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诚,杨 洛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州 438000)
目标结构资源: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创建策略
周宗诚,杨 洛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州 438000)
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背景下的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学科创建应从教学服务型大学这个历史阶段出发,牢牢把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根本宗旨,重构学科目标定位、学科组织结构和学科资源配置。明确学校学科主攻方向,建立实体科研机构,充分配置相应资源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目标定位;组织重构;资源配置
在当前国家大力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办学定位模糊、办学水平亟待提高、办学特色不鲜明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核心和龙头,是高校办学水平、学术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是事关高校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本文以高校整体宏观的视角从学科目标定位、学科组织结构以及学科资源配置三个维度着力探讨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策略,旨在促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实现弯道超越和跨越式发展。本文的新建本科院校是指升本已有十年以上历史,已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学科建设已取得较好成绩并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1.1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目标定位:从教学型大学到教学服务型大学
毫无疑问,新建本科院校在其办本科初期属于教学型大学,但跨过合格本科发展阶段以后,教学型大学的定位已然不能满足学校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办学类型、办学功能、办学模式等的二次转型。从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介于教学型大学与教学研究型大学之间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理应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目标定位的战略选择。
教学服务型大学这一概念首先由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提出,他将教学服务型大学定义为:“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以推动知识的创新、传授、应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宗旨,全面构建新型的教学与科研模式、组织制度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现代大学[1]。”其特征突出表现为:一是教学科研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结合,并为后者服务;二是教学科研水平与教学型大学相比有大幅提高,尤其是学科水平显著提高,学科特色初步形成,研究生教育有一定的规模;三是学校组织结构、制度形式与资源配置方式较教学型大学相比有显著变化。
1.2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目标定位:特色学科达到研究生教育水平
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核心和龙头,其水平、层次和目标定位要与学校的整体定位和发展战略目标相吻合,高校的层次定位决定了学科的水平定位,高校学科建设的目标定位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学校的总体战略目标,学科建设的目标必须在学校总体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实施[2]。新建本科院校在向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学科建设目标定位应当是:服务面向上,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方向,围绕地方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在主攻方向上,确立5~10个二级学科作为重点突破方向;在学科水平上,产出一流科研成果,显著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形成学科特色;在教育层次上,取得硕士学位点的突破并形成一定的教育规模。
黄冈师范学院“十三五”期间学科建设目标是,根据“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这一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充分利用黄冈革命老区和大别山特色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紧密结合黄冈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以4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的学术成就为基础,遴选出10个左右二级学科作为建设的主攻方向,实现国家级重大奖项与标志性成果的突破,实现硕士学位点的类型和数量的突破,形成在区域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特色。
组织目标确定以后,就需要重构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来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目标是依靠学科组织而不是教学组织来完成的。新建本科院校应根据学校目标定位建构具有特色的学科组织结构。
2.1 大学学科组织的变迁
以卢曼为代表的功能结构主义认为,功能先于结构,社会系统以功能效率为前提,结构是由功能来确定的,并溶化于功能之中[3]。大学组织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大学组织结构是否合理,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的发展目标、职能的转变决定了大学组织结构的变迁。一直以来,教学型大学沿袭的“学校-学院(学系)-教研室”三级模式为主要组织结构模式,具有明显的科层制特征。然而,随着教学型大学向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转型,以及由此而来的大学科研职能的强化,传统的“学校-学院(学系)-教研室”组织结构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学院-学科(研究所、中心)”这种新型的大学组织结构就应运而生,世界大学发展史揭示了这种大学组织结构变迁的规律。“学院-学科(研究所、中心)”这种组织结构是教学型大学向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趋势下的应然产物,这种学科组织形式的特点是能够打破学院界限和学科壁垒,充分整合多个学科的人力与物力资源,较好地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的聚集作用。
2.2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组织的重构
作为定位于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新建本科院校,理应建构“学院-学科(研究所、中心)”这种学科组织形式来开展学科建设工作。研究中心、研究所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组织结构的管理形式,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新建本科院校特殊历史发展阶段学科建设的特殊目标任务上:确立并制度化学校的学科主攻方向,从组织上明确学科的职责与任务,提高学科建设效率缩短学科建设周期等方面,从而助力学科水平的整体提升。当然,鉴于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刚刚跨过起步阶段,各学科建设成效参差不齐,“学院-学科(研究所、中心)”这种学科组织只能在基础较好,具有一定影响的少数学科建立。
学科建设实践表明,是否建立研究所、中心等实体学科组织,学科建设成效大不一样。2015年更名成功的赣南师范大学,在创建特色学科过程中,依托1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以及专门设立的诸如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25个校级实体科研机构,紧密结合江西特别是赣州的资源优势和发展需求,打造了以“五个一”为代表的学科特色(一面旗——中央苏区研究,一棵树——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一家人——客家文化研究,一抔土——稀土镁合金功能材料研究,一条虫——血吸虫病防治新技术研究),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科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国家级科研奖励也获得了突破。相比之下,黄冈师范学院虽然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设立的大别山油茶林资源高效综合开发与利用研究所、大别山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所以及鄂东戏曲研究所等20个校级科研平台,均不是实体的学科组织,没有行政职能,没有人员编制,没有设置专职科研岗位,近年的高级别科研成果产出、科研项目立项和科研获奖都十分有限,学科方向和特色不明显,学科整体竞争力不强。
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组织结构的重建关键在于充分依托各级科研平台设立独立建制的实体科研机构,为其配置专职科研人员,与此同时,学科组织要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为导向,紧扣地方需求和地方区域特色确定学科主攻方向,努力提升学科建设的能力与学科发展的水平。
学科目标任务和学科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学校资源配置方式随之必然发生改变,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资源配置要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并重型转变。当前对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来说,最重要的资源是权力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3.1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的权力资源配置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的权力主要有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两种,前者主要是“收”,后者主要是“放”。学科方向分散、主攻不明,是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发展中的通病,行政权力要在学校学科主攻方向确立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科主攻方向问题的解决不能过度依赖学术权力,学校学术委员会在讨论的时候,往往因为委员的学科本位利益而导致莫衷一是,议而不决,校长应在充分考虑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基础上做出决断。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的学术权力的“放”应体现在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上面。赋予学科带头人相应的人才引进与任用、学科经费管理以及学术事务管理的权力,可以试行学科首席负责人制度,明确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
3.2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配置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的教师人力资源配置首先是增加人手,其中关键是学科带头人。改变引进教师以教学需求为根据的做法,要以学科建设和科研需要作为教师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根据。在学校已明确的主攻学科,设置研究中心、所,每个研究中心、所根据需要设置2~5名不等的科研为主型岗位或专职科研编制,形成研究中心、所的核心力量。重中之重是要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着力搭建“领军人物-学科骨干-青年博士”三位一体的学科梯队和研究团队,为学科建设积蓄力量、夯实基础。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的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其次是增加人力。所谓增加人力就是增加非科研为主型岗位教师在科研上的人力投入,包括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科研动力往往是职称晋升,职称一旦上去了,阶段性的科研积极性就下降了,甚至几年科研为零。学校要积极推行教师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和工资绩效奖励制度,对于没有完成科研任务的实行硬约束,以此鼓励教师增加科研投入。
3.3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的财力资源配置
高校办学经费的分配一般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块,多数高校的人头费往往占了60%以上,公用经费占比不到40%,新建本科院校这个比例也差不多。黄冈师范学院2015年决算,人员经费占当年总支出达73.89%,剔除学生奖助学金部分,人员经费仍高达62.83%。学校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办学效益,首先要重视人员经费的使用效益,这里最重要的是人员工资福利支出这一块,2016年黄冈师范学院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39.36%,要提高这一块经费使用效益,就要建立真正的人员工资约束和激励机制,把教师和员工的科研目标任务纳入考核,使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科研任务密切挂钩,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工资分配制度。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的财力资源配置,是要合理调整公用经费中的教学、科研、学科经费的投入比例,加大科研(学科)平台建设、科研奖励以及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要将科研与学科建设经费重点向学校主攻学科方向倾斜。在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奖励方面,向学校确立的主攻学科方向重点配置资源。学校的科研立项经费的50%以上要投入到体现地方特色的学科,每年要设立校内招标课题,重点扶持学科主攻方向。科研成果奖励要体现学科方向,不论何人,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属于学校重点扶持的特色学科方向的成果提高奖励系数至2~3倍不等。
[1] 刘献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与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3,(8):5-6.
[2] 叶芃.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0,(5):30-32.
[3] 陈秀萍.功能、结构和社会系统—— 简介卢曼的功能结构系统理论[J].社会,1985,(4):33.
责任编辑 付友华
G642
A
1003-8078(2016)06-0010-03
2016-09-25 doi 10.3969/j.issn.1003-8078.2016.06.03
周宗诚,男,湖北武穴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