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融水县融水镇中心小学 唐巧英
有效教学就是在合乎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按照合理的构想设置教学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训练,在单位时间内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有效,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浅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有效的教学导入,能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
有效课堂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抓住好的教学切入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反思,细心揣摩,用慧眼去发掘这个“切入点”,巧妙设置,从而收到“一字穷理,定全课之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之经络”的教学效果。
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
练习是为了配合教学设计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练习的指向对象为学生,学生是练习的受用者,练习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可从学生的使用情况窥见一斑。苏教版教材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其中的练习形成一个训练的梯度,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的纵向的训练序列。
语文综合活动练习范围广,形式多样。关注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强调学生自主性,重实践、重探究、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一、二年级小学生好动,故观察身边的生活和大自然、动口动手、制作等的活动多些,而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心理和思维水平有所发展,已初步适应语文学习的条理性和系统化,可以开始观察和记录校园与社会、收集资料、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故办板报或展板、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其他学科内容等的活动多些,高年级语文教材综合活动性强,就要关注社会生活,注重查阅资料、口语交际和习作等方面的整合,每次活动都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步骤性的指导,从而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教学时,教师既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把握、情感体验方面的练习,也要设计一些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以及提高阅读能力的练习。教师除了要正确解读文本,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外,还要善于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结合课文教学,设计精要的练习,在课堂上完成语文能力的提升,而不是靠课后做大量的练习来弥补。
第一,语文课堂组织的有效性,首先要求语言组织的准确、简练。其次,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最后,教学组织要面向全体学生,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但又要考虑到学生基础的差异,设计面向不同学生的分层练习和分层学习活动。同时,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构建的,这里需要教师的课堂智慧、深厚涵养以及孜孜不倦探求的心灵,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专心听讲、倾心体验、积极参与。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就是它施展的场所,让语文课堂少一点热闹多一点情趣,少一点花哨多一些效率,少一点说教多一些语文味吧!
第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但放眼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新课程理论指出: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这说明,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在《夹竹桃》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主动对课题产生了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夹竹桃有什么特点……围绕这些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然后再组织班内交流,真正实现多元互动。 如何组建?我想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要进行角色的互换,以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其次,选择恰当的时机、内容开展合作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