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明
【摘 要】想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门课程,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爱学,乐学。要创设明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创设多种活动关系和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巧”联时政引起兴趣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让学生多说多做思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资料;加强同学科以及相异学科教师的交流,提高信息转化能力。
【关键词】爱学乐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学习兴趣;和谐;学习主体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时我们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受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还难以真正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灌输知识仍是课堂所要表达到目标,还难以体会到课改的气息。同时,思想课又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学生不感兴趣,想让学生掌握好这门课程,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爱学,乐学。所以,要放开思想,大胆创新,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是当前课改迫在眉睫的关键。
一、创造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教学相长。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学校学生如何促进学习提了三条条件;第一条以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只有我们给予学生应有的平等和尊重,学生从心里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使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是一个巧妙的引入,可以是一段师生精彩的对话,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比喻,可以是风趣幽默的插曲,也可以是一个看是平常的手势或教师的一个眼神,还可以是一次真诚的表扬和中肯的批评,甚至有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比如,上课时,有学生讲话,你不妨给他一个警示的眼神,还可以是一个警示的眼神和一个会心的微笑,这样可以使其明白自己已违反课堂纪律,又让学生感到教师有一个宽容的心,还可以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教学不会间断,气氛又和谐,岂不是一石多鸟。这些教学细节不应定都是备课中全部能打造出来的,更多的是在课堂讨论中,在心与心在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中并射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脚踏实地的积累和对每一堂课的精雕细琢。
二、创设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动力,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就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动起来,又落实课程目标,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通过情境探究活动,既能激“能”,激“趣”,又能增“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和讨论的结合,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积累知识和亲身实践的结合等。
1.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人获得信息,靠的是眼见,耳听,鼻闻,触摸还有舌头尝的方法,而用眼见和耳听是主要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这是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例如我在讲国情部分是利用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及提高课堂效率又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播放音乐,录像、图片,利用音乐、录像、图片,可以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对思想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只能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的使用,不能滥用,或者也会适得其反。
2.利用辩论赛锻炼学生的能力
通过课堂辩论,提高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应变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辩论活动,也让学生初步掌握辩论的方法和技巧,尤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竞赛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人际协调能力。活动可增加同学们的自信,特别是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他们能从老师和同学们掌声中体验到赞赏、成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人文精神。辩论赛为学生搭建自我的平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辩论还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在讲到《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课时,可以以“当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家庭的侵害时,我们该不该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为题,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在激烈的辩论中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加深了对知识印象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
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小组合作讨论活动
有人曾提出:“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有重点培养竞赛争转向重点培养合作教育”。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学生学会了人与人交往、与人共处、与人合作,实际上也就掌握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本能。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他们的最基本的是素养要求。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适当的气氛,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讨论”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思想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教“做诚实的人”一课时,可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诚实,学生通过讨论,对“诚实”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再让学生讨论“是不是对所有人诚实?对陌生人、对坏人应该怎么做呢?”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是有学生说的很肤浅。也要多表扬,在引导,这样就能把对“诚实”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学生讨论得很投入、很热烈、也很全面。通过这样分组,把每个学生的积极调动起来,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也给他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
(二)“巧”联时政引起兴趣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思想品德可不是一门鼓励的课程,学生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相反,现在的学生更喜欢关注周围的事物、关注身边发生的故事。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奥运会,提起世博会他们能够娓娓道来,其兴致远远超过思品课上的其他内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下课的事搬到课堂上做呢?抛开课本上的事例,例如鲜活的时事引发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如“两会”召开、抗灾赈灾、世博盛会、“嫦娥”发射、海军护航、钓鱼岛争端、聚焦三农、惠民新政、医疗改革、教育纲要、免费助学等,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到的是真情实意。“2008北京奥运”。世博会、“嫦娥”发射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思想课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上课时经常于时事政治联系除了课程学习的需要,这个是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民主参政议政的意识。
三、调动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一)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多思”
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来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于“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究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的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多说”
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阔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巩固、扩宽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多做”
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勤做练习题,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四、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资料
新编思想品德课本有一个重要的特点;相当多课都配有插图资料、教师不能视之可有可无,应十分重视,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提高课堂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热播这个钻研教材,注意插图和教材内容的关系。如九年级第80-90页通过观察四幅插图引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挖掘教材,把插图意思讲清楚,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掌握特点,注意插图的使用方式,特别是须注意以交换方式,避免单调乏味;反应教材重点难点的插图应在讲课中使用,印证教材理论观点的插图,一般在课后使用,富有吸引力的插图,最好在导入新课时使用。
五、加强同学科以及相异学科教师的交流,提高信息转化能力
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专任老师,只有加强信息的交流与转化,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拥有的信息量再多,亦是无用,所作所为亦是徒劳。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40年代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子,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议,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提高。直接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就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真正享受课堂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校本教研从书》(第一辑)
[2]刘黔敏,王彦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专业化探析》
[3]《创设生活情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第5期
[4]肖贤.《步入多彩生活 提高德育实效》,《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