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专业硕士学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构建和探索*

2016-03-15 03:23于立梅冯卫华曾晓房陈海光
广州化工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专业型专业学位硕士

于立梅,冯卫华,曾晓房,陈海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25)



农业院校专业硕士学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构建和探索*

于立梅,冯卫华,曾晓房,陈海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 广东广州510225)

目前高等院校分为专业硕士和学术性硕士,但专业硕士和学术性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模式格局大相近同,这阻碍了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即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应突破学术性培养框架,顺应时代发展,我院把“协同创新”渗透到食品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有效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比较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不同,并探讨了我院专业硕士学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构建和探索。

专硕;学术型硕士;协同创新;培养模式

2009 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为“较强的文献综合能力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承担本职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明确指出,深化硕士生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突破学术型研究生的一枝独秀局面,扩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范围,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为社会提供专业型人才。实现这个突破的途径是加快设置相应的专业硕士学位,积极建立相关职业的有效衔接工作,多渠道培养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2-3]。“协同创新”是这一目标启动的按钮,按钮的实施主要是提高高等学校创新能力。

总所周知,“协同创新”主要是指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学科之间、教师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多层次部门,从国家重大战略出发,针对食品行业技术瓶颈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难以攻关的问题,各方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集合各方能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 这也是所谓的“借脑生财“的“头脑风暴”的连锁效应。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平台,在食品领域,已经培养了大批的食品硕士专业学位专业人才[3]。

1 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不同

从定义上,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分为两部分,不仅具有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科研能力,已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普通研究生教育,毕业以后获得的学位类型是学术型硕士学位。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有别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应用型强的学位类型,专业学位针对的领域比较深入,理论基础扎实的培养方式下,还会考虑到从业的范围,为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4]。目前,专业和学术型硕士这两个分支处于同一个层次,但从人才培养方案上,理论课程设置各有重点突出,培养目标上各有特色。我国一直沿用原有的培养模式,学术性硕士学位以高等院校和企业为主,即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每年一月考试,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后可获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专业硕士会按照招生计划,从事的职业范围,获得的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这复合专业硕士的目标,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我国每年都有学术型招生考试,一般学术型硕士的招生考试分为 国家“统考”,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专业考试会根据高等院校的招生简章要求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也有两次考试机会,分别为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每个有志向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安排选择考试。

一直以来,研究生教育有非定向和定向两种,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这一部分考生可以享受免学费待遇。从受教育的年限来说,专业硕士一般2年制,我们学校是一年学习基础理论可,第二年开始从事实践活动,比如毕业论文的完成、企业实践活动,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专业硕士更重视实践教学的培训;而学术型基本上以学习理论为主,比专业硕士多一年的时间,学制一般为3年。学术性硕士出来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有一些教学实践课的培训、科研训练课培训,企业时间活动一般至少要半年,毕业时获得的学位和学历不同,学术型硕士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专业型硕士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

2 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

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是质量保障的核心环节,涉及培养主体和培养对象、培养定位、培养模式以及质量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内容。目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招生网对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都有详细的介绍,其实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最大的差异,一是培养年限不同,另一个就是专业硕士虽说时间短,但学费远远高于后者,也就是说年限和学费成反比关系。我校质量与安全专业专硕培养模式不同,专业型硕士分为农产品加工贮藏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强化食品领域的应用课程比较多,每年至少2个月去企业进行专业实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把所学理论知识延伸到企业的各个层次。我们还建立了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内外协同的双导师制,我们也设立了双导师的互动指导。我们聘任了业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学者为校外导师,邀请其参与学术前沿讲座、专业实习指导、论文指导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同时我们鼓励专业硕士参与工厂的一线工作。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在培养方案中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

目前课程设置的设计遵循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的背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开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满足了当时的食品发展需求。考虑到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繁出现,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课程设计不仅沿袭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课程设计,我们也增加了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警设计[5]。 我们要紧密联系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增开了一些与企业衔接的课程,如高新技术应用、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设置主要是考虑到目前的安全现状,课程培养方向主要围绕绿色创意产业、低碳环保理念,确保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综合素质要求等方面努力与现在国家食品行业所需相吻合。各个院校的培养方案各有不同,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领域加大了实践性课程的比重。由于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攻关特殊瓶颈问题,较强的文献综合能力、不仅能够承担本职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方案中,也要突出“分类”特点,我院会根据珠三角地区食品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和市场调研,按照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不同,把培养方案分成模块、对号入座科学合理地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仔细修正。

实践教学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始终的, 为了培养出应用型创新人才,我们采取了区别于传统的学术型教学的培养模式,我们在广东省设立了几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这些基地对于强化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保障,基地的建立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培养目标是“以食品加工行业重大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端创新人才”,采取从进到出一条链上(选拔、培养方式、课程设计)都强调“实践性”,招生之前进行市场调研,考虑因素是社会对食品安全人才的需求,从入口上把关,从专业背景、实习经验紧扣实践性、应用型,在课程设计中,以模块教学为基础,强调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多学科发展、多领域渗透相结合,体现协同创新的教学目标,理论能够很好地贯穿到实践中。专业硕士培养也采取二阶段培养,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采用专题的形式,侧重专业知识系统构建应用和课程训练,打破原有的教与学的培养模式,通常以学生为主导,主要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每一门课程增加了创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完基础课以后,为了巩固理论知识,实习也是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又一个途径,同时是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安排了学术研讨,基地锻炼、专业产品开发、教学实践、社会实习等等,为了有利于实践效果的提升,实习阶段导师的选择是由在职从业人员担任。

2.2科研论文与导师科研项目结合

专业型硕士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不同于学术型硕士论文,专业学位论文应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综合运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我院专业学位论文培养方案中规定,每个二级学院培养单位应按照硕士生的级别,分类制定专业学位论文标准,规范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专业型硕士的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不能指考虑理论水平的高低,此项指标不能作为惟一评价标准。应该针对于科研的应用领域或此项目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每位导师会兼顾科研和企业需求制定专业学位论文内容,科研主要是产学研项目为主,所以论文选题遵循企业为主、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为辅的原则,论文的设计、实施、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问题,强调了论文的社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论文研究报告、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课程设计、新产品的创新开发、、HACCP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包装的设计和应用等作为主要内容。在具体实施中,科研要结合课程的最新研究动向、前沿热点问题。使学生加强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把新动向、新方法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项目上,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3与就业岗位相衔接的毕业资格认定

专业硕士培养要想有所突破,一定要以行业为切入点,与就业岗位相衔接的毕业资格认定贯穿人才培养始终,专业设置实行一一对接体系,专业设置与职业资格内容实行对接,评估方式多种,可以学分制。高校应该建立与就业岗位相衔接的毕业资格认定考试。 通过毕业资格认定考试的学生可以继续培养,不通过此项考试的学生返回原单位学习。只有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达到培养要求的学生可以授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协同创新中心荣誉证书”。这种证书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与职业岗位衔接。我校积极推进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实践考核、特定职业人才评价标准、多方有机衔接,各级职能部门层层把关,多种质量保障制度保证了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的有序进行,实施溯源追踪制度,即加强专业学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跟踪[6],突破了原有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培养模式。

2.4探索导师组制,建设“双师制”师资队伍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师的实践经历和能力将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高等院校的“双导师制”师资队伍的建设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也被广大高校所采用。我院特别是校企合作下的“双导师制”,既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顺应了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要。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我院根据招收学生的背景和就业动向,多学科、多领域、多方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国内外外专家,组建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学团队。例如,2014 年,我院导师与广东铭康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广州名花香料有限公司之间搭建了互通往来学习的桥梁,将企业开展的工程项目交给导师,导师将其作为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完成工程项目的开发、试验及投放应用。高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使研究生可以通过企业实训设备、实训基地等学习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学生实践领域的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聘请企业的工程师、专家给研究生讲课,使师生了解各食品行业的现状与需求。我院建立了课程技能竞赛小组,主要考核学生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主观能动性发挥、学术和工程能力水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岗位衔接考核奠定了基础。在工程活动中扎实专业基础知识、提升专业水平,并加强导师的专业引导能力,将企业需求带入学生学习中,加强指导学生进行设备的操作、工艺的研究、故障的分析和诊断等的能力。

2.5完善结果与过程相统一的质量评价审核体系

产品是过程的输出结果,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学生获得的产品是综合能力的提高。“结果”的审核主要是审核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综合创新能力,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结果是由过程决定的,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对结果影响很大,“过程”是指人是否在教育过程中受益——相关评估信息的搜集是否围绕“实践”展开。所以专业硕士教育教学评估要两手抓,既要审核“结果”,又要重视“过程”的评价审核。与此同时,在整个培养方案中,导师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对学生了如指掌,考核重视过程和结果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导师的评价,导师作为管理与考核学生的主体,在学生培养的不同阶段担当不同的角色,负责学生的课程引入,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还有负责定期对培养对象进行考核并实施滚动淘汰。所以这种质量评价体系是三方评核过程,既重视过程、结果的考核,又重视导师的意见,是一种更为完善的质量评价审核体系。

3 结 语

目前,农业院校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各个学校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我校地处珠三角地区,企业竞争激烈,我们主要结合华南地区的特殊环境,在培养优秀的专业型硕士的过程中探索一条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服务于高等院校的复兴之路。本文提出了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的构建,科研论文与工程项目并行,与职业岗位相衔接的毕业资格认定,探索导师组制,建设“双师制”师资队伍,解决导师队伍建设问题,完善结果与过程相统一的质量评价审核体系,重视校校、校企合作,提高学术成果撰写质量,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研究生。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R].2009.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R].2009.

[3]叶丽霞,陈侃翔. 协同创新视野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以中国美术学院CDM为例[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203-207

[4]冯光庭. 数学教育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的比较与思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4):85-87.

[5]张媛. 基于“学术型”定位导向的研究生培养创新机制略探[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8):132-135.

[6]沈玉栋,柳春红,孙远明,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及构想[J]. 食品与机械,2014(03):264-267.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Quality Resources Sharing Course in Higher Education*

YU Li-mei, FENG Wei-hua, ZENG Xiao-fang, CHEN Hai-guang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Technology,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Engineering,GuangdongGuangzhou510225,China)

At present, talents cultivation pattern of the master's degree is still confined to academic master's degree, which brings adverse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of creative tal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food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from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erspective, an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Compared the different from academic masters and professional master's,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mod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were carried out.

professional master; academic maste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ultivation pattern

广东省教育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协同育人培养机制构建”(项目编号KA1548861/KA1548857);质量管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E1140204)。

于立梅(1973-), 女, 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功能食品化学。

G640

A

1001-9677(2016)014-0189-03

猜你喜欢
专业型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