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科学休闲方式的建构

2016-03-14 17:44郭力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1106
河南社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价值科学

郭力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1106)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科学休闲方式的建构

郭力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1106)

休闲是生活在小康社会的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体现了人类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科学休闲方式的构建是实现人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科学休闲方式不仅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价值,而且其构建过程也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践行。建构休闲教育体系,夯实经济基础,完善制度保障,弘扬先进休闲文化是建构科学休闲方式的重要内容。

小康社会;休闲;科学休闲方式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密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通过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和生态领域的共同发展,为十几亿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日益优越的社会环境。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人们的自由时间以及可享有的物质、文化资源得到空前的增长,从而使得休闲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但是,休闲主、客体的发展局限,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失衡,致使休闲方式出现了物质化、模式化、时尚化、层级化等偏离休闲本质的现象。科学休闲方式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休闲本质相一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价值相契合,是小康社会的直接表现形式。科学休闲方式的构建过程与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具体实践是相一致的。

一、科学休闲方式是小康社会的直接体现

休闲是生活在小康社会之中的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科学休闲方式是休闲本质的具体呈现,科学休闲方式同小康社会所呈现的社会发展样态相吻合。因此,科学休闲方式的构建对小康社会的建成是必要的。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与社会发展样态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即只有人民享有休养生息的休闲时间,国家才能安定,人民才能安康、幸福。在规划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蓝图的过程中,邓小平首次使用了“小康社会”的概念,提出20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之后,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发展特点,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此后,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小康社会的目标,除了关注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发展以外,还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指明了奋斗方向。而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小康社会的建成提出了新要求,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

不难看出,小康社会是能够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广阔空间的社会发展状态。生活在小康社会的人,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得到物质保障的基础上,能够享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和先进的精神文化资源。与此同时,在保障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基础上,能够维护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最终实现个人身心共同发展、社会公平和谐、生态可持续运转。

(二)科学休闲方式的内涵与社会发展形态

休闲是建立在一定物质条件、精神资源和自由时间基础之上,通过自主选择而实现的一种生活状态,它能够给休闲主体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并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休闲方式是休闲的载体,本应与休闲具有价值指向上的一致性,但是由于其受制于历史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因此,休闲方式具有价值上的变动性和差异性,并不能时刻与休闲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就当代中国的休闲方式而言,虽然休闲时间——节假日日益增多,休闲客体——物质基础和精神文明成果日益丰富,休闲主体——人的休闲意识逐渐提升,但是,由于受历史局限性的影响,休闲主体对休闲本质认知不足,出现将休闲当作休息、享乐、购物、身份地位的炫耀机会等错误认知。与此同时,休闲客体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失衡,造成供给内容重物质资源、轻精神发展,重外国文化、轻中国文化的一元化现象,以及供给结构上批量化、重复化的单一供给模式,这些都导致休闲主体对快时尚和物质享乐的极致追求和盲目跟风,在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压力的同时,也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造成了不良影响。除此之外,休闲客体在休闲主体间的分布不均,导致不同阶层、地域的民众无法平等享有休闲资源,一部分人的休闲需求长期被压制,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我国的休闲方式就出现了物质化、模式化、时尚化、层级化等不正常现象。

科学休闲方式是休闲主体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根据客观实际发展情况,与休闲客体在自由时间内有机互动形成的一种既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又能促进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说,科学休闲方式的形成需要在夯实物质基础的同时,通过制度、文化、教育的发展,使休闲主体在自由选择的休闲活动中实现多元化发展,使休闲主体能够共享不断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休闲资源,避免物质化、模式化、时尚化、层级化等不科学现象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综上可知,科学休闲方式所体现的社会发展样态与小康社会所呈现的社会发展状态相吻合。科学休闲方式的实现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都强调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建设,都在注重个体发展自由化、多元化、全面化的同时,尊重每一个人的发展权利。因此,科学休闲方式的最终形成和小康社会全面建成都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的提升。

二、科学休闲方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价值相契合

科学休闲方式的构建之所以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成为必然,除了因为科学休闲方式是小康社会的直接体现外,还因为科学休闲方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价值相契合。

(一)两者都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归

著名休闲学家古德尔和戈比曾经说过:“休闲如果真要成其为休闲的话,那么,它将人的目的体现于其中。”[1]也就是说,休闲应以人为本,不仅要尊重人的个性,维护人的自由选择权利,而且要以“积极的人的目的”为前提,注重身心和谐、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重,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也体现了深刻的人学意义,他认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2],在自由时间里,人应该满足其自身不断丰富和不断发展的需求,因为人正是“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3]。符合休闲本质的休闲方式,应该满足人的选择和个性舒张的需求,“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4],从而提升自身的休闲技能,尽可能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因此,符合休闲本质的科学休闲方式能够使人突破社会分工给人造成的身份局限,通过多元、健康的休闲活动和公平、合理的资源共享丰富人作为人的属性。

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通过其内涵和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各项工作部署,在为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优越的政治环境的同时,为人们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健康的文化环境,在保障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无后顾之忧的前提下,通过“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5],使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中,实现精神内涵的丰富和文化精神的提升,最终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6],最终实现个人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综上可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休闲方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指归。与此同时,人作为社会和自然的产物,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指归以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因此,科学休闲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以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

(二)两者都以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首先,个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程度与和谐程度。科学休闲方式是在肯定物质条件重要性的同时,肯定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在肯定个性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重视社会利益的一种社会形态。其次,个人的发展程度由社会公平与否所决定。马克思曾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只有保障每一个人发展的权利,人才能摆脱压迫,使自身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社会生产,促使物质、精神文明成果不断丰富,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加丰硕的休闲资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党和政府也始终将社会和谐作为价值目标,通过“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5],以及进一步实现教育平等化,完善收入分配和住房保障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保障。

由此可见,科学休闲方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将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价值目标,都将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通过平衡个人需求与公共需求、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间冲突,以及实现社会物质、精神文明成果在社会成员间的合理分配,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广阔的社会空间。

(三)两者都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追求

恩格斯曾说:“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9]这告诫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之时,要尊重客观规律和自然承载力,只有与自然界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休闲方式即在注重个人当前自由发展需求的同时,强调个人长久发展愿望以及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在对休闲客体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注重自然承载力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其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必然是小康社会的价值追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大建设之一,一直被强调和关注。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方向之一,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实施一系列防治计划,完善问责制度,提高违法成本,进一步改善当前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的现状,以此提高人民的生存和生活品质,为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由此可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础,是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更是实现社会长远发展目标和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归的科学休闲方式和小康社会,必然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其价值追求。

综上所述,科学休闲方式的内在价值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内核相一致,科学休闲方式的构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同时其构建过程也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践行过程。因此,两者的内在价值和相互关系,使科学休闲方式的构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必然。

三、科学休闲方式的构建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践行

科学休闲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价值的契合,决定了科学休闲方式的构建过程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科学休闲方式的构建将以“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为方向指引。结合我国当代休闲方式的发展现状,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科学休闲方式。

(一)构建休闲教育体系

休闲教育是“一个人认可休闲、了解休闲如何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学习休闲相关技能(如娱乐消遣活动及相关技能、社交和解决问题技能)的过程,更是知晓并懂得获取休闲资源渠道的过程”[10]。其价值在于不仅能使休闲主体掌握更多的休闲技能和休闲渠道,而且能使休闲主体理解休闲对其精神生命的补给作用,以及对人类发展的价值。

由于休闲需要用到人生每一个阶段所习得的知识和经验,因此,休闲教育不再是某一个机构、学科、组织的责任,而需要整个社会共同承担。首先,政府应发挥其价值引导功能。政府应通过转变绩效衡量指标,引导各个行业将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并加强各部门合作,确保休闲本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应将休闲教育纳入当前教育体系。将休闲教育融入各学科之中,并将关乎生命意志和生活本真的学科以及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和休闲技巧的课程逐步提上教学日程[11],培养出具备发展、公平、生态价值观的休闲服务专业人才。再次,应发挥团体组织的休闲教育功能,整合社区资源,根据居民生活习惯,开展文体活动和文化讲座,为居民提供多元化、健康的休闲活动;发展志愿组织,关注特殊群体如老人、儿童、失业者的休闲需求。政府、学校、各类民间组织机构应共同构筑休闲教育体系,使休闲方式“更多地跟事业与服务而非活动与游憩联系;更多地跟创造力与冒险而非跟虚荣和浅薄的消遣联系;更多地跟对集体事业的投入和成就而非冷漠和自己的舒适联系在一起”[12]。通过科学休闲方式的养成,实现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社会、生态环境的公平友好。

(二)夯实经济基础

马克思休闲思想强调物质基础是休闲开展的条件,它不仅为人们摆脱生存压力提供条件,而且为休闲消费提供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布局中,将经济建设作为其中之一,即是强调夯实经济基础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才能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休闲时间和更加多元的休闲资源,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但是,以何种原则夯实经济建设,将决定休闲方式的发展方向和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将“民富优先”作为经济发展原则。因为,“民富优先”既不是与“国富”相对立,也不是与“先富”相对立,而是实现“民富”与“国富”交融,“先富”向“共富”的转换[13]。

首先,应多渠道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不仅要提高国民的收入,减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而且要在市场化的基础上,提供公益补助,对符合人类全面发展但价格昂贵的文化项目给予经济补助。其次,加大休闲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加大休闲资源的横向和纵向开发,而且要注重核心性休闲活动(杰弗瑞·戈比认为,核心性休闲活动是一些定期从事性活动,通常在家或者家附近进行,价格不高,组织较为松散,是时代变革的一部分,会提高日常生活质量)的发展,在提高休闲空间的覆盖率和利用率的同时,充分利用周边文化和物质资源,提高人们的休闲质量。再次,优化休闲产业发展结构。支持生态型、创新型、发展型休闲产业的发展,注重休闲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休闲内容的多元化供给,实现经济利益与人文、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以及休闲主体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水平的协同发展。

因此,以民富优先为原则,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即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上,通过提高国民休闲消费水平、加大休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休闲产业发展结构,使休闲供给的价值导向以人为本,使每一位公民的休闲权利得到保障,使国家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从而消除休闲方式中层级化、物质化、商品化、模式化等不科学现象,实现社会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三)完善制度保障

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章或行动准则,公平正义的制度能匡正人们在多元价值环境下的行为和价值观,在时间、物质、文化等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过程中,以每个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在追求实质平等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和利用社会资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和政府始终关注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带薪休假制度的建设,力图通过公平正义制度的保障,实现社会发展成果在人民之间的合理再分配。因此,以公平正义为导向的制度建设,不仅有利于科学休闲方式的构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落实并完善我国休假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定节假日安排,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减少集中休假、集中出行对休闲质量的影响和对休闲资源的破坏。其次,充实并优化社会保障制度。通过进一步明确权利和责任,优化其内容与结构,保证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条件,消除其开展休闲活动的后顾之忧。再次,建立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对诉讼程序的健全,以及问责制度的完善,提高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成本和公民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从内外两个维度促进休闲方式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以公平正义为导向,制定并完善休假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实现时间、人文、自然资源全民共享,使休闲主体自觉重视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主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休闲权利和发展需求,从而保障人类的休闲方式向着生态、平等、发展等科学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追求。

(四)弘扬先进的休闲文化

休闲文化是休闲主体在休闲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休闲方式的科学与否决定了休闲文化的先进与否,反过来,休闲文化的先进与否也决定着未来休闲方式的发展方向。因此,弘扬先进的休闲文化,为先进休闲文化提供占据绝对优势的发展平台,有利于凸显科学休闲方式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内涵,对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强化政府休闲文化建设职能。推动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管脚下”向“观天下”转变[14]。引导国民在树立充分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立足现实发展情况,融会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其次,提高休闲产业的文化担当意识。将价值而非价格作为休闲产业的发展目标,“致力于提供形式多元,内容高雅的休闲项目,以促进文化繁荣和复兴”[15]。再次,发挥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虽然愈加便捷,但是可控性和真实性却变得难以把控。因此,优化传播途径、把关传播内容,有利于使媒体发挥在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提高媒体人的文化修养、道德素质、职业操守,提高媒体传播信息的真实性、高雅性和价值性。

政府、休闲产业、大众传媒应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在引导国民明确先进休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的同时,为国民提供更多具有文化意蕴的休闲产品、低价高质的传播内容以及丰富、多元的传播渠道,不断提升国民休闲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具有共享先进文明成果的能力和机会。总之,为先进休闲文化提供一个不断优化的文化发展环境,对科学休闲方式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以文化建设为发展战略之一的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具有重要价值。

[1][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程素梅,马惠娣,季斌,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8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3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246.

[5]李克强.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 baike.baidu.com,2016-03-05.

[6]胡澜.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1):72—76.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89.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19.

[10][美]杰弗瑞·戈比,宋瑞.寻找中国的休闲——跨越太平洋的对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15.

[11][美]克里斯多弗·R.埃廷顿,德波若·乔顿,多纳德· G.道格拉夫,苏珊·埃廷顿.休闲与生活满意度[M].杜永明,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393.

[12][美]查尔斯·K.布莱特比尔,托尼·A.莫布莱.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M].陈发兵,刘耳,等,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14.

[13]刘国光.关于国富、民富和共同富裕的一些思考[J].经济研究,2011,(10):4—8.

[14]于平,傅才武.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45.

[15]吴文新.论中国文化休闲业的文化担当[A].休闲评论(第7辑)[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206.

责任编辑嵩阳

责任校对张慧敏

C913

A

1007-905X(2016)06-0114-05

2016-04-05

郭力源,女,河南焦作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价值科学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科学拔牙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