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的唯商业化误区及调适

2016-03-16 06:27天津社会科学院苗伟
中国商论 2016年26期
关键词:商业化文化产业经济效益

天津社会科学院 苗伟

文化产业发展的唯商业化误区及调适

天津社会科学院 苗伟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既有一般的产业属性,又有独特的文化属性,既创造经济效益,也产生社会效益。但文化产业唯商业化的发展误区,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带来极大的危害。从根本上对文化产业的功能属性、目标追求、发展思路、视野格局进行准确定位,是对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文化调适,这无疑有助于消解文化产业发展误区的负面影响,确立文化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思路。

文化产业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唯商业化

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文化出现了更加复杂的形式和内容。文化产业的诞生改变和突破了文化的发展格局和存在样态,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作为文化与产业的创造性转化和结合,文化产业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责任。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自觉加强文化产业的管理和服务,找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矫正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良倾向,这对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发挥文化产业的龙头效应大有裨益。

1 文化产业的属性及优势

当今时代,文化产业在改变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振奋人们的斗志、提高人们的生活层次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以提供知识信息、文字、音像、艺术、理论智慧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它生产的每一种产品和提供的每一项服务,都载有文化意义,具有一定的知识性。”[1]文化产业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数字化、娱乐化、艺术化,将人的世界浓缩和加工为可供人欣赏的作品,用娱乐、休闲的方式去丰富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需要。文化产业提升了整个世界的文明状态、结构和方式,有助于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文化产业以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核心内容,具有耗费资源少、产值效益高的特点,十分符合低碳、环保、绿色的发展要求,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的属性之外,还具有文化属性。文化产业的意义,不在于它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更在于它是提升人的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生产和消费能力的一个新的途径和方式。文化产品具有一般商品所不具有的属性和功能,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一般产品有所不同,文化生产的既是可以用来交易的商品,也是传达文化意蕴、价值理念、审美情趣的文化产品,文化消费则会对文化主体形成文化和价值影响,文化产品的作用和效应不仅在产品消费过程中,它会对人产生一个长远的影响,有时是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这就是文化经济的特殊性,是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的地方。也正因为文化产品特殊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文化产品的价值具有叠加性、永恒性、创造性的特点,文化产品不像一般的物质产品,会随着人们的使用逐渐消耗其价值,文化产品则随着人们的使用不断地被赋予和创造新的价值,尤其是那些文化精品力作更是能够传世。

同一般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是高附加值的产业,除了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还有更大的社会效益,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里。文化产业其实也顺应了文化的传播本性,用市场运营的方式促进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让文化在更大范围内去服务于人,但是文化产业告诉我们,接受文化的一方是要付费的,不能免费享受文化的产品和服务。文化产品的输出和任何其他商品的输出截然不同,其文化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经济价值,因为文化产品、服务也在间接地向世界传达着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当今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是“一箭双雕”的举措,它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助力作用,也有助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产业虽然不像一般产业创造经济价值那样彻底,但是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文化和社会反响,文化产业的效益超越了某个具体的民族、国家,甚至可以扩张到整个世界,文化产品的效应也不仅局限在当下,也可以惠及到过去,延伸到未来,它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以及促进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产业发展的唯商业化误区

正因为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因而对于文化产品,人们容易犯的错误是,将其作为一般商品来对待,而忽视了商品的文化属性,其中最令人担忧、危害程度最大的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唯商业化倾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只看重文化商品的经济属性,片面追求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于是文化从生产到消费,似乎与文化本身无关,某种程度上说,已经被经济给架空了。文化产业的唯商业化倾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上,人们更看重文化的产业功能,而忽视文化产业的文化功能,没有将其同人的文化素质、需求结合起来;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层面上,一些部门和企业不切实际地盲目跟风、求大求全,导致文化产业项目同质化、趋同化现象非常严重;在文化产业的技术理念层面,人们片面注重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让过度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于是,文化产业要么被看成政绩工程,要么被看成增长GDP的砝码,而忽视了文化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功能和作用,从而让文化沦为从属、依附的地位,无法得到文化应有的尊重。

文化产业唯商业化趋向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文化产品与其他产品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它除了具备一般产品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塑造和引领价值观的功用,也承担着向社会传达正价值、弘扬正能量的使命。如果文化产业唯商业化发展,过度看重产品的商业价值,那就会在文化领域出现迎合低级趣味,甚至不择手段地谋取经济利益的风险。如有的学者指出,“按照‘唯商业逻辑’,文化就可以置情感道义、公序良俗、伦理道德于不顾,甚至为了攫取利益,它不惜挑战情感道义、公序良俗、伦理道德,以获得‘关注’,从而获得‘利益’,这便导致了当代文化的‘低俗化’问题的发生”[2]。文化产业的唯商业化也会导致文化空场,让文化产业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不能履行真正的文化功能。文化产业唯商业化的做法,背离了文化发展的原则和规律,文化的属性和功能也被唯商业化的误区所“阉割”。事实证明,没有文化引领的文化产业发展是没有灵魂的,它会向社会传达和释放错误的信息,造成各种畸形文化心理的产生,甚至误导人们效法狭隘的功利主义,直接导致价值观的过度物质化,让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三俗”现象泛滥。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唯商业化倾向。一些所谓的“文化企业”打着发展和繁荣文化的旗号,大搞圈地融资以谋取商业利益;有的地方为了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甚至将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和历史上的负面人物都成为大做“文章”的素材,一些地方则上演了争夺名人故里,建造耗资巨大的人工景点等文化闹剧;在影视领域,票房和收视率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评判影视艺术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于是一些影视作品和节目为了吸引眼球和赚取金钱全然不顾文化影响和社会后果。“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在商业资本的作用下,在工具理性思潮的渗透下,文化的品质和特质,正在日益被解构、消融和颠覆,很多的文化样式,正在滑向技术化、工具化、世俗化、消费化、市场化的方向。”[3]文化发展和艺术创作容不得半点的虚伪、功利,创作者、表演者、投资人的态度、理念,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是能够感觉得到的,演员急于上位的浮躁心态,投资人急于回报的功利取向,管理者急于求成的短视举措,必然影响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效果。

文化产业的唯商业化发展是不可取的。文化产业带来的效益备受瞩目、垂涎,但我们决不能仅仅因为文化带来的经济效益而重视文化,那种重视仍然是一种异化、偏离,并不是对文化真正的重视、正确的态度。对文化的重视,应该基于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层面,而不应该基于文化的经济效益,因为那不是对文化本身的关注,而是对经济的看重,只不过是对一种新型经济的重视而已。“文化经济时代的基本特质是人类进入了文化社会,文化成为人类的第一或主要的需要。文化的需求不可能也无法用物质或注入文化的物质去满足,而只能用文化、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去满足”[4]。文化产业追求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是文化产业绝不能走唯商业化的道路,这样的文化产业发展是没有前途的。因而,当今时代文化产业发展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还需要引领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端正态度,坚持正确的文化路径,用文化的方式去生产和营销。

3 关于文化产业的准确定位

3.1从文化产业功能定位角度看,应确立文化功能的核心地位

文化产业除了经济功能,更重要的是文化功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让文化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凸显其文化属性和功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我们要避免两种发展误区:一种是放弃文化的核心地位,片面追求眼前的利益,把文化产业变成功利场,任由文化产业经济功能的无限膨胀,对文化产业的文化功能进行任意挤压,这势必将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掏空,随着文化魅力的丧失,文化产业也终将衰落,这样的文化产业名不副实,不具有实质性的文化意义。另一种就是对文化产业期望过高,超过现有文化产业所能担当的范围和限度,文化是一个大系统,完成文化的功能、使命、责任,它需要多领域、多部门、多方面的统筹协调,文化产业只能完成其该完成的任务,文化产业也只能尽到本职范围内的文化责任,履行一部分的文化功能,把所有的文化问题和责任都推给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抱有无限的期望,本身就是非理性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这同样会把文化产业压垮。

3.2从文化产业追求目标的角度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注重社会效益

文化产业既能带来经济效益,也能创造社会效益,文化产业不创造经济效益,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但文化产业如果忽视社会效益的目标,只一味地看重经济效益,那么它的发展也就没有前途,其经济效益也会化为泡影。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冲突,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和主张,才能保持其健康的存在和发展状态。但现实中,人们往往只盯着经济效益不放,无视文化产业应该追求的社会效益目标,把文化产业当成一般产业,看作是谋取单纯商业利益的手段,让文化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和误区。“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梦想,不是让人们通过将文化商品化直接去获取经济利益,而是视文化产业为对于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最深刻的文化责任。”[5]文化产业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就要承担社会责任、文化使命,必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进而实现文化产业的真正繁荣和发展。

3.3从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角度看,应确立大文化产业的理念定位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在小文化系统、单一的文化产业范围内兜圈子,而应该成为大文化系统、大产业循环的一个加速器、催化剂。文化产业与我们这个时代是高度契合的,它的创造力、引领力、渗透力都是其他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文化产业不仅仅是把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用文化来谋取经济利益,给经济GDP增加一个份额。它还融入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中,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文化素质提高提供助力。如果把文化产业中的“产业”局限于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领域,而不是致力于文化产业链的打造,不是追求文化产业龙头作用的发挥,那么文化产业也就丧失了其应有的功能和意义。毋庸赘言,文化产业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是一种全局性的变革,它对于国民经济的转型和调整,对于人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应致力于大文化和大产业的思路。

3.4从文化产业主体视野角度看,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

作为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同其他产业有所不同,它的生产者、消费者都是以高文化素质作为基础和要求的,没有高文化素质的人的文化创造创新,文化产业就不会有跨越性的发展,而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消费群体,高质量、高档次的文化产品就不会被理解,文化产业也就不会有市场,不难看出,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关键的步骤。但人的文化进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急功近利的心态、利欲熏心的诉求、心浮气躁的态度,对文化人才的培养无益,也不可能创造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文化作品,必然不利于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因而,文化产业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切忌一窝蜂式地热捧和乱搞,用名词、概念去干预文化产业的业态发展,也要尊重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从点滴累积做起,找到文化产业的症结所在,更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切不可急于求成、盲从跟风,不切实际地去盲目求全求快。

总而言之,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朝阳产业,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反对的是文化产业的唯商业化发展趋势,反对那种只顾经济利益、没有文化担当的产业发展态度、理念和做法。“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文化属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应该注重的是其中的文化内涵及人文情怀,当文化被毫无节制地过度滥用,甚至伪造,不仅伤害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也必定阻碍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6]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摆正文化所处的位置,充分利用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发展中的功用,基于文化产业自身的属性来发展文化产业。毋庸置疑,当文化变得合理、有序、和谐、充满活力,成为一个丰富有机体的时候,它自然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必定会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

[1] 赖丹.文化产业的特征和功能分析[J].科技广场,2009(10).

[2] 陈占彪.摆脱文化生产的“唯商业逻辑”[N].文汇报,2015-10-13.

[3] 袁跃兴.文化岂能唯“钱”是论[N].太原日报,2013-12-23.

[4] 许项发.文化产业的作用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J].未来与发展,2003(03).

[5] 柏定国.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反文化性”[J].东岳论丛,2011(03).

[6] 丛琳.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J].党政干部学刊,2013(07).

F722

A

2096-0298(2016)09(b)-129-03

苗伟(1979-),男,吉林松原人,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商业化文化产业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