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旺梅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产教融合期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探析——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为例
胡旺梅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针对高职《旅游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存的种种问题,结合该课程的的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评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旨在为今后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高职《旅游市场营销》;职业能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
《旅游市场营销》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拘泥于课本、局限于课堂,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较少。教学方法与考评机制单一、落后,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加强《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评体系的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缺乏职业性
开设《旅游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旅游市场营销理念,掌握实用的旅游营销手段与方法,具备独立的进行旅游市场调研与促销、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旅游市场的细分与定位、旅游营销策略组合并以此进行旅游营销策划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任职基础。因此,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教材的选用、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安排及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就非常的重要,不合理的内容设计将直接影响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一,教材的选用不符合高职生的实际情况。虽然目前选用的教材大都标明了“高职高专专用教材”,但从其内容编排来看,根本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生源特点和培养目标,和本科生的教材内容大同小异,以理论为主,难度较大,缺乏实践栏目,没能做到融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对于理论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第二,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不妥当,有违课程教学目标。笔者曾以该课程改革前的系部学生为调查对象,总共发放问卷128份,回收110份。从问卷回答的情况来看,有72%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的取舍没有考虑到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同时与平行课程内容有大量的交叉和重复;有8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没有考虑到学生入职时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老师照本宣科的现象比较严重,理论内容按排过量,实践内容不足,且实训形式单一;有82%的学生认为老师在授课时缺乏重点和难点,“扬长避短”的现象比较突出,基本上是自己熟悉的东西就多讲、重点讲,就是难点,不熟悉或不会的就避而不谈,不能根据旅游企业和旅游服务的特点及旅游岗位对营销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确定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教学实施欠妥当,缺乏规律性
第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受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及办学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较为突出,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就是全部的教学资源。其结果是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唾液横飞,而学生在底下“姿态百出”,有的玩手机,有的睡觉,有的聊天,有的看课外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其动手能力。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果不理想。很多教师为了图省事或者由于自身能力及经验的缺乏,教学中比较多的是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相应的实践环节。[1]且不能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觉得理论枯燥无味、晦涩难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很难讲清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考评体系不科学,缺乏导向性
第一,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考试形式仍然采用传统理论考核的方式,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形式过于单一,存在“三多三少”的弊端。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考试多,口试、答辩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考试少。[2]且考核内容仍主要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范围,课外拓展、与时俱进、契合旅游企业实际营销情况的内容少,主要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缺乏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核,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营销策划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实质性反馈。目前,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主要由学生评价和校内督导组成。学生评课,由于学生接受的主要是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实践机会少或没有,无法从课堂教学去反映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评价时往往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教师得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和学生关系的亲密程度;督导听课,一般也是安排在期中或期末的某一堂课,仍然是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没有实践操作。因此,无论是学生评价还是督导评价,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来说,都带有一定的偏面性,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合理设计课程内容,注重教材的编写与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和学生学习的栏本,学校应形成自己的教学梯队,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相关的旅游市场营销教材,尽量做到融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化课程的原则导向、尽量做到由任务驱动教学,与传统的学科教材区别开来。教材编写尽可能与企业合作,教学项目的设计一方面要符合企业实际,另一方面要符合教学特点,使项目源自企业又高于企业。教材编写中涉及的理论知识采用典型案例等形式导出,以便于实施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教材中每个项目的编写体例采用教学目标、工作任务、能力训练、操作知识、理论知识、知识拓展和思考训练等形式。教师除了选择一本比较经典的教材以外,还应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其他相关教材和书籍,有必要的话还要在网上搜集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增加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
(二)科学实施课程教学,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旅游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理论讲授显然不适合营销这门课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要挥别独白式精彩,当导演、伯乐。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是演员、千里马,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积极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主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互动,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讲清楚教材中的难点,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来看,他们大都是高考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理论基础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持续性时间短,容易厌倦。但他们也有他们的优点,就是动手能力强,好表现,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差异化教学,从而使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案例分析法。对于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的理论,应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问题,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案例分析的模式,做到案例分析多样化、趣味化、生动化,人人都能参与,都愿意参与。可以采用独立发言、小组讨论、自由提问等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对大量的旅游营销案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变枯燥为生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的能力。[3](2)情景模拟法。由于学生缺乏实际营销工作的经验,单纯的理论讲授会显得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对相关营销理论与营销技能的掌握。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由学生自己设计场景,自己参与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评价。比如讲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时,就可以让学生分别去扮演政府、宾馆、旅行社、景区景点、游客等不同的角色,从各自角度应对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变化;可以选择池州的某一个酒店为对象,以营销策划人员的身份来分析其微观环境,尤其是自身及竞争环境,找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就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考核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
《旅游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弊端,难以发挥“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导向性作用,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5]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创新。考试形式上,应采取笔试、面试、实训操作、课后作业相结合的形式;考试内容上,试卷题型应减少以机械记忆作答的试题数量,增加需要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才能回答的试题,适当的加入一些旅游营销时事的内容,对实践能力侧重于对市场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的考核。
教学质量评价环节,除了由学生评价、校内督导评价之外,还应让有关的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加入其中。学生评价为了做到客观、公正,如实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相关的组织人员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注重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及新型教学方法应用的考核;校内督导评价应拓宽渠道,加大力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某一次理论教学,应做到理论与实践考评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课上与课下并重,同时还应加大力度,使督导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临时的一种任务。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加入考评体系,有助于发现教师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加的切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状况。
笔者对高职《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创新提出了几点经验和建议,丰富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为了使研究的结论更具有普适性,后续研究应开展《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创新前后教学效果的实证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从而进一步充实与完善研究结论,更好地推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注:本文系安徽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编号:2012gxk140;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编号:2013zy119)
参考文献:
[1]王群,陆林,杨兴柱.《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法比较及创新[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63-66.
[2]胡生泳,邹纲明,汪富泉,潘琪.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现状及展望[J].化工高等教育,2005,(3):81-84.
[3]张燕燕.《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11,(2):20-21.
[4]张世兵.论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改革[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2):117-120.
[5]胡旺梅.高职《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当代旅游,2015,(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