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秦氏与茶陵派邵宝交往考

2016-03-15 13:23高田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淮北235000

高田(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淮北235000)



锡山秦氏与茶陵派邵宝交往考

高田
(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锡山秦氏是明清时期江南的名门望族,其由“孝友”传家的家风而形成的真诚交友的态度,让始迁祖瑞五公五世孙秦旭以下三代与茶陵派代表人物邵宝成为故交至友。他们有着相近的为人处世态度与文学理念,尚真复雅。锡山秦氏维持诗书礼乐之泽,雅学笃行。人人敦诗书,扬先德,为文学、为醇儒。诗文典实修雅,抒写真性情。邵宝忠孝践行,正直,有气节,主张崇古复雅,文以载道,与锡山秦氏志同道合。这让其结下了深厚友谊,成为锡山秦氏纵横交错的文学交游网络中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孝友;尚真复雅;文学交游

锡山秦氏作为江南锡地的文学世家,与其他文学家族如无锡的殷氏、华氏、顾氏、沈氏、邵氏、陈氏、吴氏、龚氏、吕氏、周氏等,文学流派如茶陵派等彼此道谊深厚,形成纵横交错的庞大的文学交游网络,对于锡山秦氏家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茶陵派代表人物邵宝和始迁祖瑞五公五世孙秦旭、六世孙秦夔、七世孙秦金三代以相近的为人处世态度与文学理念——尚真复雅为基础的文学交游,让其结下了深厚友谊,也为锡山秦氏家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必要努力。

一、交往缘由

锡山秦氏是无锡众多望族之中最具实力者之一。它以其深厚的渊源,悠长的历史,庞大的支派分系,显赫的科举仕宦,人才济济的家族成员,特别是文化素养,孝友传家的家风,文章传承的家学,奠定了其稳固的文学家族的名门望族地位。从一世祖宋代秦观迁葬无锡,子湛迁居常州武进乡起,至十二世孙瑞五公由毗陵秦村入赘无锡胡埭王氏,遂为锡山支始祖,锡山秦氏皆为秦惟祯后裔。《锡山秦氏文钞》序曰:“吾锡秦氏世为东南望族,盛于明清两代先后四百余年,济美多才,文采焕发,光宗华国,固有不以缙绅门第为重者。沿流远溯自淮海公,导源北宋文章,千古冠轶苏门。公子处度公嗣响艺林。涪翁心折南渡,寝息胚孕于元汩。明修敬、景美二公远绍祖芬纷然有作。继以中斋、乐易、从川、文桥诸公,家世能文,后先辉映。而一诚、务本两先生孝行卓著,道德发为文章。端敏暨舜峰公兼懋事功,非徒以翰墨为勋绩。至逊清而苍岘山人鸣盛于国初,小岘山人赓雅于中叶。其间文恭公又以纂修五礼之暇著有《味经文钞》,立言胥根乎经术。降逮嘉道后,澹如族祖仰承家学,久尊文望。踵而起者临士族伯、姚臣、叔固两族兄亦均谨严义法,卓然名家。自余或潜或显蜚声文苑……”[1]卷首秦氏作为无锡最具影响力的大族之一,文学成就斐然,文学家众多,前后相继,代不乏人,形成了悠久的文学发展史,是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世家。邵宝,茶陵派的代表人物,字国贤,自号二泉,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他是李东阳的得意门生,致力古学,诗有晋魏之风,主张复古,但并未走向极端。于师法的对象,他认为文不必六经,诗不必三百篇,而应根据自己的才力和各个时期的文学成就,有选择性地广泛学习和吸收。邵宝十九岁师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1484)中进士,授许州知州。每月初一,在学官招集诸生,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弘治七年(1494)回朝任户部员外郎,后任郎中,又出任江西提学副使。在江西,他祭祀周敦颐祠,修白鹿书院学舍,安置学士。其教育思想以求知实践为本。正德四年(1509)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独揽政权,邵宝在京师绝不与他往来。因得罪刘瑾辞官返家。刘瑾被诛后,朝廷又起用邵宝,巡抚贵州,不久调任户部右侍郎,进升左侍郎,又命他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事宜。又参与联合勘察通川城濠。不久,奏请回家奉养父母,御史唐凤仪、叶忠等奏请留用,于是拜为南京礼部尚书。他再次上疏辞职。世宗即位,起任前官,他再次恳请辞职,回家奉养老母,世宗允准。以后逝于家中,赠太子太宝,谥文庄。

锡山秦氏与邵宝的交往可谓渊源深厚,友谊真挚。邵宝在《旌表冠带孝子务本秦公墓志铭》中云:“予辱交秦氏自中宪公以下三世矣。”[2]卷一可知邵宝自与锡山秦氏五世孙秦旭结为忘年交之后,和秦夔、秦金交往,可以说是秦氏的故交至友。邵氏与秦氏的渊源由来已久。邵宝祖父三益公与秦旭伯父秦朴因秦朴门人莫澄心结识。莫澄心是三益公友,三益公曾通过莫澄心向秦朴索求文章。所以邵宝以秦朴为曾祖辈。他曾对秦朴曾孙秦金云:“吾与司徒公真所谓累世通家者矣。”(《抱拙先生集序》)[2]卷二可见邵宝一再强调他是秦氏的世交。且秦旭孙秦锐与邵宝是亲家,秦锐子汶是邵宝季女之婿。[2]卷三(《秦冢妇毛氏墓碣铭》)这种姻亲关系又加深了秦氏与邵宝的友谊。

秦氏之所以能与邵宝结下深厚友情,并延续三代,一是因为秦氏的“孝友”家风所形成的交友方式,以道义、诚信交友。一是因为邵宝此人忠孝,重道义,节操高尚。“秦族之繁衍,盖始养恬、务本两公。自明至今数百年,世其家以孝友。高庙南巡,赐额曰‘孝友传家’。”(秦存然传)[2]卷六秦氏以“孝友”传家,家风卓然。自秦旭子秦旦、秦奭“双孝”旌门,其后以“孝友”名,光耀门楣者代不乏人,将其家风传承、光大。《锡山秦氏文钞》序云:“昔圣门辑《论语·为政篇》,发为政治原理详述。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之问孝又述。孔子引《书》‘孝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孟子亦言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是岂迂远而阔于事情哉?盖孝悌之道不讲,则家族之子弟浇惰不羁。家无良子弟,则社会之风俗,国家之政治,皆纷然无条理之可循。又遑论乎文化哉?”[1]卷首“孝友”不仅是治家之道,亦关系风俗、国家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对待朋友真诚。这样的交友方式让秦氏与邵宝保持了三代的真挚友谊。

另外,邵宝为人忠孝、正直、有气节,与秦氏志同道合。邵宝三岁丧父,对母亲过氏孝顺。刚十岁时,母亲有病,他撰文祝告天地,愿减短自己的生命而使母亲益寿延年。后来辞官归家奉养母亲,从早到晚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正因为邵宝的懿行,秦氏的真诚待友,使他们相识相知,结下珍贵友谊,绵延三代。邵宝与秦氏的渊源可追至秦氏四世孙秦朴。因祖三益公与秦朴的交往,而使邵宝对秦氏早有了解,对这一家族的优良家风,深厚家学甚是倾慕。所以为秦朴的集子作序时称,秦朴雅学笃行,教授乡里,有耆德。诗文典实修雅,道之所存而有余味,必至于久而后传。后世子孙因受其德行、学养影响,而生成济世之才,传承家学。秦氏之盛自其始。至此,秦氏作为文学世家,以“孝友”家风为基础,形成尚真复雅的文学理念。邵宝作为茶陵派的代表人物,其复古主张崇尚古雅,文以载道,所以对秦氏的文学传统甚是赞同。尚真复雅的文学理念是他与秦氏交往的另一基础。

二、文学交游

秦旭与邵宝

邵宝与秦旭是忘年之交,常受其教诲。秦旭去世时,邵宝在京师闻到讣讯,甚是悲痛,痛哭流涕,作诗哀之,复为词,以宣泄内心悲痛。并作《修敬先生哀辞》对其一生作客观的评价,称赞他的德行,以尽朋友之义。秦旭(1410—1494),字景阳,号修敬,瑞五公五世孙。有隐德,工诗,晚年在惠山之麓筑庐,与邑中耆旧为诗会,曰“碧山吟社”。与会者凡十人,衣冠俊伟,以诗唱和,诗卷图画传流海内。以子夔贵封武昌守,却退然谦约。庄重寡言,举止有度,乡里中有为不善者,相戒勿令秦翁知。卒年八十五,友人私谥曰“贞靖先生”。著有修敬集》。正因为秦旭的耆年硕德,让邵宝倾慕有加,进而成为朋友,聆听其教诲,互相切磋学问。邵宝称赞秦旭的文章有汉魏之风,诗学中唐,抒写真性情,表达其轻利、为仁、从善的处世态度。(《修敬先生哀辞》)[2]卷一邵宝之所以如此赞同秦旭的诗文创作,是因为他主张学古通于今,以真性情为本。

秦旭与乡之耆旧结碧山吟社,邵宝甚是歆慕,也想从其游,只是因仕于朝,未能成行。后秦旭侄孙秦金以都御史被召,自湖南还,访邵宝于二泉书院,同至吟社,徘徊良久而见秦旭与九老的倡和诗《碧山吟社诗卷》。此时邵宝也已近晚年,睹物思人,情不能已,而为之作跋。称秦旭等十老皆是耆俊,为文雅之会,咏诗怡情。一时名人贤士闻风而来,参与其中,而成盛事,为世所重。且此会由秦旭组织、主持。秦旭素有乡望,为约甚严。虽盛暑冬寒,必各以正装而至,不亵不散。一会一诗,必命题,必成稿,若课业。以是能久而继之实为难能可贵。(《跋碧山吟社诗卷》)[2]卷一秦旭与邵宝虽有年龄差别,但都是节操高洁的君子,在文学交游中交流思想,尚真复雅,因而能结成忘年之交。

两人的友谊是秦氏与邵宝交往的开端,为秦氏成员继续与邵宝交往拉开了序幕。秦旭与邵宝真诚的交友态度为以后秦夔、秦金与邵宝的交往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夔与邵宝

邵宝既然与秦旭是多年的朋友,与其子夔也有交往。秦夔(1433—1496),秦旭长子,字廷韶,别号中斋。以进士封兵部主事,进封武昌府知府。为官以民为本,如立武昌均徭之法,并推广于他郡。抚按潘臬作奏章疏其治行为湖南第一,而特典获封其父。后以疾辞官归家,所著有《五峰遗稿》藏于家。配飨淮海祖祠。邵宝在京师时,与太史罗圭峰为僚友,罗圭峰与秦夔相知,尝和邵宝讨论秦夔的文章。邵宝谓秦夔始学柳宗元,继而参考苏轼以充实扩大,又得益于欧阳修。诗始驰骛中唐,久之得其风格。继而学杜,有所得。复参诸苏黄以下数家,而成就自己的风格。(《五峰遗稿序》)[2]卷二而这都源自夔才之裕,气之昌迈。对秦夔的为人、治学甚是佩服。秦夔的诗文稿由其子,邵宝的亲家秦锐手书整理,将付梓,寄书告知从弟秦金,金甚是赞同,请邵宝为之作序。邵宝念与夔之父秦旭有忘年之交,秦旭对自己爱护有加。而秦夔对自己甚是器重,其德行对自己影响深刻。得为其作序之请,诚惶诚恐。亲家秦锐一再进言,才为之《五峰遗稿序》。

惠山之西一里许有听松庵,山谷靓深,人迹罕至。明洪武间,高僧真性海居此。一时朝之缙绅,或幽人韵士来游锡山者,未尝不在此休息,赏玩,歌咏其中。秦夔尝宿于庵中,与主僧登庵后山岗听松风。高霞低映,远山来朝,而松风时时作,金石奏清泠,可以涤烦怡情,所谓纳遐景招远风。秦夔感于此,作《听松庵复竹茶炉》一诗:“茗茶只合伴枯禅,误落人间五十年。华屋梦醒尘冉冉,湘江魂冷月娟娟。归来白壁原无玷,老去青山最有缘。从此远公须爱惜,愿同衣钵永相传。”[3]前集卷二遐游山中,与友人庵中品茶、聊天,是最惬意之事。虽无华屋、玉几,但远离俗世纷扰,轻松自在,自有真趣在其中。这是秦夔希冀的生活,就像竹茶炉只有在庵中,和洞知世事真理,有修为的高僧相伴,才是最合适的。秦夔虽为官多年,但清廉自守,不重名利,秉持“孝友”家风,以仁义、诚信为本,这样的为人让他趋向于淡泊、简单的生活方式。而这让同样节操高尚的邵宝深有同感,而和秦夔此诗,有《松风阁近次前人韵秦中斋一首》:“一木还将古殿支,真公五世又逢师。闲云锡远心初定,净水瓶深手自持。南涧浚泉寻石膏,西林望月倚松枝。旧庵更有新楼阁,淮海先生为作碑。”[4]375秦夔为听松庵旁所建松风阁作记刻碑,而邵宝也来到这个文人雅士常聚集赋诗的清静之地,兴致生发。庵堂依附在一棵古松旁,历经百年,由真公已传了五世,避开喧闹的尘世,是一处很好的清修之地。在此临涧水清泉,望明月,听松风,浮想联篇,体味生活乐趣,让邵宝倍感轻松。这让他想到秦夔当时处于此情境中会有和自己相同的体会,不禁作诗以和其前作。由此可见邵宝倾慕秦夔的为人,对他的诗文创作也深有研究,其学习古人的方法让主张复古通今的邵宝甚是肯定,这是他们交友的基础。

深厚的友谊让邵宝义不容辞地为秦夔妻秦恭人沈氏作墓志铭。沈氏是沈泽之女,秦夔以文章交沈泽,成为至友,而知沈氏贤良淑德,娶其为妻。沈氏对夫夔爱敬兼至,夫妻之间平等相待,情义深重。沈氏教诸女,每举古之贤淑者为表率,诸女居常皆朴素勤俭。沈氏恬愉静重,如有德君子。于家政综理周密,甚有才性。秦夔能和妻子恩爱相伴,也因为其志同道合。邵宝对此甚是倾慕。邵宝还为秦夔仲女,中书舍人陆含章之妻秦太孺人作墓志铭。称赞她孝敬、仁恕、敏慧,于家政之外惠施于人。幼从父涉书史大义,诗章字画至于图绘皆能应手而成。由此表明秦夔不仅是有德行的士子,而且对子女教育有方。以上种种可见秦夔与邵宝之间的真情厚谊。

从邵宝对秦夔诗文的评价,可见他们在诗文创作方面学习古人,有相近的文学主张。以至先后来到听松庵,虽未见面,但作为知己的神交,让他们写下了意境相似的唱和诗。

秦金与邵宝

秦锐从弟秦金和邵宝也有交往。秦金(1467-1544),字国声,别号凤山。以进士授户部郎中,迁河南参政,又由山东布政使巡抚湖广。为官一以廉正自持,历经三朝始终一节,卒年七十八。所著有《凤山诗集》十卷。秦金由南京兵部尚书改户部尚书时,邵宝有《送户部尚书秦公序》[4]607,论其为官施惠政于民,盛德、宏量。任河南提学时,推重贤宗师三礼之典,以此教化民众,纯正民风。邵宝任郎中时,尝与秦金在太原东山洪灵洞数聚,每聚则论事。讲为官之道,云:“必曲成,继而不失其正。盖所谓经权者于是乎在。”(《明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书凤山秦公行状》)[2]卷二朋友相逢,谈古论今,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进而都有增益,加深了情谊。

羁于仕途,两人皆各处奔波,见面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书信往来,寄赠诗篇成为主要的交流方式。邵宝《用前韵寄秦中丞》:“一介南来得两书,高秋松菊自幽居。君才江汉兵荒后,吾道山林疾病除。宪节故应随有鹤,儒餐真合食无鱼。瓣香为致华容否?梦里怀人玉不如。”[4]451接到秦金的书信,对友人甚是想念,所以立即赋诗回寄以表思念之情。已值深秋,不知友人异地是否安好,甚是担心以至梦里相见。秦金才裕节高,为官以民为本,心怀百姓,一心为其做实事,让民众过上安乐的生活。清廉自守,不重名利,是真君子。这让邵宝很是佩服,但如此的劳碌辛苦也让邵宝担心,所以寄书问候。秦金去湖南赴任时,邵宝为其送行,作诗《送秦中丞国声之湖南兼呈东山先生》:“中丞旌节自东来,黄鹤楼高倚宪台。江汉朝宗千古地,风霆鼓舞一时才。洞庭水阔春初渡,衡岳云深晚正开。老矣东山烦问讯,苍生回首奈何哉?”[4]366预祝友人在湖南这个古风浓厚之地,能有一番作为,事事顺利。

秦金湖南任满回来,过访邵宝,邵宝有《司徒凤山公见过》一首:“江汉功成召命新,南来泉上问山人。时哉春暮运灵雨,久矣吾衰更老亲。万里长安天在望,千秋淮海水如神。相过莫怪频留坐,话到平生字字真。”[4]443秦金鞍马劳顿,不辞辛苦,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老友,让邵宝很是感动。久未见面,有很多话要讲,尽情倾诉,相谈甚欢,字字真情流露。友人要告辞,不忍让其离去,一再挽留,其中都是挚爱亲情。两个人多酬唱之作,如秦金的《游竹山次邵国贤韵》:“乾坤何处恣闲游,晴日平湖万顷秋。云叶扫空天宇净,浪花飞动竹山浮。少陵诗兴驱千古,司马襟期隘九州。我亦顾留双眼碧,蓬莱遥望海东头。”[3]前集卷三两个人结伴游竹山,天晴日明,湖面开阔,浪花飞舞,让他们意兴生发,赋诗宣泄内心的激动。这样的交游,轻松自在,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而且有知己可以倾诉,是最快乐的事。且这些诗歌酬答之作体现了尚真复雅的意境。凡此种种可见秦金与邵宝以尚真复雅的文学理念维系的真挚友情。

秦金与邵宝由于羁身仕途,身不由己,轻松自在的交游活动并不多。但通过临岐惜别、书信赠答这些短暂而又珍贵的交往机会,他们坦诚相见,互诉衷肠。可见真正的朋友需要的是信任,而不是虚假的相互增饰。两个人的真挚友情是秦氏与邵宝的交往中重要的一环。

综上所述,锡山秦氏五世孙秦旭、六世孙秦夔、七世孙秦金与茶陵派邵宝交往,其相近的处世态度与文学理念,尚真复雅,让他们成为故交挚友,情深义重,绵延久远。其尚真复雅的交往模式,为锡山秦氏的文学交游提供了成功范例,亦渐成为锡山秦氏的家族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秦国璋,秦毓钧,辑.锡山秦氏文钞[M].民国十九年(1930年),刻本,无锡图书馆藏。

[2]秦毓钧,辑.锡山秦氏献钞[M].钞本,无锡图书馆藏.

[3]秦彬,辑.锡山秦氏诗钞[M].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刻本,苏州大学图书馆藏.

[4]邵宝,撰.容春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责任编校边之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83(2016)03-0075-04

收稿日期:2015-10-0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2014sk44)

作者简介:高田(1978-),女,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