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霞,张绍岚,陈正平,智 娟,刘婷婷
(江苏省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依托专业社团的实践教学形式探索
陆建霞,张绍岚,陈正平,智娟,刘婷婷
(江苏省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224005)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出发,针对当前行业对学生职业技能需求情况,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将专业社团与实践教学模块相结合,促进康复专业建设。本文介绍依托专业社团的实践教学形式操作流程,阐述依托专业社团实践教学形式的康复专业建设成效。
专业社团;教学形式;实践教学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已成为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优化学生成才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还是以传统的体育、艺术等兴趣爱好类社团为主,社团活动以文娱活动为主,缺乏新意,且与学生专业对应性不强,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而专业社团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应更多地与专业相结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使社团活动作为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并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其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我校康复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依托专业社团进行实践教学。
1.1理论定义
依托专业社团的实践教学形式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改变了以往单纯在校内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尝试将课堂内外相融合,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相对接,将未来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作为社团活动项目和学生的学习案例;通过组织社团活动让学生进入行业机构实践,并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使其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实践。
1.2特点
1.2.1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可促进理论的完善。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专业社团以实践的吸引力激励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技能。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进行实践,感受实践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1.2.2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学生在校教育是个系统性的教学过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但由于受时间和场所限制,学生难以做到对所学理论与技术的及时运用。而依托专业社团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利用社团活动的灵活性,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去”,到社区、到行业机构,并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实践所学技能,从而将在校的系统性教学与社团活动相结合[1]。
1.2.3行为导向教学 理论是思想,实践是行为,理论引导实践,学习理论之后,要及时实践,否则容易遗忘。实践过程直接反映学生真实水平,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能让教师了解其学习盲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再教育、再培训及学生再实践。在行为导向的指导下,学生不断实践,并接触行业机构,使职业能力得到提升[2]。
2.1根据专业知识、技能模块创建专业社团
根据专业知识、技能模块和教学计划要求,创建相应的康复专业社团,包括儿童发展、PT、OT、ST、社区康复服务等,以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提升专业技能和素质为宗旨建立社团,把社团活动与专业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2.2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招收社团成员
在每届新生入学前,学业导师及专业教师通过网站、QQ、微信、微博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达专业理念,介绍专业社团情况,鼓励其报名参加专业社团。入学后,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校专业的基本学习要求以及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目标。学生可根据兴趣报名参加不同的专业社团,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对报名参加社团的学生,可通过面试、笔试等多种形式择优录取,以提高其竞争意识。
2.3根据教学计划开展社团活动
针对社团的专业知识、技能模块设计社团活动项目,围绕具体社团活动项目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预先收集典型案例。活动开展前,首先向学生介绍活动项目相关基本知识,然后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所需专业知识、技能教授给学生,最后等学生熟练掌握所需专业知识、技能后,在指导教师带领下进入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团活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再次深入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技能水平。社团活动以第二课堂形式开展,要求每周活动时间至少达到两个课时,活动内容以实践为主,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如针对服务项目进行技能培训、听行业专家讲座、到相关机构开展实践服务活动等。
2.4根据活动开展需要与行业机构合作
根据社团活动开展需要与行业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社团活动覆盖面不断扩大,项目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学校根据专业情况,与相关行业机构,如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福利院、养老中心等建立合作互助关系,不断丰富社团活动内容。同时,把行业机构“请进来”,与行业机构协商,由行业专家直接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掌握专业技能,并运用于社团活动实践中,使社团活动质量得到提升。
3.1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康复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教师课上讲得天花乱坠,但由于看不到真实场景、案例,学生总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不能真正领会所学理论知识,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依托专业社团开展实践教学,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专业社团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再通过社团活动实践,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3.2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激发职业热情
专业社团活动开展紧紧围绕康复服务实际工作内容。创新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社团活动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参与兴趣,又能丰富学生专业知识,还能培养学习能力、运用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人文关怀精神等未来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此外,还能从能力培养和精神塑造两个层面激发学生职业热情,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3.3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多赢
通过专业社团在各社区、行业机构广泛开展服务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专业技能,赢得群众赞誉、社会好评,使其感受专业服务所带来的成就感,坚定职业信念;另一方面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与康复专业,进一步扩大学校和专业知名度,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报考我校康复专业。同时也为教师运用专业技能服务广大市民搭建了平台。产教结合不仅能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还有利于建立既有扎实理论功底、较强教学能力,又有较强职业能力,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4有利于推动教研、科研课题项目研究
基于研究与实践,在康复专业教学中引进项目教学、产教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并带动学校其他专业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学校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深化。同时,专业社团可开展具有专业学术性的服务活动。如康复需求/现状/认识等方面的调研、康复宣教、康复技术推广、康复服务效果观察、辅具设计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专业社团建设,提升社团建设的学术层次,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师生科研兴趣,推动教研、科研课题项目研究。结合专业社团建设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把科研触角伸向地方的残联、民政部门及社区,运用专业学科优势与地方康复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综上所述,依托专业社团的实践教学形式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上有着独特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人文修养、社会能力、职业道德及技能培养均有引导与启发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将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独特作用。
[1]庄瑜.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外活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2]汤建新.基于行为导向的自主学习[J].中国建设教育,2014(2):61-65.
G420
A
1671-1246(2016)21-0117-02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年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社团建设为例”(2013SJDFDY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