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新
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和临床应用
刘新新
【摘要】目的探讨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和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的360张抗感冒药物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处方中的药物进行整理分析,记录药物名称,判断药物中成分,并明确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常用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氯苯那敏;36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16张,占4.4%(16/360);其中重复用药7张,占43.8%(7/16),剂量过大或者疗程过长8张,占50%(8/16),不对症用药1张,占6.2%(1/16)。结论常用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氯苯那敏,存在一定类同性,在实际临床用药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抗感冒药物,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感冒药物;主要成分;临床用药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13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多发性、季节性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冬春季节常发,全年皆会发病[1]。目前,临床对感冒的治疗以药物为主,抗感冒药物种类日渐增多,大部分抗感冒药物存在一定类同性,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会出现重复、误用等情况,随着感冒发生率的提高,患者耐药性明显增强[2],可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就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和临床使用情况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门诊的360张抗感冒药物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7例,女203例,年龄18~70岁,平均(39±5)岁;普通感冒165例,流行感冒195例。
1.2研究方法对360张抗感冒处方中的药物进行整理分析,记录药物名称,判断药物中成分,并明确不合理用药情况。
2.1常用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常用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氯苯那敏,见表1。
表1 360张抗感冒处方中常用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
2.2常用抗感冒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36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16张,占4.4%(16/360);其中重复用药7张,占43.8%(7/16),剂量过大或者疗程过长8张,占50%(8/16),不对症用药1张,占6.2%(1/16)。
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普遍人群均可发病,分为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性感冒,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可明显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3]。
抗感冒药物具有清热解毒、镇痛止咳、抗过敏等功效,可促进鼻黏膜血管收缩。抗感冒药物多为复方制剂,根据药理作用可分为5种:①抗病毒:如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盐酸吗啉胍、中药板蓝根等[4],可抑制病毒增殖,抗病毒效果明显。②解热镇痛:对乙酰氨基酚属于非那西丁体内的活性代谢物,经肝脏由肾脏排泄,部分药物是经肝药酶代谢转化为强化物导致肝损伤,极易诱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5],因此不可长期、大量服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乙酰水杨酸会刺激胃黏膜致胃出血,因此消化道溃疡者慎用含有乙酰水杨酸成分的抗感冒药物,3岁以下儿童禁用。③血管收缩、中枢兴奋成分:盐酸伪麻黄碱或盐酸麻黄碱会导致血压升高等,大剂量则会发生早搏、心动过速等;且可舒张支气管,促进心肌收缩,提高心输出量及中枢神经兴奋性,促进局部血管收缩。兴奋中枢神经会产生耐受性的依耐性,婴幼儿使用易产生高热、惊厥等。咖啡因为中枢神经兴奋的主要成分,可提高解热镇痛功效,抑制H1受体阻断剂造成的嗜睡。④镇咳祛痰:氢溴酸右美沙芬、磷酸可待因治疗剧烈咳嗽、干咳等效果明显,愈创木酚甘油醚可刺激胃黏膜神经末梢,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稀释痰液并咳出[6]。⑤抗组织胺: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异丙嗪、盐酸苯海拉明等可减少唾液分泌,抑制支气管腺体分泌,促使下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和黏稠,进而减少患者打喷嚏,并可抑制鼻黏液分泌,但其存在轻微镇静催眠、晕吐等作用,驾车、高空作业等人员慎用。
感冒药物成分大同小异,但其适应证各不相同,临床使用抗感冒药物治疗时,首先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选择药物,头痛、发热患者应选用解热镇痛类;鼻塞、流涕患者需选择收缩血管的H1受体阻断类;其次应根据患者日常工作情况,如高空作业、驾车患者,避免使用含盐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成分药物。同时,可根据患者年龄选择药物,儿童避免使用含麻黄碱、咖啡因等成分药物,以免刺激其中枢神经系统;老年患者应禁止使用伪麻黄碱类感冒药物,以免导致患者血压升高。服药期间,禁止饮酒,肝肾功能异常者需谨慎使用。
对于解热镇痛成分感冒药物,3岁以下儿童禁使,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收缩血管与兴奋中枢的感冒药物,老年患者、前列腺肥大、拟交感神经药物敏感患者慎用,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禁用,婴幼儿也不宜采用此种药物;抗组胺成分感冒药物,高空作业、驾驶等工作人员禁用。青光眼患者禁止使用含马来酸氯苯氨敏、马来酸溴苯那敏成分的抗感冒药物。通常含镇咳祛痰成分药物会抑制咳痰,咳嗽痰多患者慎用;磷酸可待
因类药物反复使用则会成瘾;祛痰类药物使用则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需饭后使用。
综上所述,常用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氯苯那敏,存在一定类同性,在实际临床用药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抗感冒药物,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 郭效东.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6):150-151.
[2] 郭昌辉.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4):14-15.
[3] 周文颖.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2):479-480.
[4] 张海英,张黎,李玉珍.抗感冒药的临床评价及合理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3(4):335-336.
[5] 范景辉,赵玉梅,李志平.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5):204-205.
[6] 李正玉.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4): 198-199.
【中图分类号】R978.69
【文献标志码】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