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良 刘 军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法约尔与一般管理理论
——写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百年(1916~2016)诞辰
张佳良 刘 军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历经百余年的迅速发展,管理学的理论构建和学术讨论成绩斐然。在这期间,诸多理论视角和学派门类齐聚出现。值此一般管理理论诞生一百周年(1916~2016)之际,以时间发展为脉络,讨论一般管理理论的提出、延续、现代意义和未来价值。在回顾法约尔思想内涵的基础之上,对其所开创的管理过程学派的学术观点进行评述;同时,解读一般管理理论对中国本土管理学构建的借鉴意义,并展望未来研究的进展方向。
法约尔思想; 一般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 本土理论构建
自1911年泰罗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以来,作为独立科学的管理学进入学界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已经百年而有余[1]。通过借鉴并整合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视角,管理学发展迅速,成果斐然[2]。同时,顺应并反映着经济社会的起落波动,管理研究也在曲折前进中取得了合法化的学科身份。
历经沧桑而愈加健硕,备受争议且愈久弥坚。历经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丛林和软科学管理等4个阶段,管理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更为深远[3]。得益于学界的共同努力,管理研究早已在纵向深度和横向覆盖面上扩展开来,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过渡,从战略规划、组织创新和员工行为等多元视角来全面探讨管理本质[2]。
在这些探索中,一般管理理论的影响之大,不可不提[4]。自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正式出版以来,由法约尔所开创的一般管理理论正式诞生,至今已一百年整[5]。该理论从本质属性和职能过程来讨论管理内涵,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已成为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中,发展最为系统,受众最为广泛,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论观点。法约尔所提出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管理职能分类在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中应用广泛,给了管理学科入门者和资深实践者以生动的职业体验;同时,该理论所提倡的“14条原则”至今仍是大多数企业在日常运行中的基本管理法则。
时过境迁,岁月如梭。值此一般管理理论诞生百年之际,本研究对法约尔的思想进行回顾,对管理过程学派展开讨论,并反思本土化管理理论的开发。追本溯源,回顾往日思想之盛宴;借古寓今,探索时下理论之构建(见图1)。
图1 法约尔思想的百年评述逻辑
1.1 法约尔思想概览
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经典著作,在法国引起广泛关注。该著作写作风格简单朴实,文字内容通俗易懂,理论逻辑严谨科学,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法约尔的管理经验和其对管理活动的深入思考[5]。作为管理学中“断臂的维纳斯”,该著作的后半部分没能被法约尔及时完成,但是其思想依旧在世界各地散播开来,影响了管理学科的发展进程。就内容而言,这本著作讨论了三大问题:①针对法国工人实践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脱节,反思了数学滥用和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并讨论了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正是法约尔对管理教育的重视,促使了其管理思想得以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可、传播和应用。②将管理职能确立为等同于“会计、商业、财务、安全和技术职能”的第六大职能,并分析了管理职能的五大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由此构建了一般管理理论。③提出了管理的14条原则。这些原则高屋建瓴,涉及面广,应用性强。
心系法兰西民族进步,情牵法国经济繁荣,法约尔从工业企业管理出发,提炼出高度凝练而又意蕴深刻的一般管理理论。这些内涵观点明确,逻辑严谨,数据确凿,实践根基雄厚,理论创新性强。法约尔首次提出“管理”概念,即为将管理学发展成独立学科奠定了基础[6]。同时,法约尔思维方式贴近自然,将社会组织比喻为动物机体,将社会生活类比为植物生命,反映了自然主义哲学倾向,内含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1.2 法约尔的14条原则
法约尔所提出的“14条原则”是对其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概括,它帮助指导和预测企业活动,并与当代的管理学术研究紧密相关。比如,“统一指挥”原则强调了企业组织员工不能多头领导,而“人员稳定”原则为员工离职率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然而,这些原则数量较多,看起来杂乱无章。
对此,结合法约尔所处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对应法约尔在其著作中对相关原则的解读,借鉴学界对管理原则的普遍认知,本研究将这些“已经被论证的、深思熟虑的和已被接受的”原则分门别类,以企业经营活动的要素和目的为整体结构,建立动态的模型框架,并分析这些原则的内在联系,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见图2)。
图2 法约尔14条原则的动态整合模型
根据这些原则的不同特征,本研究将其划分为四大类:组织基础、权力体系、行为活动和终极目标。组织基础确立了企业组织存续的根本前提,权力体系关注了企业内部的权力分配、运作和制度安排,行为活动则对企业中所有人员的行为准则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而终极目标则构成了企业组织的前进方向。具体包括如下4点。
(1)组织基础即为最基本的“劳动分工”原则 该原则构成了企业组织存续的基础条件,是企业效率提升的根本前提,也是后续合作的必备要素。
(2)权力体系包括了“权力和责任”、“集中制”和“等级链”3个原则 这些原则以“权力运作”为核心,强调了权力和责任的对等关系,权力在组织中的纵向分散情况,以及权力自上而下的作用机制。这三大原则明确了企业组织中权力和等级的基本联系,并且成为构建制度规章体系的基础前提。由此,权力体系所反映的就是企业组织的制度安排。
(3)行为活动主要包含对人员行为进行支持、限制和要求的原则 这些原则与权力体系中的3个原则实现互补。由此,制度和行为实现了统一。根据约束对象的不同,这些原则又可以划分为“领导者导向”和“员工导向”两大类。
就前者而言,共包括3个原则:“纪律”原则是对领导者道德素质的要求,而“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原则分别就“人员”和“工作”两方面对领导者的行为规范提出了要求。
就后者而言,共包括5个原则。根据内涵的不同,又可以再将其区分为两大类:员工激励类与员工-岗位匹配类。“人员报酬”、“公平”和“首创精神”原则都要求企业围绕“员工激励”开展管理,比如,以良好的方式来激励员工,以公平的方式来满足员工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和满足员工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等。“秩序”和“人员稳定”原则关心的是员工个体与职位要求的匹配度,比如,员工的价值观、个性特征和才华要能够满足岗位所需,以最大程度发挥员工价值,维持人员秩序和稳定,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4)终极目标则包括“集体利益”和“团队精神”两个原则 前者强调组织整体利益和组织目标的重要性,而后者则关注集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二者加总,构成了企业组织的终极目标。企业组织的目的不是为求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能够寻求企业整体收益的最大化。就此而言,法约尔的思想也体现了对组织“整体性”的认识。
总而言之,这些原则从具体细节中涵盖了企业组织的存续前提、发展机制和终极目标,也隐含了对人性的关注,展示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它们的贯彻落实是对管理各项特征和职能作用发挥的保障,也是工厂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的行为标准。
概念是基础,职能是延伸,而原则是具体的行为规范。从抽象到具体的一系列过程,构成了法约尔思想包罗万象的内涵。
一般管理理论的建立,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构成,在管理思想史中的意义重大。结合一般管理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本研究将其与科学管理和官僚制思想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由此挖掘其内在联系,识别其历史地位(见图3)。
图3 一般管理理论与同时期思想的比较
当科学管理思想在北美大陆寻找提升工人劳动效率的路径时,一般管理理论则在欧洲大陆寻求组织整体的效率提升,这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法约尔是在办公室对企业整体管理做出的决策,关注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整体要素;而泰罗则是在生产一线上,对工人的工作步骤做出的科学分析。法约尔是从总经理的视角,由上往下引申,从企业的职能整体来揭示管理本质,以求实现法国工业的崛起和管理教育的持续;而泰罗则是从工程师的视角,由下往上追溯,从时间和动作研究入手,寻求科学分析,以求实现美国工业生产率的提升和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
相对于泰罗的科学理性,法约尔所提倡的“人员报酬”和“公平”等原则体现出了对人的“非经济性”的考虑;而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是对泰罗“职能工长制”所强调的双头指挥的反对,同时也经受住了历史考验。也就是在这些层面上,一般管理理论的思想互补超越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内涵。
2.2 一般管理理论与官僚制思想:有机碰撞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时,大工业时代的组织管理面临了诸多难题,企业员工数量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等都给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是科学管理思想所关注的时间和动作研究不能有效解决的,需要在科层制的结构下寻求新的突破,以实现从劳动效率的提高转型为组织效率的提升。
对此,社会学家出身的韦伯关注了理想的官僚制结构的重要性,以思想家的身份提出了规范的理论建设,并指出行政组织化在历史中的不可避免性;而法约尔总结归纳出的现实科层制下的管理原则,以实践者的身份提出了与韦伯思想互补和碰撞的有效原则。
韦伯从理想的官僚制思想入手,强调了理性、逻辑、非个性和非人格化等在官僚制结构的组织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这种组织方式的重要地位,搭建了一个完美的组织框架。他为行政组织指明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聚焦于其准确性、纪律性、严整性和可靠性的特点中,而相对忽视官僚制的组织冗余等缺点。法约尔的思想则与此实现互补,并填充这个框架,使其有血有肉。韦伯强调劳动分工、管理层级、正式选拔和规则等对构建官僚制度的重要性,而法约尔14条原则中的统一领导、人员报酬、等级链和团队精神等原则与这些抽象而理想的官僚制度特征实现了互补,并进行了延伸;韦伯所指出的法定权力、传统权力和超凡权力等,也在法约尔的权力体系三原则中得以体现。
法约尔的思想内涵使得韦伯高屋建瓴的理念落地开花,有了可操作性的现实根基。由此,法约尔的一大理论贡献就是其与韦伯一道,为推动公司制的行政官僚体系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当然,这种行政官僚体系的制度化,需要历经时间的考验,并在法约尔对后续的管理过程学派、组织理论等的影响中得以发展延伸。
(1)研发方面 产品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促进研发设计流程优化、数据积累和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当前,我国有31.0%的企业实现了网络化协同研制,开展了众包设计研发、网络化制造、公共云制造等服务,另外,7.3%的企业开展基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定制研发,通过建立数字化研发平台,对用户个性化需求进行快速响应和有效对接,并将用户定制需求快速转化为研发需求,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定制和按需生产,有效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2.3 对一般管理理论质疑的回应
法约尔的思想传承百年,经久不衰,影响重大,却也难免遭受非议,受到批评。有学者认为,法约尔的分析太零碎化、片面化和静态化,忽略了对组织整体的思考,缺乏全局观[7]。本研究认为,这些批评所基于的逻辑并不充分,理由包括如下几点:①理论学习者自身的“认知不足”带来了对一般管理理论理解上的偏差。理论研究者多数属于“学院派”人士,理论素养高,而企业实践基础薄弱。正如HUFF[8]所言,处于受保护的“象牙塔”之中的科研人员,缺乏对企业实践的认识,有时也就难免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前无能为力。另外,束缚于局限的认知能力,他们也容易在学习和应用该理论时陷入僵化的教条主义。由此,缺乏对组织的整体认识,学习者自身也没能联系到管理职能之间的相关性。②批评“一般管理理论”太过片面化的立场并不坚定,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法约尔有对社会组织统一性和组织理论产生思考。在法约尔看来,对于企业组织的构建,资金、与时代接轨的吸引力和人尽其职等都非常必要,企业组织要以整体形式来发挥作用[5]。③组织理论的大师们也都承认了法约尔的贡献。法约尔曾经把社会组织比喻成有机体,而管理职能就像是这个有机体的神经系统。在社会协作系统学派创始人巴纳德、组织理论之父斯科特等看来,法约尔对管理内涵的讨论对于他们深入思考抽象组织影响重大。④法约尔的思想在传播过程中被部分误解。法约尔思想自成体系,然而编写教科书的人员往往没有对法约尔思想做完整阐述,却只是简单罗列[7]。这种人为割裂后的理论观点,使得学习者只是根据自身所需来选择性地关注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对整体核心内涵的把握。学术界长期存在的“闭门造车”和学术社区的空缺,也使得理论传播受限。同时,理论转化过程中的异化应用也阻碍了理论真实内涵的有效传播[9]。当然,这种误解不仅存在于一般管理理论,引入科学管理却造成工人大罢工的众多企业也只是片面地选择了泰罗主义中对“效率”的关注,而忽视了其对“雇佣双方心理革命”的重视。这种误解和水土不服,也是众多理论思想在实践操作时屡屡失败的原因所在。
回首百年前可知,一般管理理论诞生之时,恰逢第二次工业革命高峰,整个社会方兴未艾,资本膨胀,“金钱诱惑”笼罩于人心,“经济发展”弥漫于工业。对基本生理需求和物质资源的追求构成了人们的行为动力,而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涵自然也无法逃脱时代的印记。由此,其理论中的一些不足,也不可避免地折射着时代背景的因素。
与韦伯一道,法约尔开启了行政官僚思想的先河。在法约尔思想后续的传承中,这种思想理念也逐渐地获得更为严密的逻辑化和制度化,对诸多管理大师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经理人员职能与法约尔所倡导的“协调职能”密不可分;目标管理思想与法约尔所强调的“计划职能”密切相关。
3.1 管理过程学派的开启
法约尔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开创了管理过程学派(见表1)。该学派从管理过程入手,理性剖析管理人员的职能,简要总结管理基本原理,结合管理核心内涵来讨论管理一般规律。他们认为,管理就是一种过程,在其中各种事情或者任务通过运作于组织化群体里的人们得以完成。古典管理时期的厄威克、穆尼、戴维斯和布雷克,现代管理阵营中的孔茨、奥唐纳、纽曼和罗宾斯是该学派后续发展中的典型代表。沿袭法约尔的思路,他们都将管理的职能划分为多个因素或过程,只是职能的种类有所不同而已。
作为第二代杰出代表,古利克和厄威克提出了管理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三大职能。同时,穆尼的理论观点也发展迅速,得到了认可。此后,由“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侠”孔茨继承发展了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观点,并在其代表作《管理理论的丛林》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当今销量最高,最为风靡的罗宾斯所主编的教科书《管理学》亦是从过程的视角来讨论管理。
表1 管理过程学派的发展阶段
管理过程学派特征鲜明,从管理过程所涉及到的诸多基本活动来考查管理的本质内涵。应用该方法,人们就可以把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加以概括,用以理解和指导管理实践活动。该学派的思想内涵中包括了一个专属于管理的核心理论,外加从各种其他流派和观点中折中出来的知识。同时,与“管理丛林”中只关注于管理若干方面的其他思想流派相比,管理过程学派对企业的整体管理行为和实践活动有着更强的解释力。比如,人际关系学派侧重对人性的分析,却忽视了对制度和规则的重视;经验学派讨论了实践的重要性,却并未基于实践提炼出抽象的理论内涵,在普遍的适用性上受限;系统学派虽然关注了组织的开放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却过于重视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而忽视了组织内部的资源禀赋和能力发挥。
3.2 管理过程学派的认识
管理过程学派原则鲜明,具有相较于其他理论学派的显见优势;但学界亦对其有批评之声。明茨伯格在其著作《经理工作的性质》一书中,对管理过程学派所能囊括的行为数量的有限性进行了反思与批评,并强调管理职能与具体专业活动或工作行为的紧密相关。另外,也有学者批评到,管理过程学派强调分工,却忽视合作;关注职能之间的互补与匹配,却忽视了对组织整体的重视[10]。对于这些批评,本研究认为:①管理过程学派必然无法完全正确。这一方面是由理论的“可证伪性”特征所决定,另一方面也受制于人类天生的认知局限。正如罗珉[11]所言,在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并不存在唯一的真理。同时,管理学的演化科学特性就决定了它自身的不完美结局[1]。实际上,法约尔对此有着清醒认识,他指出,“这个时代并不缺少个人提出的理论;但是,由于缺少普遍接受的理论,每个人都自认为拥有最好的方法。在工厂、军队和国家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在同一原则的名义下极为矛盾的管理实践”;而正如管理理论丛林的“百鸟争鸣”状态所展现的,基于不同出发点而形成的流派,其理论效应的发挥具有明显的边界和局限[12]。②管理学的属性特征也决定了管理过程学派解释力的有限性。一般而言,经济学和社会学聚焦于宏观或中观层面的难题,心理学关注于行为背后的认知和情感因素,但管理学的理论思想覆盖面却极为广泛。比如,管理学需要同时兼顾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和战略决策、中观层面的组织设计,以及微观层面的人员行为。面对如此众多层级的实践难题,管理学研究很难做到完全普适,它能实现的只是在某些时间、地点和价值观下的适用。③基于个人思考的理论难免会在群体应用时受限。基于自然主义的哲学视角,结合管理经验,法约尔开启了管理过程学派。然而,研究发现,在深受个人主观意识影响的研究立场基础上的管理理论,尤其是基于个人经验的直观感受而提炼的思想内涵,其客观性与科学性必然被削弱。另外,时代、国别、组织性质、个人感觉和经验的不同,都带来了理论结论的不同。由此,管理过程学派尽管是多人智慧的聚集,却也难免片面而孤立。
总体而言,管理过程学派覆盖面广,内涵丰富,超越了同期的其他思想学派。尽管遭受批评,却也瑕不掩瑜。其自身的艰难发展历程,也反映了管理学科理论构建的不易。这也间接解释了,为何100年后的今天,依旧没有建立客观存在而又独立于管理实践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管理理论的原因所在[13]。
3.3 法约尔思想的其他传承
法约尔思想的内涵对后续学者的讨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开启了管理过程/职能学派的研究,影响了一批学者对管理理论的探索;他对组织的深入思考影响了巴纳德建立社会系统协作学派,以及对经理人员三大职能的论述;互联网时代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模式也难以逃离法约尔思想的影响。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形式,法约尔思想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这些传承将法约尔的核心思想发扬光大,并顺应时代浪潮继续煜煜生辉。
随着时间流逝,曾经雄心勃勃的理论观点多数已被历史所淘汰而逐渐衰竭,但是法约尔的理论却依然基本正确。范静波[4]指出,尽管法约尔的诸多观点在今天看来是如此的理所应当,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观点在提出之时,即带有突破性的革命色彩。这些观点反映着法约尔基于实践的深度逻辑思考,也渗透着其对管理理论构建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于现当代的理论学习,法约尔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1)法约尔思想具有三大直接贡献 该思想提出了“管理”这个名词,并总结归纳出管理的五大职能要素;从具体的操作入手,指出管理的14条原则;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这些贡献帮助塑造了今日管理学之面貌,推动了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等分支学科的发展;同时,贯穿在14条原则中的“适度”标准是所有管理原则的核心,也是以“价值中立”的方式来构建现代化学科的重要途径[3]。比如,法约尔指出,“没有原则,我们就要陷入黑暗和混沌;没有尺度,即使有最好的原则,我们也会举步维艰”[5]。
(2)法约尔的思想对今日探索管理学属性有指引意义 与古典管理理论中的其他学者一道,在自然哲学主义的导向之下,法约尔的探索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和实践导向。杨栋等[14]指出,基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这种科学关注了理性知识体系的构建。法约尔[5]认为,“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套可以传授并且教学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体系应该能提炼归纳为一般管理理论的规律”。同时,法约尔的论述逻辑严密,丝丝入扣,在行文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严谨细致的逻辑思维方法。
(3)法约尔思想中的诸多内涵是现今学术研究灵感的重要来源 相比较于理论探索和质性分析,现今学术研究的主流模式是以实证的方法在若干变量中寻求假设关系的构建和验证[15]。法约尔思想的诸多原则、要素和观点等,也在这种研究范式中频繁出现。以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议题为例,“组织公民行为”概念内涵了法约尔对员工行为的整体思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原则在“组织目标融合度”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员报酬”原则与现今的员工激励政策研究和行为管理等密切相关;而法约尔将管理同时聚焦于领导者和普通员工,则成为“参与式管理”的雏形。其宝贵思想,对管理学范式研究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从百年前《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诞生至今,法约尔的思想观点经受住了历史考验,在当代煜煜生辉。雷恩[16]指出,无论人们是否承认,很明显的是,今天绝大多数管理者在本质上都是法约尔主义者;而法约尔的思想观点不断地被人们重复,也充分显示出其在当代管理思想中的地位。同时,克雷纳[17]指出,法约尔的思想是在历史长河中的革新,给企业效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21世纪的管理发展提供了价值观上的参考。
在讨论回顾了法约尔的生平、思想内涵和价值体现之后,此处分析一般管理理论对我国本土化管理理论构建的启示。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理论特点要与时代需求相结合 作为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一般管理理论的产生受制于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它的出现鲜明地反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法国,并渗透着人们对工业进步的期待[18]。为普及管理教育和促进社会进步,法约尔开始传播自己的思想,把所感知到的“企业管理真面目”用“理论方式”展现出来[7]。由此,中国本土化的理论构建也要能够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改革30余年以来,市场兴起,中国经济飞跃发展之时,也对本土管理理论构建产生了更多需求[19]。与此同时,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突破了传统的组织形式,给管理理论创新营造了更多契机。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界要能够将现实背景类的内涵纳入学术思考之中,寻求理论突破。另外,在与时代需求相匹配之时,理论观点还要能够扎根本土,关注中国自身问题,而不能盲目照搬国外模式。
(2)理论特点要与企业特征相匹配 在西方古典管理思想产生之前,家庭式的小作坊是生产力的主力军。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开展,大型工业企业数量增多,给制度化的管理提出了更多要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法约尔对各种类型工业企业的特点和领导人能力做了分析,并提炼出一般管理理论,实现了理论特点与企业特征的匹配,也超越了泰罗主义偏重于对生产线工人劳动效率的简单关注。另外,深入分析他所提出的管理职能和原则,便可以识别其对科层组织的系统关注,以及其自身对企业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认识。然而,与百年前的大型官僚制企业特征有所不同,现今的企业组织在事业部导向和扁平化趋势之后,已经向网络化和无边界化转变[20]。这种转变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挑战,同时也对管理思想内涵提出了新诉求[21]。由此,只有寻求与企业特征相匹配的管理思想,才能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活动,并且具有高普及性。
(3)理论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作为屈指可数的写作传书的企业家,法约尔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管理实践。不得不承认的是,其思想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就是实践导向下的理论构建。作为企业家的法约尔并不忘记理论学习,其经典著作乃是基于在“法国矿业协会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而泰罗的经典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也是其在“美国工程师协会研讨会”宣讲论文后的改编。尽管学者对管理学科的本质有着不同看法,但是学科理论与实践意义之间的紧密关系则无人否认[22]。理论要能够体现出实践意义,试图做出理论贡献的人员,至少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或者实践认知[23]。另外,理论界要能与实践界紧密结合[24],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交流。实际上,实践界的企业家有着强烈的想要去实现理论创新的情怀,以实现思想传承[25]。比如,张瑞敏励精图治,提出“休克鱼”和“日日清”等思想;冯仑出版《野蛮生长》,反映着其对管理思想与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4)理论思考要与民族精神相结合 法约尔从法国政府在工业进步中的缺位和大学教育中数学滥用的恶果入手,反思了整个工人阶级的现状,得出了促进法兰西民族进步的管理理论。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的号召、自发的内在动机的驱动和对稳定经济形势的追求,法约尔才能够做到数十年如一日地对管理思想进行思考。武亚军[26]以徐淑英为例,尊崇其不忘本心,以中国文化为情境探索其学术理想,并为中国情境的管理研究代言。由此,意图寻求本土理论构建的最大化与最优化,切不可脱离研究者的民族情怀。
法约尔思想给本土理论构建的这些启发并非简单而表层,实则丰富又深刻。大师身上的智慧难以接近与模仿,其精神却值得传承与学习。除了上述4个方面之外,法约尔思想所内涵的自然主义哲学思维视角、诚实而认真的品性、基于长期辩证的讨论等也能给予诸多启发。比如,法约尔思想反映了西方文明对理性和显规则的关注,而在相对重视人情、轻视制度的中华文化之下却难以产生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思想;即使思想法则得以诞生,却也难免陷入“中庸”和“模糊”之中而失去严格的操作和指导,也可能会由于人情与面子的缘由而被架空[27]。由此而造成的影响,使得人们意识到管理理论构建的艰难;它不是一门可以随意杜撰的学科,也不会一日而建成[28]。
以时间脉络为轴线,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法约尔思想的百年流传,研究贡献如下:①借鉴法约尔自身对管理的看法和其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将看似散乱的法约尔“14条原则”进行了归纳,将其分类为组织基础、权力体系、行为活动和终极目标四大板块,由此给出了法约尔思想的新意。这四大板块,内容丰富,优势互补,体现了组织内部分工合作、制度安排、行为表现与价值获取的有机整合。②系统地回应了学界对一般管理理论和管理过程学派的质疑。本研究认为,理论的价值不可否认,但针对理论的质疑也不会消失;这是由学者、理论本身以及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学者提出理论之时的认知局限、理论传播之时的选择性记忆,理论本身的可证伪性、普适性和特殊性的平衡,时代背景的变化等,都解释了法约尔思想传承的不连续以及该思想体系的“缺陷”。③澄清了法约尔思想的现代意义,并提出了其对本土化理论构建的可借鉴之处。法约尔思想不仅再次证实了实践导向的管理研究的重要性,也为当今的主流学术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和具体概念。同时,它所内涵的强烈民族情怀,与实践基础的紧密对接,与时代需求的密切匹配等,都值得在寻求实现今日本土理论之繁荣时去借鉴参考。
通过回顾可知,贯穿在法约尔思想始终的是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碰撞,科学与艺术的相形益彰,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融合[29]。这个思想植根于二次工业革命的土壤,残留着西方历史的烙印,并反映着时代的变迁。百年前,法约尔集智慧于一身,将所想、所见与所悟表现于文字之中,开启了管理教育,造就了一般管理理论的不息佳话;百年后,中国本土理论构建异军突起,融会中西,策马扬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30]。
本研究希望学界可以更多地结合西方管理的经典著作来与国际接轨;不求在“中魂西制”下寻求高屋建瓴的跨时代突破,但求“取精去糟”下构建切实有用的接地气理论[31]。中西文化之间的异同也决定了在理解法约尔思想时的选择性吸收,这不仅是对中国学者的内在要求,也是本研究回顾法约尔思想的意义所在。在这个充满挑战而又可能硕果累累的尝试中,通过批评与反思,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本土理论进步[32]。当然,这一切都任重而道远,不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而是长年累月的积累,需要每一位管理学者的努力。
[1] 罗珉.泰罗科学管理的遗产及其反思——兼纪念《科学管理原理》诞生100周年[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9):1~10
[2] COLQUITT J A, ZAPATA-PHELAN C P. Trends in Theory Building and Theory Testing: A Five-Decade Study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6): 1 281~1 303
[3] 陈佳贵.管理学百年与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J].经济管理,2013,35(3):195~199
[4] 范静波.法约尔管理思想探源[J].现代管理科学,2011(9):36~38
[5] 法约尔 H.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迟力耕,张璇,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44,16,17
[6] 郭海龙,郑大武.论法约尔的管理思想教育[J].学术论坛,2003(4):113~116
[7] 包政.管理学的一代宗师法约尔[M]//法约尔 H.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迟力耕,张璇,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序
[8] HUFF A S. Changes in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Produc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 25(2): 288~293
[9] 乐国林,陈春花,毛淑珍.管理理论实践转化中的异化应用现象探析[J].管理学报,2013,10(3):347~352
[10] 陈春花.法约尔与组织效率最大化.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11] 罗珉.管理学范式理论的发展[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2] 苏敬勤,张琳琳.情境内涵、分类与情境化研究现状[J].管理学报,2016,13(4):491~499
[13] BARKEMA H G, CHEN X P, GEORGE G, et al. West Meets East: New Concepts and Theori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5, 58(2): 460~479
[14] 杨栋,魏大鹏.科学观之演进与管理学科学属性之争[J].管理世界,2009(6):124~134
[15] 张志学,施俊琦,刘军.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研究的进展与前沿[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3):317~326
[16] 雷恩 D A, 贝德安 A A. 管理思想史[M].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7] 克雷纳 S.管理百年[M].邱琼,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18] 谭力文.寻找管理学理论的科学性[J].管理学报,2014,11(2):190~197
[19] 包玉泽,谭力文,许心.中国的管理创新机制——基于改革开放后管理思想发展的研究[J].管理学报,2014,11(10):1 420~1 427
[20] BOUDREAU J W, JESUTHASAN R, CREELMAN D. Lead the Work: Navigating a World beyond Employment[M]. New York: Jossey-Bass, 2015
[21] HOLLENSBE E, WOOKEY C, HICKEY L, et al. Organizations with Purpos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57(5): 1 227~1 234
[22] 李京文,丘斯迈.新时代背景下的管理创新[J].管理学报,2015,12(12):1 729~1 733
[23] 卢芳妹,井润田,尹守军.中国管理本土研究的困境与路径[J].管理学报,2013,10(12):1 717~1 724
[24] SANDBERG J, TSOUKAS H. Grasping the Logic of Practice: Theorizing through Practical Rational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1, 36(2): 338~360
[25] 王迎军,陆岚,崔连广.实践视角下的管理学学科属性[J].管理学报,2015,12(12):1 733~1 742
[26] 武亚军.基于理论发展的管理研究范式选择与中国管理学者定位[J].管理学报,2015,12(5):625~637
[27] 任兵,楚耀.中国管理学研究情境化的概念、内涵和路径[J].管理学报,2014,11(3):330~336
[28] TSUI A S. Autonomy of Inquiry: Shaping the Future of Emerging Scientific Communities [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09, 5(1): 1~14
[29] 谭力文.中国管理学构建问题的再思考[J].管理学报,2011,8(11):1 596~1 603
[30] 贾旭东,衡量.基于“扎根精神”的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初探[J].管理学报,2016,13(3):336~346
[31] 陈春花.共享时代的到来需要管理新范式[J].管理学报,2016,13(2):157~164
[32] 成中英,张金隆.中国管理哲学与现代管理实践[J].管理学报,2015,12(10):1 413~1 418
(编辑 丘斯迈)
Fayol and General Management Theory:100th Birthday (1916~2016) of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General Management〉
ZHANG Jialiang LIU Ju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China)
Management fiel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academic arguments, ever since the year of 1911.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various kinds of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schools came to birth. However, in celebration of the 100th birthday (1916~2016) of general management theor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its birth, development, modern value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study. Based on the review of Fayol thoughts, the article comments the ideas and opinions of management process school, which was built by Fayol. In the end,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general management theory for Chinese indigenous theory building research, and makes several prospects for future study.
fayol thoughts; general management theory; management process school; indigenous theory building
10.3969/j.issn.1672-884x.2016.12.001
2016-05-30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25003)
C93
A
1672-884X(2016)12-1737-08
刘军(1974~),男,湖北荆门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 100872)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E-mail:liujun@rb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