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昌,王禹栋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有效性研究
李洪昌,王禹栋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提升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是增强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麦可思公司对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调查报告,分析当前影响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的因素,指出通过顶层设计、学科建设、典型示范、业本学习和预警机制等途径,可以提高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幸福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和生活心理的关怀者,承担着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角色。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幸福感对高校育人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提升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来自于辅导员把自己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个人职业发展、毕生事业追求时,围绕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两个中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积累和专业知识研修,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当辅导员的职业期待与职业现实相互吻合时,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为其带来了快乐、幸福,并因这种满足提升了辅导员的职业境界。
根据麦可思公司研究调查发现,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的因素,最主要是职业发展目标(91%);其次较为接近的是职业吻合度(87%)、专业归属感(83%)和社会认同感(79%)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另外五成左右的辅导员认为职业成就感低(54%),工作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47%)和管理制度不合理(41%),这些也是导致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不强的因素。
2.1职业发展目标缺失
首先,多数高职院校关注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发展,忽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职业指导。很多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对辅导员职业规划顶层设计不够重视,辅导员没有稳定的职业发展路径,导致很多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把该岗位作为跳板;相当数量的辅导员身在辅导员岗,心在专技岗和管理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
其次,当前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辅导员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很难量化考核,因此现行辅导员的考核体系大多趋于主观化,考核指标不够公正。往往是育人业绩丰厚的辅导员不如发几篇论文或获得科研课题的辅导员考核绩效好,导致兢兢业业工作在学生一线的辅导员得不到认可。
第三,辅导员因为各种压力脱离了职业本位。由于辅导员大都比较年轻、事业刚刚起步,来自社会、家庭和婚姻的压力,使不少辅导员逐渐淡化自我奉献意识和敬业意识,“经济本位”的情绪逐渐蔓延,脱离了“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圆学生梦想”的职业本位,偏离了点燃学生青春梦想、成就自我精彩人生的职业预期。
2.2职业吻合度存在矛盾
职业吻合度是指辅导员目前职业现实与职业期待吻合的百分比。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一方面要接受二级分院(系部)党总支的直接领导,也要接受学院学工处(党委学工部)的业务领导;另一方面因工作对接需要,还要接受安全管理、组织宣传、后勤保障、团委等部门的工作指导。毫不夸张地讲,辅导员要接受学校各个部门多重指导、多重事务性工作、多重压力,严重超出了辅导员的职业预期。且辅导员的工作付出与育人成果的汇报周期不对等,极易导致辅导员的职业预期与职业现实之间的落差,降低辅导员的职业吻合度,影响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幸福感。
麦可思公司调查在“辅导员期待学校做什么”中,近九成的辅导员希望学校做好职业发展顶层设计规划(87%);其次是职业发展方向(83%),希望也有专业教师一样的学科体系建设(79%),专业学习培训(66%)和专业团队建设(52%)等,也是辅导员期望学校能够拿出的相关举措。高职院校应围绕辅导员职业期待,系统培养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增强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让辅导员的职业人生在持续发展中得到增值。
3.1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目标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3]9号)文件精神,高职院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对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设定职业发展目标,构建职业发展平台,满足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需求。高校应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纳入全校教师发展的总体规划:
1)对于刚入职且处于成长期的辅导员,高校应安排一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辅导员开展师徒结对,实施青蓝工程,进行跟班实践传帮带。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业务知识,定期开展岗前培训、岗位职责培训、职业素养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培养辅导员必备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定期开展以“问题为导向”小型专题研讨会,加强辅导员基础技能和专业知识研修,帮助辅导员答疑解惑。2)对于骨干期的辅导员而言,因为他们正处于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由于职业的本身和个人家庭婚姻等现实情况,处于这个时期的辅导员面临多重选择。学工部门应联合人事部门帮助其制定职业规划,开展自我优劣势分析,并进行深入剖析,在辅导员职业成长过程中,根据个人的职业能力与特长,选派参加相关的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专项业务能力,为辅导员职业发展全方面搭建成长成才通道。3)对于入职8年以上、处于精英期的辅导员,要为其量身设计职业发展路径,引领辅导员根据不断变化的思政工作形势设定新的目标,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的职业发展目标,激发辅导员持续发展的意识。
3.2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辅导员职业发展认同感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教思政[2014]2号)指出:“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构建科学的学生工作体系、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强化辅导员专业归属、引领辅导员职业发展,是提升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的关键。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纳入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规划中,依托学科和专业平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研究。搭建科研平台,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拓宽辅导员的专业发展路径,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注入活力。
围绕《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以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构建校、片区、省三级赛事平台,加强辅导员专项能力建设;创建“学生工作坊”和“辅导员入职沙龙”等培养项目,加强辅导员职业前期、中期、晋级教育,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给辅导员组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和创业指导与项目评估等研究团队,建立相关“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科学合理地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事务性工作的开展途径。同时还可面向社会,承接创业咨询、职业指导等相关业务,让辅导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辅导员专业和职业发展,塑造辅导员职业形象,加快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专家化步伐。根据学生思政专业的发展目标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以专业成长助推辅导员职业发展,增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幸福感。
3.3提升业本学习,开辟辅导员职业成长的新路径
业本学习是一种学习实践形式,是问题不断生成并不断得到更好解决的过程,学习活动总是与从事的某项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学习资源与机会源于工作实践。辅导员的业本主要是基于“工作场”,即围绕教育教学服务中遇到学生心理、学业、职业以及就业时,产生的各种教育现象与问题,通过跨系部组建相关业务团队合作方式,构建辅导员业本学习共同体。在实践中,通过学者专家讲座、微课工作坊和专题研讨等形式,使辅导员共同置身于问题情境中,通过相互交流、研讨、分析,集团队的实践经验与智慧,最终解决个性和共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加强业本学习使辅导员可以全面深刻地认识辅导员职业本质和职业价值,正确定位育人角色,逐渐形对辅导员职业的认识和理解,不断体验到自身成长的自豪感和工作实践的满足,使辅导员在实践动态中自我调适、自我构建、自我发展。更可贵的是,辅导员在业本学习中,能够确立自己行之有效的育人理念和工作方法,增强辅导员职业的内在尊严,从学生的成长成才中体验到职业发展的幸福感,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融汇到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在价值和生命升华,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实现辅导员在职业发展中增值。
3.4强化典型示范,彰显辅导员职业成就感
法捷耶夫说过:“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辅导员职业成长和发展需要典型和榜样来激励和引导。邀请全国和省年度辅导员人物、职业能力大赛能手以及名师工作室和精品项目负责人等专家,通过报告、专题研讨和小型座谈会等形式与在职辅导员进行交流,分享自身职业成长历程,将自身的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融合在学生学业、专业、就业、职业中深度辅导;安全教育、宿舍建设、文化活动等事务性工作指导;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党团课等思想引领。鼓励辅导员潜心践行辅导员使命,筑牢辅导员根基。同时,学校为辅导员单独设立“优秀辅导员”“辅导员年度人物”和“我最喜爱的辅导员”等奖项,大力实施“辅导员青蓝工程”,切实推进辅导员境内外研修和访问计划;在推进职称评审和教科研立项上,突出辅导员实绩导向。让辅导员在职业发展和育人服务中,能够享受与专业教师一样乃至优于专业教师的待遇,提高辅导员职业成就感,激发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
3.5加强引导,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心理预警机制
随着96、97后学生的到来,高校同时也面临90后辅导员入职的现状。根据90后青年学生工作者的特点,面对当前辅导员的“高压”工作状态,高职院校应建立以大学城片区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牵头、各高校心理研究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共同负责的辅导员心理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年轻辅导员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心理危机,动态关注辅导员的职业期待和职业发展,及时排解年轻辅导员负面情绪,进行有效地修复、矫正和调适,帮助辅导员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态面对育人工作,促进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校教书育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探索提升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使辅导员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进一步提高辅导员育人工作水平,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苏振彩.浅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J].中国成人教育,2007(8):61-62.
[2]李素芳.轮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2):148-149.
[3]丁燕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认知度与职业发展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5):79-84.
[4]彭时敏.高校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研究[J].教育探索,2015(2):123-126.
[5]李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及自我修复策略[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6-99.
[责任编辑:李 强]
G451.8
A
1671-6876(2016)03-0267-03
2016-06-26
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15SJD275);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苏职教2015(19)号]
李洪昌(1979-),男,江苏沭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lihc@njci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