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第二初级中学 陈毅然
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初中英语教材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素材。在近20年的课堂教学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为主,采用三段六步教学,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课堂这块民主自由的天地里,充分施展他们的手脚,展现他们的才华。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学习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预习时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猜测、查阅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浏览全文,找出文章主旨句;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供课上进行问答。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加强了综合训练。
阅读是有效的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它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如果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及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阅读文章就比较容易。因此,在课堂上积极创设阅读相关情景,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让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阅读,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如教初三 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第四课时3a短文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动感时尚的香港,梦幻仙境的Disneyland,风光旖旎的天涯海角,从多个角度向学生展示这些经典地方的魅力之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然后将整个班级划分为四个小组,讨论话题If you had one million dollars,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vacation?Why?通过热身活动,全体学生处于一个积极的阅读准备状态,他们有了明确的阅读目的,满怀信心进行下一步的阅读,这样被动阅读自然地转化为主动阅读。
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材料,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地去阅读。要根据教材内容,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自己就能把问题解决,这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最有成效的结果,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则通过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方式进行问题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去跟作者对话、交流感情。凡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互助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无须多讲;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讲解,帮助梳理思路,以便使学生及时地将整篇文章融汇贯通。树立学生是外语学习主人翁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辩、自治、自理、自学的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和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质疑问难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表现,通过质疑问难,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主动探究,激活思维的作用。那么,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去思考,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小组合作,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将问题整合或变通,全班讨论共同解疑等。鼓励质疑问难,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
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错误,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纠偏,答疑解惑。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交流和展示的资源,一方面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和提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示范、点拨、分析、讲解等手段,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化解。点拨过程要力求简洁、透彻、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阅读活动中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要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答、复述课文、角色表演(英语话剧)、书面表达(续写故事、扩写、缩写、评论等)等练习来巩固其阅读能力并拓展写作能力,形成一定的技能。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总结课堂学习收获,对课文的思想拓展升华,对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拓展时空范围。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要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结合起来,使知识向能力迁移,阅读向社会延伸,课内向课外延伸。要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一环节起着“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要求学生课后反思,促使学生养成每节课都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的学习习惯,使自己不断取得进步。
最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探索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教师要想构建起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除了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良好的把握教材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外,还应该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从而提高阅读课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