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丽(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研究
——以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例
唐 丽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多样化的语言服饰节日文化以及生态的建筑饮食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在本地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过程中也遇到了挑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性与抽象性使其与乡民生活存在差距、乡民知行脱节、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质底子薄等.因此,要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就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四化”:一是化为乡土语言的现代化表达;二是化为乡土生活的行为表现;三是化为乡民利益的实际表现;四是化为新时代的宣传形式.
广西;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我国的奋斗目标,而且是群众生活、工作等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过程中重要的基础.乡土化过程不仅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还促进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区域特色,乡土化过程是具有挑战性的.
1.1 乡土化
“乡土”(Vernacular)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veran”,意思是在领地内的房屋中出生的奴隶(Jackson,1984)[2].乡土化,源于乡土文化.笔者认为乡土文化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强调的是回归本土,回归生态,回归自然.所以乡土化就是民俗化,民俗化就是本土化,本土化就是生活化,生活化就是日常化.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就是化为乡土话语表达,乡土形式传播,乡土文化传承,乡土日常生活践行.
首先,是化为乡土话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抽象,凝练的词语虽然短且精炼,但是对于在乡下的农村人来说,理解起来还是相当困难的. 此时要转化话语表达,化为乡民熟悉的语言,通俗的语言,平常的语言,转化成为一种通俗的乡音表达,易于乡民理解、接受、认同.
其次,是化为乡土形式传播.要实现乡土化,就要采取乡民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而不是深奥难理解的形式.乡土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视、广播、戏剧、歌曲、宣传标语等等. 这些形式是乡民熟悉和比较容易接受的,更容易让乡民接受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次,是化为乡土文化进行传承.乡村的文化具有其独特性,也具有多样性.从精神方面说的是精神文化,如特有的乡村节日、习俗文化等.从物质方面说的是物质文化包括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农业生产文化等. 这些都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就是化为乡土文化进行传承,不仅可以增强乡民对其的理解,还可以强化乡民对其内容的认同、践行.
最后,是化为乡土日常生活的行为践行.人仅仅有思想是不够的,还要去实践.要实践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乡民日常的生活当中去,化为乡民的村规民约、化为乡民的家训家风中去,化为乡民的日常点点滴滴的生活行为中去.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就是要化为乡民的乡土行为、生活、风俗习惯、文明风气等等,这样不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入行,且具有乡土的气息、乡土的味道、乡土的情怀. 1.3 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
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实现民俗化,实现本土化,实现生活化.
首先,是化为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乡土话语表达,广西世居的11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外,都有本民族的语言并都在使用.所以乡土化就不一定要用汉语表达,用少数民族地区的乡土语言表达出来,用通俗易懂的少数民族语言表达出来.
其次,是化为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乡土形式来传播.乡民形式就是结合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乡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电视、广播、戏剧、山歌、风俗习惯以及其特有的产品形式等进行传播.
再次,是化为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乡土文化来传承.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都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进行传承下去.
最后,是化为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乡土日常行为,即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乡民的日常行为、日常生活、日常风俗习惯、日常文明风气等,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生根发芽.
2.1 丰富的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从狭义角度上讲,就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广西民族聚居区红色文化是随处可见的,古代有侬智高起义、瓦氏夫人抗倭;近代有镇南关起义、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援越抗法等,而且仅仅桂西境内共有70处红色文化遗迹.红色文化体现的是广西少数民族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而这种爱国情怀在今天的社会是不能忽视的.
2.2 多样化的语言、服饰、节日等文化
少数民族群众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价值观与民族、民俗的联系紧密,即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3].广西是以壮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还有其他的民族如苗族、侗族、仫佬族等,每个少数民族大部分都会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所以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语言是多样化的.每个民族的服饰也是不一样的,服饰代表的含义也不一样,如有的运用所绣的纹饰提醒人们要谨记民族的历史.广西少数民族的节日更是多样化的,有壮族三月三、瑶族的赶鸟节、侗族的吃新节等等,且每个节日的习俗意蕴是不一样的.如壮族三月三又是歌仙节,这个节日表达了人们对歌仙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2.3 生态的建筑、饮食文化
因为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建筑是不一样的,具有各自的特色,如壮族的干栏式建筑,房屋有木头加起来,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禽家畜,一般是建在山脚或者水附近.“杆栏民居追求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融合,潜含着古老的生态意识,底层架空约2米,有利于防山洪、御虫、兽、降湿、除瘴、通风气爽的作用”[4].
广西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色受其地域性的影响. 因为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并不是都在城市或城市的四周,有些是在离城市非常遥远的山区,那里的空气新鲜,自然赠予肥沃土壤,产出的饮食蔬菜都是绿色的、健康的、生态的,如桂圆肉、油茶等等.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又保证了身体的健康;既保住了绿水青山,又开创了长寿之山;更是绿色发展理念在现实生活的体现.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性与抽象性使其与乡民生活存在间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对于生活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群众来说,还是过于专业化和抽象化.在认知方面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对于群众来说,文化水平还没有达到那样高的层次,所以在认识上难免会产生反感甚至是抵触.再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要求,与这些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理论和现实生活还没有达到一个层次或者同一个水平.这是由于对于少数民族群众来说,它没有直接的现实利益,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自然不会关注其内容,更不会在现实的生活中去实践这些内容.
3.2 乡民知行脱节
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丰富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形式,因此乡民对其内容还是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那是由于以往乡村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热情好客、诚实的行为被短斤缺两、损人利己、忘恩负义等行为所代替了.有些乡民明明知道不该投机取巧、损人利己,应该要坚守美德和道德,却还是为了利益突破了道德的防线.也就是说,尽管知道什么是平等、公正、诚实、友善等价值观,却还是做出了与这些价值观不一致的行为,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 3.3 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质底子薄弱
广西属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自然没有东中部发达,物质底子是非常薄弱的.像广西桂中偏远山区几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子,如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乡一心村、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门头村、柳城县古砦么佬族乡大户村,多数是远离经济中心城市,交通非常不方便的贫困落后山村,耕地面积少,经济结构单一,以林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2013年村民人均收入4 000元左右(同年广西农民人均收入是6 791元,全国是8 896元),与全区、全国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5].而且广西交通基础差,城市建设不够规模,还有上学难、看病贵、医疗保障不完善、教育资源落后等难题.经济发展不上去,基本的生活问题解决不了,群众的重心也不会想着去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4.1 化为乡土语言的现代化表达
语言是思想、理论的直接载体.过于专业化的语言,人们很难理解其内容,这样就很难实现乡土化.所以要利用广西少数民族的语言,使其通俗化的表达出来,让乡民感觉到亲切、熟悉、易于他们接受,例如壮歌、壮剧.逢年过节的时候,可以组织乡民、壮剧团演唱诸如《白美莲》《夫妻对唱》《文龙与肖妮》等剧,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剧中的台词,实现乡土话语表达.用山歌唱出核心价值观也是重要的乡土话语表达,广西宜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壮族人民创新了山歌的内容,如:“树爱春天叶子青,人讲道德讲文明;灯笼点火亮堂堂,里也光来外也光;旧的世道不公平,低人一等是穷人,如今平等都一样,没有谁重谁又轻.”此形式的话语表达没有了之前的枯燥乏味,真正做到化为乡民的话语、乡民的声音、乡民的故事,这就有利核心价值观的乡土化.
4.2 化为乡土生活的行为表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实现乡土化,就不仅要让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乡民认同接受,还要实践到行为中去.思想的掌握不仅要内化于心,也要外化与行. 所以乡土化,也要化到乡民的日常生活中去.一是要融入到乡民的乡土日常行为中去,乡民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尊老爱幼、邻里相处要和谐、家庭生活要和睦等等,融入到乡民的积极生活中去,而不是贩毒、吸毒、赌博等消极行为.二是可以融入到少数民族的乡村风俗生活习惯,如在各类节日、生日婚丧、人际交往等等都要和谐相处、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互帮互助,而不是贪小便宜、见利忘义.三是可以融入到乡民的村规民约中去践行,乡民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村规民约,而且乡民人人要遵守村规民约,在遵守村规民约的过程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这样乡民们就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 化为乡民利益的实际表现
现阶段对于大多数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来说,他们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能够尽快摆脱贫乏的生存状况,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只有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了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人们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假若农民的物质生活都没有得到改善,依然吃不饱、穿不暖、上学难、看病贵等,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没有改善,便无心去追求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一是要实现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增强其物质基础,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每一个人;二是要坚持改善民生,增强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投入,改善乡民最关心最关注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急乡民之所急,想乡民之所想,让看病难、养老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就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得到真真正正的关怀;让乡民感受到党和国家时时刻刻在为他们的物质生活利益着想,乡民对党的信任更加坚定,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
4.4 化为新时代的宣传形式
虽然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的传播形式是多样化的,有红色文化、建筑风格、生态农业饮食、服饰等.但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乡民的生活也是与时俱进的,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传播.传统的传播载体不能抛弃,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首先要大力支持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实现网络生活,没有网络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价值观是怎样的,实现聚居区乡民的生活网络化是基础.其次是在此基础上,经常组织乡民观看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影、动漫、宣传片等.三是充分利用手机的功能.乡民大部分人都会有一部手机,都会有微信、QQ、微博等,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化为诗名言警句等发送到手机微信、微博、QQ等进行传播,这样就实现人人读懂、理解、认识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实现乡土化是思想和行为统一的问题,即不仅要乡民接受还要乡民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要与乡民的风俗习惯、方言、生活相联系,使其带有乡土的情怀和味道, 使其真正内化为乡民的思想,外化为乡民的日常生活行为,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2] 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中华建筑,2005(4):123-126.
[3] 李智环.宗教对傈僳族民族认同的影响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 79-82.
[4] 刘彦才.广西传统民居杆栏建筑文化内涵的剖析[J].南方建筑,2000(3):33-35.
[5] 黄海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少数民族形式[J].前沿,2014(11):31-32.
[6] 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Research on the Localiz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A Case Study of Guangxi Minority Areas
TANG Li
(School of Marxism,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China)
Implementing the localiz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minority areas of Guangxi has its particularity, with its traditional culture such as rich red culture, diversity of language, clothes and festivals,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and cooking. But the process has met with challenges, such as the ga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and abstractnes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villagers’ life, the deviation between knowledge and action of the local people, the low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xi minority areas and the poor material foundation, etc.. Therefore, to realize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Guangxi minority areas, the four transformation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required: first, transforming into a modern expression in local language; second, transforming into local life behaviors; third, transforming into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the villagers’ interests; fourth, transforming into the form of propaganda in the new era.
Guangxi; ethnic minorities; socialist core values; localization
G641
A
1673-2065(2016)04-0092-04
2016-03-11
唐 丽(1990-),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10.3969/j.issn.1673-2065.2016.0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