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
(安徽外国语学院思政部,合肥 231201)
政治社会化视角下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研究
刘 芳
(安徽外国语学院思政部,合肥 231201)
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分析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和存在问题,论证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明确大学生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健康政治心理的塑造、培养责任,优秀政治理论的学习、传播责任,积极政治行为的引领、表率责任。从政治社会化角度思考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实效性,使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能真正履行个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生;责任意识;政治社会化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优秀群体,其责任意识培养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实践基础是大学生个体的政治社会化。高校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社团组织活动等则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手段。大学生正是通过在高校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形成自己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经历其人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促使自身从“自然人”向“政治人”的转变。将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相结合,从政治社会化角度思考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既是对当代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而进行的价值观教育,又是对大学生作为社会个体而进行的公民政治化教育,帮助其实现“政治人”的转变。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在“责任意识”认知上凸显出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总体上责任意识较明确,但部分同学对该问题的模糊或漠视让人担忧。第二,能较好地把握个体的自我责任,对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却不想正确对待或践行。第三,本专科的区别、不同年级的区别、专业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责任问题的认识、理解和担当。第四,青春期的浮躁和冲动,极易抹杀同学们的责任感。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就责任意识培养问题对当代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引导,帮助其认识到进行责任意识培养的重大意义以及在个体政治化过程中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部分大学生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个体责任意识培养所具有的重大政治意义。帮助、引导他们认识到这种政治意义所在,是其树立责任意识的重要前提。
(一)把握和运用自身社会资本的需要
法国社会学家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表现为个体所拥有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能够为个体提供便利,带来明显的社会和经济价值[1]。尽管目前不同学者对社会资本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都毫无例外地承认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如何发挥社会资本的生产性?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中的另一位重要先驱人物布厄迪认为:教育,实现了各种社会资本和社会再生产的完成[2]。对个体来说,高等学校接受的教育、接触的老师和同学,帮助其形成个体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社会资本”。对未来社会来讲,政治社会化教育进程中培养的有较高责任感的大学生,本身亦是巨大的社会资本。他们接受系统理论知识,接触最前沿科技文化资讯,朝气蓬勃且极具创新精神,孕育着未来巨大的社会财富。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的青年,能自觉把自身发展同民族命运、祖国前途紧密相连,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个体人生价值。正确、积极的责任意识、责任行为将直接引导他们正确把握和运用自身的“社会资本”,从而更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自身正能量。
(二)提高和增强政治认同的需要
政治认同从个体意义上讲是个体经过政治社会化过程后所形成的一系列情感、态度、信念等政治倾向[3]。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优秀分子,是国家和民族未来最主要的中坚力量,其政治认同的形成和培养,不仅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发展,更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交织发生的大背景下,个体政治认同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惑和迷茫。虽然从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都持肯定态度,但外界社会输入的负面信息亦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如摔倒的老人扶不扶、城管打人、腐败等问题,都极易让学生对社会、对政治产生一种担心、恐惧进而影响他们的社会参与和政治认同。如何解决这种困惑和迷茫,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理解自身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所在,承担起自身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用自己的才识和理智正确剖析当前这些社会现象,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对所在的政治共同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形成积极的政治认同。
(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在政治社会化背景视角下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和应有之义。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众、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现中处于主导地位[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意义重大、亟需落实、影响深远。这一点可以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的成功实践中获得验证。新加坡从90年代初开始推行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经过几十年努力和实践,在共同价值观引领下,新加坡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在国家振兴、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新加坡价值观建设最重要一点就是非常重视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和建设。在中小学阶段主要培养道德观念和良好习惯,在大学阶段主要塑造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深深感触现阶段有部分同学严重缺乏应有的羞耻心和责任感,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言行举止与其大学生身份存在差距,荣耻不分、好坏不分、善恶不分、美丑不分,甚至以耻为荣、以丑为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让当代大学生知道应该追求什么、应该信仰什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实现百年梦想的筑梦人。
从政治社会化角度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必须使大学生明确个体应肩负的社会责任,这既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责任意识培养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健康政治心理的塑造、培养责任
在政治实践中,个体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理论、政治行为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称之为政治心理,它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病态的、变态的政治心理不利于个体自身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只会导致政治冷漠,降低自我政治效能感。只有拥有健康的政治心理,才能成为真正成熟的“政治人”。拥有健康的政治心理意味着大学生对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自发心理反应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能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和积极的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单纯,政治态度端正,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比如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只有把塑造和培养健康政治心理作为自身应担负的一项责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社会政治化过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心理、形成正确心理认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既是大学生形成健康政治心理的起点,也是重要保障。
(二)优秀政治理论的学习、传播责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最主要途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同时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在自我修养得到提升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从哲学的高度,告诉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过国史、国情的介绍,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历史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民族忧患意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为我们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等。前三门课的学习,为大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兼有方法论指导,最后一门课则是总结、概括,使对相关政治理论内容的把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四门课在内容设置上体现出高度的整体性,在开设顺序上体现出清晰的逻辑性,在课时分布上体现出合理的侧重性。在校大学生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获得,正是通过这四门课来完成。对于我们同学来说,认真并积极学习这些优秀政治理论,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优秀政治理论的传播也是大学生肩负的重要责任。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自身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更要成为先进理论成果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用实事求是精神指导自身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政治理论的发展、完善和创新,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地体现其活力和生命力。
(三)积极政治行为的引领、表率责任
社会个体的政治行为是个人在一定动机驱使下,根据自己对政治活动的认知和兴趣,以自身政治实践为载体,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独立个体作用的过程[6]。发达的网络、便利的交通、畅通的信息,为个体政治行为的发生、发挥影响提供极便利的外部条件。但对于校园里的同学们来说,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心理不够成熟,往往会基于个体政治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充分而不敢轻易参与政治、或对政治生态系统的不够了解而无法参与政治、或个体内心政治参与动机不够强烈放弃参与政治等一系列情况,最终导致现阶段大学生主体政治行为的欠缺、不够主动。这种欠缺最直接表现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过程中大学生主体表现出的强烈功利性。从笔者执教经验来看,同学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概持两种论调,即“有用”论和“无用”论。持“无用”论的学生,从出勤、上课态度、参与课堂、实践课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出他们对课程的漠视甚至是排斥,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和“洗脑”,相关理论知识在日后工作和生活中根本“用”不上,不用学,期末考核也能蒙混过关。持“有用”论的同学,由于在专升本、自考、考研、考公务员等考试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考科目或与其内容密切相关,为了考试需要而去学习。无论持何种论断,都体现出大学生群体政治行为的欠缺,不能充分发挥个体在政治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大学生群体自身应认识到,作为未来中国的中坚力量,应肩负积极政治行为的引领、表率责任,努力促进自身政治行为发生“动机”的改变,由外在“功利”性转向内在“责任心”,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去参加政治实践,自觉地去了解政治、参与政治、发挥个体在社会中应有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阿尔蒙德认为所有的社会体系,包括政治体系,都是由各种角色构成的,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除了在政治体系内担任特定的角色外,还在社会体系中承担各种角色,例如在家庭、企业、教堂和社会俱乐部等等[7]。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这种社会属性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学校向青少年“提供关于政治制度和政治关系的更为具体的信息”“加强学生对政治体系的感情,并提供诸如旗帜和效忠宣誓之类的共同象征”[8]。大学时代形成的政治社会化决定着个体今后是否具有更强的政治能力,也关系着一国主导政治文化的传承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当代大学生是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社会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幸福一代,家长的溺爱和放纵,学校应试教育的束缚和禁锢,使得他们当中大部分对责任、义务这些概念比较模糊和淡漠。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牢牢抓住“大学”这个最具可塑性的阶段,从政治社会化视角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明确个体应肩负的具体社会责任,提高责任意识培养的实效性,力图使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能真正履行个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张广利,桂勇.社会资本:渊源.理论.局限[J].北河学刊,2003,23(3):17-21.
[2]王雪,社会资本对教育机会和成就的影响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29(1):69-74.
[3]梁丽萍.政治认同的理论发展[J].浙江学刊,2012(1):76-82.
[4]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1.
[5]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4.
[6]王卓君.论个体政治行为层面上政治文化的三大作用力[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74-78.
[7]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郑世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13.
[8]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拉塞尔·J.多尔顿,小G·宾厄姆·鲍威尔,等.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M].杨红伟,吴新叶,方卿,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61.
[责任编辑 鲁海菊]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LIU Fang
(Colle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hui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Hefei 231201,China)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basing on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t also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and tells us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take social responsibility,including shaping healthy political psychology,Cultivation of responsibility;studying good political theory,spread responsibility;guiding positive political behaviors,leadership responsibility.Thinking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from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s contributing to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So that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an truly fulfill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llege students;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political socialization
G641
A
1008-9128(2016)06-0120-03
10.13963/j.cnki.hhuxb.2016.06.033
2016-01-24
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立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2013szxm104);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视觉文化的意识形态研究(SK2015A661)
刘芳(1983-),女,安徽宁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