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音乐文化传承语境下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功能实现的困境与对策
——以徽州民歌的传承为例

2016-03-16 03:29江林华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黄山市徽州民歌

江林华

(黄山市屯溪二中,安徽 黄山245000)

本土音乐文化传承语境下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功能实现的困境与对策
——以徽州民歌的传承为例

江林华

(黄山市屯溪二中,安徽 黄山245000)

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是近年来学术界、教育界、文艺界关注的焦点。本土音乐是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好本土音乐文化对本土文化地位的巩固和谋求新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以徽州民歌的传承为例,指出基础音乐教育在徽州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中存在的困境,并依据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在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语境下探究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徽州本土音乐文化的对策。

徽州本土音乐文化;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困境;对策

一、前 言

传承本土文化的提出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间、地区间交流不断密切,外来文化动摇了本土文化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其伴随着世纪初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兴起的本土文化的保护运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本土文化就是国家传统文化,比如中华文化;对于一个地域来讲,本土文化就是具有该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比如徽州文化。本土音乐文化是反映本地域独特音乐事象的文化元素。例如徽州民歌,她是徽州地区独有的、凝聚了徽州地方文化因子的原生性民歌,徽州民歌是徽州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育作为传承本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本土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音乐教育的媒介作用,基础音乐教育是做好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工作的排头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文化传承价值作为基础音乐教育价值实现内容的一个方面,这也是将音乐教育作为传承本土文化的内容体现在国家规范层面之上。以徽州民歌的传承为例,在明确本土音乐文化内涵和研究方法的前提下,针对基础音乐教育阶段在课程构建、政策导向、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看法和举措。

二、本土音乐文化的内涵和研究方法

本土音乐(native music)指的是某一地域具有代表性的、反映该地域特色的音乐形态。文化(culture),英文中包含耕耘、耕作之意,现代汉语中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1]1204从上述定义来看,文化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她的创造主体是广大劳动人民,她的主要内容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本土音乐文化是某一地域的广大老百姓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自发的、自觉的、瞬时的创作出来、反映生产生活的音乐产品。这类音乐产品不仅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音乐形态,更是本土文化的真实写照。例如徽州民歌,她蕴含了古朴儒雅的徽州文化和坚忍不拔的徽州人文精神。

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本土音乐文化是可以观察的,因为本土音乐文化的认知性、物质性可以通过本地域族群的思想和行为来探知。当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抛弃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沙文主义的观念偏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调研访谈、研究—再研究等来获得详实的本土音乐文化的研究成果。

三、基础音乐教育与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要厘清基础音乐教育与传承本土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要理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教育既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以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25也就是说,教育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传递者,而且一定时期、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在这里,我们暂且避谈教育与政治和经济间的关系,深入了解教育和文化之间这种双向性、互为依存的联系给探究教育与本土文化传承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基础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初级阶段,对学生“三观”的养成和文化自觉起到启蒙作用。基础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方面,基础音乐教育是以普及音乐常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审美情趣为目的的初级音乐教学活动。本土音乐作为一种地方特色文化,需要通过教育这一媒介来传递给我们的年轻一代。同样我们的年轻一代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需要正确认识本土音乐,主动担当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重任。

四、徽州民歌在学校传承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2008年,徽州民歌作为徽州地区的本土音乐形态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遗的成功使得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被提升到的国家层面。做好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样成为传承徽州本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早在20世纪80年代,老一辈徽州地区的音乐工作者,响应国家抢救地方民歌的号召,不辞辛劳地开展田野调查工作,搜集整理了百余首徽州民歌,并出版了《徽州民歌100首》和部分音像资料。这些调研成果为后继的研究工作做好了铺垫。虽然之后关于徽州民歌的研究成果也为数不少,但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对徽州民歌传承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我们知道,民歌是经过长期而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3]4因而民歌的传唱、传承和传播主要还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完成。徽州民歌也不例外。这种方式既原始又不利于大面积的、快速的传播。另外,现今黄山市的基础音乐教育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音乐课程仍然处在次要的地位,开发实施地方音乐课程的工作也没有正式启动,也就是说,基础音乐教育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功能没有实现。所以,当前徽州民歌的传承工作已经因断层而停滞不前。虽然徽州民歌省级传承人操明花、凌志远两位老师每年都去黄山市中小学开展徽州民歌的传承工作,但是由于年龄、经费等原因,传承工作不能够长期、良好地延续下来。

梳理一下安徽全省通过教育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典型事例并不是没有,比如宿州市政府为了保护和传承泗州戏这一当地特色戏种,在宿州学院音乐学院设立了泗州戏专业,专门招收学员进行泗州戏的演唱学习,主要目的是为泗州戏的后继有人提供人才保障。无独有偶,安庆市政府为了发扬黄梅戏的艺术精髓,在安庆师范学院设置了黄梅戏二级学院,又成立黄梅戏职业技术学院,为黄梅戏的传播和传承培养专门人才。就目前黄山市来说,走访调研了省属屯溪一中、市属黄山市实验小学、黄山区甘棠实验学校、休宁海阳镇第一小学以及市属屯溪二中这5所中、小学校,目前他们还没有把徽州民歌的教习列入音乐课程的教育教学规划。从黄山市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方案来看,建设徽州音乐本土课程,将徽州本土音乐列入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也未提及,也就是说,徽州民歌的传承需要发挥教育传承功能这一项使命还有待徽州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层和专业教师的重视。

依据上述现状分析,徽州民歌学校传承工作没有做好的原因有如下。

第一,缺乏传承意识。在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了基础音乐教育要体现文化传承价值和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4]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只会依照教材来进行教学,很少会想到添加徽州民歌的内容。

第二,有关徽州民歌的音乐教材缺少。目前,黄山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所用的教材都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类教材都是依照国家课标来编写。没有徽州民歌类的专门教材,即使教师想要在课堂上添加徽州民歌的教学内容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三,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缺乏对本土音乐知识的了解。现今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专职教师都以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毕业生为最多,他们接受的是学院派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即学习钢琴、声乐、和声、曲式分析等音乐专业类课程,本土音乐内容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内容中占的比例很少,甚至许多院校没有这类课程的教学。据了解,黄山学院作为徽州地区唯一能培养音乐本科专业师资的高校,目前音乐学专业没有专门开设徽州民歌演唱课程,学生对徽州本土音乐知之甚微。

第四,缺乏专职教习徽州民歌的教师。徽州民歌传承人是掌握徽州民歌演唱技艺的艺术家,但是现在黄山市的省级徽州民歌传承人都已步入老龄,让他们长期担当徽州民歌的教学是不现实的。但如果这项教育传承工作由音乐教师来承担的话,徽州地区语言纷繁复杂,即使是本地的音乐教师,也难听懂所有徽州方言。而徽州民歌的演唱需要用方言来表达,所以由中小学音乐教师来兼任该项工作也并非易事。

由此可见,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直接影响了黄山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徽州民歌职能的实现。

五、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好本土音乐文化的对策

就全国而言,基础音乐教育传承本土音乐文化功能实施的现状有好有坏,总的来说,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功能的实施还处于刚刚启动阶段。着眼黄山市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堂传承徽州民歌也只是处在自发状态,即徽州民歌省级传承人不定期地去不同的学校教唱徽州民歌。要想把这项传承工作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做到在音乐课堂上自觉传承,改变当前徽州民歌学校传承的空白状态,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恳请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用导向性的政策来积极引导,使得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能清楚认识到基础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黄山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政策上、思想上、行动上去引导中小学校在音乐课堂中逐步开展徽州民歌的教唱和传承工作,使传承徽州本土音乐文化的工作从娃娃抓起。

第二,培训音乐教师,提升文化传承的意识。黄山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邀请徽州民歌省级传承人定期开设传习班的方式,给全市的音乐教师教唱徽州民歌。同时,不定期邀请徽州文化的研究专家作专题讲座,丰富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师的徽州本土文化知识,提升他们实现音乐课堂传承徽州民歌的意识。

第三,组织多方力量开发徽州民歌乡土教材,为基础音乐教育的传承工作提供教学蓝本。徽州民歌乡土教材的开发可以在黄山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牵头下,由徽州民歌传承人、徽州文化研究专家、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基础教育专家等组成徽州民歌乡土教材的编写组,搜集、整合徽州民歌的音乐资源,结合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开发本土音乐课程和出版本土音乐教材以及出版对应的声像资料,为基础音乐课堂提供完整的、特色鲜明的徽州民歌乡土教材。教材的问世将对本土音乐文化真正走进课堂具有重要的稳定性意义,让师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无限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产生自豪感、民族归属感。[5]57

六、结 语

做好基础音乐教育的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工作,可以拓宽学生关于本土文化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徽州民歌是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做好徽州民歌的传承同样也是在完成徽州本土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虽然在当前条件下,积极地、迅速地做好此项工作困难不少,但是只要我们意识正确,职能部门重视,采取科学的对策,黄山市的基础音乐教育完全能实现传承徽州本土音乐文化的功能。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徐波.试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J].上海高教研究,1994(1).

[3]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EB/OL].[2015-06-11].http://www.akex.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57.

[5]张睿,徐敦广.管窥海南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传承中的困境及解决方案——以海南黎族民歌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责任编辑:曲晓红

Difficulties in Performing the Inheritance Function of Basic Music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Local Music Inheritance and Countermeasures——Taking Huizhou folk songs as an example

Jiang Linhua
(NO.2 Middle School of Huangshan,Huangshan245000,China)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local culture has been the focus of educational,academic and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in recent years.Indigenous music be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ve culture,its inheritance 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consolidating and seeking new development of native culture.This paper,taking Huizhou folk music inheritance as an example,points out the dilemma basic music education faces in Huizhou local music inheritance,and on the basis of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education, explor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inheriting Huizhou local music culture through basic music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local music culture inheritance.

Huizhou local music culture;basic music education;inheritance;difficulties; countermeasures

G639

:A

:1672-447X(2016)06-0115-04

2016-09-01

江林华(1965—),安徽歙县人,黄山市屯溪二中教师,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小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黄山市徽州民歌
“全家福·幸福时刻”摄影作品
——部分获奖作品(黄山市)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徽州绿荫
关于高中阶段函数教学的几点思考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