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兰州 730070)
国外发达国家反贫困的经验与启示
魏立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兰州730070)
贫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常态现象,是大多数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反贫困是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发达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和经验,提炼了对我国反贫困的重要启示,这对于进一步正确认识我省贫困状况,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大力推进精准脱贫的历史进程,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顺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反贫困;经验;启示
贫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常态现象,是大多数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反贫困是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各国政府和人民为消除贫困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反贫困行动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政策和经验。对此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正确认识我省贫困状况,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设计水平,加大政策落实的力度,大力推进精准脱贫的历史进程,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顺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都曾经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这些国家的政府实施多种反贫困政策,形成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有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发达国家反贫困政策主要有以下方面。
1.运用法治化手段推进反贫困。为了贫困问题,各国政府采取多种法治化措施,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如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麻梭浅滩与田纳西流域开发法》,依法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组织和管理田纳西河和密西西比河中下游地区水利综合开发与利用,推动这一地区工农业发展。
2.促进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在保持钢铁、机械、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非常注重在贫困地区推进军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旅游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由此带动石油精炼、石油化工、石油勘探开采设备制造以及管道运输等许多新型工业项目的兴起,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贫困地区发展。
3.正确选择开发重点。各国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合理确定开发重点。在开发地区,明确规定对新建或扩建项目的投资援助必须集中于特定的开发重点,并规定严格的标准。如德国政府规定的标准是,开发重点是开发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一级和二级中心;开发点影响的人口必须不低于2万人;联邦直辖的开发重点影响的人口平均不低于6万人。其目的在于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4.适时制定新政策。反贫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也需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制定新的政策。如1975年,适应反贫困的新形势,英国政府出台了两项新政策:一是政府可以和工业公司缔结“计划协议” ,以吸引和促使更多的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二是在主要援助区建立“开发机构” ,这些机构以购买公司股份的方式支持企业投资和发展。
5.综合实施多种具体措施。面对复杂多变的贫困现象,各国政府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合力推进。如日本政府就采取了以下措施办法。一是财政措施,对贫困地区在预算范围内给予经费补助。二是金融措施,对在贫困地区从事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经营者发放金融优惠贷款。三是税收措施,贫困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在其他区域购置事业用资产时,享受租税特别措施法规定的有关课税特例。四是行政措施,政府主导制定贫困地区振兴方针与规划并抓好实施。
1.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反贫困最基础的措施,它对于减轻贫困发生率,改善贫困人口的处境,增加贫困人口的脱贫机会,从而对于缓解乃至解决贫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体做法为,一是加强立法,通过法律手段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二是费用由个人、企业和政府按比例缴存。三是把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放在医疗、失业、养老三个方面。四是将社会保障费用的现收现付制变为基金制,努力使公积金保值增值。
2.稳定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对贫困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府如何解决为穷人提供生产要素和资产、稳定商品价格等民生问题。根据一般的经济规律,宏观经济内部和外部的平衡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减缓贫困的前提条件。因此,发达国家政府都非常注重财政、金融和汇率尽量保证一定的增长,以防止宏观经济出现不协调不平衡。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政府都是通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贫困问题。
3.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发达国家反贫困的战略与政策以20世纪70年代末期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强调GNP的增长,大量采用刺激竞争、自由价格和实施私有化等市场化改革的阐述进行反贫困;而后期则被称为直接进攻贫困。在此时期,各国政府不仅意识到贫困不可能在政府干预之外随自由经济增长而消失,同时它也不是某个国家自己的事,而是全体发达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基于这种认识,发达国家都对反贫困战略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大力加强政府的主体、主导和能动作用,从而使政府在反贫困中发挥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4.重视广泛的社会参与
从发达国家的实际看,并不是把政府作为反贫困行动的唯一利益相关者。除政府之外,贫困人口、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和国际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也直接参与反贫困行动,影响着反贫困的进程和效率。因此,发达国家倡导众多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反贫困行动,从而追求事半功倍的聚合效果。
5.调整公共支出结构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人们往往从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解释贫困。因此,消除贫困不仅是指经济收入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涉及贫困人口享受教育、健康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的状况。国家的公共支出作为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应当把公共资金的较多部分用于交通、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部门的投入,这对于缓解贫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发达国家在反贫困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调整和改进公共支出结构,尽量减少政府开支和其他不必要的开支,把更多的资金用于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
1.反贫困的重点是底层贫困
在发达国家反贫困行动实施的初期,都程度不同、或长或短的存在一个贫困人口比较集中、脱贫任务比较重的阶段。在一些发达国家,农村贫困人口曾经占全国贫困人口的80%。这些被称为低层贫困人口的人群是发达国家反贫困的重点。把消除低层贫困作为持续行动,一直是发达国家的主要任务。因此,把反贫困的重点放在低层贫困,这是国家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2.正确理解和对待贫困问题
发达国家在反贫困的过程中,往往都从很实际和可操作的角度客观的看待贫困问题,认为贫困就是不具备基本生活条件,主要指非常缺少食品、医疗、教育、住房、清洁饮水的特定人群。由此决定,发达国家在认识贫困问题时,往往把反贫困看作是一个赋予穷人权利的具有宪法意义的重大事情。从这种观点出发,确认消除贫困就是依法广泛分配有效权利,也就是让社会弱势群体充分享受应有权利。具体办法就是依靠国家干预和政府力量,通过切实有效的反贫困政策及其落实确保穷人有获得基本需求的途径,诸如稳定的就业、满足身体热量需要的食品、足够的住房以及基本医疗和其他服务等,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3.采用有效的反贫困方式
发达国家较为共同的反贫困方式有以下几类:一是实施旨在促进穷人收入和就业机会的农村综合发展项目。二是促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实施针对小农、妇女和无地者等目标群体的贷款项目。四是由政府做好贫困阶层分配资源和各种服务的协调落实工作。五是进行土地改革,将多余土地重新分配,为穷人提供土地租佃。六是为穷人提供基本需求,如医疗、教育、食品补贴、免费救济等。
4.精心设计扶贫项目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扶贫项目的设计,表现出一些十分重要的特点。一是项目的专门性,即项目不能制定成一般的农村发展计划,而必须是专门针对穷人脱贫的项目。二是项目的针对性,即扶贫项目主要针对真正的穷人。三是项目的时间性,即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使穷人摆脱贫困。四是项目的约束性,即有效利用项目贷款并对受益人进行约束。五是项目的组织性,即对穷人进行动员、组织并促使其积极参与扶贫行动。
5.建立有效的项目运作系统
一个好的扶贫项目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运作系统,最好的运作系统是通过自力更生,使穷人自身的运作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提高。一是设立专门和单独的运作体系。二是适时变化战略方法以适应穷人需要和现实环境。三是将精力投入在特定地区的贫困群体。四是扶贫项目必须有特定的目标和评估标准,需要建立责任制。五是通过制定“个人对大家、大家对个人”的相互负责条约,建立专门委员会处理重要问题。
6.加强穷人的能力建设
穷人是贫困的主体,反贫困就是让穷人受益。由此决定了必须加强穷人的能力建设。通过提升穷人能力使其自觉进入反贫困行动之中并发挥主体作用。穷人能力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其参与脱贫的思想意识、积极态度和自觉行动。主要方法是激励和推动。前者是用提出问题或对话的方式,要求对象对具体问题负责任的作出回答或反应,以便帮助他们对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有用而正确的结论。后者是向对象介绍新知识和新信息,促使穷人正确面对自身生存状况,产生并积聚促使变化的内生动力和脱贫愿望。
[责任编辑:支建强]
2015-12-25
魏立平(1962—),甘肃榆中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智库工作站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F112
A
1003-4307(2016)03-01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