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驱动下的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探析

2016-03-15 09:52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劳动者升级

朱 奎

〔郑州大学人事处,河南郑州450001〕

产业升级驱动下的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探析

朱 奎

〔郑州大学人事处,河南郑州450001〕

新经济常态下产业的转型升级变革必须要依靠拥有高技能的优秀人才作支撑。职业技能培训肩负着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和产业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降低无效供给等重大责任,也是劳动者技术传承和产业基层创新的重要保障。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级技术人才缺乏,劳动者积极性低和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等问题阻碍了产业的优化升级和产业化的推进。因此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应着重普及职业培训、营造培训大氛围,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训课程,并保证劳动者技能更新的及时性,保持技能培训的长效性,着力构建劳动者、企业、培训机构、学校及政府共同参与的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

产业升级;技能培训;长效机制

职业技术教育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基础环节,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产业动态升级中所起的作用和运作机理不尽相同,劳动者技能培训虽然处于职业教育的较低端层面,但在高等、中等和低等三个层面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在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面对未来产业转型对劳动者技术能力的迫切需求,国家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等方针政策时都强调对高端技术人员的培养,特别是作为经济支撑点的制造业中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支撑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而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则能为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培养和输送技术性人才,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供给经济学中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劳动力投入的观点认为,劳动者技能的质量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要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对人才结构优化,重点培养技术性领军人物,以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来推动产业化进程。

一、产业升级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相互驱动作用机理

1.产业升级促使劳动者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满足社会需求

产业化进程是产业进一步向有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型升级,既包括现代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也包括通过改革创新而升级的传统产业,而这一过程离不开一批掌握新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现代化产业主要依托于科技化网络管理,表现为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一体化流水线制造和大宗贸易商品线上交易等新型产业模式,产业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推动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产业化进程中,不断有新产业诞生和旧产业衰退,产业的更换带来职业岗位的推陈出新,企业在用工方面已由最初的劳动者体力需求逐步转向对智力和能力的需求,特别是对新业态跨界复合型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在这种需求变化的背景下,岗位上的劳动者需要加强技能培训才能适应产业升级转型和快速发展的要求。

2.职业技能培训助推产业升级转型

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之一,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保障技能人才的技术不落伍。职业技能培训直接与经济生产挂钩,它是为了培养各个层次、各种岗位的劳动者的能力,通过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来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使其更能适应现代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显示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以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76978元/人,比上年提高了6.6%①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gov.cn/xinwen/2016-02/29/content_5047274.html.,但两级分化严重,少部分高端科技人员劳动生产率可与发达国家比肩并拉高了整体工作效率,他们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部就业人口中占据很高比重,但实际人口比例最多的普通劳动者技能贡献度仅占较小一部分。通过培训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可以推动产业整体生产效率上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3.高效的技能培训可以降低无效和低端的供给

无效供给的直接原因是供给过度,现有的经济市场需要通过高端技术人才的技术创新来开辟新的需求市场,寻找新一轮经济增长点。无效和低端供给不仅不能创造需求反而增加了已达到饱和点产品的数量,反复的生产投资浪费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无法拉动经济增长。

4.职业技能培训带来生产领域的基础创新

在产业化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产业诞生旧产业衰退,产业的更换带来职业岗位的推陈出新,而岗位上的劳动者在此状态下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才能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很多实用创新大都来自于最基础最前线的劳动者,一线工人作为生产流水线的第一任经手者对产品性能和作用有着最深刻的见解,加大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能更有效保持传统产业的新鲜活力。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的具体能力进行再提升,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人才红利”将拥有丰富工作经验和高效工作效率的劳动者置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岗位,保证人力资源的的梯队建设和人才的不断档,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思路、新动力,增加基础创新的可行性、持续性。

二、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产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力资本结构、市场结构的调整都需要数量充足且拥有高新技能的劳动者作为变动的主推力,但目前劳动力转移面临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量庞大且富足的劳动力难以适应现代化产业转型和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大多数劳动者职业技术能力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且无法驾驭高新科技产业工作,特别是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此情况更为严重。

1.劳动者与职业技能培训组织者的双重短视

一方面,一部分产业劳动者仅满足于现状,特别是一些新进城的农民工把自己定位于临时性打工者,并不在乎技能提升的需求,缺乏全身心的投入和长远目光。而且由于部分岗位的无证要求,一些低学历的劳动者更是无视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对自身职业无明确定位,没有将自身能力的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且学习能力不足,畏惧学习、培训和考试。另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项目和扶植措施落实不到位。而对技能培训重要性的宣传和鼓舞并不能完全深入人心,也不能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领悟内涵并实际应用。舆论方面的宣传和引导对高层次劳动者有巩固和鼓励的作用,但对于更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低层次劳动者缺乏吸引力,通常这类活动只能流于形式,具体实施仍需监督观察。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0.51万所,相比上年的11.23万所减少了6.41%②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508/t20150811_199589.html.,达到近五年来最低。此外职业技能培训班缺少专业机构的统一管理,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信息不对称情况也时常发生,部分劳动者踊跃参与技能培训,却没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严重挫伤了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同时,监管机构混乱、职权重叠或管理缺位,实施过程中缺少相应法律保证机制,导致大多数职业技能培训成为面子工程,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2.劳动者的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

在依靠高新科技发展的现代市场经济下,多数企业出现高端脑力劳动者供不应求而底层体力工作者严重供过于求的两极分化状况。这是因为目前多数劳动者所拥有的技能无法达到现代化技术的要求,而所适应他们工作的岗位又无需那么多从业者,职业技能供给与现有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在新常态经济状态下,我国提出去产能降成本的经济目标,同时也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调整劳动供给要素投入的质量,以人才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大环境下,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持续上升,但近年来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严重的技术工人短缺的“技工荒”现象,特别是推动产业转型的核心力量高级技术工人比例较小,在总技师人群中仅占3.5%,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40%水平相比差距甚远。从存量劳动力数据观察2005年全国普通技术工人数为176168人,而高级技术工人仅有39060人①2005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szrs/tongjinianjian/201107/t20110723_67037.html.,相比于十年前,2015年底虽然全国累计1700多万人取得不同种类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②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buneiyaowen/201605/t20160530_240967.html.,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55.3万人③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年度数据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szrs/dtyjsu/201602/t20160224_233854.html.,但劳动者总体技能水平仍未达到世界一流标准。同时由于政府引导不力,一些技能培训机构自身不能与时俱进,课程设置老化、课程内容滞后无法顺应时代潮流,难以满足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这也导致了企业的用工荒和劳动者就业压力的增加,需求脱节,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未从实质上提升和改进劳动者的技能。

3.劳动者技能继续培训缺乏长效性

进入社会后的劳动者技能培训多半依靠于所在职的企业和公司,一方面部分在职劳动者不求上进的惰性心理表现出安于现状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企业缺少定期技能培训的强制性要求,导致劳动者缺乏职业危机感,放松了学习和提高。劳动者所在单位的内部技能培训是针对具体岗位的具体要求,它能根据已有的生产状况做出更符合实际的调整,及时跟进科技发展需求,培养与时俱进的高技术劳动者,为产业有效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但实际工作中,拥有大基数且处于基层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其技能培训问题尤为突出,由于他们主要依靠体力劳动,职业技能弱、证书持有率低和能力不足等原因使得他们更换工作频繁、流动性强,因此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无法得到有效回报,收入外溢现象严重,投入资本与回报比例失调,这是导致大多数单位放弃内部自主培训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难以开展,其有效性也难以延续。

三、实现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的途径

产业化进程的动力源是劳动者技能的及时更新和跟进,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进度可发现只有构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提高他们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产业转型中主要岗位劳动者的技能培训,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劳动者整合相应的管理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通过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和培养专业技术方面的劳动者,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人力资本优势,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政府引导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

面对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政府要积极宣传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通过宏观调控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重点在于转变职业培训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建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念,来增强社会各层次劳动者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建立健全证书考核激励机制,有组织、有目的地选拔、培养和使用技能性人才,确保持证上岗就业,并将职业技术能力与职称评定挂钩,强调技能提高的重要性和长效性,确保劳动者能力与权利相匹配。此外依法对培训机构进行监督与监管,降低培训风险,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保证培训工作执行到位,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防范产业垄断,为劳动者技能培训提供法律保障,确保技能培训质量。政府可提供政策性培训方面的资金保障,逐步提高职业培训资金在教育经费中的投入比例,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实施多元化职业培训计划,及时调整资金投放方向,全面支持劳动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要针对农民工建立一套覆盖城乡、优惠利民的培训机制,保证社会各层次的劳动者都能依法享有接受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权利。

2.职业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训课程

将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相融合,调整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定位,使职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劳动人才技能学习和培训课程,在保证课程的时代性、灵活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循序渐进培养技术人才。放宽对自主办学的要求,以便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自主培养对口技术人才,达到职前和职后一体化,实现学生即学工、课堂如工厂的全新教学体验模式,将学习知识融入社会实践,从学生时代起就培养学员的职业技能素养。

增强不同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学习,聘请实际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亲自指导教学,按照学生培养目标,分类讲授理论知识,并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力开展“订单培养”“联合共建”等培养模式,实现劳动者培训与企业用工之间的无缝对接。启动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活动,定期、定向为地方、为企业培养一批优秀的一线技术工人。通过拓宽学员技能的实践范围,由点及面地开展网络化、产教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职业教育在结构、质量、效率上的飞跃。

3.企业内部技能培训系统化

根据市场需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聚集多元化培训资源,建立企业内部自培自用的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在岗劳动者技能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企业应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中择优录取专业人才,加强对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培养工作。在培训方式上企业可改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技能传授方法,企业依照市场的需求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建立新型的系统化的培训制度,将行业和产业结构升级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定时定期地进行技能培训与考察,实现劳动者技能的不断更新与进步。

4.劳动者终身学习和培训常态化

劳动者应将个人的自我实现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在实现自身理想、抱负时也将个人能力扩展到最大化。根据自我需求,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合理规划整个职业生涯,时刻保持一个学习的状态和心态,积极参与工作单位组织的技能培训,自觉参与社会性技能提升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和学习,劳动者要意识到企业技能培训不是简单的学习提高,而是生存和生活的重要问题。要把技能的再锻炼融入日常生活,在生活工作中增加知识技能储备,也在技能培训中愉快生活。劳动者通过不断学习和技能培训,能更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调整,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岗位晋升积累条件。

5.政府政策支持制度化

政府要积极创造一个尊重技能人才、崇尚技能人才且适宜他们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并逐步提高生产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在职在岗人员随技术等级的提升要及时享受相应的工资、社保等待遇,对优秀技能人才,特别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要实行特殊的奖励政策和奖励办法。

各级财政应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持续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国家、省、市、县级财政预算支持职业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特别是应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从而全面推进产业化的进程和产业升级。

“十三五”时期,在产业升级的驱动下,国家应更加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的地位,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还应加快职业培训立法,将一些好的做法和政策措施上升为法规,把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法治化轨道,以确保职业技能培训的制度化和长期性。

[1]赖先进,许正中.试论职业教育在产业动态升级中的作用与机理[J].教育与职业,2010(8).

[2]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1).

[3]薛中海,汪俊枝,饶培俊.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4]刘晓.产业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变革:互动关系与协同策略[J].职教通讯,2014(28).

[5]刘瑞平.试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东莞职业教育为例[J].特区经济,2012(10).

[6]朱新生,杨海华.论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并举与融合[J].职教论坛,2011(25).

[7]肖凤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程序及原则[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8]于志晶,刘海.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

[9]熊海斌.无效供给、产品创新与两种类型的生产过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

[10]孙苏贵,沈蓓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困境研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

(责任编辑:樊 霞)

10.3969/j.issn.2096-2452.2016.03.017

G710

A

2096-2452(2016)03-0074-04

2016-05-01

朱奎(1975-),男,河南商丘人,郑州大学人事处,工商管理硕士。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5B630032)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劳动者升级
劳动者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回暖与升级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