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承玉 张丽
摘 要: 随着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事业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是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民族地方的教师,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它不仅影响了教师的生活和身心健康,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调查,寻找出民族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职业倦怠 民族地区 工作态度 教育意识
为响应“科教兴国”战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改革给老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成为新的压力来源,相当一部分教师因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产生职业倦怠心理,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造成教育质量低下。临夏回族自治州处于甘肃省南部,是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聚集区,经济、教育、文化都相对比较落后,教师收入偏低,但是同样面临社会、学校各方面压力,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学生比较活跃,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相应的不少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因此,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所以,有针对性地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这一群体所承受的心理、生活压力,并思考相应对策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民族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教师本身性格与工作态度、动机方面的原因。
教师的性格方面有缺陷,内向、孤僻、暴躁、不合群、缺乏自信心的教师在工作中容易感到有压力,易产生职业倦怠;有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目标不明确,教书只是为了挣工资,图社会地位,一旦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地位不高,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将自己的工作投入及回报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人员进行比较,发现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就会感到压抑与疲劳、挫折与失败,容易产生不满、消极、悲观、失望等职业倦怠现象,失去工作动机,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意识薄弱。
甘肃回族自治州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很多家庭还在油盐米醋上徘徊着,这里几乎都是山地,农行一年的收入只能刚好解决生计问题,所以从人们的意识上讲,就忽视了教育的发展。有的父母都到外地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和孩子,甚至有的家庭只有孩子一个人,没有人督促孩子学习,孩子还小,自制能力较差,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由于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叛离心比较强,导致孩子性格孤僻。由于历史、宗教等客观原因,当地文化氛围比较闭塞,一些新事物不容易被接受,教师对于其教育的回报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体现在教师的经济回报上,而是体现在其精神上的回报,教师需要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要符合教师的期望值。也许教师可以容忍没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待遇,但是决不能容忍自己付出了艰辛劳动,而学生没有一点进步,没有一点反应。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热情。
3.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存在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大多是不可调和的,势必会影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丧失自我价值,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目前的基础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的相当重要的指标,而至于学生良知的养育、人格的熏陶、责任感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入教师的评价系统,往往会给教师的心灵造成沉重伤害。尤其是高中教师,社会、家长、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就拿高考成绩、高考上线率、高考上线人数说事,高考考好了,一俊遮百丑,面对这种现实,很多老师都深有体会。
二、民族地区教师职业倦怠防止措施
1.正确对待压力,调整心态。
心理负荷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身心上的反映。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自我的心理负荷和情绪体验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不切实际,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负担、焦虑不安。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和境遇,及时调节认知心态非常重要。
2.学会放松自己,丰富生活。
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散步、做操、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分等松弛方法外(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来应付压力),一旦出现焦虑性的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则不妨想办法休假几天,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
3.增强效能,磨炼意志。
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主要有教育教学的成绩、教育科研的成果、学生成才的人数、社会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等。外界刺激到底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的抗压性决定的。对于相同的刺激,抗压性较强底人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较小的,反之较大。人的抗压性是靠后天炼就的。教师要加强人格方面的修养,加强意志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培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
参考文献:
[1]伍新春,曾玲娟,秦宪刚,郑秋.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04).
[2]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01).
[3]郑先如.职业倦怠研究在我国的回顾与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