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宏华 龙 军
(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 广西 桂林 541004)
向宏华 龙 军
(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 广西 桂林 541004)
图书馆“互联网”的实质就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通讯技术与传统图书馆原有各项功能的深度交汇融合。“互联网”是高校图书馆转型创新发展的基础,“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从图书馆组织管理、智能化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与用户的沟通协调、优化学科团队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社交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15年3月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正式从行业的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一方面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人类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出现互联网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互联网”从国家战略层面演变为社会经济领域具体的行动路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软硬件设施的飞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环境的逐步完善,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人们大部分信息与知识的来源也随之由书刊转移到了网络,信息与知识正处于由实体、静态到虚拟、动态的转变过程中。正如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在其《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中所说:“今天的知识不再是静态的层级和结构,而是动态的网络与生态。知识像河流在网络中流动。”[3]知识原有的线性、静态、层级式结构被打破,显现出互联网下网状、动态、非层级的网络生态特征,碎片与重构成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组织方式。知识的重组既改变着知识本身,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4.1 构建高校图书馆新的组织管理模式
4.2 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要面向多类型、多层次用户建立与完善多元分层服务模式体系,确定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导向,转变服务理念,拓宽服务内容。要重视用户需求,嵌入服务过程,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建立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个性化、智慧化、专业化的嵌入式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在用户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实现与图书馆服务的零距离。
4.3 重新配置、整合馆藏信息资源
一是要发挥新技术的驱动作用,强化馆藏信息资源的互联配置。首先,“互联网”对建立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具有驱动作用,图书馆要在不断优化升级原有的馆藏信息资源优势的同时,专注并深度挖掘本馆的特色资源,实现馆藏信息资源的互联与配置,把业务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特色信息资源建设上来。在注重信息资源数量、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形成大众化、专业化及特色化资源互为补充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与服务体系。与网络信息资源相比,馆藏信息资源更加权威、学术价值更高,其权威性和学术性是网络搜索引擎无法比拟的,是用户获取全面、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源的首选渠道。其次,新技术的驱动可以有效地整合现有馆藏信息资源,实现“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将各层次的信息资源互联配置,类聚、重组、整合成全新的有机整体。零散、单一的信息资源在整合重组的过程中,形成并提升为新的相对稳定完善的信息资源,消除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异构性,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信息资源在不断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的进程中实现资源内容的增值,从馆藏建设走向知识组织,把无序的网络空间变成有序的数字知识服务系统,在新的领域创造和发展新的形态,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智慧化的信息服务需求。
二是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要强化高校图书馆间的联盟与协作,依托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平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集群、协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与服务模式。通过整合各高校图书馆间不同的信息资源,达到优势互补,实现图书馆信息汇聚和交换枢纽功能的目的。对由于知识产权问题而不能互联互通的部分网络信息资源,可借助统一的移动网络终端检索平台,采取信息传递等有效的技术方法,通过互联网提供免费远程访问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格局,促成高校间网络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8]。
4.4 嵌入用户过程,实现用户间的外部信息沟通协调
用户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高校图书馆要把馆藏信息资源及特色服务信息及时有效嵌入到用户的社会关系渠道中,有意识地构建和运营本馆的用户群,建立图书馆与用户间的外部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增强与用户间的互动。通过走近用户、掌握用户偏好、适应用户习惯、吸收采纳用户提出的建议,把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用户第一线。通过与用户的互动,探索完善各种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打破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单向传播方式,使图书馆真正嵌入用户生活。通过把握、分析不同用户的现实需求,建立适应用户的信息推送服务反应机制及服务策略,以直接支撑用户科研、创新服务过程为使命,为用户的教学科研提供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泛在化的服务,实现图书馆服务的高效和互动。通过“互联网”的特性做好用户信息的搜集与反馈,锁定受众群,拓展用户群,凸显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价值与作用。
营销推广图书馆服务。信息和服务是图书馆与用户的结合点,为营销推广图书馆服务提供了可能。要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就必须引入营销的理念及策略,重新设计与组合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方法及模式,提升服务层次,完善反馈机制,打破信息壁垒,促使信息资源充分流动,为用户提供广博的深层次信息知识服务。通过建立馆员与用户的紧耦合关系,充实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能,构筑以泛在网络为基础的互动交流机制,把“向用户推送服务”转变为“按用户需求主动提供网络获取”。
加快用户学习方式变革,做好阅读推广工作。阅读是一种私人化活动,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阅读点。阅读推广既要考虑大众化阅读需求,也应照顾个性化阅读体验。要针对用户不同的阅读倾向,采取相应的阅读推广设计。例如,为具有相同阅读趣味的用户举办“文化沙龙”,针对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咨询,增强用户的黏合度,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阅读平台,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9]。此外,通过网络技术,追踪用户“在线”产生的数据信息,根据用户不同的阅读取向获得切入点,勾勒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作出用户需求的深度分析,对用户零碎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进行线性重组,为深度的知识获取提供保证。
4.5 建立社会引智机制,优化学科服务团队
首先,要提升馆员对知识的智能化组织及管理。馆员是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与用户间联系的重要媒介,在馆藏信息资源价值的实现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时代对馆员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尤其是“嵌入式学科馆员”,不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必须具有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的专业知识背景、数据挖掘等创新能力,提供信息资源检索、分析、利用的图书情报基本服务能力。图书馆要优化学科服务团队建设,通过社会引智机制,培训与引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业务人才。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信息技能的学科馆员队伍,面向用户提供更为广泛深入的学科服务,更好地支撑用户的科研信息需求。
最后,要优化配置图书馆人力资源。吸引用户关注、了解用户需求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改革的关键点。馆员要从单纯注重信息资源数量的固有思维中解放,在关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注入用户需求元素,重新认知用户的信息需求点,从被动的用户服务转向主动地为用户提供网络获取,提升服务的灵活性、明确性及响应速度,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形成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图书馆协同创新服务模式。
总之,随着“互联网fffffd”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渗入,“互联网fffffd”正逐渐融入并改变着所有的行业和产业。“互联网”在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管理模式的同时,颠覆并创新着传统行业的发展变革范式。构建“互联网”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变革服务理念,调整服务方法,利用互联网平台最大化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有助于顺利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保持并巩固图书馆社会信息知识中心的地位。
[3]知识的三重结构[EB/OL].[2016-03-18].http://club.learning.sohu.com/teacher/thread/3qsn7v7c83c.
[6]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6-03-1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7]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1):25-30,16.
[9]周翔,吴东.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思路[J].图书馆,2016,(5):85-88,101.
G250.7
A
2016-06-28 责任编辑:韩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