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鸿雁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随州 441300)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胡鸿雁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随州 441300)
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与实践的研究,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形式与途径,初步形成“资源整合,互利合作”型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校外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延伸。校外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及职业素质、岗位任职能力与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是高职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平台,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实现校内学习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就必须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保障作用。如何建立高效率、深合作、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与随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合作建立“资源整合,互利合作”型实训基地已现雏形。
(1)以学校为主导,是当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主流模式。其实施途径大多数是学校主动联系康复机构、校内教师带教学生、康复机构提供见习场所。该模式虽有完善的学习系统,能系统地实施专业理论教学、技能实训和文化素养教育,有助于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但也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其一,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课程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实习实训效果差。其二,缺乏真实职业环境,不利于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培养。其三,注重专业定向教育,忽视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2)当前,以医院为主导的模式,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十分少见。该模式具有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职业技能,缩短和职业岗位的磨合期,提高岗位胜任力等优势。其教育功能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其一,过分注重岗位技能训练,容易忽视理论知识学习。其二,医院多从自身眼前利益出发,容易忽视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培养。其三,过分注重专业性培养,容易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长远发展及综合发展。
(3)校院共建模式是最佳模式。该模式既能增长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还能使其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该模式有以下三大特点:其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联系。其二,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相互融合。职业道德情感是隐性、默化的,是个人化、实践化的知识。培养职业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会职业道德情感。其三,专业定向性与非定向性相结合。医院在考虑人才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时,会更多地考虑专业性培养,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专门机构,承担着“育人”的基本责任,并且学校教育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性形式等非定向素质具有直接影响,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
2.1政府对校企合作相关政策与制度指导力度不够
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多数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倡导,学院或专业自发、主动行为,主要依靠学校和医院“交情”关系,以及医院领导对康复教育的支持与理解。政府对校企合作配套政策指导力度不够,校企合作缺乏相关政策与制度保障,医院和康复机构无法确定自己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作用、责任及收益,致使校企合作很难开展,即便开展也很难长期维持。
2.2康复医疗机构热情不高,实训基地稳定性较差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中,康复医疗机构缺乏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查结果表明有以下原因:其一,校企双方理念不同。其二,政府没有相关政策与制度约束双方的合作行为。其三,没有适当的利益收获。其四,临床工作任务重,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顾及校企合作。
2.3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双方难以互惠互利、双赢共进
高职院校自身实力有限,影响力不大,对企业的吸引力不足。校企合作只有建立在互惠互利、双赢共进的基础上,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如果学校不能培养医院需要、实用、满意的人才以解决医院的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不能给医院的发展、经营和管理带来实际效益,就不能真正吸引医院参与校企合作。
2.4责权划分不明,政府、医疗机构缺乏担当
校企合作的利益主体不仅有职业院校、企业,还有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及其他用人单位。政府是职业教育的主办者及政策制定者,其政策导向与经费投入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行业组织了解医疗信息和医药卫生发展需求,掌握着医疗质量标准与医技人才质量标准,对职业教育办学及医院发展有重要影响。
3.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教学实训基地,是实施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通过与康复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建立面向医药市场的双赢式实习基地,既能体现康复医疗机构对康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又能推进学生向康复职业人的转换。
通过实验调研,借鉴国外先进的校企合作经验,分析我国实训教学现状,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资源整合,互利合作”型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与随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合作建立“资源整合,互利合作”型实训基地,尝试在人力资源、环境物资、信息资源、双向学习提高、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合作互动,实现学校与医院信息互通、文化互融、人员互聘、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互利合作”型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使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师带徒教学模式的实施,高素质、高技能、适应行业需要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资源整合,互利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资源整合,互利合作”不是简单结合或拼合,而是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调控、有机组合,以实现资源的整体结构最佳化和整体效益最大化。“资源整合,互利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2.1环境物资资源整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双方现有资源开展实训,有效合理使用现有实训设备,保证环境物资资源整合的经济性原则。对实训基地现有资源进行整理、归类和筛选,剔除陈旧过时的资源,并及时补充、升级教学资源,保障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的新颖性和先进性。
3.2.2实训教学人力资源整合 选派校内青年教师到康复医疗机构进行短期或长期培训,规定未经实践锻炼的专业教师必须到康复医疗机构锻炼一定时间,了解并熟悉康复医疗机构,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让康复科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兼职实训教师,为提高康复科人员任教积极性,学院可补贴课岗津贴,提高兼职教师待遇;在学院牵头编写教材时,优先选择兼职教师参编,为其晋升职称创造条件。
3.2.3实践教学信息资源整合 其一,实训基地的使用需要实训指南,它是实训环节的教学大纲,可以明确实训目的和意义。各相关院校应共同组织专家、学者和行业技术人员商定、编写统一的实训指南。其二,科学构建实习实训与培训体系,实训内容应体现系统性、典型性和递进性。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行业专家指导下,制订覆盖本专业主要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的模块化实习实训与培训方案,明确各模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形成分模块训练与考核;根据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构建实习实训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阶段、就业需求的实训需要,提高实习实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三,我校和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实训项目、考核评价标准和题库等资源,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标准;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使其能被职业院校师生、康复工作者广泛应用,实现校校、校院资源共享,初步实现在线教学与辅导答疑。我院省级精品课程“康复治疗技术”全套教学资源已实现网络共享。
3.2.4双向学习,合作互动 其一,双向学习可以实现校园文化与康复医疗职业文化交流对接。医疗人员可以感受校园奋斗精神和学习氛围,提升人文素养与工作热情;师生也可以感受医院职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及职业竞争意识。其二,双向学习可以提升双方人员职业素质。目前大多数康复从业人员并非康复专业科班出身。医院选派行业专家到学校兼职教学,一方面可以丰富医疗人员职业经历;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其接触、学习系统的康复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学校选派教师到康复医疗机构顶岗实践、带教学生,可以使教师掌握康复临床新技术、新产品等信息、技术,尽快成长为行业专家型、双师型教师。
3.2.5科研创新,共同提高 职业院校和医院康复科拥有各自的科研平台,整合双方科研资源,促使双向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的创建,实现科研创新。一方面,利用我院教师康复知识系统全面、理论基础扎实等优势,参与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立项课题的研究及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另一方面,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人员参与我院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及校本教材编写。
4.1加强校企合作深度
通过政府相关政策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创新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监管模式,形成良好的组织协调机构,推动政府、学校、医院运行机制的有效结合;促进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创建有效的评价体系与标准,提高实训基地建设质量,转化科学技术成果,增加社会及企业经济效益。
4.2校企合作应权责明确,实现互惠互利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面临物资安全、学生人身安全、医疗安全等风险的规避与责任,需要政府、学校、医院三方联动。因此,明确三方权责意义重大。如何明确三方权责,虽不在本课题研究范围,但仍是每位康复职业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4.3加强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途径已形成共识,即专兼结合,内培外引。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做到两点:其一,校企共建合作制度,建立校企互培互聘、共同管理与考核的相关实习实训制度。其二,校企共建合作团队,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高质量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教师队伍。
G48
A
1671-1246(2016)21-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