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丽
(广东环境保护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
提升大学生党史认知的路径探析
于江丽
(广东环境保护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
中共党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学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增强党史认知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党史认知,就要充分挖掘党史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内容丰富的党史文化作品,联动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党史认知;路径
“不知史,绝其智;不读史,无以言。”重视党史学习和以史育人是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面对各种艰巨挑战,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作为国家建设栋梁的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既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又要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既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外部挑战,又要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内部重任。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共党史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开发运用这些资源,发挥其育人功能,有利于培养一代理论知识扎实、民族感情深厚的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曾长时间开设以中共党史为基本内容的政治理论课。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经历了多次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下发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变动较大。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本科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专科院校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2007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共党史”课程正式取消,其相关内容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中。
目前,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效果上,尚需进一步反思和改善。由于教材的编写要体现系统性和逻辑性,所以每一本教材都有其自身的合理顺序和逻辑体系,但四门课之间就出现了较大的重复性。尤其是《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给学习者一种老生常谈的感觉。尽管两门课的侧重点不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是近代中国革命历程,通过翔实的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材料,让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认识历史本质,认清历史发展的“三个必然选择”,及人民大众是历史选择的主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通过学习,使学生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然要实现中国化,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这就需要教师处理好《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的重复部分。虽然学界倡导专题教学,但很多教师达不到专题教学的水平,基本按照章节教学,处理不好两门课的重复性,讲不深讲不透。学生感觉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所涉及的党史、国史教育内容简单,重复多,缺乏深度和广度,学起来很疲倦很反感。高职院校的必修课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课之间又缺少一定的衔接,学生理论功底较为薄弱,党史知识匮乏。高职院校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同时也要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因此,加强党史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极为必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党史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当今大学生虽然思想敏锐,视野开阔,有较为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对党的历史知之不多,对党的宗旨和理论缺乏深刻认识。重新开设党史课,建立系统的党史教育体系,厘清党的革命史、建设史,而且侧重在国际国内的横向对比中、古今发展的纵向对比中,阐释党的权力结构,党领导下的权力运行等问题,让大学生从本质上认识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历史运动中认同党执政的必然性、合理性,在比较中认知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进步性、优越性,发自内心地燃起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从而理性而客观地进行是非判断和行为抉择,提高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都是90后甚至95后,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思想开放,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对外界充满好奇,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运用网络载体。因此,对这些大学生来说,党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丰富的实践活动、自主参与的情感体验等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传播党史知识。
视频教学法是一个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尤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视频资料相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学生较为欢迎。崔岩和陈洛两位老师在撰写的《高校加强大学生党史、国史教育的思考》一文中指出,67.5%的学生是通过影视剧了解和学习党史的。可见,观看红色影视剧是当今大学生课外了解、学习党史的最主要途径与方式。党史题材的影视剧内容丰富、情节生动,能以形象生动而又相对轻松的形式了解党和国家发展的脉络,容易唤起高校学生的兴趣与关注。近年来,《解放》、《建国大业》、《潜伏》等革命题材影视剧的热播,受到民众广泛关注,在大学生中也引起了较大反响。这些经典的文化作品应该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党史知识。
由于课时有限,为了维持教学秩序,课堂播放视频资料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要寻找发挥视频教学法独特作用与遵守基本教学秩序之间的契合点,有效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党史宣传和育人功能,校党委、团委、学生处、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联合组成指导机构,指导学生社团科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组织观看红色纪录片。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把播放红色电影作为校园里的一项常规活动。虽然90后大学生大部分日常娱乐时间都是在使用手机和电脑,但他们不会主动和自觉地以电脑和手机为媒介去观看红色电影等资源。有这方面意愿的学生,又不知道看什么学什么。通过上述几种方式的引导和点播,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教育学生。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引下,观看了经典纪录片后还会认真地思考钻研,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交流。这无疑是一个相对轻松、效果较为明显的党史宣传形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价值观念多元化、利益阶层分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给党的执政认同带来严峻挑战。90后大学生们正处于思考和探索阶段,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正在趋于完善。社会转型的复杂环境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当前国内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民生问题明显增多,物价上涨、房价过高、教育问题、分配不公、就业难、看病难、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或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切实利益,或与他们的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周围环境及身心发展特点影响,他们对现存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有较多疑惑,容易被不良思想误导和利用。因此,增强党史认知,还要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认同的说服力和信服力。
(一)请老革命者进校园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人民的和谐与幸福、为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顽强不息精神值得后辈骄傲。走过战争烽火,为后代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老兵们值得我们铭记。客观地讲,90后大学生成长在和平年代,与历史有相当的时空之隔。苦难深重能激发爱国志士的满腔热血,周恩来同志就是在国家备受屈辱环境下立下了高远志向。和平年代的大学生缺少激励,一些人容易在不良企图的言论蛊惑下怀疑历史。老革命者们是党和国家的财富,是教育后辈的生动教科书。他们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的一个缩影。请老革命者们走进校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人生感悟,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将爱国情怀世代传承下去。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更具震撼力和说服力,能起到日常教学达不到的效果。
(二)拓展党史教育基地
“高度重视和备加珍惜党的历史,注意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革命纪念馆、著名人物故居、烈士陵园、重大事件和战役的遗址遗迹、纪念地、陈列室等党史教育基地承载着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是党的思想宝库的重要物质载体。各高校曾一度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发挥这些基地的育人功能。各高校的通常作法是:带领一部分学生代表赴红色基地参观,这种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安危,不宜大规模经常性组织,往往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参加,普及率不高,容易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笔者认为,各高校可以利用当地的教育基地,把这些红色基地的可复制的资源,如书籍、手稿等文字资料,复制放置到高校图书馆中,各校的图书馆可以专列一角为红色资源展馆。以这种方式将红色教育基地的资源传播开来,大学生们在学校图书馆就可以通过这些资源了解历史,不仅便捷,而且覆盖面广。
党的历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高校和社会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党史教育方式方法,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薪火相传。
[1]唐正芒.高校重开中共党史课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5).
[2]张燚.高校开展党史教育进课堂的探究[J].学习月刊,2012 (7).
[3]刘世仁.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11).
[4]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0-07-22(01).
[5]殷茵,许伟.中国高校党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长远发展[J].文教资料,2007(6).
责任编辑:温冠男
D23
A
1671-1262(2016)02-0052-03
2016-03-02
2015年度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2015GZYB11)
于江丽,女,广东环境保护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价值哲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