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财:货殖家的“哲商”境界

2016-03-15 03:02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吕庆华

散财:货殖家的“哲商”境界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吕庆华

货殖家或商家分草商、儒商、哲商三个层次,其中哲商境界的智慧最高、思辨力最强。哲商突出商家的大智慧、大聪明,是哲人和商人的完美结合。哲商关注商业的社会责任,讲求散财之道,认为散财是德、散财是义、散财是智。货殖家散财的形态分捐资、赠送、义举和基金会等。可以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挖掘货殖家散财的思想基础。

散财;货殖家;“哲商”境界;货殖列传

散财,相当于奉献,即放下为之奋斗而得到的东西。实际上,人最难的是舍弃,尤其是舍弃为之期盼、奋斗并付出艰辛才得到的东西,如金钱、名誉、地位等。中外文学作品也描写过不少吝财的故事。《儒林外史》描述严监生至死悭吝,世界文学名著描述了葛朗台、阿巴贡、泼留希金、夏洛克四大吝啬鬼。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生动描述了一个人散财的艰难,他说:“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意思是说,农工商牧都极力追求财富,只要是活着(有知)就要尽力去求财,到死(终)都不愿留半点力气让财。

一、货殖家散财是一种“哲商”境界

货殖家或商家分草商、儒商、哲商三个层次。哲商的境界最高:智慧高,思辨力强。哲商突出商家的大智慧、大聪明,是哲人和商人的完美结合。哲商谈“买卖是爱”“吃亏是福”“散财境界”[1],关注商业的社会责任。华人慈善家邵逸夫有句名言:“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

1.散财是德:君子先慎乎德

《大学》明确指出:“君子先慎乎德。”君子必须首先修炼自己的美德,因为拥有美德,才能凝聚民众;拥有民众,才能垦植土地;拥有土地,才有可供使用的财富。并认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就是说,道德是立国的根本,而财富只是枝末。因此,国君敛财,民众离散;国君散财,民众归心。新加坡《海峡时报》曾经报道盖茨夫妇和巴菲特的“散财语录”。比尔·盖茨说:“慈善是人们作出的一种选择。我们要向大家显示,它能带来许多乐趣,会产生很大影响。不管在什么国家,我们都要鼓励更多的慈善行为。”[2]

2.散财是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义,即义举,指仗义疏财,也就是用自己的财富帮助别人,讲义气;乐善好施,以“给与”为乐。《老子》第十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说,圣人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恃其能,助万物成长而不宰割它们,这就是最深的德。也就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要放不下。中国禅宗所要参破的,主要是人所“放不下”的念头,“放得下”反而能够更好地拥有,即所谓“舍得”。《吕氏春秋》《说苑》等典籍,记述了子贡出巨资赎回鲁国奴隶的善举。子贡出资赎回在他国为奴的鲁国人,不向鲁国官府领取任何赎金,这不仅为子贡获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美名,也为子贡带来良好的口碑和更多客户。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说:“我能够有这一点成就,还是靠了先祖一生疏财仗义,忠厚待人。”

3.散财是智: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太公兵法》认为,军国之要:“获城割之,获地裂之,获财散之。”治理国家、统领军队也必须遵循“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辩证法。放弃也是一种智慧,能放弃的时候舍得放弃,实在是一种人生智慧。[3]

吕不韦“囤积居奇”大获成功的正例。吕不韦,战国末期人,商贾出身。因辅佐始皇登基有功,被始皇尊称为仲父,任秦国相国,一时权倾朝野,府中食客三千。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了他的“奇货”计划: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吕不韦为了给自己留名,还组织编著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一书。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了范蠡长子惜财断送其弟性命的反例。范蠡二子在楚国杀人被捕将斩,他欲派幼子进财抵罪,但长子以死相激坚持要去,范蠡之妻也从旁劝说。不得已,长子去见关键人物庄生。进千金,庄生受了,便在楚王面前称星相不利,需要大赦天下才能补救。于是大赦,但范蠡长子获知大赦天下消息,认为二弟本该被释放,舍不得千金,找庄生要了回来。庄生怒,在楚王面前进言,说天下百姓流言,大赦是因为楚王受贿,要赦范蠡二子。楚王大怒,仍赦天下,独诛范蠡二子。范蠡长子惜财而不肯弃财,反而断送了其弟的命,是为大不智。

4.施恩不图报,也是散财的重要境界

《庄子·列御寇》说:“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虽以事齿之,神者勿齿。”

意思是说,商人做买卖是为了获利,而“施于人而不忘”的人,不过是为了收买名利,而又装着收买人心的样子,故连商人都不如。商贾所做的(买卖)表面上与他们相似,但思想上并不像他们那样。就是说,一个人做了好事,不应该念念不忘,更不应该希望别人回报。《菜根谭》说:“为善而急人知,善知即是恶根。”一个人做善点事急着让世人知道,说明做善事是为了虚名,是一种伪善,存在祸害的根源。清人冯班曾说:“为惠而望报,不如勿为,此结怨之道也。”总之,人际交往中,施恩图报是一个大忌讳;而施恩不图报是散财的重要境界,也是人类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货殖家散财的形态及现状

1.捐资

捐,弃也(《说文》),捐资即献出财物。

巴寡妇清,今长寿千佛人,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出巨资修筑长城,为秦始皇陵提供大量水银。晚年被接进宫,封为“贞妇”。据《货殖列传》记载,巴寡妇清一家,因擅丹穴之利数世,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她掌管经营家业以后,发展到“僮仆千人”。她死后,埋葬在家乡今千佛寨沟龙寨山。随后,秦始皇又下令在其葬地筑“女怀清台”,以资表彰。《一统志》《括地志》《地舆志》《舆地纪胜》《州府志》等书,也记载了她的事迹。

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李振声,把国家奖给他的50万元,全部捐出建立“助学基金”,这一事件引起新华网网民的热烈讨论,得到大部分网民好评。

2.赠送

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即无偿转让属于自己的财物的所有权,如慈善赠送。慈善赠送,基于人道主义动机,是赠与或资助慈善事业的社会活动,具有企业公共关系功能。不仅赠送金钱和物品,而且宣传慈善事业,常常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普及和宣传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思想,同时完善企业自身的社会形象。

3.义举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强,随时可能爆发战争。国难当头,为了使祖国免除战乱,商人义举时有发生,司马迁《史记》记载了三则商人义举的感人故事。

一是郑国商人弦高的义举。《史记·郑世家》记载:“穆公元年春,秦穆公使三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弦高遇秦大军,急中生智,诈称犒劳秦军,倾其所有,用十二头牛的代价,竟使秦军生疑,兵不敢前,避免了祖国的战难。

二是鲁国巨商子贡的义举。《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田常欲作乱于齐……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弟子日:‘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子贡先后说服了田常、齐王、吴王、越王、晋君,回到了鲁国。子贡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取义,周游列国,“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致使各诸侯国,相互攻伐,无暇顾鲁,因而保全了鲁国。

三是西汉商人卜式的义举。《史记·平准书》记载,国家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不断骚扰,商人卜式愿意贡献一半家产给国家做防务费用,他说“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如此匈奴可灭也”。2008年5.12四川汶川8级地震,中宣部等七部门于2008年5月18日,发起举办央视赈灾晚会,获得空前响应,500余名各界名人明星和其他行业代表参加赈灾,社会各界爱如潮水踊跃捐款,募款15亿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义演。[5]中国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如闽商、晋商、徽商等,捐资办学、修路、救济灾民等“义举”,也留下许多美名,并收到商业经营效益日益增长的长远效果。

4.基金会

基金会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是非营利性法人。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两类。其宗旨是通过无偿资助,促进文化教育、社会科学及社会福利救助等公益性事业的发展。20世纪,基金会蓬勃发展,卡内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都成立于1900年。拥资十亿美元、世界最大的福特基金会,成立于1936年。此外,约翰·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丹福思基金会、凯洛格基金会等,都很著名。20世纪初,穷小子安德鲁·卡内基,成长为一代“钢铁大王”——美国首富。卡内基曾说:人生必须有目标,而赚钱是最坏的目标。没有一种偶像崇拜比崇拜财富更坏的了。还说:富有着死去的人,死得可耻。1919年去世前,他捐建图书馆近3000座,各类项目捐献总额高达3.3亿美元。美国金融家J·P·摩根,晚年购买大量艺术品用于捐赠,死后仅留下数千万美元。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世界第二富沃伦·巴菲特,宣布将生活重心转向慈善事业。盖茨和巴菲特分别计划把580亿美元和近370亿美元的财产,捐给“盖茨梅琳达基金会”,成为美国史上最牛的慈善捐赈人,捐款数额位列冠、亚军。比尔·盖茨于2008年淡出微软日常管理工作,实现从生财(聚财)到散财的转型,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盖茨梅琳达基金会”的经营管理上。1988年,国务院通过基金会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基金会获得长足发展。已建立中国老年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等。

三、货殖家散财的思想基础

1.货殖家散财的哲学思想基础

货殖家散财理念,植根于《周易》的圜道思想和古代道家思想。

《易经》首次以明确的文字形式并结合卦象将圜道思想表述出来,《易·说卦》就有“乾为天,力圜”之说。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表达了万事万物都处于平陂往复的循环之意。《易经》认为,天地、日月、四时、昼夜、阴睛……无不在做着各自的循环运动,一切生物和人事都在循环运动中得以生化发展,走完自己的历程。

《楚辞·天问》也有“圜则九重,孰营度之?”的问询。而《吕氏春秋·圜道》则从天道地道、日月星辰、云运水流、万物生杀、四枝九窍、音乐声律诸方面展开对“圜道”的论述。“何以说天道之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日夜一周,圜道也。……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而杀,杀而藏,圜道也。”《白虎通义》“周而复始,穷则返本。”圜道观认为,一切宇宙万物周而复始,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人事,其萌生、成长、成熟和消亡,都在循环运动中进行。

圜道观作为一种内生驱动因素,渗透到物质和精神文明各个方面,成为影响久远的思维定式,而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凡是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方,就可以发现圜道观的踪迹与影响。从生财(聚财)到用财(散财),再到生财(聚财),符合《易经》圜道思想。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就是说,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不要再贪恋权位和金钱,否则会有不虞之灾。唐朝大臣张说,为官好物贪财,排斥异己,事发被贬,痛定思痛作《钱本草》,精辟地指出聚(积)财与散财的辩证关系。他说,金钱“一积一散谓之道”。并说,“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又说:以金钱“博施济众,谓之仁。”

范蠡一生聚财无数,“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三迁①司马迁将范蠡在越地、齐地、陶地生活空间的转换,称做“三徙”、“三迁”。救国抗吴,施展其军政谋略;去越辞官,显示其人生智慧;治产致富,体现其经营才华。皆有荣名,名垂後世。”(《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淡薄名利,智高一筹,得之而不喜,舍之而不惜,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功成名遂”而“身退”,既保全了性命,又发了大财。

2.货殖家散财的行为经济学思想基础

货殖家散财,捐资、赠送、义举及创办基金会,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分析,都符合经济人理性自利行为假设。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原因与性质研究》一书假定,个体行为由人的利己心驱动。利己心,是古典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人性假设的基础。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亚当·斯密却认为,个体也存在利他行为。他说:“正是这种多同情别人而少同情自己的感情,正是这种抑制自私和乐善好施的感情,构成尽善尽美的人性;唯有这样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激情协调一致,在这中间存在着人类的全部情理和礼貌。”[6]可见,亚当·斯密认同人际交往关系过程中的乐善好施等利他行为偏好。

行为经济学揭示,除了传统博弈论证明的纳什均衡,还通过礼物交换博弈、信任博弈等可控实验,发现大多数受试者都有关注他人行为的社会偏好,如非公平规避、互惠等社会偏好,并显示对自私自利假设的系统偏离,系统论证了新的公平均衡、合作性均衡。结论是,公平性、利他行为及合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其中,公平性是指“投桃报李”和“以牙还牙”,即别人对你友善,你也对别人友善;别人对你不善,你也对别人不善。损失自己效用去增进别人效用,可定义为对别人友善;损失自己效用去损害别人效用,可定义为对别人不善。总之,心理学实验充分证明了,在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遵循以上公平性原则。[7]

货殖家在获得巨额收入的过程中,难免产生过某些不公平行为,如对弱者的掠夺、对社会的不公。通过掠夺和不公获得的财富,其投入成本较低,而收益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根据行为经济学理论,货殖家散财,通过捐赠和义举等,舍弃一部分财富,其财富效用的总水平反而提高。明·赵振元《为袁氏祭袁石寓宪副》:“握发以升贤,(袁可立子)散财而结客。”郭沫若在《我的童年》首篇中说,“我们祖父尽管是怎样的散财,不几年间在我们父亲手里公然又把家业恢复了起来。”货殖家散财,既收获社会美名,又增加财富总效用,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3.货殖家散财的社会学思想基础

义利观思想,是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一致认为,义利观思想的核心是“以义为上”。也就是说,“以义为上”是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的核心。其中,义就是道德追求,利即物质利益。他们承认义与利是对立统一体,当义利冲突时,遵循“以义为上”准则,推崇“尚义”价值观。[8]

货殖家决策就是选择,选择就是权衡,权衡的依据就是价值观,尤其是义利观,而价值观的关键是价值思维模式。货殖家一定要从非此即彼的直线性质思维困境中走出来。直线性质思维,要么对要么错,要么干要么不干,要么好要么不好,没有中间道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直线性质思维阻碍了事业的发展,需要转移到以下新的思维方式上来。一是发散性思维。不能从点到点,而应该是像树一样,决策时充分考虑到利益相关者。二是生态化思维。生态化思维具有三个特质:多样性,此路不通走彼路;整体性,整体考虑,有彼就有此,有得就有失;开放性,人类和自然界共生共荣,各自都有存在的价值。三是中庸思维。中庸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和谐状态,也是一种智慧。任何生意都是谈判双方妥协和均衡的结果,任何企业的内外和谐,都要求倡导和确立中庸思维方法。

货殖家应倡导“以义为上”散财文化。企业内外部环境,如消费者、法律法规、政治经济文化、行业竞争态势等,都涉及价值观层面的转变。要跟上时代变化要求,企业必须重新学习,进行业务流程改造,实施管理流程变革。守法经营意识增强,道义论成为企业伦理进步的依据,而且要倡导“以义为上”散财文化,树立“尚义”价值观,积极培育和提升道义实力。

货殖家明白,过分的物质欲望是一种负担。丹尼尔·贝尔将欲望和需要分开来分析,他认为拥有一辆汽车和一套住宅是一种需要,而拥有90双皮鞋和300套夏装,却是一种欲望。人的需要有限而欲望无穷,渺小的需要往往孵化出巨大欲望。人的价值在于智慧,而不在于躯壳。科学家研究揭示,人体包含十种不同化学元素,其价值不过十几块钱。托尔斯泰晚年急于散产,源于以下简单事实,其躯体仅要求少量食物和衣裳。因此,满足生活需要后,散财成为人们升华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比如,奥黛丽·赫本最引以为豪的,是捐助非洲贫困儿童;伊丽莎白·泰勒最骄傲的,是坐着轮椅出席慈善演出。

[1][新加坡]黄福华.哲商——新加坡纸业大王的商道暨人生智慧[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2]盖茨夫妇和巴菲特“散财语录”[EB/OL]http://www.sina.com.cn 2006-07-10.

[3]唐雪健.放弃也是一种智慧[N].光明日报,2008-10-10:瑏瑡.

[4]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380.

[5]郑照魁.央视昨举行救灾募捐晚会募得善款15.1429亿元[EB/OL].http://post.news.tom.com/0100009F176.html.

[6][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5.

[7]蒲勇健.恶棍为何变施主:来自行为经济学的解释[J].经济学家茶座,2008(1).

[8]秦兴俊,吕庆华.先秦儒家义利观与现代商业伦理的构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2):28-30.

(责任编辑:朱登臣)

10.3969/j.issn.2096-2452.2016.01.009

F246

A

2096-2452(2016)01-0036-05

2016-01-09

吕庆华(1960-),男,福建寿宁人,华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3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