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述评

2016-03-15 07:01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总书记

孙 军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辽宁 大连 116013)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述评

孙军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辽宁大连116013)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涵包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团结的总目标;“五个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核心要义;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理论内容的发展性、理论表述的生动性和理论品格的实践性。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民族团结思想,对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习近平;民族团结;内涵;特征;启示

坚持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政策,是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和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围绕增进民族团结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并将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并列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关于民族团结的新认识、新观念和新思想。

一、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主要内涵

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观点,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国情,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团结思想,使之成为认识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导。习近平同志对民族团结问题的思考始自他在地方工作期间。早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曾围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进行过深入分析和认真思考,并撰写成《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一文。担任党的总书记以后,习近平同志从宏观和全域的视角对民族团结问题做了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形成了系统的民族团结思想。

(一)民族团结的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就民族工作而言,习近平同志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出发,着眼各民族的利益和梦想,对中国梦与民族团结的关系做出了进一步阐述,强调实现中国梦,是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是56个民族的共同愿望和信念追求。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56个民族亲如一家的团结之梦,归根到底要靠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来实现。中国梦的提出无疑为民族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为民族团结工作指明方向和路径的同时,也为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民族团结的总目标联系起来,赋予民族团结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目标定位,是中国梦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展开。从这个意义上说,56个民族亲如一家的团结之梦与中国梦既在内涵上一脉相承,又与民族工作的实际相结合,牢牢把握住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推进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二)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五个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2]团结的本质是认同。人心聚合,最根本的动因来自于各民族拥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认同。因为团结不是凑合,不是貌合神离,只有在思想认识层面做到步调一致,才会达致情感上的共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提出了“五个认同”的重要命题。“认同”一词最初是一个哲学范畴,意指事物的“同一性”,后被用作人们心理层次的情感和认知,是指个人或群体对组织的理想信念和行为的自觉认可。“五个认同”是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统一整体。对每一位中国公民而言,自觉树立起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应该是最基本的政治信念,也是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力量所系、源泉所依、根系所在。坚持“五个认同”,在精神纽带上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才是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治本之策。

(三)民族团结的核心要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受制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以及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原因,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与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少数民族群众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愿望十分迫切。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形成新的累积性不平等,进而拉大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针对民族地区脱贫致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关于民族工作的考察指导和相关讲话中,多次就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在他看来,“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3]他还强调要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更紧密的融汇互通,用好用足中央各项政策,逐步解决影响和制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这些观点立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高度,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与民族团结的目标指向有机结合起来,阐明了实现民族团结的核心要义和重点所在。

(四)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

历史经验表明,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4]这一论述,其理论意义在于将党的领导放置于民族团结工作的核心位置,凸显出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领导对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对党忠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敢于担当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这是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的根本依靠,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什么是好干部,什么是民族地区的好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诚。“三个特别”标准的提出,无疑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理论内容的发展性、理论表述的生动性和理论品格的实践性。

(一)理论内容的发展性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在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最早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民族团结思想。习近平同志民族团结思想根植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他关于民族团结问题的一系列具有战略前瞻性的理论阐述,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精神,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点,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忠实继承。与此同时,习近平还结合现阶段中国民族工作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予以创造性发展,并使之贯穿于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诸如民族团结工作要立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把民族团结比作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四个认同”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的新论述。这些新论断、新观点和新思想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创新发展。

(二)理论表述的生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讲话文风朴实,语言生动,形成了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让人听后耳目一新。诸如“打铁还得自身硬”、“实干兴邦,空谈误国”、“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等,已被很多人耳熟能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讲话,同样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在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6]。石榴是新疆特产,寓意吉祥,象征多子多福,形成由多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非常贴切,而且意蕴深远,饱含期望。他还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来形容民族团结工作,对各民族干部群众提出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殷切希望。“守望相助”出自《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本是古代调解邻里关系的主要原则,习近平同志用来要求民族关系,内涵深刻,寓意丰富,是对当前形势下我国民族关系做出的生动阐释,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意蕴。再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民族团结重要性的时候,要求“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在这里,习总书记把维护民族团结视作爱护自己的眼睛。这种贴近地气的语言表达,清新自然、通俗易懂,使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易于理解和接受,拉近了党中央与各民族群众的心理和情感距离。

(三)理论品格的实践性

思想理论的生命力来自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意义在于将社会实践范畴引入哲学,并把它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础。习近平同志民族团结思想紧紧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民族问题的客观实际,并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作为理论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理论品格。作为习近平民族团结的又一基本特征,实践性不仅是其思考民族团结问题的逻辑起点,更是贯穿其民族思想的一条红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也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指导我国民族团结工作的理论依据。习近平同志民族团结思想的实践性特征突出表现在民族团结工作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部署落实各项工作,即将民族团结工作自觉融入“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之中,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三、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现实启示

习近平同志民族团结思想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而且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民族团结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把民族团结比作“生命线”。“生命线”这一命题,最早由党的早期领导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来一直被中国共产党人用来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将“生命线”这一重要命题用来形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凸显了民族团结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实践证明,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搞不好,也就不会有国家昌盛和社会安定,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继承和发扬民族团结传统,旗帜鲜明地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以及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弘扬民族团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也高度重视,并就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做出过重要指示。实践证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

当前,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这是中央面对新的形势任务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需要,也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通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通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每一个民族和个体的命运都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更加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

(三)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7]。中华民族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是中国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与定型的,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相伴随。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是中华各民族团结统一、繁荣发展的精神基础。树立正确的祖国观,需要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统一是历史潮流、人心所向,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则要求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同样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承认民族的客观性和发展性,把民族和民族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考察,坚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解决民族问题。[8]

(四)为民族团结提供法律保障

坚持把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巩固民族团结的体制机制、办法措施用法律制度加以确定,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民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这一论断,不仅精辟总结了我国民族团结工作的成功经验,而且也为在民族工作领域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明确了巩固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路径和法律保障。

各民族干部群众都要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同时民族工作部门还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能力,坚持在法律和法治框架内开展民族工作,注重保障各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

[1]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481.

[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104.

[3]筑就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梦——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纪实[EB/OL]. 2014-09-27,新华网.

[4]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99.

[5][6]习近平的民族观[EB/OL].新华网,2015-08-24.

[7]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104.

[8]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EB/OL].人民网,2015-02-26.

(责任编辑:刘亮红)

孙军,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统战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

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4.003

D60

A

1009-2293(2016)04-0011-04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