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困境与改进策略

2016-03-15 19:13王亚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徒职业院校职业

王亚薇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教学部,江苏 徐州 221116)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困境与改进策略

王亚薇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教学部,江苏 徐州 221116)

现代学徒制试点是我国目前学校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尝试,其顺利实施促进了在校学生技能的有效提升、工作知识的有序获取。但是,当前学徒制的实施面临着企业的“冷”态度,学校的“低”水平,以及学生(学徒)的“高”要求等问题。走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困境,需要从国家层面提升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职业院校层面提高办学水平,学徒层面稳固劳资关系。

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改革

“现代学徒制”(Modern Apprenticeship)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实现形式”[1],受到了广大职业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青睐,被认为“是传统职业学校的一场重大变革”[2]、“是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题的良药”[3]。可见,现代学徒制对于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的建设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4]。然而,现实中,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对职业院校的发展到底意义何在?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院校又遭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一、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意义

多年以来,广大职业院校为社会各领域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表面上看,这一现象是由于学校专业不对口、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因素引发。事实上,其背后真正原因在于“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远离工作世界”,“无论在指导思想、教育内容还是在培养方式上都难以满足经济界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5]。不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

(一)促进在校学生技能的有效提升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能力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与活动保持着紧密联系”[6]。而工具主义类型的实用主义则进一步认为,“能力只有与它所派上的用场联系起来,只有与它必须履行的职责联系起来,才成其为能力”[7]。因此,能力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才会形成,但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技能的提升。而技能的提升又离不开真实的工作情境,因为,只有基于真实的工作情境,手脚躯体才能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智活动过程中实现一系列的实际动作。具体而言,在现实工作情境中,尤其是在操作技能的习得过程中,因为特定的动作方式构成了操作的动作系统,师傅通过在劳动现场进行动作的示范与矫正,效仿者(学徒)清楚地了解师傅行动的形式或概念,并在掌握简单要领后自己反复练习,直至在个人行动中呈现出一种重复的、稳定的和驻存的行为事态。至此,操作技能形成。

因此,对于职业院校而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不是简单地教育场域的“搬迁”(由学校情境到工作情境),也不是职业院校实习环节简单地教学形式改变(由实习教师带学生到师傅带徒弟),更不是学校职业教育对自我教育责任的转嫁和规避(由学校施教到校企联合培养),而是强调在企业真实工作情境下,通过某种机制的构建切实解决正规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真正解决职校生技能提升的有效性问题。

(二)推动在校学生工作知识的有序获取

现代学徒制与学校教育传授学术知识和传统学徒制操作技能训练不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是完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并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8]。可见,现代学徒制对于在校学生的教育意义不仅在乎其职业技能的提升,还关乎其“工作知识”的有序获取。

当今时代,技术领域变革日新月异、工作组织日趋多样化,职业知识越发复杂,现代社会环境下的学徒制对知识获取的意义,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获取有效的工作知识。尽管工作知识也有它自己抽象的概念、理论和规则,同时也有它自己的机构和革新的动力,但在本质上“这些要素都是和情境相联系的”,工作知识只有在现实的活动中才能被明确界定,也“正是这些活动建立了工作知识得以产生和使用的框架”[9]。目前试点中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正是通过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对师傅工作过程的观察、模仿和操练等一系列的活动之后,才形成个体对动作要领、操作步骤以及安全意识等的新认识,并在记忆深处按照知识自身的逻辑和次序进行编码和存储,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了工作相关知识的有序积累。

所以,对于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而言,现代学徒制体系对于学生(学徒)个体的意义,是既有技能的有效提升,也强调工作知识的有序获取。可以认为,现代学徒制体系是技能和知识的获取过程,与个体职业能力的提升过程的融合,现代学徒制正试图在学校教育基础上,通过真实工作情境对知识和技能的丰富内容,进行职业意义上的表征。

二、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现实之困

目前,现代学徒制试点中企业参与校企联合育人互动的积极性并未因为现代学徒制度的实施而得到很大的改观。因为在试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行业企业参与力度不足,工学结合缺乏紧密性和有机性”[10],“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还很普遍[11]。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背后是什么在驱使?

有观点认为,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应归结于企业的成本收益,“从人力资本投资来看,企业可以获得人力资本的收益,这是推动企业不惜重金投资于学徒培训的内在动力”[12]。基于此,凯瑟琳·西伦(Kathleen Thelen)进一步指出,“尽管企业不愿意分担工人学习技能的成本,但是如果能将培训成本成功高效地转嫁给受训者,那么企业还是乐于给工人提供培训的”[13]。由此看来,企业积极性不高情有可原,因为企业不是公益机构,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对利益的追求,如果参与现代学徒制对于企业而言无任何利益可图,自然其积极性就不会很高。但上述洞见忽略了一点,吸引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除了成本收益之外,其直接动力还应在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然而,长期以来,职业院校课程知识陈旧、符号化学科教学现象依然未得到彻底改观,育人质量不高;面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长期束手无策,管理水平低;“一言堂”式的课程结构、教学方式以及考核评价体系,对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的吸引力低。因此,即使企业愿意合作联合育人,但职业院校所表现出的“低”水平,也很难切合企业的需求。因此,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如何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以适应现代学徒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应成为当前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次,影响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即学徒)的“高”要求。作为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签订“学徒合同”的学生(学徒),是否会一直追随给予学徒培训的企业,还是会在学徒期结束经过短暂的稳定工作之后,毅然决然地另谋高就?依据现实情况来看,签订学徒合同的年轻人并未意识到合同的真实意义,有的学徒明确表示,一旦学徒期满,他不会留下,因为他足够自信,相信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才能,能够获得比现在更多的工资或更好的工作环境。而对于提供学徒培训的企业来说,到头来所签订的学徒协议只是一纸空文,充其量只能拿到一点赔偿金而已,而这并不是企业想要的。因此,这一现象又引发了现代学徒制发展过程中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如何确保学徒队伍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企业的成本收益确实会对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产生重要的影响,但结合试点现状,我们认为当前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影响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在于学校的“低”水平和学生(学徒)的“高”要求。那么,针对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三、现代学徒制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

有学者认为我国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四个关键点:“校企联合招生,分类培养”、“校企共同管理,综合评价”、“产教融合,双证融通”、“双导师培养,学徒在岗成才”[14]。也有学者认为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五大难题:“构建‘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双身份’学徒身份问题”,“形成‘双体系’校企课程结构”,“打造‘双导师’专兼师资队伍”,“建立‘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15]。概括起来,也就是“双主体”育人机制、“双体系”课程结构、“双交替”教学方式以及“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正如前文所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纯粹的学校教育,也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在这一体系下,职业院校必须改变思想、转变观念,从招生伊始到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都要与相关企业进行积极探讨与合作,并且事关人才培养的合作契约、合作计划、双方联络员、绩效评价等项目,均需详加落实。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校形式的结合是否能做到“1+1=2”或“大于2”的效果,取决于“双主体”育人机制、“双体系”课程结构、“双交替”教学方式以及“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等能否充分发挥二元双方的最大功能、彼此相得益彰、形成合力。

(二)稳固劳资关系

针对试点中职业院校学生(学徒)高要求的问题。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在现代学徒体系下,学徒合同衍生而来的企业和学徒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称之为“内生劳资关系”)和由现代学徒体系外即从劳动力市场直接雇佣形成的企业和学徒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称之为“外部劳资关系”)应有很大的区别性。二者的区别源于参加学徒系统的学生和未参加学徒系统的学生之间的差别,发展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差异,终于企业对劳动力资本增值的预期。因此,要想稳固学徒和企业的劳资关系,必须跳出合同的限制,在更大层面上形成一个监管机制。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多采用国家资格证书作为入职门槛,对学徒的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并作为一种稳定内生劳资关系的重要监管手段。在目前国内国家资格证书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在某些行业进行试点。同时,建议把内生劳资关系中合同的是否履行列入个人信用档案,通过公信力形成威慑。如若不然,很难确保学徒队伍的稳定性,因为在任何工作中,不被学徒合同所“绑定”的在岗年轻人不但有能力挣更高的薪水,而且同样拥有与一个正式签约学徒工一样的权利,这将对学徒制的成功发展形成致命打击,因为在最终没有特定预期利益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有潜力的年轻人都不可能愿意接受长期的低工资待遇”[16]。

四、结语

学徒制的发展历经沧桑和坎坷,然而其顽强的生命力迎来了凤凰涅槃般的新生。以德国“双元制”为翘楚的现代学徒制在现代视域下大放异彩,被广为接受。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和运行的成就有目共睹,其成功的经验为各国职业教育界纷纷模仿。然而,现代视域下的学徒制有其众多的独特性,在普适意义上的照搬还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宜据具体国情、文化和社会进行合理移植,切不能生搬硬套,能否落地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有待于实践中摸索。上文只对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困厄进行了粗略的分类,而视线短浅主要还是局限在学校层面,对于企业内部学徒制的实施未有涉及,有待后续研究。

[1]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12):38-44.

[2]杨黎明.关于现代学徒制(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13(6):1-1.

[3]孙佳鹏,石伟平.现代学徒制: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题的良药[J].教育科学文摘,2014 (6):102-103.

[4][8]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 2014(1):28-32.

[5]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3):8-11.

[6]宋争辉.高校职业能力课程开发与实施[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10):10.

[7]杜威著.任钟印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40.

[9]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4.

[10]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100- 101.

[11]郑丹.浅析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 60-62.

[12]周红利,张万兴.人力资本理论视域的德国现代学徒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4(31):48- 52.

[13][16]凯瑟琳·西伦著,王星译.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技能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4-15,103.

[14]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15]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1- 45.

[责任编辑:王银林]

Modern Apprenticeship:Significance,Dilemmas and Strategies

Wang Yawei

(JiangsuarchitectureCareerTechnicalCollege,Xuzhou221116Jiangsu)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major attempt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whose smooth implementation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students' ability and enhanced the acquisition of work knowledge orderly. However, at pres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faced with the “cold” attitude of the enterprise, the “low level” of school, and “high” requirement of the students (apprentice), etc. To walk out of these dilemmas, it needs to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from national level, to raise the level of school-run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o stable labor relations from the view of apprentices.

Vocational institute; Modern apprenticeship; Reforms of TVET

2016-11-14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生参与理论视角下江苏高职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C-a/2015/008)。

王亚薇,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G710

A

1672-1047(2016)06-0026-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6.06.07

猜你喜欢
学徒职业院校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魔术师的学徒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我爱的职业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