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2016-03-14 18:22王慧
湖北体育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农民社区

王慧

基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王慧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社会背景,简要梳理我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之初的经验,研究认为随着国家关于新型农村建设战略方针的提出,农村社区工作建设的工作重点在于生活共同体建设,农村体育的发展措施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基于此,探讨当前发展农村群众体育的制约因素,提出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契机发展农村群众体育的具体举措。只有紧紧抓住此契机,从基础设施和参与主体两方面快速有效的发展农村群众体育。

新型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农村体育

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社会背景和建设现状

1.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

社区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首先出现于西方的一个概念,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共同体形式,却古已有之,是一个历史范畴。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是以共同居住的地域为基础,具有共同的社会联系和价值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一种地方性社会。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农村社区是有广阔地域,居民聚集程度不高,以村或镇为活动中心,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此,费孝通先生曾经以“熟人社会”加以表征。因此,传统的农村社区是一种在自然状态下,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理念的共同体。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传统农村社区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现代国家的建构,外部性因素日益向乡村社会渗透,农村社区不再是自然状态,更是一种国家规划性制度变迁的产物。由此可见,社区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不是孤立存在的自然状态,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第一次在中央的决定和文件中使用“农村社区”概念,并且在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的同年提出农村社区建设目标,工作跟进比较快,显现了工作举措上的延续性,表明中央对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社区不仅仅是城市 “专利”,农村同样是社区,表明农村与城市同样重要,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农村社区”的深化,再次表明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城乡一体化的必要。

1.2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的相关概念

学者也对“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新型农村社区”是指以中心村为依托,通过整合资源,引导地域相邻的几个村庄的居民集中居住,从而形成的一种介乎于城镇化和传统农村之间,集居住、生产、生活、购物、休闲、物业管理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化功能的新的空间行政单元。对于“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的定义,有学者将其做了详实的解释:是指以中心村为依托,通过资源整合,引导地域相邻的几个村庄的居民集中居住,在近期内形成的介乎城镇化与超越传统农村之间,集居住、生产、生活、购物、物业管理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化功能的新型空间行政单元内,以自然居住生活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驻地居民为主要对象,以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就近就地开展的区域性的社会体育[1]。

1.3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现状

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把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此时政府的职能就是发展经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的职能被重新审视和定位,社区作为政府行使其职能的最基本单位,也作为对象开始被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城市社区建设被提上日程,时至今日,城市社区的发展已经基本完善,以至提到“社区”很多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城市社区。直至2006年,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在国家民政部的倡议下开始施行。伴随着农村社区的兴起,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农村社区的研究热点。

2006年10月,国家民政部提出了建设农村社区的倡议,山东省等12个省市率先开始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山东省民政厅于2007年上半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经民政部审批,最终确定了35个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县(市、区)。2008年6月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现场会在山东诸城召开,各地领导参观考察了诸城市农村社区的建设情况并分享了各地经验。截止2008年6月,山东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乡镇有453个,占全省乡镇的24.2%,覆盖村庄2 865个,占全省农村的3.5%[2]。2009年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意见》中除明确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外,对社区基础体育设施建设也做出了明确指示:加强农村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农村文体教育等社会组织建设;培育农村各类文体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搞建设,逐步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有潍坊市“多村一社区”模式,有临沂市的“村庄合并社区”模式,也有青岛市的“一村一社区”模式。虽然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模式,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2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的历史问题和现实思考

农村体育一直是制约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一直推动着我国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但目前新农村群众体育仍存在诸多制约和影响因素。我国多位专家、学者对于诸多制约因素已有总结概括,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农村体育经费来源不足,渠道单一;农村体育资源配置严重不足,缺乏场地、器材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建设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体育职能部门力量削弱,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匮乏。除上述原因外,笔者认为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还有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体育活动人数较少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对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察发现,部分农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意识较强,但羞于亲自参加到锻炼队伍中。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有人及时引导,帮助消除其害羞心理,他们很快就能亲身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针对农村体育发展的诸多问题和影响因素,研究学者和专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解决农村体育的优化路径。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总结多位专家学者对发展农村体育途径的研究,多位学者倾向于逐渐向小城镇化发展的村庄,较传统的农村格局更有利于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尤其是村庄面积较大,居住人口较分散的村庄。而且有学者认为我国小城镇体育社会化进程逐渐加快;小城镇居民体育观念、意识增强;小城镇社区体育运动项目向多样化发展;小城镇社区体育骨干队伍逐渐壮大[3]。

在中央提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背景下,笔者曾对山东省诸城市和东平市这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城市进行过调研,调研中发现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农村体育发展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和物质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诸城市不仅有统一的全市社区规划,而且每个社区在规划上都进行合理布局,每个社区都拥有“四室、两站、一校、一所”,其中“一所”即指群众文体活动场所。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和规划中都留出了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已经建设完成了体育场地上安装了健身路径等基本健身器械。经过笔者对淄博市几个村镇的走访和调研发现,有些社区拥有不止一处健身场地,如张店区傅家镇苏村,在已经建成的农村社区内就有3处大小不一的健身广场,且都配有健身路径和运动器材。在其他已建成的社区中,笔者也观察到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处健身广场,并且都配有健身路径,如沣水镇张赵村、北沣村等。笔者也走访了正在建设的几个农村社区,如沣水镇仇家村和炒米村,通过与村委会负责人交流了解到,这些村都将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并专门留有场地。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初期政府就将农民文体活动场地列入规划,所以社区在投入使用之初就能享受到原来没有的体育设施,全新的健身路径和体育器材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居民参加健身锻炼。

有学者也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前后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东为社区为例。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前,农民只有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自发组织起来排演传统灯会。这种活动虽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是农民参与率却不高,而且时间非常有限。在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之后,社区内建设了专门的文体活动广场,而且都安装了照明灯,农民的活动热情也逐渐高涨,除了保持原来春节的传统活动,在平日里也增加了体育锻炼。得益于健身广场的建设,不仅参加锻炼的人数有所增加,锻炼项目也逐渐增多,其中广场舞和老年健身操就是新增的活动项目。

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发展农村群众体育的必要性

我国农民总量约为8.4亿,占我国总人口数的65%以上,这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但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人口数量正逐年缩减,但就其数目还是占到我国总人口数的大多数,仍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此现状决定了农村体育的发展是决定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至关重要部分。在国家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基于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只有全面、迅速发展农村群众体育,才是我们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保证。不论对体育强国如何理解,只有拿金牌没有群众体育的体育事业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强大的。“木桶理论”中阐述了影响木桶盛水量的不是围起木桶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无疑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那块“短板”,而我国农村群众体育,又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那块“短板”。在我国这个拥有8亿多农民的国家,发展农村体育才是发展群众体育的根本,没有农民参与的群众体育,就不是真正的体育,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全民健身。我们应紧紧抓住全国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良好时机,大力发展农民群众的体育。

3.2在我国推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契机下,发展农村群众体育的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尤其是在2006年,国家民政部提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以来,全国多个省市掀起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热潮,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为农民体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农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经济收入逐渐增长,从原来仅依靠农耕经济来源,发展到可以依靠参加工业劳动获得经济来源,经济来源广了,收入也增加了。

农民市民化,可有效促进农民参与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组织化,文化、体育设施逐渐得到改善,文体活动日渐丰富。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农民的锻炼意识和对体育的价值认识已经向城市居民靠拢,为农村体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基础[4]。

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农村体育的建议及对策

目前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在山东省多地区已经初见成效,随着山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之前农村体育发展中的场地器材缺乏,经济困难,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也已逐渐克服。虽然诸多问题有所改善,但仍需要加强农村群众体育工作。

4.1解决好健身场地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在制约农村群众体育的问题中,缺乏场地器材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政府也认识到增加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也已将社区内场地设施建设纳入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因此,以此为契机解决农村社区体育场地器材问题是基础。

4.2强化政府职能,提高对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视

发展群众体育,尤其是农村群众体育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实现公共服务的基本途径。为搞好农村社区体育工作,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人民政府应提高对体育工作认识,制定合理的发展措施和监督检查措施,建立文体活动中心,开展农村文体活动,可将文体活动开展纳入城市文明建设的考核范围。

4.3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解决农村体育场地缺乏问题

我国的体育场地大多集中在学校,虽然我国从1999年就开始推行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政策,但是十几年过去了,由于各种原因,施行的效果并不乐观,这与政府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学校拥有优质体育场地的同时,也拥有体育专业人才,体育教师既拥有专业体育知识,也拥有专业体育技能,能够很好的为群众提供健身指导。因此,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也是解决目前体育锻炼中无人指导问题的主要方法。

4.4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

除了要保持春节期间农民活动和展演的积极性,还要根据地方特色,实时举办群众体育活动,如节假日举行山东特色的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活动,也可以举办武术、广场舞展演等群众喜爱的活动。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来,已经涌现了一批较成熟的体育活动队伍,虽然大部分是自发的,但是基于热情和兴趣,农村居民的热情一直较高,而且各社区也拥有各自社区的特色体育活动,如适合中青年的广场舞,适合老年人的太极拳和老年健身操等,但是这些活动之局限在部分社区,只有通过开展体育活动交流展演才能将体育活动的方法辐射到其他社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4.5加强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

农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最缺乏的是专业体育知识和锻炼技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群众体育也逐渐向城镇居民靠拢,有些体育爱好者通过参加城镇居民组织也学到很多锻炼知识与方法,并且还在自己居住的社区义务指导群众锻炼。这些人明显已经是体育爱好者,也有体育锻炼基础和服务意识,只要经过专业的培训便能很快成为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5 小结

农村体育一直是全民健身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如何能让广大农民阶层享受到公平的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体育部门以及体育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与平台。从建设空间来看,农村社区作为实现农村社会建设的生活区域,可以依托农村社区体育的建设,促进农村社区的和谐健康发展。从建设功能来看,新型农村社区更侧重于生活化建设,这也契合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理念。因此基于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具体规划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培养农村体育骨干,提高了政府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体育的发展。综上所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农民众多,东西部地区差异显著,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农村体育的发展思路必须要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在变化中去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

[1]宋秀丽.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2]山东召开农村社区建设现场会[J].乡镇论坛,2008(8).

[3]袁广峰,张顺水.我国小城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体育科研,2004 (1).

[4]杨敏.“城镇化”、“市民化”进程与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4(3).

[5]骆秉全,孙文.多元化筹集农村经费问题研究[J].体育科学,2007(4).

[6]吴建强,张宝根.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体育协调发展的理性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7).

[7]黄美.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报,2007(10).

[8]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关于发展我国农村体育的建议[R].体育工作状况,2005(1).

[9]鲍明晓.体育在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

Analysis and Thinking on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WANG Hui

This paper used literature,social investigation,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to analyze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new type of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briefly reviewing the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rural community in our country.It think about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s the country strategy whichwas put forward,and the rural community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building work is focused on life.The measures of developing rural sports also should mak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Based on this,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e rural mass sports development,putting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community as an opportunity of rural mass sports development measures.Think that only seize the opportunity,from two aspects of infrastructure and participation main body,develop effectively and rapidly mass sports in the countryside.

the new rural community;community of life;rural sports

G80-05

A

1003-983X(2016)08-0676-04

2016-06-20

王慧(1983-),女,安徽蚌埠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体育社会学.

上海建桥学院体育教研室,上海201306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hanghai Jianqiao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农民社区
社区大作战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路径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破解“双重失灵”困境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