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霞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刘玉霞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优质护理;应用价值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1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上较常见,属于一种急性心血管疾病,其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1],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心电图改变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AMI患者而言,除早期发现、治疗外,良好的护理措施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就优质护理在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2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39~80岁,平均(57±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37~81岁,平均(58±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用药指导、常规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优质护理AMI患者发病时会出现剧烈疼痛,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优质心理护理,主动、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保持微笑,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同时善于聆听其倾诉,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此外,还可根据患者兴趣,播放舒缓音乐,以缓解其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1.2.2环境优质护理AMI患者经治疗后,身体较弱,需为其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如定时开窗通风,使病房空气清新,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加强病房探视管理,保持病房安静,使患者静养等。
1.2.3生活优质护理①体位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在不影响病情前提下,可在其背部垫一软枕,告知患者家属适当按摩患者腰背部,且鼓励其轻微活动四肢,以确保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②疼痛护理:告知患者疼痛原因,及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且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病情,制订饮食计划,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烟酒,逐渐使其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④便秘护理:对于存在便秘症状患者,嘱其使用开塞露,平时注意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并告知其不可用力过猛。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评估,总分100分,根据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分结果,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 卧床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62 3.9±0.5 29±5观察组 62 2.4±0.3 23±4 t值 11.50 3.85 P值 <0.05 <0.05
2.3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骤减少,甚至出现中断,进而导致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诱发心肌坏死[3]。临床资料显示,AMI患者极易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其生命质量,甚至生命安全,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4-5]。
在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与患者的沟通较少,大多被动执行医嘱,护理目标不明确,不能促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达到最佳治疗状态,效果不甚理想[6]。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权意识的加强,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优质护理是一种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的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除加强基础护理外,还注重改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态度,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给患者提供优质、贴心的护理服务[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对AMI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肖映芝.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12):61-63.
[2] 董书领,董灵芝,任志艳,等.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 4-5,29.
[3] 徐东妮,曹雪莲.优质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2):134-135,138.
[4] 黄秀英.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3):38-40.
[5] 邹素红,熊海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6):83-84.
[6] 宋晓丽.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8):101-101.
[7] 李静.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29(11):163-164.
[8] 陈汉霞,廖永红,韦月兰,等.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3):328-329.
作者简介:刘玉霞,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4
【文献标志码】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