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逸群
语篇分析与典籍英译本研究
曾逸群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
语篇语言学引入翻译领域后,给翻译研究注入了理性的思考,它的语篇分析模式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谋篇策略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语篇分析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典籍英译本的评析之中,显示出了这种分析模式较强的科学客观性,但也存在着不足,仍有许多值得商榷探讨之处。
语篇分析;韩礼德;典籍英译
20世纪90年代以来,Halliday的功能语篇分析模式被大量推广运用到翻译研究及相关评论中,且中国古典散文和唐诗宋词多被选为理想的研究文本。2006年黄国文的《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一书由上海外教社出版,该书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着手,较为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古诗词英译研究在此视角下的基本框架。Halliday开创性的将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领域,为翻译研究者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并为之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升,孔子学院、国学典籍等富含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受到越来越多的欧美学者及学习者的热捧。中国典籍英译事业正是作为一种积极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了文化界、翻译界学者的重视,由此也涌现了一批典籍英译翻译家及其优秀译本。本文试图通过阐述语篇分析在典籍英译研究中的运用,对两者的结合做出简单评述,可发现语篇翻译模式由译者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强,对翻译批评和翻译过程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1.1语篇的几种定义
一般所谓的语篇,指大于句子层面的篇章,属于语言单位的一种,通常由一定篇幅的句子或言语构成。它不仅可以指一段对话、一封书信、一个专题报告,一首诗词、一部小说、一句标语、一本物理教科书、一篇随笔,也可以是一个电影剧本等[1]。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指出,语篇是一种自然语言,第一要不受句子语法约束,第二必须处于特定的语境下,第三是必须能表达完整的语义[2]。《语篇翻译引论》的作者李运兴在其书中提到,语篇,首先可以被归纳到语言交际单位这一大类,其次才是语篇交际单位,意在指由这些单个语言交际单位以一定的逻辑关系相互连结,构成较大的、完整的、连贯的语篇,如会话、整篇文章、段落等[3]。哈蒂姆的观点则不尽相同,他认为语篇的构成是以某种特定方式进行连结,为达到交际功能而具有一定的整体修辞意图[4]。无论从哪个层面理解语篇,都必须既使语义连贯,又不违背语法。这里提到的连贯既包括与外界在语用和语义上(s pragmatically and emantically)的连贯,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使用上的连贯[5]。两者都要满足可接受性、连贯、衔接、信息性、情境性、目的性及互文性等可构成语篇的必备相关条件[6]。
由上述几种不同的定义理解可以得出,语篇不仅具备交际功能的语言片段,而且自身具有相对完整且独立的意义,它不是多个无连贯意义的句子和段落的简单拼接,而是一个功能完备且结构完整的语义整体。句子和语篇之间既不是简单的“个体”与“整体”的简单拼凑关系,也不是互不相连的割裂关系,而是特殊的“体现”关系,即语篇的功能是通过句子有机构成体现出来的,且该组合是有序且有意义的,或者说语篇(语义)是由句子(形式)排列体现出来的[7]。因此,语篇可以被理解为一个能传递较准确、完整信息的,具备交际功能的语义单位。
1.2语篇分析的发展
Zellig Harris是一名结构主义者,其提出了“语篇分析”这一术语[8]。半个世纪以来,针对语篇分析这一研究热点,不少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研究方法,而在这其中,系统功能语法的提出者Halliday对语篇分析的影响最为深远。他在著作《功能语法入门》中言道,语篇分析的发展亟需一个理论框架作为支撑,从而促进功能语法的建构,而且,该框架可以很好的分析英语中任何书面语篇和口头语篇[9]。当然,著名语言学大师黄国文对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比较认同,他认为该方法是实用性强且可操作性强的一种语篇分析理论方法,并为用这种理论所做的语篇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名称:即“功能语篇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10]。
Hasan和Halliday曾明确提出,对一个语篇进行语言分析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说明”(interpretation)其所包含的真正内容,而是为了“解释”(explanation)这个语篇所表达的真正语言意义之所在[11]。由此可以推断,功能语篇分析能被概括为一种“解释性活动”,它不仅可以用来说明“语篇是通过哪种方式表达何种意义”,而且还可以解释“语篇表达某种意义是源于哪种特殊原因”。
在《功能语法导论》的前言中Halliday曾说道,建构功能语法的出发点在于,语篇分析中的理论框架可以通过书面和口头的形式来分析英语中的任何语篇。早在1977年,休斯就曾专门就语篇翻译提出了一种类似功能语法的模式。在Halliday的功能语法实用性被广泛、多次证明后,他将自己早期的分析模式较好的融入了韩礼德式的话语方式、意旨、范围的语域分析中,进而又各取所长,大胆创新,建立了自己的新型语篇分析模式。此外,Halliday关于分句的不同切分法对翻译的影响也引起了休斯的兴趣,而他的深入研究也对翻译的意义也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继休斯借助Halliday的语域分析模式进行研究之后,贝克也将Halliday的语篇翻译模式结合自己的理论而完成了又一力作:《换言之:翻译教程》。贝克从五个层面来阐述语篇翻译中的对等意义。即语法对等、主题结构对等、衔接和语用层次对等、词层以上的对等及词层对等、篇章对等。其中,第二、三、五点最能体现其语篇翻译思想。
2.1Halliday的三大纯理功能概述
Halliday(1994)曾在其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将纯理功能进一步划分为语篇功能、人际功能和意念功能。一般来说,意念功能是为听话者传递新的未知信息,它可以被应用于所有语言中,是一种意义潜势,反映客观世界的经验类型。意念功能指主要由语言的及物性和语态。人际功能包含所有能表达社会和个人关系的语言用法,其主要关注的是客观世界尤其是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并以小句来进行信息交换,对小句从语气、情态角度进行分析。语篇功能指存在于语言中的,能将任意一段口头或书面的言语连结成一个连贯统一篇章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使得篇章能区别于一堆随机排列的句子,呈现为一个活的言语信息片段。大多数情况下语篇功能能作为区别两个句子的关键,因为它们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可能完全相同。根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纯理功能被认为是所有语言的共有属性,任何语言都受到这三大纯理功能的支配与调控。
2.2典籍英译的特殊性
中华古文明历史悠久,中国典籍便是经过无数历史检验而留存下来的古老文明结晶。虽然创作时间久远,但其意义深远,放诸四海而皆准。中国经历过从曾经的世界文明中心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大批译入国外著作,一度为闭关锁国的封建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而如今中国再度崛起,一举一动都受到世界瞩目,承载中国优良文化传统的典籍外译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又因为中国典籍原文的著述时间及中国文字语言变迁的特殊性,使得译者难以把握原作者的全部本意。何况单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就有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评论,更不用说对浩瀚的中国典籍的理解把握了。因此,伽达默尔曾认为,古典作品中作者的真实意图是现代译者难以探寻的。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要将真实的历史事件有机串联起来,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前因后果,那么此时一种宏观的历史视域是必不可少的。而现实且真实的历史视域往往只有一个,即兼具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有机统一整体[12]。因此,试图原原本本恢复原作风采的做法是主观脱离现实,二分论的表现。事实上,译者很难做到重现原文信息并揣摩原作者意图,在翻译过程中所表述的原文意义必然带有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学气氛,历史环境的特点以及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学素养。鲁迅曾评论到,一部伟大著作《红楼梦》,“单就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谎言家看见宫闱秘事”[13]。因此不难推出,要想得到与原著作完全一致的译文是很难的,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有效的主观发挥来表达原作的思想。
考虑到受译对象是饱含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中国典籍,相对于一般近现代作品而言,翻译典籍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自然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典籍英译的初始意图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古老传统的文化瑰宝,使中国古文明能得到如古埃及、玛雅文明那样的世界关注,进而推动中国文化参与到全球文化交流互动中,因此译者不能随意地根据主观偏好及所处时代改写原文的内涵意义。随着孔子学院在全球的设立以及早期道教文化的传播,中国古典文化著作有相当一部分得到广泛推广,英美国家不乏汉学研究者。比较英美汉学研究者和中国翻译家的典籍英译本不难发现,两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考虑的各种因素不尽相同,作品的内涵、风格、文化典故等都因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所面对的读者受众,所惯于采用的翻译策略等息息相关。由此可见,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作品而言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2.3已有研究分析
黄国文以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理论思想,以其纯理功能所涉及的三大内容为切入点,对译文和原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两者是否对等。此方法虽符合该理论的研究初衷,也试图摆脱以往主观性较强的文学欣赏式点评模式,但却忽略了一点,即形式层面或语义完全对等的译文在实际的语言学里是极可能不存在的,仅用“对等”的文学翻译结果作为其衡量评价的标准稍显片面。众所皆知,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因此,中国人往往喜欢借物抒怀,而西方人总是直抒胸臆。可知,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方式存在差异,那么中英文在语义表达上必然也会有所不同。
古往今来,中国典籍译成英文的最主要目的是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借助于中国优秀古典文化作品的译文向世界宣扬其伟大所在,因而所创作出的读本必须喜闻乐见,而且传达的信息也许准确无误。从翻译策略选择出发,译者不得不全面考虑语篇外的各种因素,如时代格局、文化和经济、政治因素,同时也包括读者的阅读倾向和知识构成等。在功能语篇分析理论研究中,必须冲破传统的“对等”牢笼思想,才能把鲜活的生命力在典籍英译研究中展现出来,因此若想为翻译研究注入理性的思维源泉,必须分析原作与译文语篇功能性。当然,完全意义上的“等值”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对译文进行语篇分析可以借助于功能语言学的方法,从而将原文的内涵意义最大程度地表达出来。因此,作为译者,若能在进行翻译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先分析原文中的各项语篇参数,可有效的确定出合适的谋篇布局和语言形式,从而准确的来表达出对原作的正确理解,更好的利用新的语言环境将原文经典重现,准确无误的传播译本中的内容及思想。
近年来,语言本体研究已不再是语篇语言学仅有的关注点,语言和语境的交际功能更加扩大了其研究视野。正如《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的作者哈蒂姆在该书中所言:“语篇,或是具有一定修辞意义(例如论辩)的互相关联意图的言语集合,是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所有活动中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对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所有的此类交际活动尤其是在翻译中,若不经常参照整个篇章,则很难确定语言中的某一个成分到底是属于语言结构中的哪一个层面,因为该成分是被镶嵌在篇章中不可割裂的要素”[4]。中国典籍英译的时空复杂性和文化独特性,使语篇分析充分暴露了其在指导其译本研究的可行性中的不足,但其科学、客观的分析方法,仍为一般主观性较强的语文学范式注入了理性的清泉。
[1]谭载喜.语篇与翻译:论三大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3-10.
[2]胡壮麟.功能语法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英]哈蒂姆.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Beaugrande,RobertDe,Wolfgan Dressler.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81.
[7]张美芳,黄国文.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2(3):3-6.
[8]Harris,Zellig.Discourseanalysis[J].Language,1952(28): 1-30.
[9]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Grammar(2nd ed.)[M].London:Edward Arnold,1994:xv.
[10]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11]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Longman,1976,327.
[12]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13]周子燕.《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方式的创拓及其意义[J].红楼梦学刊,1992(3).
Research on discourseanalysis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ZENG Yi-qun
(Hunan Post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Changsha,Hunan,China410015)
Discourse linguisticsemphasized rational thinking in translation study as itwas introduced to the realm of translation.The mode of discourse analysis gives guidance to translator in the choice of translating discourse strategy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This mode of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based on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valuating and analyzing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s.Though itdisplays the objective of science,itstillexists some shortagesand needs to be discussed carefully.
discourseanalysis;Halliday;translation ofChinese classics
10.3969/j.issn.2095-7661.2016.01.021】
H315.9
A
2095-7661(2016)01-0068-03
2015-10-14
曾逸群(1988-),女,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