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体育产品的服务功能创新研究

2016-03-15 20:03:11孟欣欣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孟欣欣(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云南 大理671003)



“互联网+”时代体育产品的服务功能创新研究

□孟欣欣(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摘要:本文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分析。以“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产品功能为研究对象,对目前“互联网+体育”产品的类型和服务功能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认为互联网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体育服务,从而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消费观念、休闲娱乐以及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体育产品服务创新

1、前言

“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是腾讯CEO马化腾提出,他认为:“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PC互联网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面向知识社会的转型期的全面创新之路。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计划一经提出,“互联网+”概念持续升温。

2、“互联网+体育”的产品分类

“互联网+体育”这种营销模式的最终实现,主要是通过用户下载、安装和使用在移动终端上的智能应用,即APP(APP指的是智能移动终端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是英文Application的缩写形式)。APP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应运而生的,在O2O营销模式里,APP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连接商家与用户之间的媒介,用户对产品的体验、评价以及支付都可以通过APP来实现。体育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以体育为主题的移动应用,包括以数据监测为主的智能可穿戴健身设备、以激励为导向的健身类APP、以推送最新体育新闻为卖点的资讯类APP、以预约咨询和点评为主题的服务类APP、以增强观赛体验与观众互动为主的竞技类APP等等。

2.1、体育电商类产品

这类产品将移动互联网作为商品展示的平台,消费者通过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安装和使用相关APP产品来实现购买和消费的产品。这类产品主要以实物经营为主,如体育用品、体育器材、运动服装等类型产品,是实体经营在移动互联网上的销售空间拓展。

2.2、体育服务类产品

这类模式主要为体育消费群体提供体育类服务产品,包括场馆、教练、赛事、咨询等方面的相关信息,立足本地市场,最大限度的满足健身人群对场馆、教练和陪练等方面的需求。用户可以通过移动APP客户端实现线上预约场馆、预约教练、预约陪练。这类产品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最为频繁,需要建立在线下丰富的场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产生效果。

2.3、体育媒体类产品

体育媒体类O2O模式属于上线较早的模式,属于体育类资讯整合的网络平台,通过PC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推送体育新闻、赛事信息、明星八卦等体育类咨询聚集大量的体育爱好者。

2.4、体育工具类产品

体育工具类O2O产品充分将体育的健身功能与互联网有机融合,通过收集和整理用户数据来给出更为个性化的运动建议。这类产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种类型,硬件类产品以可穿戴设备为主,这是可以整合到用户身上的便携式设备,通过智能终端来收集用户的运动数据,以便更好地体验和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软件类以安装在移动终端的健身类APP为主,提供各种不同组合的健身教学动作视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健身的项目、负荷、强度和时间。另外,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产品目前则拥有更大的市场,以硬件设备为载体(通常为智能手机),通过软件支持和云端交互来实现其数据体验功能。

2.5、体育社交类产品

体育社交类O2O产品通常不会单纯以社交的形式出现,而往往是与服务类、工具类或媒体类产品捆绑在一起,通过搭建网上运动健身社区进行分享和交流,以实现用户的社交需求。

3、互联网+时代的体育产品功能创新

互联网为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体育类产品是体育产业与互联网跨界结合的产物,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体育服务,从而对互联网用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消费观念、休闲娱乐以及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3.1、促进健康产业的规模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和健身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健康产业逐渐形成,全国健身俱乐部每年也在以1000家的速度递增。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健身俱乐部约为10000余家,市场规模高达300亿美元。尤其是自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国健康产业更是迅猛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一些领先的健身俱乐部率先开启了与移动电商的融合跨界发展,健身行业由此迈上了移动电商发展道路。

3.2、满足健身人群的多元需求

限于场馆的传统体育运动方式,对场地、器材、教练、同伴、消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运动者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受到一定的限制。体育互联网产品可以为大众健身人群提供预约教练、预约场馆、体质监测、数据监测、设计营养摄入与健身方案等个性化服务,满足健身人群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3.3、加速大众健身的科学进程

科学化是提高大众健身质量的关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体育意识开始从只重数量的盲目健身向提高质量的科学健身转变,但商业型健身俱乐部中私人教练的高昂费用和目前社会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严重短缺,制约着人们健身行为的科学化水平。体育类互联网产品可以根据健身者的体质、性别、年龄、个性等差异性条件提供科学化的健身方案,加速大众对体育的科学认识。

3.4、建立体育资源的共享平台

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将线下的体育资源(场馆资源、人力资源、项目资源、赛事资源、信息资源、科技资源等)有机地整合起来,在线上平台通过移动应用的形式进行发布,受众人群同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应用平台在最短时间内寻找最能满足自己需求的相关资源,极大地减少了健身人群与体育资源之间的中间环节。

3.5、创新体育行业的服务功能

移动互联网技术将随时随地的健身从可能变为现实,无需受到场地、时间、气候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体育互联网产品将浩如烟海、参差杂芜的体育信息进行了分类整理,使健身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信息,为大众提供运动与保健知识、运动技能、健身咨询、方案设计、数据监测、体质测量等全方位的健身服务。

3.6、促进粉丝经济的规模发展

在职业体育领域,粉丝经济一直以来是推动相关体育产品经营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型赛事和职业俱乐部开始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强大力量,纷纷推出与自己产品相关的APP产品,为观众和粉丝提供多视角的赛事回顾、赛程表和赛程提醒、官方视频直播、独家爆料、更衣室独家视频放送、官方商店购买渠道以及粉丝互动等增值服务。

4、结语

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随后又取消了商业性与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进入2015年,国内体育市场掀起了一场运动健身热潮,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大批涉足体育行业的企业开始进行互联网布局,相关产品在市场上大量涌现,这些产品对用户的观赛体验、健身习惯、消费方式、运动成本等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但也存在着场馆资源不足、项目选择单一、人群覆盖偏低、线下活动偏少、用户粘性较差、缺乏科学指导等缺点。另外,由于互联网+概念的火爆使得大量产品纷纷上线,原本在竞争市场上属于“互联网+体育”的蓝海已经不复存在,而正在向红海转变,互联网+越来越像一个营销概念,而非一种产品模式,这些都会在未来影响体育类互联网产品发展的前景。因此,由概念式营销转向内涵式发展才是在互联网+时代体育产品真正的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子朴,药靖瑶.体育移动应用的形成、发展和前景[J].中国体育科技,2014(6).

[2]徐柏杨,杨小帆.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影响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5(1).

[3]康文涛.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5(9).

[4]李昊霖.O2O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5(3).

[5]徐峰.互联网运动健身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5:57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9:11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