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析
——以长沙市A示范性幼儿园为例

2016-03-15 21:43李令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师幼儿园

李令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析
——以长沙市A示范性幼儿园为例

李令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明令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但其现象依然存在并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消磨幼儿在未来学习中的兴趣;阻碍幼儿能力发展;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幼儿园应端正价值取向,明确办园宗旨;幼师应提高专业素质,坚持正确的幼儿教育观,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实现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幼儿教育内容“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1]纲要中对幼儿教育的内容有明确要求,其宗旨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接受能力、生活经验,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寓教育于游戏、生活中。笔者在长沙市A示范性幼儿园调查中发现,幼儿教育的内容还是以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英语、数学为主的,如:一节大班的幼儿语言活动“假如我有翅膀”中,幼师除了带领幼儿熟读这首诗歌之外,就是把重点放到教会幼儿认识“翅膀”、“蓝天”、“森林”“花园”等生字,甚至直接向幼儿讲授小学语文汉语拼音中要掌握的声母、韵母、卷舌音与平舌音,完全忽视了这个活动内容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语言创造能力。而在另一节小班科学领域活动“五只猴子蹦蹦跳”中,幼儿教育的内容更是以小学教育中的数学运算为主,整个活动中幼师全部都是让幼儿计算“加上”或“减去”几只猴子后还剩下几只猴子,幼儿有的“心不在焉”不与幼师进行互动,有的“浑水摸鱼”跟着其他幼儿随口报个数字,整个活动进行不到一半时间幼儿就表现得毫无兴趣了。在调查的该所幼儿园中开设了兴趣班:如珠心算、蒙氏数学、幼儿英语、象棋、美术、舞蹈等课程,笔者发现珠心算、蒙氏数学、幼儿英语这类与小学课程内容有紧密关系的班里幼儿人数会明显多于象棋、美术、舞蹈班里的幼儿,这说明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内容也有明显的倾向。笔者统计发现甚至有82%的幼儿回家后需要完成家长或幼师布置的“作业”,如生词的抄写、算10~20道数学题、识5~10个英语单词等,幼儿教育内容“小学化”已有日益严重之势。

(二)幼儿教育方法“小学化”

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亲身经验,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寓教于游戏,保教并重。笔者在长沙市A示范性幼儿园调查中发现,虽然幼儿教育方法提倡以游戏活动为主,但在具体的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将游戏活动“课堂化”的现象,幼师热衷于对幼儿运用“教授式”的教育方法,要求幼儿“认真”听;仔细“模仿”,活动的全过程都以小学形式的讲课方式进行,甚至会布置作业、检查、测试来辅助一节活动课的完成,这都使得幼儿觉得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并且有压力和排斥情绪。笔者在观察中统计了一节大班语言活动中的师幼提问情况,师幼之间的相互提问次数共38次,由幼师发起的提问有34次,占89.5%,而由幼儿发起的提问仅有4次,只占活动中提问次数的10.5%,幼师的提问方式多以“对不对、行不行、是不是”或二选其一式的封闭单一性提问方式为主,连游戏的开展幼儿都是在幼师的“讲授”、“指定安排”下进行的,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占明显的“主导”地位,而幼儿的“主体”地位基本被幼师压制下去,游戏活动被课堂化,本应该让幼儿在游戏中积累经验、培养兴趣的活动,也被“小学化”的教育方法所消灭。

(三)幼儿教育评价“小学化”

幼儿教育评价应该是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应该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其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过程,评价对象应该是多方面和多对象的,不应该把幼儿获得知识或技能的单项指标作为评价幼儿、幼师或幼儿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幼师在活动过程的始终偏向于关注幼儿是否能掌握自己所“教”的内容,而幼师所教的内容往往并不是幼儿的兴趣所在和需要所在,而是能为幼儿或幼师自身在外界评价中获得肯定的砝码。如:一节中班语言活动中,幼师既没有与幼儿进行几次有效的互动,也没有引导幼儿在诗歌中体验情感、发挥想象、获取能力,只是反复地将诗歌教会幼儿朗读,幼儿进行的只是简单的复述和片段记忆性的积累,中班的贝贝在活动结束后没有任何感知、想象和体验,但她能够不太完整的读出诗歌,当爸爸妈妈下班来接贝贝回家时听到孩子能读出其学习“成果”,面容里充满了惊喜和满足,对孩子有说不完的满意,对幼师有说不尽的感谢。在这个活动中幼师其实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体验,更加没有激发幼儿的兴趣,甚至严重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培养其想象力的重要性,但这样一种以目标化知识的灌输为主的幼儿教育在评价者眼中却能得到好评,幼儿园里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评价与被评价都不断向小学教育的教学标准靠拢,幼儿教育评价“小学化”现象十分明显。

(四)幼儿教育规范“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应该规避对幼儿不必要的管理行为,满足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幼儿教育规范“小学化”最常见的是幼儿行为规范“小学化”,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孩子在幼儿园里知识性学习时间多于游戏活动时间,并且无论是在知识性学习时还是游戏活动时对幼儿的行为规范要求也都过于“小学化”。如:我们所观察到的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安排中,幼儿大多数时间是被安排在教室这样的封闭场地,以固定的座位坐好,由幼师带领幼儿开展活动,活动的内容则都是设定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知识性学习活动,幼儿园教育很少单从不同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需要来安排教学活动。无论是在知识学习活动中还是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处处都能见“小学化”教育的影子,幼师会要求幼儿遵守纪律地做游戏,如要求幼儿“小手放腿上、身体要坐直、眼睛看老师,耳朵竖起来、小嘴闭起来”等,幼儿对幼师要绝对服从,不许“不听话”否则就是“坏孩子”,要被处罚和批评。这些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和兴趣培养并没有好处,也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的天性,幼儿因为不喜欢、排斥或因在不正确的时间被给予了超额的束缚而变得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难养成好习惯。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

(一)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个体的健康成长是各方面发展的基础,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还不具备系统、规模化的学习的能力,但“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严重忽视了幼儿年龄阶段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征,对幼儿进行这种超前的教育和要求会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如表现在幼儿身体方面:因为过早过多的“小学化”规范性学习要求超出幼儿年龄承受范围之内,容易造成幼儿消化不良、神经紧张、多梦尿床等身体欠佳的状况,过早地让幼儿学习写字、算数并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站姿、坐姿而导致幼儿近视驼背,骨骼发育不良;在心理情感方面:因幼儿的行为长期处于被幼师限制和要求的状态,缺乏有效的游戏活动时间,幼儿失去了许多思考想象的空间,滋生了幼儿胆小畏惧的情绪,在活动中也不愿意与幼师多交流,失去了这个年龄段幼儿应有的活泼。

(二)消磨幼儿在未来学习中的兴趣

《孟子》一书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揠苗助长,我们熟知其中的道理:凡事都有其发展的规律性,要是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只是盲目地求发展,那最终的结果就是遏制其发展,甚至导致其毁灭。“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都是我们深知的道理,但在幼儿教育中我们糊涂了,抛弃了最基本的常识,妄想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过早地让幼儿接受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这只会让幼儿在以后的学习中失去兴趣,有的幼儿因为过早地接触了“小学化”的学习内容,反而在本应该认真接受小学阶段学习内容的时候为自己已有的“一知半解”而不虚心求学。“填鸭式”的“小学化”教育,也消耗了幼儿的灵性和天赋,消磨了幼儿在未来学习中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排斥,成绩一日不如一日,出现厌学、弃学等问题。

(三)阻碍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中,幼师常常处于高权威和高控制地位,经调查统计:幼师中68%的人持有“幼儿白板说”的观点,认为“师必贤于弟子”;在教学活动中有92.45%的师幼互动是由幼师发起的,幼儿只是被动的“互动”。在幼儿教育行为规范及教学活动内容“小学化”的管理模式中,教育者完全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管幼儿是否能够接受,只是盲目的将超前的知识灌输给幼儿以此来体现幼儿的“超能”及教学能力的“超前”,殊不知在幼儿被执行“不许讲话、小手放腿上、只能回答老师问的相关问题”和过早的学习小学课程化知识的时候,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受到了禁锢,幼儿教育“小学化”阻碍甚至扼杀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四)“重复型”教育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双生子爬楼梯:他首先对双生子A和双生子B进行行为基线的观察,认为他们现有的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A进行爬楼梯训练,而对B则不予相应训练。训练持续了6周,期间双生子A比B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B达到能够学习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对他进行集中训练,研究者发现只要对B进行少量训练,B就达到了A的熟练水平。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在55周时,A和B的能力没有差别[2]。实验证明,幼儿生理成熟之前进行过早地训练对其最终的发展能力并没有明显不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发展产生的结果同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还没成熟尚未达到小学生标准时过早地让他们接受“小学化”教育,和当幼儿身心发展已经达到小学生标准时让他们学习小学化知识内容,他们所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是一样的,如:学习写汉字,家长或幼师要求幼儿把汉字书写端正,幼儿因手指力度能力、骨骼发育水平都尚未达到能控制笔杆的能力,使得幼儿花大量的时间练习书写都很难把字写端正,有些不正确的操作甚至导致幼儿手指变形、近视或驼背,但小学生如果认真对待书写可能只要花几分钟的时间练习就能把字写得很端正。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如果尊重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就能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上事半功倍,如果对幼儿教育持续“小学化”升温其所有的努力都是事倍功半,教育者在幼儿发展不成熟阶段花大力气大价钱对其进行训练和幼儿在不同的时间段被迫接受了同样的教育,这些“重复型”教育都造成了师资和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

三、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一)幼儿园应端正价值取向,明确办园宗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法规及指导性文件中都明确指明了幼儿园办园宗旨、办园的方向定位及幼儿教育的目的和原则。“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但由于幼儿园本身具有教育性、服务性、产业性、地方性、社会性等多元化特性,所以注定了它的价值取向也是多元化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出现与幼儿园是否端正了其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首先,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应该端正其教育价值取向,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教育保育为主;其次,幼儿园作为经营管理性机构,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应该端正其经济价值取向,不应盲目地以盈利为目的肆意地开设“小学化”的课内或课外班来迎合市场所需;最后,幼儿园作为社会中的组成部门,应该端正其社会价值取向,应该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切勿浪费人力和物力资源只图“长板”发展。幼儿园应端正价值取向,明确办园宗旨,坚持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办园的主要指导思想。

(二)幼师应提高专业素质,坚持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幼儿园教育中,由于其主体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所以他们在幼儿园接受的不仅是教育还应是保育,这样的实际情况也促使了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会比任何一个学龄阶段的学生更依赖于老师的实况。在幼儿教育中,幼师更容易占主导地位,也更容易“抢夺”学生的思想意识,幼师的专业素质优劣直接影响幼儿受教育保育的质量的高低,所以幼儿园一定要加强幼师师资队伍的选拔,以及加强幼师职前和职后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幼儿园应该不断激励幼师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方面的提升,如:给予幼师到高等院校进行继续教育的机会,或引进幼儿教育名家来园进行交流和培训。幼师的专业基础一定要扎实,对幼儿的教育观一定要正确,幼师在活动中一定要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及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放在首位,盲目的追求幼儿在某一方面有没有达到“规定”而违背幼儿自身需求,这样的幼师是失职的。

(三)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实现科学的幼小衔接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将人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3]。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感知运动图式从内化开始转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但现阶段的幼儿他们的思维仍具有特殊性:如他们的思维具有集中偏向性,他们只具备单维的思维能力,如用高低不同或宽窄不同的两个容器装相同量的珠子或液体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比较珠子或液体的多少时,幼儿的思考维度考虑到容器的高度就考虑不到容器的宽度,所以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除此之外学前年龄幼儿的思维还具有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反映静止的知觉状态和不合逻辑的推理等特性,这些心理发展特征都决定了幼儿无法接受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和行为要求。从身体发展规律看,幼儿的身体机能还没有发育成熟,也不能长时间的被要求保持坐、写、站等姿势,幼儿园、家长及各方面都应该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过渡,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制止、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在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各级管理部门承担各自职责,根据相关教育法规及条例文件协调好幼儿园与社会、幼儿园与家长、幼儿园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加大对幼儿园办园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力度。如各地政府、教育部门近年来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管理条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指导下,规范了幼儿园的办园理念,避免了大多数民办甚至公办幼儿园盲目的以营利为目地开设“小学化”课程班,规范了幼儿教育评估体系,严格规定了办园标准,建立了科学的检测机制等,有效的控制和遏制了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繁生,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对策。

(五)家长需保持平衡心态,对幼儿应有正确期待

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默认或支持,是该问题得以发展和无法根除的主要原因之一。社会不断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文化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有些家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攀比心而不顾幼儿的真正需要,让其过早的学习超龄知识。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在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问题上不仅要求幼儿园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而且也需要家长保持正确心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幼儿的期待和培养应该建立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上,不要盲目的将幼儿送去学习小学阶段的相关课程内容,如“英语语法、算数、写作”等,还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

[2]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4.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8.

[责任编辑:胡伟]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Primary-school-oriented Pre-schoo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an A Model Kindergarten

LI Li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Recently,primary-school-oriented pre-school education is strictly forbidden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but this phenomenon still exists and becomes more serious.It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children's mental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lowers their interests in future school life,burdens their ability development as well as education resource waste of repetition teaching during this period.Kindergarten should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clear the purpose of the running.Nursery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and adhere to the correct concept of preschool education.The regul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should be followed to achieve the scientific connection of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Education departments should reinforce the guidance,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kindergartens.

pre-school education;primary-school-orientedness;hazard;countermeasures

G610

A

1674-831X(2016)02-0011-04

2015-10-29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4年度校级科研项目(XYS14S03)

李令(1985-),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师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男幼师荒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