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勇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刘大勇
摘要:2012年河南省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集群发展是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有集聚性、网络化、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可以使用产业集群度作为衡量和判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指标,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分为五个阶段,并具有各自的发展特征。当前河南省应从产业集聚区的科学规划、产业政策、龙头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以产业集聚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的不同阶段制定适应性政策,如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等,推动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演进路径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文件中,国务院提出中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并要求各省制定具体措施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2年8月发布的《河南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河南省政府提出,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把“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该规划中,河南省还提出要重点培育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十二类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因此,研究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演进路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内涵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临近,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联的公司或机构,它们同处于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相互之间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是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的集聚体。产业集群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的企业地理集聚特征,其供应商、制造商、客商之间企业联系和规模结构以及对竞争力的影响,揭示了相关企业及其支持性机构在一些地方靠近而集结成群,从而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特征
1.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地域的集聚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首先表现为相关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集聚现象。如果没有相关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就不会存在由集聚而产生的知识外溢、信息共享、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外部经济等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虽然不能等同于相关产业空间地理上的简单集聚,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却是以相关产业在空间地域的集聚为前提的。
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网络化特征。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是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存在前向、后向和水平的产业联系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代理商、顾客之间集聚到一定程度形成企业网络,集聚的资源越多,外部性就越大,随着更多的资源集聚,从而形成配套网络,进而形成经济网络。经济网络的形成就会实现外部经济,降低企业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政府、大学或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相关支撑体系入驻,经济网络与当地政治、文化、法律、制度等的融合嵌入而形成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的形成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根植性。根植性就是指集群的各种网络关系和企业活动是构建在地方社会结构之上,是它们对地方的归属性。集群内企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企业的行为根植于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具有可靠性和可预测性,比较容易形成默契,从而既能有效地防止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又能促进知识的扩散和溢出。根植性的存在使创新知识与市场信息能够快速流动,进而形成创新网络。从经济网络到社会网络再到创新网络的形成反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成长从初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
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经济网络、社会网络和创新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交易、交流和互动,相互学习,密切合作,相互竞争,共同推动企业的持续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备良好的技术学习与扩散机制,产业集群中技术领先的企业可以针对集群外部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引进和学习,也可以与集群内的科研机构、大学等相关机构联合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而相对落后的企业则从集群内部的知识和技术扩散中学习,从而形成“外部引进—内部研发—内部扩散”的创新机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阶段的划分
1.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指标——产业集群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以及产业集群的产出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状态。因此,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集聚水平、网络化水平、创新能力和产出水平可以共同反映了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本文构建了一个新的指标——产业集群度,用该指标反映产业集群的程度,并根据产业集群度的大小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演进阶段。用函数来表示产业集群度,即为:
(1)式中,C表示产业集群度,I表示创新能力,N表示网络化水平,Y表示总产出水平,S表示集聚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I1、研究机构的数量I2和规模I3、研发经费总额I4,等等。因此,创新能力函数可以表示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网络化水平受到集群内企业间的联系次数N1及规模N2、企业与支撑机构间的联系次数N3及规模N4、支撑机构间的联系次数N5及规模N6、技术人员间的联系次数N7等因素影响,因此,网络化水平函数可以表示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总产出水平由相关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技术A等投入所决定,总产出函数可以表示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集聚水平受到区位因素S1、产业政策S2、企业数量S3、企业规模S4等因素影响,因此,集聚水平函数可以表示为:
而所有影响创新能力、网络化水平、总产出水平和集聚水平的因素都可以看作是时间t的函数,因此,产业集群度函数也可以表示为:
产业集群度函数也可以用图形表示,即图1。
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的不同阶段的划分。首先,当0<f′(t)<1、产业集群度增长速度较慢并保持稳定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处于萌芽期,产业集群度很小。
其次,当0<f′(t)<1、产业集群度增长速度快于萌芽期并有加速趋势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处于培育期,产业集群度变化明显。
第三,当f′(t)≥1、产业集群度增长加速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处于成长期,产业集群度高速增长。
第四,当0<f′(t)<1、产业集群度增长越来越慢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处于成熟期,产业集群度较高并趋于稳定。
最后,当f′(t)<0、产业集群度开始下降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处于衰退期,产业集群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图1 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路径
(二)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阶段的主要特征及规律
结合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的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将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演进路径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1.萌芽期。所谓萌芽期,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从无到有的初期阶段。在萌芽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某一地区集聚,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专业化分工还不明显,企业间联系很少。企业间的关系以竞争为主,合作和信息交流很少发生,即使存在一些基于家庭、朋友关系的私人联系,但很少被用于促进经济组织间的关系。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政府、大学、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相关支撑体系还没有出现或者很少。处在萌芽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还不是真正的产业集群,而只是产业集聚,通过产业集聚可以实现共享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如能源、交通、通讯、市场设施等,而吸引企业进入集群的主要因素是相对优越的区位因素。
图1中的OA段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萌芽期。萌芽期的主要特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地域的集聚,而网络化特征和创新特征几乎没有。该时期集群内企业数量较少,企业间联系不多,分工协作则更少,集群发展速度缓慢,形成社会网络的相关支撑体系如研发机构、行业协会等几乎不存在。该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成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本地拥有的比较优势、社会资本优势、区位优势,成长动力较弱,在成长方式上主要表现为外来企业的零星迁入和本地企业的缓慢衍生。伴随着《河南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河南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可以认为已经越过了萌芽期,进入培育期。
2.培育期。在经历萌芽期之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入培育期。所谓培育期,是指政府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时期。政府通过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加大投入,通过相关措施引导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企业、机构及相关支撑体系集聚,合理地进行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培育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雏形。
图1中的AB段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培育期。在培育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首先具有空间地域的集聚特征,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网络化特征,并且网络化特征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而越来越强。在集群内企业数量开始增加,产业链逐步加长,企业间合作与联系不断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经济网络初现雏形,形成社会网络的相关支撑体系如研发机构、行业协会等开始出现。在该时期,创新主要发生在单个企业内部,创新网络还没有形成。在培育期,政府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动力。当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在不断增强。如漯河市东兴电子科技园区已被命名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成为河南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园区。再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目前虽然已经入驻了富士康等大型智能手机、手机模组、移动信息终端等产品的制造企业,解决就业达数十万人,产值达到1200多亿元,但是相关支撑体系尚未形成,还需继续培育。
3.成长期。经历了培育期的政府大力支持和集群的内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入成长期。所谓成长期,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并快速发展的阶段。
图1中的BC段即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成长期。成长期已经完全具备了空间地域的集聚特征,网络化特征基本形成并日趋成熟,经济网络、社会网络已经完全形成并不断完善,创新网络已经初现雏形并在不断成长直至成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成长期,集群内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加强,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显著。
在B点,经过培育期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合理规划引导,企业的迅速集聚并扩大了对投入品的需求,并吸引原材料、设备供应商、相关支撑企业的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产品市场的形成,使交易成本不断降低,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企业产出不断扩大。伴随着企业产出的扩大,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必然出现。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间的联系也不断增加,促使社会网络快速形成,创新网络逐步成长。此时,产业集群获得的集聚效应大大增加,包括专业化分工协作产生的低成本、高灵活性优势和知识溢出产生的产业氛围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聚集等,产业集群进入快速成长期。
在成长期的中期,集群内出现了大量原材料、设备供应商和相关支撑企业,企业间专业化分工明显,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经济网络,专业研发机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支撑体系迅速成长,社会网络日趋完善。集群内信息、知识的交流也迅速增加,创新网络基本形成。由于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再加上私人关系与经济组织之间的重复交易、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相互信任的基础,这样,集群中就出现了信任文化。
到成长期的后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分工协作、合作竞争,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高度发达的经济网络;集群中存在的密集的商品、信息、人员交流,以及支撑机构迅速发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更加发达。同时,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了隐含的行为准则,既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又促进了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完善。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长期的后期,集群中已形成显著的创新特征。
河南省进入成长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经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加。如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目前已经集聚了中国龙工机械、郑煤机、中铁盾构、宇通重工、海尔等重点企业,2013年将开工2H汽车刀具、格瑞克等项目,预计到2015年销售收入可达千亿元,可以认为该产业集群已经进入了成长期的初期。再如新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从原材料到电池,再到电动汽车,产业链逐步完善,电池运营商、电池研究院、国家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废蓄电池回收企业等相关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化特征明显。该产业集群2011年已被认定为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2年作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写入《中原经济区规划》。
4.成熟期。所谓成熟期,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各项特征完全形成的阶段。图1中的CD段为成熟期。成熟期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全部特征,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区域集聚、网络化特征、创新特征等。在成熟期,产业集群发展的速度降低,企业数量增长明显放缓,产业链完善,产出规模稳定增长;各种集群的支撑机构健全,集群内的各机构联系频繁,信息、知识、技术等交流迅速,企业间的网络结构趋于稳定,创新速度稳中有降。目前河南省进入成熟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还没有。
5.衰退期。在衰退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负效应对集群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拥挤带来的成本增加侵蚀了集聚产生的成本降低效果,集群带来的竞争程度急剧增加削弱了企业间的合作和信任,知识溢出带来的知识泄漏降低了企业的创新动力。衰退期的主要特征有:集群内大量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始外迁,集群几乎吸收不到新的外部投资,留在集群内的企业不再领导产业的先进潮流,产业集群的配套环境和创新环境开始恶化,各种创新和学习活动急剧萎缩。
(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1.针对产业集聚区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及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实现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区应紧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打造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栖息地,由政府主导制定产业集聚区的科学规划。河南省各级政府目前已经规划并运行了180多个产业集聚区。在产业集聚区的规划中,河南省各级政府应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有意识地提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突出产业链整体设计和战略联系。尤其是在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时,各级政府应依据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和资源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区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不能“赶时髦”,不能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新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首先,在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组建由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政府机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组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目前,我国已将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生物育种等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扶持对象,河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十二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起到了产业引导作用。其次,政府应统筹协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应加强对各地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统筹协调,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县(区)产业集聚区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在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集聚区内部,可以对现有产业按照功能进行细化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最后,应在现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例如建设企业孵化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产学研结合系统平台、专利产业化平台、人才信息平台和投融资平台等,通过创新平台的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2.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层次,强化服务体系支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集群发展。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集群功能,还要培育和扶植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十分重要,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其产业链的延伸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演进速度具有决定性作用。河南省可以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扶持发展一批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合作竞争的产业集群。在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期和成长期,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科研机构、融资机构等社会化服务网络能大大促进新企业的生成,对集群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健全管理,规范服务”的原则,加快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技术、信息、人才、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服务。
(二)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的不同阶段制定适应性政策
1.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大多处于培育期或成长期阶段,资金仍是集群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体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支撑、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并举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拓宽投融资渠道及层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萌芽期和培育期,政府可以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既可以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又可以对其他企业产生示范效应。当前,鉴于风险投资的特点,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特别是处于培育期和成长期的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资金支撑尤为重要。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不仅可以给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资金,还可以使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管理、市场经验和经营策略上的帮助。在我国创业板市场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创业板上市融资也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资金问题一条重要渠道。
2.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创新性和成长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特征,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离不开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目前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创新人才明显不足,创业人才也十分紧缺。因此,必须实施人才高地战略,把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一方面,河南省应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引进。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快纳才载体、创新氛围、创业环境建设,建立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营造持久人才竞争优势。如鼓励高科技人才技术入股、企业家管理入股建立战略性新兴企业;支持海外留学生回国创办战略性新兴企业,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等。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河南省应尽早制订科技人才综合培养计划,大力支持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展,强化人才培养。例如日本针对本国高端科技人才缺口较大的情况,制定了包括“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计划”、“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综合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本土高端人才。河南很多高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如郑州大学的超硬材料、河南农业大学的生物育种、河南理工大学的材料工程、河南科技大学的智能技术等,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平台培养本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失为一种现实的人才战略。
参考文献
[1]Van de Ven,A Garud R.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Emergence of New Industries [J]. Research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1989,(4):195-225.
[2]刘洪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87-92.
[3]Martin R,Sunley P. Deconstructing Clusters:Chaotic Concept or Policy Panacea[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3,(1):37-56.
[4]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4.
[5]王缉慈,等.产业集群概念理解的若干误区评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1-6.
[6]李二玲,李小建.论产业集群的网络本质[J].经济经纬,2007,(1):66-70.
[7]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4-15.
[8]戴卫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05.
(责任编辑:弘昶)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Path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luster——A Case Study on Henan Provinc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Liu Dayong
Abstract:In 2012,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 of Henan province pointed out that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was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Henan provinc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luster ha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lustering,networking,innovation and so on. It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lusters,and the evolu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al clusters in Henan province i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espective development. At present,Henan province should take the industrial cluster as the carri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al clusters with the scientific planning,industrial policy,the cultivation of leading enterprises,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luster,we should set the adaptive policies,such as improving the venture capital mechanism,expanding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hannels,introducing and cultivating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etc.
Key Words: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Industry Cluster;Evolution Path
作者简介:刘大勇,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郑州450046)。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2014129)。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6)01—0089—06
收稿日期: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