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芸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金融抑制环境下的金融创新与利率市场化研究
李佩芸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风险加剧、金融管理环境变化的现实,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的一场规模巨大、影响广泛的金融体系的变革活动,而利率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是与利率的形成机制密切相关的。本文从金融抑制角度谈金融创新与市场利率化,试图解决我国在金融市场全面放开后,在当前创新工具多样化条件下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金融抑制;金融创新;创新工具;利率市场化
利率政策是各国政府调控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政策手段,因此利率能否发挥作用是与利率的形成机制密不可分的。多国的金融实践证明,利率在受到抑制(管制)条件下,就难以发挥其本应有的作用,唯有通过金融深化,让金融体系来发挥市场机制本身资源配置作用,以促进经济增长,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参考价值。
金融抑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初期为实现经济迅速增长而采取的发展战略,一般来说金融抑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央行对本国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机构给予的市场准入、市场经营流程和市场退出机制,并按照相关法律和货币政策实施严厉管制,以严格控制金融机构的设置和资金运营的方式、方向、结构及空间布局。
目前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现:(1)低实际利率;(2)信贷管制。央行对贷款总额进行直接干预;(3)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发达导致许多存贷利率高于管制利率的场外资金纷纷出现,形成地下钱庄等;(4)金融市场处于割裂状态,各行其是;(5)国际资本流动受到严格管制。
金融抑制政策是美国经济学家麦金龙和肖提出的,他们多次强调金融抑制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具有扭曲作用,主要表现在:(1)通过国家行政命令强制推行的低利率政策,资金的供给来自居民储蓄的增加,而国有企业抑制对鼓励资金的需求有超额配置意愿,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相反政府通过信贷配给来干预分配资本市场上有限的储蓄,导致投资质量下降同时伴随各地严重重复投资现象,以至于后来经常无法还贷,形成大量呆账死账,使银行系统负荷日益沉重;(2)非国有的中小企业常常被排斥在正式金融市场之外,使他们经常无法得到资金满足,他们只能以更高的代价在“地下钱庄”或高利息借贷来满足资金需求,进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3)银行借款人若能以低利率获得资金,则倾向于新建资本密集型产业,而相应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这不利于解决社会就业压力;(4)对外贸和外汇的管制往往导致本币升值,使汇率脱离了外汇资金的真实价格,变相地刺激了进口需求从而抑制了出口增长,使国际贸易逆差增大,最终造就一国经济停滞增长和高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金融制度就是具有上述金融抑制的特征,国家对利率进行过多的管制,对各种利率都有严格的要求,市场利率结构体系复杂,既有多种基准利率又有多种优惠政策,央行甚至规定不同部门或行业的存贷款利率,且不可逾越。利率调节资金功能钝化,调节经济结构的功能萎缩和弱化,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化,金融发展日益全球化。各国金融业不仅要和本国的竞争对手竞争,还面临着来自国际上的各金融业之间竞争,这使得全球金融业的竞争更趋激烈,迫使各国开始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改变以往的金融体制,增加新的金融工具。2014年以来,我国银监会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金融改革创新。以互联网金融为特色,创新型金融业态加速聚集。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民营银行相继获批开业。同时随计算机技术发展金融大数据业务,是金融创新更加多样化。“支付公司拥有真实的海量交易数据,完全可以在将数据清洗后,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参考,比如根据企业的进出账,进行信用评级,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根据个人的消费活跃度,推荐理财服务等。”
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前面讲过利率压制导致经济增长下降,同样的利率自由化也并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所以,利率市场化不可排除央行的间接调控,应该是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由市场金融交易主体通过市场行为来决定利率的高低、还款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央行通过市场化的政策工具间接影响资金供求状况从而影响利率水平。因此利率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政策之一。货币理论和金融实践研究表明,利率只有在充分的市场化的条件下,才能释放其应有的能量,更好地发挥其影响力。
利率市场化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是尤为重要的,“较高的实际存款利率通过投资资源的提高而产生的影响,比通过投资或储蓄占GDP份额的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更大……为促进经济增长,一点一滴地降低通货膨胀率,提高实际利率,比简单地提高名义利率以抵消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更有效……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起飞的关键在于解除金融抑制,实现金融自由化。”(麦金龙,1997)
利率市场化对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具有促进金融深化、催动经济起飞的最大意义。对我国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实现利率市场化是关键。前面分析过我国要实现金融创新必然要走利率市场化道路。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减少具有特殊的意义:(1)利率市场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金效率方面,利率市场化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2)利率市场化能够促进企业和银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开展商业化经营,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从而更好开展金融创新服务;(3)利率市场化是放开外汇管制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一国想要避免或减轻由大规模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就必须承认利率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本国控制的外生变量。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具有一些有利条件。时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稳定,运行态势平稳,通货膨胀为改革以来的最低水平,已经具备了利率市场化所必须的经济条件.我国自金融改革以来一直进行着利率市场化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为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有益经验.当前我国已初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与此同时中国资本的一级、二级市场的价格已经完全放开,资本市场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微观基础,微观基础主体已逐渐适应利率市场化后有可能出现高利率的新局面和不断变化的利率回家种经营。在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今天,我国已有很多企业在高于现行利率下从事生产,它们对较高利率水平有较强的承受能力。现在各P2P企业发展迅速,由此可见民间信贷资金规模十分庞大。据有关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正在提高,不同储蓄品种的利率敏感程度大于储蓄总量的敏感程度,企业存款的利率弹性也进一步提高,国债和股票市场利率弹性敏感性很强,金融机构对不同金融资产的利率弹性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目前实施利率完全市场化仍然存在着众多约束,主要为财政赤字逐年过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高、公司治理结构不科学和内控机制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并不完善等。我国应把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但也只有解除上述约束,中国利率完全市场化改革方可稳健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武剑.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中国货币政策发展取向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钱小安.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政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王光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5]王国松.中国利率管制和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11(4).
[6]郑泽华.金融抑制、金融约束与金融自由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版),2011,(4).
[7]饶春华.金融自由化、金融约束和利率市场化[J].北方经贸,2012,(11).
[8]张亦春,许文彬.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分析与我国的实践考察[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5).
[9]李根伟,邹亲成.由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J].黑龙江财经学院学报,2015,(5).
[10]孙悦.大数据精雕金融业:“认清”客户“给力”产品[R].中国计算机报,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