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研究综述

2016-03-15 22:57段姗姗汪紫薇尹吉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朋辈心理咨询辅导

段姗姗,汪紫薇,尹吉琳

(阜阳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阜阳 236041)

我国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研究综述

段姗姗,汪紫薇,尹吉琳

(阜阳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阜阳 236041)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探索。我国在其模式途径、效用评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从内涵发展、研究方法、研究类型等方面对我国大学生朋辈心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其定量研究少且质量不高;相关干预效果研究思路不够全面,研究方式单一,缺乏验证持续性作用的追踪研究和提供全面数据的现状差异调研,缺乏中外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的跨文化比较;朋辈心理辅导概念界定不清,缺乏全国性的规范化指导标准等问题,在研究方法、研究思想、研究理论上可不断改进,拓展研究空间。

朋辈;朋辈心理辅导;大学生;综述

从2003年华南农业大学组建的第一个朋辈心理辅导机构——“阳光加油站”到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建立的“桥”朋辈心理咨询课程,10年间,我国高校开始逐步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本文以2005-2015年期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的相关文献为依据,从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研究方法、研究类型等方面,对我国高校朋辈心理研究的现状予以介绍和评价,并就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及其发展

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作为对备受压力的美国青少年的心理援助资源,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以朋辈咨询为主的非专业心理咨询变革,威兰德发表了朋辈心理咨询的首篇论文①参见万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8期第52页。。1984年,集聚全美501个朋辈心理咨询推广合作伙伴的“全美朋辈教育联合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er Programs)成立了。在美国,朋辈心理辅导有很多名称,如朋辈心理咨询(peer counsel⁃ing)、辅助性咨询(para counseling)、半专业咨询 (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朋辈帮助(peer helping)、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等。美国学者对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界定主要强调提供专业培训、朋辈式支持与朋辈领袖示范。如马歇尔夫提出“朋辈心理咨询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①参见Mamarchev:Peer Counseling,Searchlight plus:Relevant Resources in Higt In⁃terest Areas,1981年。。目前,朋辈心理辅导被广泛运用于全美校园,主要形式为朋辈电话和门诊咨询、朋辈调解(peer mediation)、朋辈伴读(peer tutoring or mentoring)、朋辈健康教育(peer health educa⁃tion)等。

20世纪70年代中国港台地区的学校率先引入朋辈心理咨询范式。在台湾,朋辈辅导多被称为“同侪辅导”。庄涵认为:同侪辅导是半专业的助人者对其他学生提供倾听、同理与经验分享,以协助同学探索自我、适应环境,增进自我成长的一种咨询方式②参见常保瑞、方建东:《朋辈心理辅导研究综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2期第156页。。90年代起,香港高校利用“学友计划”、“友伴fun享计划”、“朋辈辅导训练课程”等方式推广朋辈支持和帮扶计划[1]。台湾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学校朋辈心理咨询的实证研究,特别强调对朋辈辅导员的系统训练和评估。目前台湾地区73%的高校都已建立了朋辈心理咨询组织[1]。与港台相比较,内地的朋辈辅导总体起步晚,发展快,尤其是在高校。最早有关朋辈心理的表述由陈国海提出,他认为朋辈心理咨询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③参见董海龙:《朋辈辅导在高校性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27期第59页。。与美国的概念界定相比较,中国的概念界定更笼统、限制更少、更少强调专业培训、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韵味。但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来看,朋辈心理辅导都具有“同龄参与”、“自助助人”、“心理支持”、“半专业培训”的特点。

二、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

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成果多为思辨的质性探讨,主要集中在对朋辈心理辅导的效用分析、模式探讨、实施途径等方面。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朋辈心理辅导与专业心理咨询比较,具有自发义务性、亲情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的优势,因此既能够缓解大学生心理咨询需求量大而高校专业咨询师少的困境,又是一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捷径;也有学者提出朋辈心理辅导是增强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新途径,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有积极作用。针对朋辈心理辅导的模式和途径,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构想。有采用“心理咨询师—辅导员—朋辈组长—新生宿舍”的阶梯式分层心理互助模式进行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2];有提出建构宣传、熏陶、帮助、咨询、干预活动的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公寓朋辈心理帮助体系[3];有提出开展互助式心理训练、互助式心理咨询、互助式心理辅导、互助式心理激励的立体化朋辈心理辅导模式[4]。但是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对朋辈心理辅导的构想,提出的具体操作方式没有验证辅导之效果,研究质量不高。

2010年后,更多学者开始用量化研究探索朋辈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的应用,对其现状、作用、评估工具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许多研究都用自编问卷对所在高校的朋辈心理工作进行了基础调研,收集到各地高校学生对朋辈心理工作的接纳度、各校朋辈心理工作开展的深度及广度、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前后的角色认同和人格变化、接受朋辈心理辅导后的个体或集体的心理素质改变情况等数据资料。量化研究的增多推动了对朋辈心理相关工具的研究。葛缨验证了自编《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调查问卷》的内容和结构,提出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包含主观认知与客观资源两方面以及内涵理解、人员要求、辅导作用、辅导原则、客观资源、财力支持、人员支持、设施支持等维度[5];李云霞、曹玮依据朋辈辅导员的胜任力水平和培训需求编制了《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问卷》和《基于胜任特征的高校朋辈辅导员培训需求问卷》[6-7];单云丽则以模糊评价法建立了朋辈辅导员绩效考核层次结构模型用来考核其工作效果[8]。

(二)研究类型

综观文献,有关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类型可以从内容取向和过程取向两个方面展开。内容取向的研究者主要以关注朋辈心理辅导的内容为主要导向,如形式、培训课程建设等问题;过程取向的研究者则关注朋辈心理辅导过程的现状、作用、评估及影响因素等问题。

1.朋辈心理辅导形式的研究

由于结合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朋辈心理辅导的形式丰富多样。但在文献中的称呼略有不同,如“内容”、“途径”、“方法”等。依据辅导群体的不同,分为朋辈个体心理辅导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多数学者认为团体形式更能体现朋辈辅导的便捷和有效性;依据辅导方式的不同,分为面谈和非面谈方式,其中非面谈方式包括网络心理辅导、热线咨询、书信辅导等,多数学者认为非面谈形式更利于展现大学生的真实感受从而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同时非面谈方式不受时空限制,隐蔽性强,而更受大学生欢迎;依据辅导载体的不同,又有社团、班级、寝室和楼栋等多种朋辈心理辅导平台,其中以班级心理委员开展的朋辈心理互助活动推广性最强、影响力最大。

2.朋辈心理辅导课程的研究

一些研究针对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培养、管理提出了不同方案。例如,根据不同年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成长水平,搭建“阶梯式多元化”朋辈心理辅导员训练平台;将案例教学法、团体心理辅导、素质拓展活动引入心理委员培训,从而提高心理委员培训的实效性与趣味性;设计基于朋辈辅导员胜任特征结构或者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和人本主义的培训课程;华南理工大学还开发了“教学在线”的朋辈心理咨询网络教学平台[9]。

3.朋辈心理辅导现状的研究

研究发现,不同地域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北京、长三角、华南开展时间较早,发展程度较好,但存在认同度高,了解度、参与度、满意度低的情况。例如,胡宇、成静、钟向阳分别对北京、南京、广州三地的高校朋辈心理工作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60%的同学认为增设心理委员有必要且整体素质优良,83%的同学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对其大学阶段的成长有一定帮助;但40%的心理委员不知具体操作而常被认为不作为,心理委员制度的危机干预作用受限[10-12]。虽然心理委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的自我效能感较低,但对工作价值、人际关系满意度、自我的素质和个人能力提升满意度较高[13]。同时多数朋辈心理辅导员存在角色冲突困扰,主要因为学校与同学对其接受度和期望存在较大落差;同时由于缺乏朋辈辅导督导与评价体系,其持续成长需求与反馈需求不能被满足[14]。

4.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的研究

随着各大高校开始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研究者也逐渐开始关注朋辈心理辅导的实际效果和作用,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生适应、危机干预、生涯规划等方面。例如吴素梅、侯玉婷、李虹岳等印证了朋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自尊、异性交往、寝室关系等具有显著的效果[15-17],且影响力持续3个月以上。林静、朱美燕均发现朋辈心理辅导员在校园危机干预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可以提供延伸帮助和危机干预后心理支持的作用[18-19]。除此之外,朋辈心理辅导还有助于改善学习倦怠,提高毕业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也有所应用。

5.朋辈心理辅导角色的研究

过程取向的另一个视角是朋辈心理工作者。李云霞提出高校朋辈辅导员的胜任力由职业性格特质、人际沟通与协调、成就导向、职业态度和品质、自我成长的特质、广泛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六个维度构成[6];来燕提出由自信心、人际沟通、自控力、影响力、概念性思考和专业知识6项特征组成的心理委员胜任模型,两人均在自建模型上编制了胜任特征问卷[20]。龚琛琛发现心理委员的胜任力不足,尤其是助人特质最为欠缺[21]。除此之外,一些研究发现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参与了朋辈心理工作后其心理品质有所提升。经过训练后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躯体化等方面的分数显著降低;人格特质中的乐群性、怀疑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因子均有显著性改变[22];自我认知与评价、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环境适应等能力均有提升[23];整个朋辈心理培训团队的团体气氛更好。

6.朋辈心理辅导影响因素的研究

影响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体因素指朋辈心理辅导员或咨询员的个人素质;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的重视程度、接受辅导同学的态度、朋辈辅导工作的宣传力度等。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人格特质、品德修养、专业素养、心理素质、工作态度等都会对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产生影响。其中与对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专业知识要求存在一定差异的是,67.9%的大学生最看重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个人品质,具有稳定性、乐群性、敏感性、自律性、有恒性分值较高而世故性较低的人格特质的个体更适合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11,24]。此外,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自我认知、共情能力、辅导技巧经验也是朋辈心理工作效果的受限因素。但是,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朋辈心理工作还处于初生阶段,工作难以获得学校在经费、场地、激励政策等方面的有效支持。研究发现,完备的专业培训、制度建设、充分的专业督导、适时的评价激励和充裕资金支持,都会有效提升大学生对朋辈心理工作的参与度与满意度。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对以学生身份承担助人责任的朋辈心理工作者,提供有效督导是对其工作效果持续提升的干预措施。但非常遗憾,目前我国朋辈辅导员督导体系建设的研究几乎为零。

三、不足与展望

我国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还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虽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没有全面普及,高校的朋辈心理辅导既缺乏完备的体制保障又缺乏规范适用的培训、督导体系,相关研究在方法、思路、效果上均存在一些问题。

(一)研究方法

一方面是定量研究少且质量不高。当前我国的朋辈心理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构思和经验总结阶段。为数不多的定量研究中准实验设计多,真实验设计少且不规范。尤其是在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中,因为影响因素众多,应该注意尽量排除时间、地点、个体差异等因素对朋辈心理辅导实验的干扰,真实确认接受辅导与未辅导同学之间的差异以及辅导前后的差异。另一方面,现有质性研究中缺乏统一范式和规范化工具。研究者多数采用自编问卷评估朋辈心理辅导的效果。随着质化研究的复兴、质化研究软件的成熟,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质化研究范式将成为新触角。另外,国外现已出现较为成熟的评估心理健康、幸福感等方面的行为实验测量方法,对朋辈心理辅导效果评估及朋辈辅导员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将提供新视角。因此,朋辈心理辅导未来的研究应在真实验设计基础上,探索更为有效的测评手段。

(二)研究思路

尽管目前有关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评估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新生学校适应、社交焦虑等方面,干预效果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与其他类型心理辅导相比较,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论证缺乏实证研究。依据朋辈心理辅导的行为干预原理,国内研究需要更多考虑辅导过程中朋辈示范、朋辈支持、自我预期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关于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作用的研究范式单一。追踪研究较少因而无法确定其持续性作用;现状调研不全面,缺乏对各大高校现状差异的调研;缺乏对国内外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的跨文化研究。因此,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思路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三)研究理论

综观国内研究文献,“朋辈”与“朋辈心理辅导”定义不清,朋辈成员构成混乱。国外研究强调朋辈心理工作者必须是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的同龄人;但我国高校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并无统一标准,一些研究更将心理社团成员或班级心理委员等同于朋辈心理辅导员。未经专业培训的心理委员和社团成员在以朋辈心理辅导员身份工作时,不但辅导效果受影响,自身也会因此产生困扰冲突。另外,“朋辈心理辅导”与“朋辈心理活动”、“朋辈心理咨询”的概念界定不清。国内“朋辈心理辅导”大多将“活动”“咨询”囊括其中,但国外的“朋辈心理辅导”专指有准专业指导性的朋辈咨询。因此界定好核心概念对于国内的朋辈心理研究来说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国内各高校朋辈心理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是我国没有规范、统一的朋辈心理工作标准,朋辈心理工作缺乏校际合作。“全美朋辈教育联合会”早在2002年就对美国朋辈心理咨询的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维护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和指导。因此,我国有必要通过开展校际交流合作来提高朋辈心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实施的深度广度。

[1]许素萍.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交往·互助·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5-7.

[2]章玉祉.应用朋辈团体辅导技术创新心理委员培训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7):15-17.

[3]徐畅.大学生公寓朋辈心理帮助体系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127-129.

[4]杨雪龙,朱坚.大学生朋辈心理自助与互助教育模式的构建——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3,4(4):86-88.

[5]葛缨,刘洁,张进辅.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调查问卷结构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5):819-822.

[6]李云霞.高校朋辈辅导员胜任特征结构的探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20-38.

[7]曹玮.高校朋辈辅导员培训:基于胜任特征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效性评估[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4:15-43.

[8]单云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1:12-30.

[9]隋丽丽,杨秀文.论基于个人成长的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教学[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3): 116-119.

[10]胡宇,颜沙沙.北京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分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23(1):276-278.

[11]成静.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14-26.

[12]钟向阳,张莉.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2(2):101-105.

[13]覃晓茜,韦宏阳,康超.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满意度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3):78-80.

[14]程素萍,张艳.高教园区朋辈辅导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4):1-6.

[15]吴素梅.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47(3):109-114.

[16]侯玉婷.朋辈心理互助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和人际关系的影响的干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26-29.

[17]李虹岳.朋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17-29.

[18]林静.团体心理辅导提高朋辈心理咨询员心理素质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769-771.

[19]朱美燕.浅谈危机干预中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J].教育探索,2010(6):137-138.

[20]来燕,刘曼曼.高校心理委员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12):924-929.

[21]龚琛琛.班级心理委员胜任力调查及朋辈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0):102-104.

[22]伍翔.朋辈心理咨询员训练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以高职院校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88-91.

[23]王海荣,崔建华,叶琳.高校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效果检测与评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5):100-101.

[24]闻羽,桑志芹.朋辈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发展[J].江苏高教,2009(5):151-151.

A Review of Peer Counsel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DUAN Shan-shan,WANG Zi-wei,YIN Ji-l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Fuyang Teachers College,Fuyang,Anhui,236041)

Peer-counseling is a positive exploration for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At present,the research on the ways and means of evaluation,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university in China has obtained stage achievement.Our review in terms of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research methods and types showed that the peer-counseling of psychological quantitative research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is urgently needed;the method of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is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and the research train of thought is invariable;the tracking study of persistent ef⁃fect and the research to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data of differences are deficient and foreign peer counseling effect of cross cultural is short of comparison;peer-counseling is not clearly defined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guidance has not been set and other issues.

peer;peer-counseling;college student;review

B 849.1

A

1007-6883(2016)05-0085-05

责任编辑 温优华

2016-05-10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4SK01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16A069);阜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5FSSK01ZD);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AH201410371068);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510371047)。

段姗姗(1981-),女,湖南衡阳人,阜阳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

猜你喜欢
朋辈心理咨询辅导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