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南大学委员会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完善机制协同创新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
中共中南大学委员会
(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
中南大学统一战线资源丰富,规模较大。在新常态下,如何突破以往主要依靠学校层面推动工作的传统观念与工作模式,中南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工作体系;创新工作平台,形成工作合力;下移工作重心,激发工作活力,积极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统战工作体系。
机制;协同;创新;大统战工作格局
中南大学统一战线规模大,有7个民主党派,成员1340人,党外知识分子9616人,少数民族教职工700多人,学生2884人,留学归国人员2915人,华侨、归侨、侨眷800余人, 港澳台同胞及其眷属220余人。覆盖3个校区、4所医院和30多个二级学院。在新常态下,如何突破以往主要依靠学校层面推动工作的传统观念与工作模式,中南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完善机制,协同创新,厘清工作关系,调动积极因素,激发统战工作活力,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统战工作体系。
学校党委站在人才与力量的战略高度,健全机制,树立导向,营造氛围。
(一)完善领导机制
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单设统战部,把统战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把统战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日常研究统战工作,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统战工作情况汇报,领导小组专题研究统战工作,统战部牵头、各部门配合、院系参与共同落实统战工作,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的大统战格局。
(二)健全引导机制
强化理论武装,开展大型宣讲,开设统战课程,落实统战知识进高校、进课堂,提高认知认同。夯实活动载体,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社会主义学院为阵地,每年组织培训与特色活动。
(三)探索人才培养机制
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成员结构。把党外人才培养列入人才与干部建设总体规划,将“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纳入发现视野,将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作为新的着力点。把握组织发展态势,着眼年轻专家,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有计划地输送一部分加入民主党派。坚持既重使用,又重管理,对党外人士实行动态化管理,做到党外代表人士考评“四纳入”,即纳入个人年度考评体系、纳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评选体系、纳入干部目标管理体系、纳入人文社科管理体系。
依靠各部门支持,统战部门着力创新工作平台,整合资源,增强合力。
(一)创新议政建言平台
持续开展“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学校采纳、部门落实”调研活动,成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谊小组,建立参政议政工作室,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履职档案,实行履职考评并计算工作量,提高履职水平。近五年有50多项调研成果先后被国家或省委、省政府采纳。胡彬彬教授、张灼华教授先后参加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二)创新党派工作平台
针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分散、管理松散以及缺乏工作抓手与有效激励等问题,制定了《中南大学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评先办法》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手册》,将党派工作指标加以量化,每年组织统一战线经验交流会、恳谈会,由统战部联合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进行表彰。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及统战团体实行工作联动,组织编印了《中南大学统一战线发展史》。
(三)拓展实践锻炼平台
对党外代表人士实行递进式培养,压实担子,加强其行政管理和合作共事能力锻炼。在年轻党外人士相对集中的院系选拔35岁左右中青年担任学院副院长,不占该院班子职数。对省级以上科研平台负责人明确其行政级别,让党外人士有更多的锻炼平台。统筹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士,2010年后相继配备2名党外副校长和1名校长助理,逐步在26个二级学院(包括四个附属医院)班子配齐党外干部,学科负责人中党外人士占到15%以上,党外副处以上干部占全校副处以上干部的12%,其中正职8人。向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民主党派、团体推荐各类党外人才,推动43名党外人士在省级以上做出政治安排,两名党外副校长均被提拔重用。
依靠基层工作力量,推进工作重心下移,使统战工作基础更加坚实。
(一)夯实组织基础
30多个二级学院党组织都配有统战委员和统战专干,通过培训、交流,提高队伍能力。
(二)明确职责任务
出台《中南大学关于加强二级党组织统战工作意见》,明确基层统战工作内容和职责,把统战工作作为二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三)提供支持保障
民主党派活动经费与场所在校、院两级都基本得到保障。目前,我校基层统战工作日趋活跃,打造了“读点经典”、 “金点子工程”、 “定向交友”、“无缝对接”等特色品牌;建立了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经验得到刘延东同志的两次批示;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等地区,荣获教育部对口支援先进单位和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防范抵御境外宗教势力渗透,确保校园稳定;成立了中南大学道学国际传播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向海外传播道教文化与湖湘文化,加强宗教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积极推动两岸青年文化交流,连续16年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交流研习营”,被誉为大陆高校“对台交流的样板”。
(此文为中南大学在第二次全省高校统战工作会议上的大会发言材料,执笔人:龙大为,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小宝)
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4.010
D613
A
1009-2293(2016)04-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