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乐婷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医学院校临床课程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郑乐婷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双语教学是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促使我国医学领域与国际接轨。本文总结临床课程双语教学经验,结合实际分析临床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医学院校;双语教学;临床课程
我国医学事业飞速发展,许多专科已逐步与国际接轨,大批医学团队登上国际舞台与国外专家交流及分享经验,很多临床医生选择到国外访学,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我国医学院校学习,因此,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医学双语人才需求日益扩大。教育部高教司在2001年4号文件中提出,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2002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将双语教学课程定义为用外语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50%以上的课程[1]。这些举措大幅度提高了医学本科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和公共外语水平,但也对医学院校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双语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以母语为第一语言,以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二者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运用能力。目前许多高校开展了双语教学,但效果参差不齐。笔者总结内科学及诊断学课程双语教学经验,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1专业教师英语基础不扎实
开展双语教学,教师良好的英语基础是重要前提。我国英语教育起步较晚,强调读写能力而对表达能力不够重视。大多数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口语表达能力不佳,课堂上不能灵活使用外语,许多专业词汇表述不准确,学生难以理解,接受知识有偏差,课堂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导致双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2]。
1.2临床教师英语表达能力薄弱
医学院校教师最主要的责任是向医学生传授医学知识,只有掌握扎实的专科知识与一定的临床经验,才能做到教学不照本宣科,生动有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部分医学院校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来担任临床课程教学工作,但是拥有高级职称的临床教师的外语表达能力往往较薄弱,很难开展双语教学。因此,部分临床课程双语教学面临一种尴尬境地,教师压力大,课堂表达单一,无法灵活应用外语传授知识,纵然满腹经纶也无用武之地[3]。
1.3师资严重不足
双语教学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均较高,目前只有小部分有国外留学经历和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可以胜任双语教学,且由于压力大、课酬低,部分有资质的教师并不积极参与双语教学,因而很多医学院校面临双语教学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
1.4外文版教材无法普及
临床课程双语教学必须以专业的外文教材为基础,用词、定义和描述应专业,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目前使用的外文版教材主要来自于美国,价格不菲,无法达到医学生人手一册。与内、外、妇、儿科学均有现成的外文教材不同,诊断学没有现成的外文教材,因为国外的医学课程体系并无诊断学这门课程,而是将诊断学内容穿插在各科教材当中,因此诊断学双语教学更为困难。
1.5双语教学授课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学双语教学模式有3种:(1)简单渗透式双语教学,即使用中英双语教材,板书与作业采用英文,但授课使用中文;(2)过渡式双语教学,即教材、板书与作业均用英文,授课使用中英双语;(3)浸入式双语教学,即教材、板书、作业与教师授课均用英文[4]。这3种模式其实是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起步、过渡和目标。浸入式双语教学是今后双语教学的目标,但目前对于大部分医学院校来说很难实现。简单渗透式双语教学是部分医学院校及英语水平不佳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使用中文授课方便学生理解,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只会阅读而不会表达。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折中的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
2.1前期准备
师资准备:只有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师资建设:(1)为教师提供长期英语技能培训,主要为口语培训和医学英语学习,规范医学专业词汇的使用与表达,是长期培训而非短期速成的学习班[5]。(2)组建优秀教师团队:留学归国人员是主力军,外语水平较好的中、青年教师是重点培养对象,而青年教师是远期人才储备。(3)选派教师到双语教学经验丰富的院校进修学习,邀请外籍专家来院交流。(4)增加双语教学教师的课酬,加大奖励力度,如对优秀教师在职称评定、出国留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6],有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准备:目前仍缺乏适合我国医学生的双语教材。应以英文原版教材为蓝本,组织相关专家按教学大纲要求对英文原版教材内容进行编辑,编写适合我国医学生的双语教材。对于没有原版英语教材的诊断学课程,更需组织专家编写相关教材[7]。
2.2授课过程
英文授课时语速适度放慢,尽可能做到发音标准、清晰。调查发现,医学生双语学习中的困难主要为医学词汇的学习 ,说明学生专业词汇的掌握对授课质量有影响。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将本课重点词汇列出,规范发音,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再由此展开讲述。因教师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暂不能规定统一的授课模式,应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如教师口语表达能力较强,可采用浸入式双语教学,授课时语速放慢,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多和学生互动,让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构建一个英语环境,鼓励学生开口;如教师口语欠佳则可采用过渡式或简单渗透式教学模式,对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重点词汇先用英文阐述,再用中文解释,配合中英文结合的PPT,也能收到较好效果。
2.3教学手段
双语教学中,教师除了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讲解重点、难点内容时使用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演示,加上文字讲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课后可将本课的PPT留给学生,并推荐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英文文献,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提升自学能力[9]。2.4后续建设
医学英语学习并非阶段性的短期行为,应建立全程连贯的教育模式。我国医学生没有上过英文医学基础课,因此在双语模式下学习医学专业课会感觉吃力[10],应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如见习、实习、实施双语查房、双语病例讨论等,进一步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住院医师的英语水平,为住院医师数年后承担双语教学重担打下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我国双语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目前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双语教学模式可以遵循,各医学院校需结合实际开展双语教学,把“学科内容为主,英语学习为辅”作为指导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促使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
[1]郭成,袁静.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77-79.
[2]周铁军,向丽,杨成万,等.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723-1725.
[3]覃涛.论提高医科院校双语教学质量的途径[J].华夏医学,2008(4):752-754.
[4]张晓波,陈超,黄国英,等.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模式及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4(4):42-44.
[5]沈娟.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0,11(6):51-52.
[6]德小明,刘秀芳,李玲,等.医学院师生双语教学调查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5):25.
[7]韦思明.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96-97.
[8]段平,顾维萍,胡滨,等.英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双语合作教学实验[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5):719-721.
[9]王紫薇.医学双语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786-820.
[10]李晓丹,韦莉萍,李伟峰.影响临床医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院,2007,7(10):128-130.
G420
A
1671-1246(2016)23-0014-02
注:本文系广西医科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XMUYSF201335);桂教立项项目(KY2015LX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