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学说的生态思想及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16-03-16 05:00:21
文化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说文明生态

王 爽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



【传统文化】

堪舆学说的生态思想及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王 爽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正确价值观和原则作为指导,堪舆学说包含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它们集中体现在堪舆学说天人一体的生态世界观、藏风聚气的自组织思想等方面,它们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应以当代最新科技知识和哲学思想革新传统堪舆学说,建构全新的当代堪舆学说。

堪舆学说;生态危机;生态文明

一、堪舆学说概述

堪舆学说又称风水理论,其实质是依据天地之道,在仔细考察各种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建筑物或城市地址等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或选择,进行相应的规划和设计,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1]传统堪舆学说包含丰富的生态思想,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不可因为堪舆学说中部分具有迷信色彩的内容而否定堪舆学说中其他重要价值,应当代最新科技知识和哲学思想解构其具有迷信色彩的内容,建构全新的当代堪舆学说。

二、堪舆学说的生态思想及其启示

(一)天人一体的生态世界观

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核是天人一体思想,它是“天”与“人”的一致、合一、协调,它意味着“天”与“人”的同源、同类、相通。[2]天人一体也是堪舆学说的基本原则,“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黄帝宅经》),建筑及其地理环境就好比生物体的不同部分,在堪舆学说看来,它是一个正在呼吸生存的生命体。堪舆学说根据这一思想,确定了“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这一中国古代住宅与城市最基本的布局形式,“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干燥无润泽者凶”(《黄帝宅经》)。根据华夏大地所处的北半球的气候特征,吉祥之地应是坐北朝南,背后有靠山,面前有流水,这样能避开北半球寒流,获得日照和水源,有利于居所处于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中。堪舆学说的两个流派——形势派和理气派都运用整体的方法考察自然环境,形势派注重自然的形而下方面,专注山川形势及其构成要素的整体配合。理气派则注重自然的形而上方面,研究天、地、人的种种感应,使建筑的方位、朝向和布局符合抽象化的命理规律。[3]“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故不可独信命也”(《黄帝宅经》)。住宅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亲近交流的重要条件,而人必须采取堪舆实践,与住宅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天人一体的境界。

堪舆学说天人一体的生态世界观意味着整个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全息同构的生命整体,只有运用整体的原则和方法,考察生态系统相关联的各个部分,才能发现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在根本上治理特定的生态问题。人类各世代之间也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当代人类应在充分调查历史记录和预测未来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学习和实践先代人类的生态思想,维持发展的可持续性,预防生态问题在后世出现,为后世人类预留发展空间。

(二)藏风聚气的自组织思想

堪舆学说的形气理论蕴含了朴素而又深刻的自组织思想,气又称精气,任何物质和精神现象都由“气”构成,而任何事物的动态发展体现了“气”的变化,这就是“形”与“气”的辩证关系,堪舆学说就是建立在气的思想基础之上。[4]“夫阴阳之气,噶而为风,升而且为云,降而为雨。凡所以位天地、育万物者,何莫非此气邪!”(《葬经》)。气能在万物中循环流动,体现了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内部涨落的特征,因此堪舆学说的形气系统具备了自组织特征。“形碍之物,尚随变通,阴阳虚无,岂为常定?是知宅非宅气,由移来以变之”(《黄帝宅经》)。堪舆学说顺应形气系统的自组织特征,通过实践把气从自然引入人居环境,不断为人居环境引入负熵流,使得人居环境变为理想的有序状态。堪舆选址和建设完成后,还需要养护建筑物,并保护好周边的生态环境,以继续维护其有机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保证气脉是一个整体生态结构。这种注重气脉及网络结构整体连续的做法,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圈及栖息其中的动植物、微生物所构成的生物群落都十分有益,对该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具有保全、保护的作用。[5]实践是堪舆学说产生与发展的源泉,而堪舆实践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活动,传统堪舆活动在不断的创造中保持生命力。因此,只有走“古今文化交融、中西科学荟萃”之路,使当代堪舆实践成为人类有所担当的,长期持续的,全方位、广范围的创造性活动,才能促进传统堪舆学说的传承与创新。

堪舆学说藏风聚气的自组织思想揭示生态系统的运动变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生态实践必须顺应自然的自组织特征,把握自然环境的自组织变化发展情况,在维护生态系统自在状态的基础上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应充分重视实践创新的作用,把创造作为生态实践的根本动力,激活社会个体的自主创造性,聚集整个社会的创造合力,使治理生态问题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朝着社会化、智能化和自组织化发展。

三、结语

合理运用堪舆学说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有助于解决生态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用宽容的态度接纳与发展堪舆学说中的生态思想,并在实践中积极发挥其价值,是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

[1]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第2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37.

[2]李宗桂.生态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J].哲学动态,2012,(6):34-37.

[3]李城志,贾慧如.中国古代堪舆[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67.

[4]于希贤.人居环境与风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158.

[5]陈洁群,万凌.传统建筑风水的生态解读与规划应用[J].装饰,2010,(7):135-136.

【责任编辑:王 崇】

B82-05

A

1673-7725(2016)03-0112-02

2015-12-15

王爽(1988-),男,广西南宁人,主要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学说文明生态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14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9:04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基层中医药(2020年7期)2020-09-11 06:37:58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