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周恩来那样增强看齐意识

2016-03-16 03:52王家云
关键词:意识

王家云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周恩来研究】

像周恩来那样增强看齐意识

王家云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为什么要增强看齐意识?从哪些方面增强看齐意识?如何有效地增强看齐意识?周恩来的思想与实践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答案。周恩来认为,增强看齐意识有助于加强党性修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发挥模范作用;增强看齐意识主要指向党的奋斗目标看齐,向党的指导思想看齐,向党的领导核心看齐;增强看齐意识的实效既要强化自我思齐,又要倡导干部率齐,更要着力制度管齐。

周恩来;看齐意识;党性修养

习近平同志最近反复强调要增强看齐意识。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那么,为什么要增强看齐意识?从哪些方面增强看齐意识?如何增强看齐意识的实效?周恩来的思想与实践,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答案。尽管笔者尚未看到周恩来使用“看齐意识”这个概念,但看齐意识在他的思想与实践中又是十分鲜明的。学习研究周恩来的看齐意识,不仅有助于认识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目的,更有助于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一、增强看齐意识的意义

为什么要增强看齐意识?从周恩来的思想与实践看,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重要的方面是增强看齐意识。周恩来在1963年5月29日关于过好“五关”的报告中,讲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其中他在讲到过“思想关”时强调“要联系到自身的阶级关系,还要看我们现在工作周围环境的阶级关系怎么样,接触事物中的阶级关系怎么样”[1]424。为此,他举了一些例子,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为进一步阐释这个问题,他明确说:“还是以我为例吧。我出身于一个封建家庭,我个人受过资产阶级教育,不过经过改造现在是个革命知识分子了。历史上我做过统一战线工作,跟蒋介石打过多次交道,跟美国的马歇尔也打过交道,在台湾有那么多的国民党同学和朋友,在美国也有很多朋友,我的关系可复杂了。……这么一个复杂的情况,我就得注意自己的思想”,就得坚持改造。他接着说:“我今年65岁了,是不是已经修养得很好不必改造了?我不敢这样说。廖鲁言同志用了我的话,他说,周总理都要思想改造,何况我们?”“我的确常说我也要改造这句话,现在还在改造中。我愿意带头。”[1]424这里,周恩来谈的思想改造的重要性,讲的是党性修养。其实,改造的过程、党性修养的过程就是看齐的过程,即自觉地用无产阶级思想不断地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看齐的过程中,他强调“以我为例”“我愿意带头”,实质上就是讲“看齐”,而且是“向我看齐”。只有看齐,党性修养才能得到切实的加强。

第二,有助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团结和统一,是争取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就需要增强看齐意识。对此,早在1945年4月21日召开的七大预备会上,毛泽东曾指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2]毛泽东这里说的“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实际上就是维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团结和统一。“七大”之前通过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及“七大”通过的新党章,就是提供了这个“基准”。对这个“基准”周恩来是怎么看的呢?1943年8月2日,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他在欢迎会上发表的演说中回顾了三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变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这三年来取得的伟大进步与成绩,并总结说:“这一切成绩,是怎样得到的呢?是全党依靠人民的力量得到的!是全党团结在中央领导之下得到的!尤其有决定意义的,是全党团结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之下得到的!”接着,他从这三年看到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党22年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贯串着整个党的历史时期,发展成为一条马列主义中国化,也就是中国共产主义的路线!”[3]138只有坚持向这个“基准”看齐,党的团结和统一才能得到切实的维护,取得革命与建设的胜利才有保证。反之,怀疑或偏离这个“基准”,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极其危险的。

第三,有助于发挥模范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成就党的事业的基本保证。1938年1月10日上海出版了《抗战政治工作纲领》小册子,在这个小册子里周恩来谈抗战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与内容时,其中第五条是“全体政治工作人员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政治工作人员本身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能够做全体官兵的模范,忠实于革命主义,以百折不挠的意志,艰苦耐劳的作风,去影响全体官兵;以谦逊和睦的态度,耐心说服的精神,去团结全体官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治工作的威信,推动政治工作的前进,发展政治工作的效果”[3]97。这实质讲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即表里如一、率先垂范、向我看齐。只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模范作用即向我看齐,才有全体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只有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即向我看齐,才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先进性。周恩来是军队政治工作的开拓者,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首创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他建立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开展革命思想的宣传教育,培养政治工作的优良作风,特别强调言行一致,起模范带头作用。他不仅这样热情宣传鼓动,而且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吃苦在前,为政治工作者作出榜样,为广大的指战员作出榜样,使军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彰显了政治工作的效果。毛泽东在1937年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指出:“国民党的军队本来是有大体上相同于今日的八路军的精神的,那就是1924年到1927年的时代。那时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组织新制度的军队,在开始时不过两个团,便已团结了许多军队在它的周围,取得第一次战胜陈炯明的胜利。往后扩大成为一个军,影响了更多的军队,于是才有北伐之役。”“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4]之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中国共产党就是靠这种模范带头作用,即看齐意识,才永葆其先进性。总之,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不断增强看齐意识,才能有效加强党性修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发挥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性,进而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二、增强看齐意识的内涵

从哪些方面增强看齐意识?从周恩来的思想与实践看,集中体现在向党的奋斗目标看齐,向党的指导思想看齐,向党的领导核心看齐等三个方面。

第一,向党的奋斗目标看齐。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即远大目标。所谓看齐,首先是要经常向这个目标看齐,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周恩来在欧洲确立信仰之初给觉悟社成员的信中曾明确宣示:“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5]453这个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在之后50多年的生涯中,尽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波不断、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也曾遇到过多次曲折,其间他本人经受种种委屈与磨难,但他对共产主义的这个远大目标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1979年10月,邓颖超应邀到中央党校为学员作报告。报告中间,不少学员递纸条,请她讲讲周恩来。邓颖超同志深情地说:“同志们老是递条子上来要讲讲恩来同志,我从不讲他。今天因为是在党的学校,那就破例讲一点,就是恩来同志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无论是遭受多大的打击,他总是立场坚定,信心百倍,勇往直前。”[6]他当年在给觉悟社成员信中宣告自己确立信仰的同时,还附了一首新写的诗,其中写道:“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坐着谈,何如起来行!”[5]454诗言志。这首诗不仅表明他对共产党人追求远大目标的坚定信念,而且坦陈他对实现远大目标的科学态度,即既要有理想,又要有实际行动。没有理想,将会陷于盲目;光有理想没有行动,又将沦为空想。因此,他始终坚持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相结合。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建立新中国,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他在这些阶段性目标中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之努力奋斗。究其内在动力,就是坚持向党的奋斗目标看齐。

第二,向党的指导思想看齐。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坚持其为党的指导思想,因为它是科学,是真理。共产党人倡导看齐,重要的方面就是向真理看齐。周恩来在1949年5月7日所作的《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的报告中专门讲了“学习毛泽东”的问题,他联系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阐释了毛泽东的方向就是中国人民正确的方向。毛泽东“不断地指出真理,坚持真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毛主席把世界革命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运用到中国,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是这样指出真理的人,坚持真理的人,发挥真理的人”[3]335。向党的指导思想看齐,就是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挥真理。

首先是坚持真理。1956年1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报告中首次对我国的知识分子阶级属性作了明确的认定,即“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162。这是一个符合当年中国知识分子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但是时间不久就遭到了质疑、否定。毛泽东在1957年3月1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工作会上就讲,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因而“他们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7]。面对这一判断,周恩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借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之机,肯定1956年中央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估计,为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正名。周恩来在1962年3月2日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工作、戏剧创作等会议上,再次肯定了6年前中央知识分子会议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定。同年3月27日至28日,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阐释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之后随着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对阶级形势和矛盾的误判,有人又公开提出“摘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帽子是否合适”的问题,有人甚至认为周恩来等人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是没有阶级观点的表现。面对上述责难,周恩来据理力争。他首先引经据典,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的论述,阐释这个结论的理论依据,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其次分别从现实依据、法律依据、组织程序上充分论证,努力维护中央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定的严肃性。实践证明,向党的指导思想看齐,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勇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

其次是发挥真理。前面提到的对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科学认定,本身既是坚持真理,又是发挥真理。龚育之认为这一认定“是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问题理论和政策上的一个全新的结论,成为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正确的理论基础”[8]。他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依靠力量的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类似的理论创新成果很多,恰如江泽民所说:“周恩来同志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善于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活动中的新鲜经验,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世界文明中吸取智慧。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有理论建树。”[9]这些理论建树,不仅“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的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材料”[10]。他为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就向党的指导思想看齐而言,要像周恩来那样,既勤于宣传真理,又勇于坚持真理,还要善于发挥真理。

第三,向党的领导核心看齐。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而从组织上体现这个核心力量的就是中共中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党中央。共产党人讲看齐,重要的内涵是向党中央看齐。

首先,要向党的组织原则看齐,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与制度,只有坚持向这一组织原则看齐,才能建立起坚强的组织体系,才能建立起正常的党内生活秩序,才能确保全党行动的统一,才能有效地发挥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民主集中制最基本的原则,是“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11]。周恩来是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反倾向斗争,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周恩来的有些认识与中央的决定是不一致的,而有些认识被后来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在当初自己有不同意见时,他积极向党的领袖讲,在党的会议上讲,一旦形成决议,虽有不同意见,也无条件服从,并在实践中自觉执行。这是向党的组织原则看齐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民主集中制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各级党组织中的集体领导问题。因此,向党的组织原则看齐,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坚持党的集体领导,改革民主集中制。周恩来认为“党是一个集体,是有组织的。党的领导是组织领导,不是个人领导”。“党的领导不是党员个人领导”。“个人没有权力领导一切,不管是谁”。[1]365他还针对党内不讲民主的状况,提出要恢复和加强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他强调:“我以为要按党章办事。少奇同志在七大做的修改党章报告,小平同志在八大做的修改党章报告,都讲到党内民主生活问题,但这几年有的同志把它搁到一边去了。”[1]351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向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看齐,包括恢复和加强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于是周恩来提出“要改革成为民主集中制。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又有个性的发展,又有统一意志”[1]266-267,进而使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组织制度与时俱进,更加科学。诸多事实表明,周恩来是向党的组织原则看齐的典范。

其次,向党的团结统一看齐。只有团结统一,党才有生命,才有战斗力。向党中央看齐,就是维护党中央的团结统一,就是要求全党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周恩来在1959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的发言中指出:“一切骄傲情绪、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宗派情绪、小团体习气、分散主义、地方主义、本位主义都应受到批判。”[1]119原因是它们妨碍党的团结统一,是极其有害的,非常危险的。全党同志“应该引起注意,提高警惕,增强团结,动员全党首先是我们高级干部来不断克服这种最容易蔓延滋长的骄傲情绪,以缩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市场,并要求和帮助犯有这种严重错误的同志彻底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对党、对人民、对共产主义的事业都具有决定意义的”[1]123。这里的“克服”“缩小”“改正”就是看齐的过程。看齐的标准,就是看每一个共产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是否有利于党的团结统一。凡是不利于党的团结统一的言行必须坚决反对、彻底改正。看齐的最终目的,就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周恩来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楷模,这体现在他既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顾全党的团结统一这个大局,忍辱负重,甘愿牺牲自己;又有解决矛盾的智慧,成功地维护党的团结,堪称党内协调矛盾的大师。从1929年指导红四军维护朱德、毛泽东的威信,确立建军与建党纲领,到1930年纠正李立三的错误,主动承担“调和主义错误”的责任,再到1935年遵义会议上自我批评与主动让贤,确立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相忍为党、苦撑危局,多次使党从面临分裂的危机中摆脱出来,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向党的团结统一看齐树立了榜样。

再次,要向党的领袖看齐。在党中央这个核心力量中,党的领袖就是核心成员。这些核心成员,按照列宁的说法,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12]的一批人。向党中央看齐,包括向这些领袖看齐。在周恩来所处的那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首先是向毛泽东看齐。1949年5月7日,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的报告中讲,事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大家共同承认的领袖,这样的领袖能够带着我们前进。30年革命运动的实践使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领袖,就是毛泽东”[3]331。所以,要向毛泽东学习,即向毛泽东看齐。在实践中,周恩来虚心地向毛泽东学习,正确处理他与毛泽东的相互关系,摆正位置,功高不自居,权重不越位,甘当助手。他对毛泽东忠诚、尊重,自觉维护毛泽东的核心地位,尊重毛泽东的领导,积极理解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努力付诸实施,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周恩来这样做,既赢得了毛泽东的依赖与支持,也赢得了党内外普遍赞誉。但也有人把它推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周恩来对毛泽东是“愚忠”。对此除了别有用心者外,更多的是认识上的不全面。事实上,周恩来早在成为共产党人之初,对此即有深刻的认识。他在《宗教精神与共产主义》一文中即讲:“共产党当然不要‘既不能令又不受命’的自由论者,但共产党也决未曾想造出蠢如鹿豖只知服从的党员。”“共产党人一方服从领袖的指挥,一方实时时监督其行动。”[5]4651928年11月11日,他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一文中即提出,首先要反对“党员群众对于党部,下级机关对于上级,只有机械的服从,而无活泼的党的生活”的“极端民主化的倾向”[3]9。1949年5月7日,他在《学习毛泽东》的报告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更不能“把毛泽东当成一个孤立的神”[3]332。因此,周恩来在向领袖看齐上,既忠诚又不迷信,既服从又不盲从,把向领袖看齐与向真理看齐统一起来,努力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比如1956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本来就偏大,毛泽东在当年四月下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提出再追加20个亿的基本建设投资。与会的大多数同志都不赞成这个提议,周恩来更是竭力劝阻。胡乔木回忆说:“会上尤以恩来同志发言最多,认为追加预算将造成物资供应紧张,增加城市人口,更会带来一系列困难等等。毛泽东最后仍坚持自己的意见,就宣布散会。会后,恩来同志又亲自去找毛主席,说我作为总理,从良心上不能同意这个决定。这句话使毛主席非常生气。不久,毛主席就离开了北京。”[13]即便如此,周恩来仍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努力削减基本建设投资的经费,压缩有关计划指标,得到随后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肯定与支持。与此同时,周恩来主持编制“二五”计划。其间尽管因反冒进的思想与实践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但他还是努力制订出一个既积极又稳妥的“二五”计划。对此,毛泽东在经历“大跃进”的严重挫折之后,还是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1956年周恩来同志主持制订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大部分指标,如钢等,替我们留了三年余地,多么好啊!”[14]向党的领袖看齐,周恩来除了向毛泽东学习,还向朱德、刘少奇、任弼时、陈云等其他领袖学习,学习他们优良的品德与作风,努力提升自己的领导才能与精神境界。

三、增强看齐意识的实效

如何提高增强看齐意识的实效?从周恩来的思想与实践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强化党员自我思齐,这是增强看齐意识实效的基础。一是要自觉。增强看齐意识的实效,前提是每个共产党员自我心中要有齐,自觉看齐。周恩来当年讲思想改造这一问题时即认为:“改造靠自觉。自我改造的程度如何主要决定于自觉性。”[1]368改造实质上就是看齐,而自我改造即自我看齐。看齐的实效则取决于看齐的自觉性。就周恩来的实践看,首先要心中有齐,即心中始终不忘党的奋斗目标、党的指导思想、党的领导核心,不忘初心,不忘这些基准,自觉检查自己的言行,坚守这些基准。其次要自觉看齐,努力拓展看齐的渠道。除了对照基准,自觉看齐,还要见贤思齐。不仅向领袖学习,还向先进人物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宣传弘扬先进典型中强化看齐意识,提高看齐效果。二是要严格。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我的修养要则》中即主张:“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3]125由此可见,所谓看齐,实际上是要扬长“纠”短。纠正自己的短处,不仅要具体,而且要坚决,要放下包袱,丢掉面子,勇于无情地解剖自己,勇于将自己的缺点错误公之于众。周恩来在实践中就是这样做的,严格公开地自我批评,既教育了自己,提高了自己,又教育了更多的人,纯洁了党的队伍。三是要持久。周恩来有句经典名言,叫“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15]。1963年他在《过好‘五关’》的讲话中谈到过思想关时强调“这是一辈子的事”[1]423。“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1]425。在谈到过好社会关时,则进一步阐释了这种持久性的依据,即社会影响的复杂性、长期性决定着思想改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过社会关要有精神准备,要有长期奋斗的决心”[1]426。从看齐的时间上看,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是每个共产党员终身的必修课。

总之,像周恩来那样增强看齐意识,首先要像周恩来那样强化自我思齐,坚持自觉看齐、严格看齐、持久看齐,这是增强看齐意识实效的前提与基础。

第二,倡导干部率先垂范,这是增强看齐意识实效的关键。周恩来在实践看齐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干部的社会影响,强调干部的表率作用。早在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且图谋华北的时候,周恩来即认为党的干部要肩负起抗日救亡的重任,“应当以身作则”,“在战斗中成为绝对的模范作用”。[16]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他更加强调“领导者自己要起模范作用”[3]131。并坚持将它视为领导群众的重要原则。领导者只有恪守这个原则,才有政治工作的威信与效果,才能带领群众一道奋斗,进而成就我们的事业。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依然强调要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1963年11月,他在接见参加全国机械产品设计工作会议的代表时,对一些不能以身作则的领导干部提出严肃批评,进一步强调:“要想领导,要带头实践,只说不做不行。”[17]就像他当年谈军队政治工作那样,只有既积极宣传,又带头实践,才有政治工作的威力、效果。同理,今天讲看齐,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不能光讲不做,而是要既讲又做,才有看齐意识的实效。实践中,周恩来不仅这样提倡,而且率先垂范。1963年他在谈到过好“五关”中的亲属关时认为:“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这个问题十分重要。”[1]426领导干部要正视并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他讲:“我呼吁我们的领导干部,首先是我也在内的这407个人应该做出一点表率来。”[1]426他在之前谈到改进文艺界的民主作风时主张“民主作风必须从我们这些人做起”[1]325,“首先要改变干部的作风;改变干部的作风首先要改变领导干部的作风;改变领导干部的作风首先从我们几个人改起”[1]324。这仍然强调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有从中央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才有增强看齐意识的实效。周恩来之所以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中有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崇高的威望,就在于作为领导干部,他始终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这样做,让党员、党员干部不仅学有榜样,做有示范,而且增添了信心与力量。这是增强看齐意识实效的关键。

第三,着力制度严格规范,这是增强看齐意识实效的根本。1956年7月21日,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谈到扩大民主时强调:“这一点更带有本质的意义”。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我们的国家制度上想一些办法,使民主扩大”。[1]207他谈制度建设的意义及其具体设想,对于当下增强看齐意识的实效是极具启迪意义的。

首先是具体性,即相关的制度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要落地生根。比如使人大代表经常去接触人民,人大代表参加对政府工作的检查,一直到检查公安、司法工作等,这些已经做了,问题在于制度化。其次是开放性,即相关的制度建设要勇于吸纳世界文明成果。诚然,“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我们不能学”,“但是,西方议会的某些形式和方法还是可以学的,这能够使我们从不同方面来发现问题”[1]208。比如公开代表发言,接受人民监督;可以辩论,允许唱“对台戏”;中央和地方相互影响,相互监督,起制约作用等等。再次是严肃性,即有了好的制度还要严格执行、督查,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努力减少随意性。周恩来当年谈到“领导者的立场”即强调“要有坚持原则精神”“要有高度的纪律性”[3]128。每个共产党员不仅自己要自觉执行制度,而且要敢与妨碍制度执行的言行作坚决的斗争,努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总之,周恩来不仅对推进我们党和国家民主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有诸多理论建树,而且在实践中是执行党规、法纪的模范,是共产党人看齐的榜样。从周恩来的思想与实践看,要增强看齐意识的实效,着力制度建设,这才是根本。

综上所述,从周恩来的思想与实践看,只要切实抓紧抓好全体共产党员自我思齐这个基础环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这个关键环节、制度严格规范这个根本环节,并且环环相扣,环环发力,就一定会收到我们所期待的增强看齐意识的实效。

[1]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7-298.

[3]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80.

[5] 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6] 全党楷模[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8.

[7]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3.

[8] 龚育之.周恩来和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M]//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779.

[9] 江泽民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02-24(1).

[10] 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3-01(1).

[11]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

[12]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1.

[13] 周恩来传(1949—1976):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69.

[14]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14-215.

[15]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60.

[16]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65-266.

[17] 杨明伟.世纪伟人周恩来[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18.

责任编辑:张 超

A84

A

1007-8444(2016)06-0739-06

2016-08-30

王家云(1949-),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周恩来研究。

猜你喜欢
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中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让制度意识深扎于心实践于行
强化“四种意识”提升“四种能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长征路上的“看齐意识”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