英国的苏格兰以及中国的新疆、西藏等都曾被民族分裂问题所困扰。多民族地区一旦发生民族分裂,就可能会引发战争,这将直接影响到多民族地区的稳定,破坏民族的发展。因此,在多民族地区民族间必须通过有效的政治整合,协调族际关系,使多民族地区内的各个民族能够团结到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当中,避免民族分裂的发生。从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重要性可以看出,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所追求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避免多民族地区发生民族分裂以及所带来的民族冲突与战争,维护多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的局面。

2.3有助于以族际关系的正确处理促进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

在一个多民族地区的族际政治交往中,往往会涉及到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的关系,族际关系能否得到很好的处理关系到多民族地区政治整合的成效。在多民族地区,主体民族人口所占比例较大,有着明显的人数优势,而且一般主体民族资源更加丰富,有着更大的利益目标;而非主体民族由于人口较少,资源贫乏,往往发展较慢。因此,在多民族地区经常会出现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在实现或维护本民族的利益过程中出现矛盾与冲突,并逐渐因为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形成较深的民族隔阂。这对于实现多民族地区的族际政治整合是非常不利的,直接影响到多民族地区的稳定,威胁民族团结,甚至导致民族分裂。因此,正确处理多民族地区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族际政治整合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有助于通过族际关系的正确处理来促进政治整合。邓小平十分重视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协调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大主义,即大汉族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这两大主义成为民族隔阂形成的根本原因,直接影响到民族团结的实现。大汉族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实质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之间的矛盾。汉族作为主体民族,无论是人力物力都要远远大于少数民族,而两大主义之所以会产生正是由于封建王朝时期的民族压迫所导致的,根源来自于大民族主义,只要首先取消大汉族主义,少数民族自然而然就会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族隔阂也就逐渐消失了,民族团结就实现了。在具体实践中,邓小平也将这一观点与民族政策相结合,推动一系列维护少数民族利益的民族政策的制定,对少数民族的重视是重要的政策取向。只有在主体民族包容非主体民族,尊重非主体民族,使非主体民族的利益也能实现的情况下,族际关系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这是实现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非常重要的基础。

总之,从共同利益、稳定与发展以及族际关系的正确处理三个方面阐释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对多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的启示,深刻体现了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基本内容与精神。这不仅对我国实现族际政治整合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世界其他多民族地区实现族际政治整合,促进多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

[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周平.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朱洪明,周锡银.邓小平民族理论与实践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刘文佳.论邓小平的民族团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3,(9).

[7]朱碧波.族际政治整合研究缘起、论域与展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6).

责任编辑:卢宏业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5.049

2016-06-27

曹凡(1991—),男,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849

A

1674-6341(2016)05-0119-02

猜你喜欢
族际隔阂民族团结
云南藏区流动人口族际结构性差异现状分析——基于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的问卷调查
民族团结之歌
基于族际互动的甘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基础考察
越多接触就越愿意接触?取决于效价与效能*
如何上好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课
联通世界里的孤独与失落:对《通天塔》现实意义的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试论西南民族地区的族际经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