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环境演讲语篇批评分析

2016-03-15 15:22吴萍萍席晓青庄小清郑春花陈娉婷卢振潇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态批评污染环境

吴萍萍,席晓青,庄小清,郑春花,陈娉婷,卢振潇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国语学院, 福建福清350300)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环境演讲语篇批评分析

吴萍萍,席晓青,庄小清,郑春花,陈娉婷,卢振潇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国语学院, 福建福清350300)

[摘 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渴望有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以韩礼德的生态语言学思想为依托,选取奥巴马2013年在乔治城大学所作的演讲为语料,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对所选语料进行批评分析;研究发现:演讲者在不断宣扬保护环境的各项措施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操纵着听众的判断;希望通过分析能有助于我们提高评阅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生态批评; 污染; 环境; 评阅性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具大的改变。各种快捷的交通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步行和马车;精美的面料取代了手工粗布;而许多的食品也被转基因食品所取代。然而,这些在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生活便利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付出了污染环境的沉重代价。近年来碳污染日益严重,臭氧层受到破坏,北极冰层正在融化,全球气候正在逐渐变暖。针对这一现象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3年6月25日在华盛顿的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作了一场以气候改变(President Obama’s Climate Change Speech)为主题演讲。在此之所以选取该语篇是因为该演讲是面对大学学生,作为总统的讲话,必然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作者试图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对该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并希望通过分析使听众(学生们)能自主识别语篇中意识形态的操纵,提高评阅性阅读能力。

一、生态语言学

最早提出“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概念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E.Haugen(1971)。他在《语言生态学》(The Ecology of Language)的讲座中提出要“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Haugen1972).后来韩礼德在1990年希腊Thessaloniki的国际语言学大会(AILA)上也强调:“生态问题的解决不仅属于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也属于应用语言学界“(Halliday 1990)。他认为许多语言中的语法结构体现了增长主义(growthism)和等级主义(classism),这些都不利于环境的保护。语言中的许多结构或语言现象使得人们认为自然资源的无限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样,人类的特权性也在许多语言系统结构中得以充分体现。自韩礼德的观点提出之后,生态语言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这一学科将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起来,人们尝试着将语言与生态环境相结合,找出更好的保护环境的方法。随着上世纪70年代,全球环境的恶化促使语言学家更加重视从语言的角度来解决环境问题,并试图从语言的角度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树立环保理念。本文将从语言中的名词化现象、施事的转换和语言结构等方面,探讨语言对人们环境保护观念的影响。

二、名词化现象的生态批评

“所有词类的词都可以通过名词化而被当作名词来使用“(Bassmannn 1996:327)。名词化现象不仅是指从动词、形容词派生出名词,而且还指从一个名词派生出另一个名词。从语义的角度来看,那些从动词派生出来的名词不仅具有名词的特征,而且也具有动态动词的特征。但如果由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转变为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势必引发其它成分的相应变化,甚至引发语义的改变。如下例:

例1.Developing nations with some of the fastest-rising levels of carbon pollution are going to have to take action to meet this challenge alongside us.(President Obama’s speech in 2013)

例1中演讲者把Levels of carbon pollution is rising fast变成了一个名词短语(the fastestrising levels of carbon pollution)修饰另一个名词词组(the developing nations)。整个小句通过名词化形成的名词短语(Developing nations with some of the fastest-rising levels of carbon pollution)又在句中充当了主语。在小句层面上,名词化过程涉及了小句中所有成分的重新组合,而这组合带来了语法特征的变化,即语法结构的变化,引起语义的变化。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本句中通过语法结构的变化使得演讲者把“事件的过程“描述为已完成的“事件状态“。似乎碳污染加剧恶化是由发展中国家引起的,跟自己没有关系。再看下例:

例2.We’ve also intensified our climate cooperation with major emerging economies like India and Brazil and China……It’s a significant step in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Applause)

例3.Since 2006,no country on Earth has reduced its total carbon pollution by as m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奥巴马的整个演讲语篇都用动词(reduce)来表达“减少碳污染“(如例3),以此强调美国在减少碳污染方面是有行动力的。但当讲到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努力减少碳污染时,演讲者却改变了语法结构用了名词化词组(如例2)。“减少“(reduce)一词经过名词化后变成reduction,语法结构的变化势必会语义上的相应变化。这时“动作者“地位降低,事件的过程变成了事件状态。以此演讲者不知不觉地引导听众认为美国已经是处于“努力减少碳污染的状态中“,为此,引发掌声一片。

三、施事转换的生态批评

韩礼德(1994:95-96)在功能语法中把“人们在现实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个过程(process)“,即通过经验将语法进行范畴化。其中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表示人们做某事的过程,由三个部分构成:“动作者(actor)“+“过程(process)“+“目标(goal)“。三者构成一个小句,其中“过程“为小句的中心。“动作者“相当于传统的语法中的施事,“目标“相当于传统语法中的受事。整个小句通过“过程“来表达动作者(施事者)与目标(受事者)关系。说者可以通过强化或弱化施事,或转换施事和受事的关系来表达说者的态度。Fairclough(1989: 50)例举了这样一例:

例4.Middlebarrow Quarry were still causing problems by shedding stones on their journey through Warton village….

这篇有关采石场运货车沿途洒落石头污染环境的报道。这里“运货车“是施事者,似乎肇事者是运货车,因此我们很难对某一具体的管理部分问责,也很难辨清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众所周知,“运货车“只有在人的操纵下才能实行某一动作。现实中类似的例子很多,使得很多危害生态环境的现象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有关部门无法问责,导致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生态环境。可见,这些语言对人类行为起着无形的作用。“这些隐性的人类经验正在指导人类的行为,是参与构建现实的方式。“(辛志英,黄国文2013)再看下例:

例5.The plan I’m announcing today will help us double again our energy from wind and sun.

例6.A low-carbon,clean energy economy can be an engine of growth or decades to come.And I want America to build that engine.I want America to build that future.

例7.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using more and more energy,and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entering a global middle class naturally want to buy cars and air-conditioners of their own, just like us.

例5中,演讲者并未用“a plan“等模糊词将施事一带而过,而是用“the plan“来凸显施事,后面还跟了一个定语从修饰该名词,确指“我今天讲的计划“。在此演讲者通过凸显施事让人们意识到这是怎样的一个计划。同样例6也采用了转换施事的表达法,在此演讲者将A lowcarbon,clean energy economy放在施事的位置,以达到凸显的目的,强调美国将要建设这种低碳、干净能源。例7中,我们看见,“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成了施事者,正因为是这些国家使用了更多的能源,因而也就制造了更多的“碳污染“,而不是美国。演讲者通过悄然转换施事,让听者认为美国正在为环境保护作出各种努力,从而与环境污染撇清了关系。

四、等级主义的生态批评

韩礼德(1990)认为许多语言系统都体现了资源的无限性和人类的特权性,而这些都使得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生态环境。他认为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缓慢的变化也反映在语言中。比如大片的森林比小片好,经济增长比降低好,情绪高比情绪低好等,这些都影响和构成着人们的思维和世界观,反映在语言中有许多大小、高低、长短、好坏等词,而几乎所有语言都把高度词作为衡量标准。如我们常说“经济增长多快“,而不说“增长多慢“。看下例:

例8.Western wildfires scorched an area larger than the state of Maryland.

例9.Though all America’s carbon pollution fell last year,global carbon pollution rose to a record high.

生态语言学中的等级主义是指语言中的一些现象分为两级,即人类和非人类,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上两例中scorched和fell,rose这三个动词的主语分别是大火灾和碳污染,用“非人类“的名词作主语,给人一种印象,这些灾难和污染是非人为的,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例9,似乎暗示由于美国管理得好,去年全美的碳污染下降,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碳污染却上升到一个历史的高度。演讲者以此进一步证明美国政府在保护环境污染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五、结语

语言不是外在的,语言表达思维。说者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方式来表达观点,也可以此来操纵听者的对事物的认知。我们应当透过表面的语言读懂语篇中真实内涵,使我们有正确的判断事物的能力。本文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对奥巴马的有关气候改变演讲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我们发现演讲者在宣扬政策的同时,也通过名词化结构、转换施事和语言等级主义思想来有意无意地引导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作者希望通过分析能有助于读者有自主辨识能力,提升对环境语篇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 Bassmann H.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Z].London:Routledge,1996.

[2] Fairclough 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1989.

[3] Haugen E.The ecology of language[A].in Fill A and P.Mülhausler(eds.).The Ecolinguistics Reader:Language,Ecology and Environment[C].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1:57-66.

[4] Halliday,M.A.K.New ways of meaning:The challenge to applied linguistics[J].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0(6):7-36.

[5]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 mar(second edition)[M].London:Ed ward Arnold,1994.

[6] 辛志英,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2013(3):7-10.

[作者简介]吴萍萍(1992-),女,泉州惠安人,研究方向为语言学、语篇分析,电话:15705966073。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394013);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394013)

[收稿日期]2016-01-25

DOI:10.3969/j.issn.1671-4733.2016.01.018

[中图分类号]H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33(2016)01-0063-03

猜你喜欢
生态批评污染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读者的不同思维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自然生态观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