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及引领路径研究

2016-03-15 15:22冯显蓉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传播特点

冯显蓉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锦州121000)



高校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及引领路径研究

冯显蓉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锦州121000)

[摘 要]高校社会思潮工作是关系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准,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高校社会思潮的主要传播特点包含从部分教学研究者向学生发展、追求实际利益、抢占话语权且试图扭转现实,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社会思潮的传播,加强疏通和拓宽领导管理机制和建设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高校思想道德、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及师生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建立引导传播机制、发展社会思潮的长期发展机制等路径。

[关键词]高校社会思潮; 传播特点; 引领路径

社会思潮通常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以社会群体的心理思想为主体,集体反映出阶层的利益或在社会传播中形成较大影响的思想形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之间无论是在科技、信息还是在文化之间的交流都非常频繁,不同的价值观、文化之间的交流上显得日渐紧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潮传播的改革,由于新媒体具有及时性、跨越性、互动性等优势,使社会思潮的传播呈现出多样化的方式,社会思潮主要接受者是当前高校学生及青年群体,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对于各种新鲜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效仿心理,非常容易受新媒体上的社会思潮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事非观念,严重者会导致非理性的行为,对国家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本文从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及引领路径的视角出发,分析新媒体下的社会思潮传播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从而能够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高校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

社会思潮直接反映社会意识的存在形式。最主要的传播特点是从传播者传播到大众媒介,再而传播到次级接收者的一个过程。而主要的信息反馈也是通过上述过程的反向发展而完成的。而现今新媒体时代是使社会思潮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传播特点。

社会思潮不再是以往只在学者、专家及知识分子中传播的,而逐渐发展到广大群众的视野中。在过去社会思潮的传播中,通常是从知识分子传播到大学生,再传播到广大群众,而现今互联网时代,广大群众及组织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社会思潮。自新媒体发展后,越来越多的网络知识分子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些人多以体制外为主,对大学生思想有着强烈的影响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知名度高的人物也是思想的主要传播者,如名人明星等,都得到大学生的青睐。同时一些知名网站、论坛也受学生的追捧,这些论坛有着主张的思想,构建自己的思想团队,以多变性的发展策略吸引学生。

思想信息接受者有自由的选择空间,能够随时与传播者进行互动,同时还可以转变为传播者,新媒体如网络、报刊、书籍、微薄、博客、网站、论坛、聊天工具等都是新的传播渠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途径。这些渠道普遍具有传播快、传播广、互动性强的特点,使社会思潮的传播更具有自由度。大学生可以在大量信息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同时可以轻松与它人进行互动,而且立即可以将获得的信息发布出去。一些学生善于活跃在各大论坛及网站中,乐于将获得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再次发布到网上,逐渐形成一种思潮广泛流传于网上。

二、高校社会思潮的传播影响

各种思潮在网络上互相会产生冲突,严重影响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的高校管理机制,同时对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方面。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压力与动力。

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互相争夺。网络为各种意识形态的思想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互相之间公平竞争。而在网络平台上,有许多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及理论在肆意传播着,其以与马克思主义相反观念在网络上传播,从而误导人们;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被弱化,教育者地位明显下降。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思想课堂中了解的社会思潮占22.3%,其余77.7%多以通过网络、课外活动而了解的。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等互联网移动通信设备已经成为每个学生必备的生活工具;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应对更为复杂的环境,需要以灵活、及时、创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大学生活俨然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存在于网络中,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了包围。

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自身广阔视野。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特点。同时先进的思潮可以让大学生投入到民生的思考中,促进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并承担起为社会及国家服务的精神;另一方面是促进大学生爱国精神的高涨。在全球化发展下,我国意识形态、爱国思想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而这些问题常常以热点新闻被报道出来,而我国在处理问题时多以民族主义精神为指引共同前进。大学生在西方国家不断涌入社会思潮时,会激发起自身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其更客观、理性的对待社会思潮的传播,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

三、引领高校社会思潮的路径

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党领导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发展思潮,形成多样性的思想共识“,自此党在十七大中继续提出“探索出一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路径,尊重思想中存在的差异,又能避免错误思想的形成“的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社会思潮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保证我国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工程。因此,需要对当前高校思想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条改进的新方法及路径。

(一)加强高校对社会思潮发展的领导及工作机制

领导机制及工作机制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中的发展。第一,加强对领导机制的建设。在党及领导的带领下,设立专门的工作部门,建立高素质的工作团队,形成职责明确、党及工作人员共发展、灵活运转的领导机制,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第二,加强对管理机制的建设。明确职能部门及领导部门的职责,确保分工精确,完善相关部门的法律制度及管理措施,以科学的方式引领工作的正常运行;第三,建立对社会主义思想的预测机制。根据部门的相关制度,对信息进行收集、进行研究分析等,对存在的社会思潮及预测可能将要形成的社会思潮,从背景、思想、领域、传播途径、传播方向、预测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为引领社会思潮提供可依据的对策。

(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中的地位

只有将思想意识被人们群众从内心深处所了解、掌握才能转化为本身的思想观念,从而被自觉的遵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证其在高校师生思想中的地位,首先加大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力度,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案例增加思想宣传的说服力;其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发挥其作为唯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的作用。高校是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场所,必须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大力推进从课堂、教材、到内容的创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高校学生课堂中,并将重点来进行教育活动,对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相应研究并解决,激发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习积极性。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领导及师生的学习生活中

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高校党和师生利用,需要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分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针对社会思潮,加强完善不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领导及师生的学习生活中,其中涉及党员及领导班子的教育、建设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师德风范、精神文明、规章制度、校园文化及文娱活动中,让广大师生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根本上接受,从而转化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准则,逐渐形成自身的价值体系,并付诸到实际行动中,树立思想政治模范,形成舆论的引导作用,定期开展表彰活动,营造出崇尚、积极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对社会思潮进行不断的研究

对社会思潮进行研究是引领社会思潮道路的有效途径。第一,要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研究深入。社会思潮根据阶级、阶层及群体要求利益的不同,其特点、性质及影响也不同。从社会思潮本质看,有积极思潮也有消极思潮,有进步思潮也有反动思潮等。从社会思潮的类别看,分为经济思潮、文化思潮及政治思潮等。从社会地位看,有主流与非主流思潮之分。对思潮的本质进行研究,有利于整合高校社会思潮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第二,加强对高校主流思潮进行研究,找出目前高校中存有的思潮,从而能够对思想有针对性的进行引领。面对现今多种思潮并存的社会,必须加强对主流思潮进行研究,从而能够正确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主流思潮的特点及类别,通过对传播方向及目的的研究,来了解目前对社会思潮应该学习什么、引领什么、抵制什么;第三,对党领导引领主流思潮的实践进行相应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思潮发展的方法及规律。

参考文献:

[1] 张万玉.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及其应对[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6):107-109.

[2] 谢韬.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J].炎黄春秋,2007(2):1-8.

[3] 危兆盖.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N].光明日报,2005-03-15(9).

[4] 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特点与应对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6-9.

[作者简介]冯显蓉(1991-),女,河北秦皇岛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电话:18713530003。

[收稿日期]2016-01-05

DOI:10.3969/j.issn.1671-4733.2016.01.00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33(2016)01-0024-03

猜你喜欢
传播特点
网络自制节目传播特点对传统电视节目发展的启示
微信的传播特点
弹幕视频的传播与发展探究
全媒体视角下的弹幕传播
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响应表现
多屏环境下体育节目的传播特点及改革策略
自媒体传播特点以及优劣势分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的新特点
新媒体背景下的影视传播途径及传播特点分析
微电影在课堂外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