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探究

2016-03-14 05:56杨莉胡敏张园园
当代医学 2016年33期
关键词:置管血小板血栓

杨莉 胡敏 张园园

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探究

杨莉 胡敏 张园园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发生静脉血栓患的患者例数,分析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护理及预防措施。结果 共发生静脉血栓3例,其中1例肺癌,1例乳癌,1例NHL,占置管患者总数的2.72%;其中2例经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均得到好转,无需拔出PICC,1例拔出PICC并介入放置滤网后行溶栓治疗,得到好转。结论 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肿瘤疾病因素、化疗、置管等,早期血栓风险评估、药物治疗及护理措施是预防形成血栓的有效途径。

PICC置管;肿瘤;静脉血栓;护理措施

化疗是肿瘤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若发生渗出则会损伤组织甚至坏死,因此临床上多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药物的输注,有效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并保护血管[1]。PICC一次置管的成功率较高,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无痛治疗中,临床研究表明,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却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血栓的治疗也会引起栓塞事件、出血等并发症。因此,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例PICC置管形成血栓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110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发生静脉血栓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5~65岁,平均(54.12±7.45)岁。3例患者均使用美国巴德公司三向瓣膜式PICC,其中1例患者置管后1d出现术肢肿胀,1例化疗1周后出现穿刺口红肿、渗血、术肢肿胀等症状,1例置管后出现穿刺点红肿、硬结、疼痛、少量渗血等症状,均经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证实静脉血栓形成。分析本组患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护理及预防措施。

1.2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1次/12h,治疗周期7d,后改口服华法令,1次/d,2.5~5mg/次。抗血小板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次/d,100mg/次;口服潘生丁,3次/d,25mg/次。降纤治疗:静脉注射巴曲酶,第1天10U,第3天 5U,第5天 5U。活血化瘀治疗:丹参注射液[2]。

1.3 护理措施

1.3.1 预防性护理 PICC置管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解释置管的原理、注意事项、并发症等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置管前的紧张、恐惧情绪;置管前根据PICC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判断患者是否能够正常置管,并仔细分析患者的静脉条件,综合各项基本信息对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应具备熟练的PICC置管操作技术,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穿刺水平和操作水平,减少因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情况,操作人员严格无菌操作。术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术肢20°~30°,并保持适当的活动,促进血液回流畅通,避免过度屈曲或外展等活动[3]。置管后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记录患者术肢皮肤颜色、温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术后24h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肢有无疼痛、肿胀等症状,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术后进行健康宣讲,指导患者食用清淡、低脂的食物,嘱患者多喝水、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调节好身体情况。

1.3.2 血栓形成后护理 给予抗凝、抗血小板、降纤等药物治疗,若血栓好转则不需拔管,若无效侧立即拔管,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拔管的原因及下一步治疗方法,并解释血栓形成的危害,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配合下一步治疗的依从性,实施心理护理增强治疗的依从性。给予患者血栓侧肢体护理,采取健侧卧位,避免压迫患肢;指导患者进行松拳、握拳等基本练习,减轻术肢的肿胀程度;采用按摩的方法在穿刺部位上方皮肤表面涂抹赛肤润,按照静脉走向进行涂抹,采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鱼际肌进行按摩[4],注意按摩的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血栓脱落等情况。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温度、肿胀变化、凝血功能等各项血栓相关的指标,若出现其他并发症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 结果

2.1 发生血栓患者例数 共发生静脉血栓3例,其中1例肺癌,1例乳癌,1例NHL,占置管患者总数的2.72%。

2.2 治疗及护理效果 3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7d后均得到好转,术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复查静脉血流顺畅并无血栓,无需拔出PICC;1例拔出PICC并介入放置滤网后行溶栓治疗,7d后得到好转,复查显示静脉主干完全畅通。

3 讨论

3.1 肿瘤患者PICC置管形成血栓的因素

3.1.1 疾病原因 临床研究表明,当肿瘤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时,血栓形成的几率较高。例如肺癌患者,其血液呈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增高,部分患者出现血小板增多,因此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几率较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纤溶等原因都会引起血压高凝,有助于血栓的形成。一些肿瘤细胞能够诱发血小板的聚集,血小板会参与到血液凝固的过程中,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强,这种高凝状态是形成血栓的有利环境[5]。肿瘤患者治疗中的置管、手术等都是造成高凝状态的主要原因。

3.1.2 血管内膜受损 血栓形成的最常见、最主要原因就是血管内膜受损。肿瘤患者置管较易造成内皮细胞损伤,例如操作人员的不专业、反复穿刺等原因,使静脉穿刺和导管置入的过程中刺激血管内膜;化疗药物的高刺激性也会引起血管内膜受损,例如环磷酰胺等,会引起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患者置管后由于其过度活动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会对血管内膜造成刺激,较长时间的PICC置管在不良活动的影响下可能会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当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后,就会充分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成分,造成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活力的增强,就会造成内源性凝血过程和外源性凝血过程,增加血小板的活化程度[6]。

3.1.3 静脉血流滞缓 静脉血流滞缓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第一,当血细胞、血小板在血流周围活动并不断距离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血小板会逐渐堆积至血管内膜上方,最终形成血栓的核心组织,在血流速度受到影响而减慢的环境下,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就会长期停留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血栓[7];第二,主要发生于癌症晚期患者中,癌症晚期患者缺乏活动能力,需要长期卧床不起,再加上化疗后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会导致身体虚弱、活动困难,在长期不活动的状态下较易形成高凝状态,从而引起血管内膜损伤,静脉置管后血管腔内相对会变窄,这也会造成血流滞缓,从而引起血栓。

3.2 护理及预防体会 在肿瘤患者化疗中采用PICC置管只需要进行外周穿刺,具有创伤小、穿刺成功率高等优势,有效减轻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和刺激,长期置管能够提供稳定的静脉输液环境,也更易于拔管,减轻肿瘤患者的治疗痛苦[8]。但也要看到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要制定预防和护理措施,防范于未然。当患者确诊为静脉血栓后,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必要时立即拔管,严密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生命体征等情况,促进血栓尽快得到好转。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置管前评估患者术后引发血栓的风险,护理人员要规范操作PICC置管,置管后严密观察患者常规指标和症状表现,及时预防和发现血栓的形成。总之,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肿瘤疾病因素、化疗、置管等,早期血栓风险评估、药物治疗及护理措施是预防形成血栓的有效途径。

[1] 宋波.PICC所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5(23):122-123.

[2] 段浏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锁骨下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5):107-108.

[3] 吴文桃,蒋雪娜.预见性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9):124-125.

[4] 王晔光.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原因分析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

[5] 李学勤,陈虹,王缘.集束化干预预防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4,29(5):94-96.

[6] 吕秋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3,19(17):36-37.

[7] 李艳,启连,李婷,等.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采取改进护理方案对其导管相关性不良事件及留置时间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 2014,20(31):117-119.

[8] 杨秀梅,唐晓,关琼瑶.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82-2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3.072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 (杨莉 胡敏 张园园)

猜你喜欢
置管血小板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