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绩效的差异研究

2016-03-15 18:52:53邯郸学院旅游管理系河北邯郸056005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概论均值居民

杨 亚 芹(邯郸学院 旅游管理系,河北 邯郸 056005)

邯郸市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绩效的差异研究

杨 亚 芹
(邯郸学院 旅游管理系,河北 邯郸 056005)

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探究人口统计因素对旅游扶贫绩效感知的影响,以期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以邯郸市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测评旅游扶贫效果,找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1) 性别因素对居民感知的社会文化扶贫绩效有显著影响;2) 年龄因素对居民感知的扶贫绩效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3) 文化程度因素对居民感知的扶贫绩效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4) 家庭收入因素对居民感知的扶贫绩效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5) 职业因素对居民感知的扶贫绩效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

扶贫;精准扶贫;旅游扶贫;旅游扶贫绩效;邯郸;连片特困地区

0 引言

1999年4月,英国国际发展局(DFID)在研究报告中提出了PPT(pro-poor tourism),即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该概念的提出,第一次将旅游和扶贫联系起来.旅游扶贫是指在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以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借助各种外部推动力量对资源进行保护性的开发来扶持当地旅游业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增强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2013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中,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本研究拟在精准扶贫大背景下,以邯郸市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对象,测评该地区人口统计因素对旅游扶贫绩效感知的影响.

1 文献综述

本研究以“旅游扶贫效应”为,在中国知网上精确搜索2004-2015年的文章,共找到13 篇.以“旅游扶贫绩效”为

搜索,找到7篇.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将文献归为3类.

第一类,研究旅游扶贫效应/绩效的基本理论.陈友莲、向延平(2012)对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概念、类型、流程及重要性进行分析[1].

第二类,以某一地区为调研对象,从贫困人口感知角度考察旅游扶贫效果.张伟、张延春、魏鸿雁(2005)以安徽省铜锣寨分景区为例,从贫困人口发展的角度分析旅游扶贫效应[2].李佳、钟林生、成升魁(2009)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例,从居民感知和参与视角分析旅游扶贫效应[3].向延平(2009)以德夯苗寨为调查对象,从居民感知角度分析旅游扶贫绩效[4].李会琴、李晓琴、侯林春(2012)以陕西省洛川县谷咀村为例,分析村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效应[5].包军军、严江平(2015)以龙湾村为例,分析旅游扶贫效应[6].

第三类,旅游扶贫绩效/效应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黄国庆(2012)从居民感知、参与能力、参与意愿三个角度对旅游扶贫效应量表进行编制[7].黄梅芳,于春玉(2014)对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该地区进行实证研究[8].何红,王淑新(2014)对集中连片特困区域的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构建[9].

2 研究方法

2.1 旅游扶贫绩效测评指标的选取

1989年欧共体给贫困下的定义是:“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的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本研究综合贫困的定义及前期学者的测评维度,设计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文化绩效和生态绩效四维度20个指标评价旅游扶贫绩效.

经济绩效指标体系包括4个题项:1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居民个人收入;3旅游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4旅游的发展使当地的土特产品比以前更好卖,价格更高.

社会绩效指标体系包括8个题项:5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6旅游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能力;7旅游的发展干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8旅游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9旅游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及个人自豪感;10旅游的发展促进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11旅游的发展增加了赌博等不良现象;12旅游的发展改变了当地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

文化绩效指标体系包括4个题项:13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传统文化;14旅游的发展使当地居民接受培训的机会增多;15旅游的发展加速了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的冲击及融合;16旅游的发展使当地居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大大提升.

生态绩效指标体系包括4个题项:17旅游的发展使当地环境污染加重;18旅游的发展使噪音增多;19旅游的发展使当地居民生活环境改善;20旅游的发展使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

2.2 旅游扶贫绩效问卷的设计、发放及回收

问卷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者及家庭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现家庭月均收入.第二部分为旅游扶贫绩效测评,按照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绩效四维度20个测评要素设计.这部分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受访者需对指标测评的内容进行感知,并就认同程度打分.1表示非常不赞同;2表示不太赞同;3表示中立;4表示比较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

本研究对邯郸市娲皇宫、京娘湖、长寿村、中药材种植园等附近居民进行问卷的发放及测评.用SPSS20.0及AMOS17.0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问卷285份,有效问卷271份,回收率为95 %,有效率为95.09 %.

3 数据分析

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为了得到问卷的概括性模型,将271份有效数据进行整合,输入SPSS 中.

首先,对量表进行测项纯化.一般来说,CITC 小于0.5 的题项,并且删除此题项后 Cronbach's Alpha会增加者,则予以删除.经分析,删除第7、11、12、13、14、18题.剩余14个题项的Alpha系数为0.914.

对剩下的14个测量题项进行KMO和Bartlett 球形检验.KMO 值为0.772,Bartlett 球形检验方差近似值为2531.031,自由度为91,sig.值为0.000,这表明适合使用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共同因素,结合正交旋转中的方差极大法进行共同因子的正交旋转处理,按照特征值大于1 的原则从中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积累方差贡献率为64.326 %,这说明提取3个因子可以接受,且根据所含测量题项的实际特点,本研究将3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旅游扶贫经济绩效、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因此,量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

3.2 差异分析

3.2.1 不同性别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绩效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居民感知的经济绩效均值略高于男性居民,除此之外,男性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生态绩效和总体扶贫绩效均值都高于女性居民.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旅游扶贫总绩效、经济绩效和生态绩效的相伴概率均>0.05,表明在这三方面不同性别居民的感知扶贫绩效没有明显差异.但社会文化绩效的相伴概论=0.003<0.05,表明不同性别居民感知的旅游对当地社会文化的扶贫绩效存在显著差异.

3.2.2 不同年龄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绩效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50-59岁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总绩效均值最高,18岁及以下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总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年龄段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总绩效存在显著差异.40-49岁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均值最高,18岁及以下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年龄段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存在显著差异.50-59岁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均值最高,18岁及以下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年龄段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存在显著差异.50-59岁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均值最高,18岁及以下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年龄段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存在显著差异.

3.2.3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感知的扶贫绩效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文化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总绩效均值最高,未上过学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总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总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文化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均值最高,未上过学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文化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均值最高,未上过学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文化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均值最高,未上过学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存在显著差异.

3.2.4 不同家庭收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绩效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2 001 ~ 3 000元家庭月收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总绩效均值最高,6 001 ~ 7 000元家庭月收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总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家庭月收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总绩效存在显著差异.2 001 ~ 3 000元家庭月收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均值最高,1001 ~ 2000元家庭月收入上过学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家庭月收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存在显著差异.2 001 ~ 3 000元家庭月收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均值最高,6 001 ~ 7 000元家庭月收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家庭月收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存在显著差异.4 001 ~ 5 000元家庭月收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均值最高,6 001 ~ 7 000元家庭月收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家庭月收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存在显著差异.

3.2.5 不同职业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绩效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卖旅游纪念品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总绩效均值最高,景区工作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总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职业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总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卖旅游纪念品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均值最高,景区工作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职业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经济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外出务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均值最高,景区工作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职业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社会文化绩效存在显著差异.从事农家乐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均值最高,外出务工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均值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显示,相伴概论=0.000<0.05,表明不同职业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存在显著差异.

4 研究结论及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性别因素对居民感知的社会文化扶贫绩效有显著影响;年龄因素对居民感知的扶贫绩效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因素对居民感知的扶贫绩效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家庭收入因素对居民感知的扶贫绩效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职业因素对居民感知的扶贫绩效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旅游企业广开思路,分析人口统计因素对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绩效造成影响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感知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绩效.如:广开门路,积极采取措施拓宽居民的盈利渠道,使居民从旅游中获取经济利益,切实提高旅游的经济扶贫效果;合理引导旅游者外来文化与当地传统文化的融合,使各年龄段居民都能正确看待外来文化的冲击;积极做好游客接待工作的基础上,尽力减少由游客增多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使旅游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1] 陈友莲,向延平.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概念、类型、流程与重要性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4):78-80.

[2] 张伟,张延春,魏鸿雁.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估——以安徽省铜锣寨风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5(5):43-49.

[3] 李佳,钟林生,成升魁.民族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研究——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9(8):71-76.

[4] 向延平.湘鄂渝黔边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感知调查研究——以德夯苗寨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7):655-657.

[5] 李会琴,李晓琴,侯林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区旅游扶贫效应感知研究——以陕西省洛川县谷咀村为例[J].旅游研究,2012(3):1-6.

[6] 包军军,严江平.基于村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效应研究——以龙湾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5(6):278-283.

[7] 黄国庆.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感知、参与能力及参与意愿测量量表的编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2(6):3439-3441. [8] 黄梅芳,于春玉.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4(2):406-410.

[9] 何红,王淑新.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8):74-80.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A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of Pro-poor Tourism Performance in Handan Contiguous Poor Areas

YANG Yaqin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Handan College, Handan, Hebei 056005, China)

In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research explores how demographic factors affect propoor tourism performance, so as to boost the work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study takes Handan contiguous poor areas as the subject, adopt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uses SPSS20.0 statistical software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pro-poor tourism, find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The study finds out: 1) The gender factor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of social and culture. 2) Age factor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all dimension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residents perceived. 3) Factors of cultural degree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all dimension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residents perceived. 4) The factor of family income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all dimension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residents perceived. 5) Occupational factor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all dimension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residents perceived.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ro-poor tourism performance; effect of pro-poor tourism; Handan; contiguous poor areas

F59

A

1673-2065(2016)04-0060-04

2015-12-01

河北省旅游局旅游专项课题(2015-017)

杨亚芹(1980-),女,河北定州人,邯郸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管理学硕士.

10.3969/j.issn.1673-2065.2016.04.016

猜你喜欢
概论均值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青铜器辨伪概论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石器时代的居民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40
均值不等式失效时的解决方法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对偶均值积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
你睡得香吗?
民生周刊(2014年7期)2014-03-28 01: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