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昌志 李贵谦 李浩曦 林舟丹
广西边防部队下腰痛住院官兵发病情况分析
程昌志 李贵谦 李浩曦 林舟丹
目的 分析边防部队以下腰痛住院官兵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探讨可能的发病原因,为该类伤病员的预防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收集2008年6月~2013年6月,广西所属边防部队以下腰痛为症状在我院住院治疗伤病员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成3组:18~20岁组、21~24岁组、25岁以上组;按有无腰部外伤史分成两组,统计各组间不同下腰痛类型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人数最多,为694人,占总人数的88.5%;腰肌劳损66人(8.4%);腰椎管狭窄14人(1.8%);腰椎峡部裂10人(1.3%)。3组中随着年龄的逐步增大,4种腰痛疾病发生人数均逐步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肌劳损发生率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0.05);四种疾病受伤组发生人数均较无受伤组少,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组(<0.05)以为,其它3组均无显著差异(>0.05)。结论随着官兵入伍的年限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肌劳损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大,外伤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直接原因。
边防部队;下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
下腰痛是一组影响脊椎、神经根、软组织等部位疾病的总称,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峡部裂等疾病。部队官兵由于常年训练任务重,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部队后续战斗力。为了解广西边防部队官兵的下腰痛的发病特点,为科学施训和减少下腰痛的发生提供预防对策,笔者对驻扎在广西边防的部队住院官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有关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均为男性,年龄18~46岁,平均24.2岁,其中18~20岁112人,21~24岁297人,25岁以上375人,年龄中位数24岁。所有病人均来自所属体系边防部队官兵,均以“下腰痛”为主要症状就诊并住院治疗。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全部病人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腰部疼痛,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影像学检查提示单一节段或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主要症状为腰痛,无下肢放射痛,影像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腰椎管狭窄症主要为间歇性跛行表现,CT提示椎管狭窄;腰椎峡部裂10人,主要为反复发作的腰痛,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1.3 调查方法
收集所有病人的住院资料,根据入伍年限长短,按照年龄分成3组:18~20岁组、21~24岁组、25岁以上组;按有无腰部外伤史分成外伤组和无外伤组,统计各组间不同下腰痛类型的发生人数、发生率,并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取得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检验, =0.05为检验水准。
下腰痛住院官兵经检查后诊断为4种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峡部裂,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人数最多,为694人,占总人数的88.5%,大部分为单一节段突出;腰肌劳损66人(8.4%);腰椎管狭窄症14人(1.8%),7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峡部裂10人(1.3%),4例合并腰椎体Ⅰ度前滑脱。3组中随着年龄的逐步增大,4种腰痛疾病发生人数均逐步增加,其中大部分集中在24岁左右,统计学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肌劳损发生率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0.05)(见表1)。4种疾病腰部受伤组发生人数均较无腰部受伤组少,其中5例病史中外伤情况记录不详,因此未统计入内。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组(<0.05)以外,其它3组均无显著差异(>0.05)(见表2)。
表1 4种疾病根据年龄分组的发生人数(例)
表2 4种疾病根据受伤分组的发生人数(例)
下腰痛是部队官兵的常见病、多发病,在骨科住院病人中占了绝大部分[1,2]。由于治疗时间长,部分病人反复多次住院,严重影响部队官兵的参训率和战斗力。因此,研究住院官兵该类疾病发生情况及发病特点是明确发病原因的重要方法。广西边防属于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环境炎热潮湿,地形复杂,部队官兵训练强度大、时间久,腰腿痛的发生率较高。刘云婷等[3]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区官兵进行了腰腿痛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腰腿痛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本研究对以下腰痛为主要症状的住院官兵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下腰痛疾病中发生率最高,占比88.7%,明显高于其它3种疾病之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髓核在退变基础上受到长期超负荷的压力作用下出现的突出,并造成神经受压而导致腰腿痛等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年龄通常在35~40岁左右,而部队官兵普遍发病年龄偏早,发病率较高[4,5]。本组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年龄主要位于24~26岁,比普通人群明显提前,其原因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兵入伍前大部分未参与过大运动量训练,入伍后即开始进行全面的训练任务,训练项目多,包括队列、战术、擒敌、体能等,训练时间长,甚至加班训练,休息时间不够,脊柱、四肢肌肉均处于长期疲劳状态,时有腰扭伤发生,长期积累造成腰部劳损,最终导致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的退变加速;二是广西边防特有的地形、气候环境,条件艰苦,保护措施不够,导致腰部、腰椎的长期慢性积累损伤,最终导致椎间盘退变、突出;三是个人保健做的不够,医疗防护做的不到位。由于边防地区交通不发达,就医不方便,早期出现症状时未能得到及时后送治疗,个人腰部保健知识又欠缺,日常生活中也未注意保护,因此病情逐步积累、加重。笔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随着病程的增加,患者的病情也随之加重,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越长,椎间盘退变、突出越重,严重者出现双节段或多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这种患者往往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有的严重者甚至需要手术治疗,导致住院时间长、住院次数多,不但推迟了官兵治愈归队时间,影响了部队战斗力,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和开支,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另一特点是,年龄较轻者椎间盘退变相对较轻,且多为单一节段突出,而年龄较大者椎间盘退变明显,突出节段明显增多,突出程度也较重,说明早期就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腰部劳损的发生人数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排在第二位,其中有明确外伤的病人接近一半,比其它3种疾病外伤病人均多,这充分反应了部队军事训练强度大以及特殊恶劣环境更容易造成损伤的特点,同时笔者注意到,超过一半的腰肌劳损并没有明确的外伤史,说明长期训练的积累性损伤所致。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峡部裂发生人数均较少,而且两者比较接近。大部分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峡部裂均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后天入伍后大强度负重训练加速了异常部位的退变,最终出现了椎间盘突出、腰椎不稳等改变,从而出现临床症状,因此同样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峡部裂的发生人数明显增加。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退变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不断上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峡部裂多为先天性发育缺陷,加上后天过多负重、受力而导致症状的出现。外伤可以是这3种疾病的诱因,但多数不是直接原因。本研究数据显示4种疾病受伤组人数均较非受伤组人数少,但是两组比较只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有显著差异,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外伤无直接关系,而其余3种疾病可能与受伤有关系;腰肌劳损多数与外伤有关,但是腰椎峡部裂和腰椎管狭窄症与外伤有关似乎与实际不符,考虑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统计人数较少导致统计学结果偏差;二是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数据采集来源于病历,有的病历记录不清,导致了结果失真。
Hou等[6]通过对部队横断面的研究及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夜间训练、5公里长跑和投掷手榴弹是引起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因此要注意以上3个方面的预防工作。本研究结果表明,减少下腰痛的发生重在预防,针对本次研究结果并结合部队军事训练特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及建议:一是科学合理的安排军事训练计划,首先训练项目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其次,不同训练项目要穿插进行,例如上下肢训练分开进行,器械训练和体能训练分开进行,这是减少训练伤及下腰痛疾病发生的关键。二是加大健康教育。针对下腰痛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初步处理办法,定期利用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现场指导,训练场地、设施要齐全,设计合理,不能有安全隐患,最好有专业医师现场指导,训前有热身、训后有放松,并及时对训练伤进行医学保护和治疗,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训练伤及下腰痛的发生和发展。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需要以后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予以证实。
[1]刘永平,陈宏,汪红荣,等.歼击机与直升机飞行人员腰腿痛的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5):485-486.
[2]宫峰,韩善桥,石楠松,等.亚丁湾护航官兵腰腿痛发病情况调查[J].海军医学杂志,2013,34(4):255-257.
[3]刘云婷,朱磊,陈建明,等.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区训练官兵腰腿痛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6):75-78.
[4]李智钢,王伟,高文魁,等.高原地区驻军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34(1): 27-28.
[5]乔晋琳,向东东,沈红星,等.海军某部官兵下腰痛调查与分析[J].人民军医,2012,55(2):111-112.
[6]Hou ZH,Shi JG,Ye H,et al.Prevalence of low back pain among soldiers at an army base[J].Chin Med J(Engl),2013,126(4): 679-682.
R681.5
B
10.3969/j.issn.1672-5972.2016.02.022
swgk2015-09-00177
程昌志(1974-)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临床。
2015-09-11)
解放军第303医院骨科,广西南宁5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