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利益整合功能的路径选择

2016-03-14 07:00杨雁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教职工利益群体

杨雁

(广州航海学院,广东 广州 510725)

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利益整合功能的路径选择

杨雁

(广州航海学院,广东 广州 510725)

发挥好利益整合功能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主动维权机制、群体激励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始终维护师生切身利益,是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利益整合功能的有效路径。

高校;基层党组织;利益整合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内部利益关系大都由已变革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决定,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诸多事项的决策与实施也越来越取决于基层管理部门的治理能力。对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利益整合功能,平衡各方利益,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值得探讨和研究。

1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利益整合功能的理论依据

一直以来,学界就如何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功能与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有学者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保障机制、基础性工作、目标化管理、评估制度、党员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改进及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1]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亦有学者就高校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示范引领和促进和谐四大职能[2]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这些学术成果揭示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涵、主要特征、原则规定、基本要求,从宏观上阐明了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和保障。

然而,从微观视角出发,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利益整合功能的必要性、意义和方式等进行严密论证及可操作性的研究却较少,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存在很大差距。高校基层党组织利益整合的含义是什么?有何必要?如何发挥利益整合功能?其理论依据又是什么?笔者查阅近年来关于利益整合方面的大量资料发现,有两种理论观点被广泛使用。一种是源自美国政治学者李普赛的政党协调理论。从该理论出发,有学者提出: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职能,调节利益能力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能否最大限度地符合社会公正原则、整合各种社会利益,是衡量党执政现实合法性的标准之一。为此,党必须出台制度,规范行为,理顺关系,关注弱势群体,保护权益,鼓励发展,维护公正,提供机遇[3]。另一种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这种理论近年来被众多学者用于非营利性组织研究[4],不仅用于高校绩效管理,而且用于解释和论述高校利益协调与党群工作的关联性问题。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引申开来,分析学校内部教职工利益诉求情况,高校基层党组织利益整合有以下两层含义:(1)高校作为社会公共部门,是非营利性组织,其组织目标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不全相同[5]。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发挥其先进性,动员师生力量,整合分歧,协调群体利益,将学校建设和发展战略目标与师生利益有机融合,形成战略执行的内外动力,促进学校快速健康发展。(2)正视高校管理重心下移。院系作为基层二级管理单位,在教学科研、人员聘用、奖酬金发放等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事项上拥有越来越大的权力,整合以行使权力为主要特征的行政机关、以教职工为主体的工会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共青团组织等各方力量,从完善自身建设出发,从关系师生利益的关键点入手,科学决策,建章立制,处理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主动维权机制、群体激励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坚持维护师生切身利益。

2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利益整合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利益关系历来是社会和谐与否的晴雨表、风向标[6]。高校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管理中担负着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及发挥自身优势为整个社会系统的管理建设提供支持两大重要任务。只有处理好师生利益关系,高校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利益整合功能是丰富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内涵的需要。事实证明,只有以党建促进高校建设,把高校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学习型、研究型、民主型、法治型、创新型、和谐型、服务型、纯洁型和先进型党组织[7],才能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师生实际困难。

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利益整合功能是教职工群体利益需求变化的客观要求。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的深入,教职工群体需求发生变化。一方面,教职工不仅关注与学校发展有关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关注自身学习权、发展权和享受权,希望共享学校发展成果,提升自身能力。因此,坚持、维护“老三权”,尊重、发展“新三权”是摆在高校基层党组织面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另一方面,掌握组织资源和利益分配最终决策权的管理者,在改革过程中难免会使利益向自身倾斜。此种因占有资源不同在利益分配、职业发展方面的“失衡”现象备受质疑,挫伤了教职工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课题组通过问卷及访谈方式随机调查了广州市两所高校245名教职工(其中党员90人,非党员155人),只有33.33%的受访者认为党员干部在事关群众利益问题面前发挥了作用,高达66.67%的受访者认为党员与群众差别不大,只有12.23%的受访者会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找党组织。因此,面对教职工群体利益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处理好职工利益问题。

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利益整合功能是大学生群体思想、价值及个体需求变化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大学生由天之骄子转变为承担责任、自主发展的市场经济主体[8]。受历史责任、社会期望、成长焦虑及现实理想等诸多问题困扰,大学生群体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及个体需求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毕业就业等成为基层党组织不容回避的新课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利益整合功能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说也是可行的。其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内部组织体系的基础,在高校党组织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关键作用,肩负着直接联系、宣传、组织和团结全体师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重要责任[1]。其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以师生根本利益为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激励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理念,越来越被高校基层党组织所接受。课题组随机调查了广州市两所高校教职工245人,高达87.55%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较高。只有得到广大师生的拥护和支持,高校基层党组织才能对群体利益情况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利益协调机制,避免因利益失衡产生纠纷。

3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利益整合功能的路径

3.1构建利益协调机制

消除高校各群体之间在利益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找到各方利益契合点,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利益整合功能的具体表现。一是强调“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理念,但凡涉及师生利益的事项都要充分论证,三思而后行。二是优化基层领导班子结构。从决策能力、团结协作、集体威信、影响力等多方面统筹优化领导班子人员结构。领导班子人员要深入师生队伍,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利益需求,对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面对教职工群体利益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拿出办法,从大局出发,做长远打算,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三是利益协调的落脚点应在于相对弱势的教育教学一线青年教职工群体,后勤服务、教辅部门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一线职工群体以及学生群体。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及时、准确、真实收集并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在制度化表达利益过程中,切实保障这一群体的代表名额,充分表达其利益需求,防止在利益分配过程中被边缘化。

3.2构建主动维权机制

一是树立科学维权理念。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作为党组织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要转变片面迎合学校高层需要、优先考虑学校利益而将师生权益放在次要位置的观念,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两者之间找准自身位置,把创新维权理念、构建主动维权机制作为群团组织转型发展和参与学校管理创新的切入点,深入调查,准确收集、整理不同层次职工以及各年级学生的想法和愿望,认真评估可能涉及不同师生群体的不同利益以及可能造成的矛盾或利益冲突,主动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抓住影响全局发展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地解决矛盾,协调利益。二是以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等教育教学法规都对师生权利和义务做了明确规定,用“法”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根本方针的贯彻落实,发挥党政工团等多方协调机制的作用,教育、引导师生认识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师生愿望、学校整体利益与师生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促进师生适应学校改革,提高自我发展能力[9]。针对因学校改革发展造成教职工群体利益重新决策和分配过程中的误解,要及时通过媒介澄清事实,得到支持,及时反馈利益决策和分配存在的问题,督促改进。三是整合资源。一方面建立由校工会、校团委、院(系)分会、分团委和工会小组、学生团小组构成的覆盖全校的三级服务体系,如实反映师生诉求,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就业铺路、技能培训、困难救助、劳动争议调解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教育、引导师生通过规范有序、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使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成为利益协调的主渠道。

3.3建立和完善体现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利益整合的直接结果就是对师生进行激励,激励有正激励和负激励之分。激励实质上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是利益整合的关键部分。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对教师的激励可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的主要形式是发放奖酬金,精神激励的主要形式是颁发“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其中以科研项目数量、发表论文数量和论文是否刊载在核心刊物上等作为量化标准。然而,对于师德优秀和教学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其物质、精神激励标准与幅度远远不够,同时对于违背教学规律、违反师德教师的惩戒还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同样针对大学生的激励制度也无法使学生满意,激励标准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及公平性没有充分体现。

对此,基层党组织要创新工作理念,以确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契机,按照大学章程,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激励制度。一是科学决策。师生激励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基层党组织,因此,在激励制度出台之前,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其利益整合功能,集思广益,使正激励足以起到榜样作用,负激励足以起到惩戒作用。二是激励制度要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激励措施围绕本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关键环节来设置,在“以人为本”“和谐校园”等基本价值取向下设计激励制度,既体现教学、科研等重点部门人员利益,也要考虑教辅部门、行政部门、学生等相关人员利益,形成人人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3.4强化校内监督机制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普通教职工高度关注涉及切身利益的决策和评价,认为对处于利益链顶层的学校中高层群体的权力监督仍然存在虚督、失督和弱督现象,利益分配偏向自身的现象并不少见,教职工群体不满情绪有增长趋势。消除不满,平衡各方利益,就必须对权力进行常态化监督。对此,作为校内民主管理最有效的参与者与监督者的高校工会组织责无旁贷。首先,要创新监督方式,一方面,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推动民主监督。其次,对于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坚持论证制度,充分论证,集思广益。第三,把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决策情况列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规范的制度明确党政高层领导的权益和责任,使其接受教职工评议,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将学校不同阶层群众利益整合在学校根本利益之中,以科学制度保障教职工合法利益,维护高校稳定和谐,是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只有协调好各方利益,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冯英豪.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20-21.

[2]宁曼荣.高校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38-39.

[3]吴佩芬.近几年利益协调问题研究综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67.

[4]程卓蕾,胡振华,刘文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64.

[5]胡赤弟.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教育研究,2005(3):39.

[6]陈波,洪远朋.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社会科学,2007(1):10.

[7]肖陆军.新形势下加强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3(1):170.

[8]杨万义.大学生群体新变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大学生研究,2010(3):112.

[9]钟渝.高校教职工的不同利益诉求与工会组织的协调作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7(4):164.

G411

A

1671-1246(2016)23-0003-03

注: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党建研究课题(2013GZZZB18)

猜你喜欢
教职工利益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