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2016-03-15 09:52毕红艳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院校心理高职

毕红艳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心理中心,河南郑州450011〕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毕红艳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心理中心,河南郑州450011〕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期望值过高、盲目从众、自卑和依赖逃避等方面。究其根源,与社会、家庭与个人等诸多因素相关。高校应从课程教学改革、正确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化解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就业心理;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紧张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产生高焦虑心理的大多是性格内向或成绩欠佳的学生,部分女生也容易出现焦虑心理。虽然说外面精彩的世界让一直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有踏入社会的渴望,但是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择业与就业的压力往往使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出现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

2.期望值过高

从办学思路上讲,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毕业生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大部分毕业生步入社会时需要深入基层工作。然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在选择工作岗位时,他们将目光聚集于收入高、环境轻松的工作岗位,对生产第一线等基层岗位缺乏兴趣。除此之外,他们大都期望留在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不愿到县城或私营企业工作。这样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难以找到理想工作,为自己就业设置了障碍。

3.盲目从众

从众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本着随大流的心理,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热衷于扎堆应聘其他同学偏好的单位,对于他人冷落的企业和岗位,即使符合自己的专业要求,或者自己内心喜欢,但也碍于面子放弃机会,导致无法按时就业。

4.自卑

高职学生在就业中的自卑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水平评价过低,并伴随着一些消极的情绪,如害羞、不安、内疚、犹豫与失望。在这些消极情绪影响下,容易导致自信心下降。在求职过程中,他们有的感觉自己学历不高;有的认为所学专业不是热门专业;有的认为自己沟通表达能力差;有的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本,因此怯于与其他求职者同台竞争,无法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示自己。尤其当他们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同一就业市场竞争时,这种自卑心理会表现得更加强烈。

5.依赖逃避

依赖逃避心理问题是指大学生对自身所面临的就业、择业任务失去兴趣,情绪低落。通常来讲,依赖逃避心理大多是遭受挫折之后的应激反应。有些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就业问题过于忧虑,对社会环境有着错误的认识,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还有些学生,在面对就业目标、就业岗位的选择时,不能根据自己的理想兴趣和现实可行性进行独立判断,而是依赖家长、朋友帮助,有的甚至面试也要有父母或朋友陪同前往。还有些学生认为就业前途迷茫,于是得过且过,整日沉溺于网络、打游戏或追剧以逃避现实,没有进取精神,失去求职机会。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诱因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不能简单将之归于某一个具体因素,而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1.社会原因

大学生的求职过程,是他们迈向社会、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但求职能否如愿以偿,要受到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向好、劳动力需求旺盛的经济发展阶段,显然更加有利于大多数求职者。人才市场发育是否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备、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如何等因素,都会对包括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2.家庭原因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在校生都是90后的年轻人,他们从小物质生活比较优越,在成长中大多没有经历过波折;因此,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抗压能力比较差。我们也必须看到,尽管当前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迈入大众教育,但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依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种家庭期待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些学生,导致他们自身期望过高,难以在求职过程中保持较好心态。因而不愿接受所谓“层次低”、待遇低或本乡本土的就业机会,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3.学校原因

如今,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特色不鲜明,专业划分过细,师资、设备不达标但又盲目扩招的现象。这样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高职教育既难以保证其“高等性”,又难以保证其“职业性”;难以在整体层面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影响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选用,也给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就业心理指导、就业心理咨询服务的滞后,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解决。

4.自身原因

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已成为决定其能否顺利就业的首要因素。从近年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实践看,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还面临一些挑战,这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承受能力差。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心理高度敏感,难以在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第二,自我认知方面存在偏差。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主要优缺点,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概念。第三,求职能力欠缺。良好的求职能力,特别是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积极学习的能力往往能起到自我提升的作用。在求职过程中,一些学生学业成绩优异但求职能力低下,因而在就业过程中易受挫折。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应对之策

如前所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涉及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种因素。正因为如此,这一问题的有效应对,必须从社会、家庭、高职院校和学生本人等多个层面探寻对策。

1.动员社会力量,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更多便利

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产业结构亟需调整。在此宏观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更大。要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配合与共同支持。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就业市场机制。其次,要摘下“有色眼镜”,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长期以来,一些社会成员对高职院校学生抱有偏见。事实上,大部分高职院校坚持把教学质量摆在首位,培养了一大批已被社会认可的优秀人才。因此,社会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高职院校与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给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各地人社部门在落实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的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渠道促进就业创业。除了传统的人才招聘会,还可以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为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更多便利。

2.家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支持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也是个人最坚强的后盾。在就业问题上,孩子往往还要面对家庭的干预甚至压力。事实上,父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本无可厚非。但也不能干预过多,强迫孩子服从自己要求。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只有具备足够的兴趣和热情,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因此,当孩子面对找工作的压力时,家庭应该为他们提供充分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孩子,家长支持的重要性更是尤为重要。

3.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重视就业心理指导

(1)重质量有特色,充分满足社会需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掌握娴熟专业技术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严把教学质量关,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面向社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当调整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狠抓质量与特色建设,力争培养出既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又能满足个人发展目标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而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

(2)改革相关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的要义在于,一方面,完善课程的师资力量配备,建立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程应当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如指导学生通过职业规划生涯展示、模拟面试、简历大赛、网络招聘等多种活动来体验职场竞争,使他们掌握应对求职挫折所必须的基本技能技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也能够降低学生对求职竞争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因而可以有效缓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

(3)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把握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为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强与社会就业指导部门及企业的沟通配合。准确掌握社会上相关人才的供需情况,并通过校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网络等各种途径,将相关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给学生。此外,可以邀请成功就业的毕业生返校,请他们介绍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经验以及就业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榜样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获得就业成功的信心。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首先,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人格特质、综合能力、兴趣爱好与个人需求,进而了解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自己。其次,定期进行就业心理健康普查。通过心理测试、个体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根据学生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模拟特定的职业活动进行角色扮演与行为训练,通过成员们有效和谐的互动,让学生轻松应对求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减轻就业心理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引导高职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

有调查显示,企业对求职大学生在入职前后的偏重点有所不同,入职前企业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在入职后个人在企业的发展则更多取决于学生的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等。因此,高职学生要有意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尤其应突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当面临就业压力和挫折时,能用合理宣泄、放松练习、积极暗示、理性情绪法等积极方法进行心理调适,增强抗压能力,促进内在的心理成长。对于高职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而言,具备了这些综合能力,就具有了求职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为自己拓展出广阔的职业空间。

[1]沈焕泉.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溯源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61-63.

[2]彭海霞.基于心理资本干预模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优化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14(1):69-72.

[3]李飞,徐町.团体心理辅导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5(4):7-9.

[4]王伯庆,周凌波.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樊霞)

10.3969/j.issn.2096-2452.2016.03.018

G444

A

2096-2452(2016)03-0078-03

2016-02-22

毕红艳(1970-),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心理中心副教授,硕士。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14-hg-647)

猜你喜欢
院校心理高职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心理感受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