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平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思考
张新平
2016年1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通过积极申报学科点、以一级学科带动二级学科、重视学科平台建设、主动服务社会等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于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而言,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理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随着国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2016年1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批入选中宣部、教育部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志着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办学实践中,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能够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阵地的思路和办法。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9月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88年5月,在教育部支持下,兰州大学在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全国首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系,创办了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该专业的创办和运行对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和奠基作用,特别是在稳定队伍方面,马克思主义科学系的运行和建设为以后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留住了一支稳定健全的队伍。1998年后,因客观原因,马克思主义科学系的名称几经变化。①1998年,因国家调整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停止招生,马克思主义科学系改名国际政治系,马列教研部与国际政治系合并;2001年8月,德育教研部同马列教研部合并,组建新的国际政治系; 2004年,国际政治系改建为政治与行政学院;2008年12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与政治与行政学院合并。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队伍一直稳定存在,这支队伍始终坚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第一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没有停步,不断发展。2000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设立,200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获批设立,2004年“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硕士点也获批设立,学科发展稳步推进。
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根据2004年《意见》精神, 2005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05方案”)。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兰州大学紧紧把握住“马工程”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以马列教研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成果和已有学科为基础,组织力量,积极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2006年申请获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2008年12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建立,这是西北地区最早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3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设置,同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获批甘肃省重点学科;2014年获批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经中宣部、教育部专家评审,2016年1月正式入选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与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紧密相连的,特别是2005年“马工程”实施以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经过长期的建设与积累,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经基本建成了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学科体系,是全国少有的在学科点上覆盖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教育部访问学者接收单位,全面具备重点学科、教学团队、研究基地等的建设单位,已经成为西部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的学术高地。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各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对外关系),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对外关系),以及1个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国内有关方面的认可和高度评价: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09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显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国排名第6(A+);中国科教评价网2011—2012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显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全国排名第5(5★)。2013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参评的121所高校中排名第17位,进入前14%。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学科评价报告》显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全国排名第14位,跻身中国5星级学科。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近十年来采取积极的措施建立健全学科点、凝聚学科发展方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1.组织力量联合攻关,积极申报学科点
学科点申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点不仅是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起点,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整合研究队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载体。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建设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硕士点建设在2000年以前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学院在具备了相应科研和教学实力的基础上,于2001年成功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于2004年成功申报“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硕士点。2005年,以中央“马工程”的实施为契机,积极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各方力量,认真研究和评判学科动向,联合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200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申报成功, 2011年又成功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也获得批准,在此基础上,201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成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并于2014年获批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正是在这些学科点的支撑下,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才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2.以一级学科带动二级学科建设与发展
以一级学科带动二级学科,不仅能够细化和深化一级学科的内涵,而且能够突出学科点的科研优势和地域特色,实现二级学科合理支撑一级学科的发展。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点之后,在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分别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对外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等二级学科点和方向,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由弱到强、由点及面的学科发展规律,又突出了兰州大学在党史党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西部地区民族宗教、西部地区法治实践等方面的研究特色。未来几年,兰州大学还将整合队伍,逐步建设“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二级学科点,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点全覆盖。以一级学科带动二级学科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逐步拓展,学科点的增长促进了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
3.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点的建设
教学质量提升对学科点建设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兰州大学一贯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提升。自“马工程”实施以来,学校就严格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校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排课,优先控制课程班人数,推行中小班教学。学校还充分利用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积极吸引鼓励校内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党务工作者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及研究生培养工作,有效促进了学科交叉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供了多学科支撑。目前,兰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科四门课程均为甘肃省精品课程,两门课程被评为教育部“精彩一课”。学校还始终把实践教学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打造了国情社情民情教育、西北党史党建教育、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实践等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将实践教学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针对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热点问题,兰州大学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点大讲堂”,自2010年至今已经举办过46场讲座,共邀请了近60位知名专家教授对国内外重大理论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宣讲,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大讲堂”已经成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品牌项目。
4.高度重视研究平台建设对学科建设的提升作用
研究平台建设对学科建设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兰州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研究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贯彻“05方案”,2006年,学院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国际问题等四个研究领域的研究所,四个研究所分别对应四门公共政治理论课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研究,并承担相应的学科建设任务;2011年又专门成立中国现代政治发展研究所(目前已经改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所),负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此外,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设有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正在筹建“形势与政策教学研究中心”“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心”“西北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兰州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甘肃省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均挂靠在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些学术平台的建设及研究中心开放式的运作方式有利于整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相关资源,形成各种力量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来推动学科发展的局面。
5.加强科学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
没有科学研究的支撑,学科建设就不可能取得进展。以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不仅能够为学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而且能够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为了促进科学研究工作,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符合学科实际、体现学科特色的科研成果认定和奖励评价体系,从学校提供的配套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重大项目的获得者及有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同时将研究和宣传类文章、调研和咨询报告纳入考核和奖励体系。由于科研奖励的激励作用,学院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史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西部地区民族宗教、边疆安全稳定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自“马工程”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功申请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0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26项,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0余项,共获得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重要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60余部,在国内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并为中央有关部门撰写了20余份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国家安全稳定方面的咨询报告。这些项目和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
6.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使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最终将服务于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进学科建设,不仅能够正确引导学科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良性互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将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专业基础知识的专门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工作正是秉承这样一种理念,将人才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长期建设,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了大批具有马克思主义信念的高级人才。继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之后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成为全国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生生源的重要来源基地,学科点培养的本科生每年有近1/3通过保送或考取的方式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深造,学生培养质量获得相关高校的广泛认可。学科点培养的研究生绝大部分就业于西部,或在国家党政机关部门任职,或成为高校和科研学术机构的教学和科研骨干,他们扎实践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兰大精神,像一棵棵生命力极为顽强的胡杨树,坚守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第一线,为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7.坚持服务社会,体现学科价值
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贴近干部群众、打动干部群众,并转化为推动实践、促进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不仅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也是每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近年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论宣传、政策咨询、师资培训等方面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在理论宣讲方面,学科点有9名教授被聘为甘肃省理论宣讲团成员,他们经常深入机关、部队、学校、企业,就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中央有关精神进行理论宣讲,对地方干部群众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引导作用,从而使其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在政策咨询方面,学科点有多名教授担任甘肃省市地方政府的咨询专家,通过承担课题、撰写咨询报告等形式,针对“一带一路”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党风廉政建设、精准扶贫等问题,为地方政府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咨询;在师资培训方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学科平台,面向西部12省份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2015—2016年度连续承办中宣部、教育部举办的“西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研修班”,成为西部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培训的重要基地。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在中央实施“马工程”的背景下稳步推进的,它也是兰州大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一个缩影。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稀缺、办学因素不利的西北地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具有独特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
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作,包括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不仅能够集中整合优质高端教育资源,强化和凸显高校的优势和特色,提升高校办学水平,而且有利于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只有重视学科建设,才能够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提供良好的平台。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长期以来将学科建设作为龙头,做到了“一个中心、两个瞄准、两个服务、三个支撑”:“一个中心”,即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个中心,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力量,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的转变,推动各二级学科良性互动和相互协作;“两个瞄准”,即瞄准学科前沿、瞄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研究;“两个服务”,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为给地方提供理论政策宣讲和研究咨询服务;“三大支撑”,即坚持以经费支持、队伍建设、服务保障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2.把科学研究作为促进学科发展的突破口
科学研究是构建学科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对增强学科综合实力、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近年来通过多种措施鼓励科研活动以凝聚学科方向:一是加强重大、重点项目的组织申报力度,明确科研工作的重点,把申报重大、重点课题作为锻炼队伍、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突破口;二是召集有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定期作学术报告,更大范围地参与学术交流,了解学术前沿和学术动态;三是按研究所组织科研队伍,注重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使青年教师能够结合各自的专业和学科建设需要,形成相对明确的科研方向;四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及相关高校和专业的合作,为科研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提升教师参与科研攻关的意识和参与度。近年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社会主义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和《光明日报》《甘肃日报》等重要报纸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4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由此可见,科学研究有力地支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
3.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关键
建设一流学科,需要一流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近年来紧密围绕学科建设,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始终坚持吸引、培养和使用并重的原则,逐步打造成了一支思想坚定、业务突出、结构合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队伍:一是严格把关,选留专业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在人才选留方面,不仅要考查其学缘背景和科研潜质,还要考查其专业素养和研究方向;二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建立科研传帮带制度,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专业“导师”,负责青年教师的思想、学习、教学、科研等水平的提高;三是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和考察,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到全国各地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同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四是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充分利用“兰州大学萃英人才计划”,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做兼职教授。目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7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2016—2020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十大标兵人物2人、影响力人物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人,全国先进教学工作者1人,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人。同时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作为兼职教授,聘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靳辉明教授担任名誉院长,聘请了李捷、严书翰、王炳林、艾四林、孙熙国、秦宣等15名教授作为学科点的兼职教授。兰州大学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队伍不稳和人才流失严重一直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最初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系、再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虽然名称几经变化,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却一直扎根教学第一线,既保持了长期的稳定,又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4.把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作为学科发展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贯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突出课堂理论讲授,新媒体和实践教学有效补充”的具有兰州大学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时学分规定,坚持教授为本科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制度;加强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开发与专题式讲授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鼓励名师名家参与在线课程录制和线上互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整合本地优势实践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完善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升级优化。这些举措积极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将研究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将学校党政一贯重视作为学科发展的保障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是兰州大学的优良传统,这是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自中央“马工程”实施以来,为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兰州大学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联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机制。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都会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学科点建设工作,主管校领导经常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并召开工作协调会,及时解决学科点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自2008年以来,校党委共召开专项或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常委会达26次,涵盖29项相关议题,形成36项会议结果,讨论研究并出台相关文件26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科研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这些举措有力地保障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健康发展。
6.重视历史的传承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进程同步的。自1950年兰州大学建立马列教研室开始,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步伐就从未停止过。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亟须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建设和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兰州大学适时向原国家教委提出建立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的申请,并于1987年10月获批。1988年5月,兰州大学以马列教研部为基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系,创办了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8所开设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的建立,一方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理论人才,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虽历经国际政治系、政治与行政学院等不同阶段,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进程却从未终止,从获得第一个硕士点到获得第一个博士点,从获得二级学科授权点到获得一级学科授权点,这种长期的建设和积累为今天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李成旺)
张新平,法学博士,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