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习共同体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能力

2016-03-14 03:58刘立萍王彩霞李玢钰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医药师生

李 然,刘立萍,王彩霞,李玢钰,谷 松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培育学习共同体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能力

李然,刘立萍,王彩霞,李玢钰,谷松*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在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落实“以学生为本”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迫切需要教师以学习共同体形式进行有效学习和合作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本文对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培育的必要性、构建设想等进行阐释,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发展和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学习共同体;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能力

高等中医药院校内涵性发展建设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集体合力。学习共同体是促进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发展的有效路径,它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统一为有机整体,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竞争力。

1 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这一概念是由霍德提出的,他认为学习共同体包括共同协作、共同价值观和愿景、共享个人实践、共同学习和应用[1]。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合作等促进师生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形式。

2 加强学习共同体培育的必要性

虽然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都形成了各自的教师团队,但这些团队中的教师之间学术交流相对不足。教师合作性学习形式有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等传统形式,有学术讲座、专题培训等常见学习组织形式,还有工作坊、学术沙龙、学术研讨会、网络学习共同体、集体交叉备课教研活动[2]等形式。但由于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一些教师不重视合作性学习,从而使学习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合作性学习遇到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形式有限、合作效果低下、隐性知识共享困难等问题,应通过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培育教师合作文化、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及激励机制等促进合作性学习[3]。

3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设想

学习共同体的培育需要学校从长远发展角度科学、合理地进行顶层设计,需要学校为学习共同体搭建任务和交流平台。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项目为主线、以科研创新和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教学反思研讨为中介,融入主题式实践,围绕课堂教学设计、科研项目、学生发展等展开深入思考与讨论,建立教师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专项资助教师工作室,融入“微课题”研究。其中,学习共同体的选拔、培养与评价是保障其构建质量的关键。

3.1创新选拔机制

有计划地选拔一批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通过自主申报、开放式竞选方式,从教师在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中的参与度、形成性评价、业绩等方面综合考量申报教师的教研能力与科研能力。

3.2共同愿景下的运行模式

强化共同愿景是构建和谐学习共同体的关键。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科研共同体、教科研共同体等,让教师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主选择,使其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挥特长,实现学校对教师的个性化培养。

3.3学习共同体的运作载体与内容

学习共同体包括教师学习共同体、师生学习共同体和生生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本着自愿原则,自由组合,组建工作室,包括学习者和助学者(专家、学者),使老、中、青年教师有效协作;师生学习共同体,本着双向选择原则,选拔和培养优秀学生助教,协助工作室完成教学和科研创新实践任务,以达到师生双赢目的;生生学习共同体,本着自愿原则,分工合作,围绕主题进行小组自主学习。

3.3.1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者、执行者、反思者与评价者。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是专业性、学术性、研究性、创新性较强的一个群体,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应遵循“学习—交流—共享—反思—提升—再学习”,其中知识共享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推动力[4]。教师学习共同体围绕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生评价、改革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技术、开发新课程、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开展学习共同体活动,采用组会、项目申报与运行、论文撰写、成果交流、课题讨论、教学研讨等形式开展活动。教师需要终身学习和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共同体能使教师学会学习、思考、教学和研究。借助“微课题”研究,可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每学年第一个月,工作室确立一个“微课题”进行合作研究。学年末提交“微课题”研究成果,使“微课题”成果在学校得以推广。注重发挥专家对学习共同体的引领作用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各学习共同体既相互独立,又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新思想、新方案正产生于这种学习共同体合作中。

3.3.2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在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落实“以学生为本”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迫切需要教师以学习共同体形式进行有效学习和合作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学习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会站在学生视角思考学生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教师需进一步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由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制定助教选拔、培养机制及工作章程,在教师工作室与学生助教双向选择下,以共同愿景进行师生合作。学生助教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研究型教学的导学案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根据学生需要与建议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完善教学活动,教学相长的同时,落实“以学生为本”理念。

3.3.3生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新时代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的大学生应具有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合作是学习共同体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创新是学习共同体合作与交流之后碰撞出来的智慧火花。生生学习共同体包含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成果展示、评价等要素,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自主学习;课中进行小组交流与合作探究,教师适当予以点拨;课后进行师生评价,发挥有效评价的激励作用,保障生生学习共同体活动的顺利开展。生生学习共同体根据学生意愿进行分组,每组6~8人,各组成员推荐小组组长,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和开展小组活动、安排组内分工。

3.4激励和评价机制的构建

学习共同体按照预先制订的阶段性合作计划开展合作性学习活动,每学年末对优秀工作室进行表彰,促使学习共同体活动良性长效开展。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办法,以3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学习共同体应主持一项具有辐射带动性的创新实践活动、完成一份调研报告、合作完成一篇论文、合作完成一项项目研究。

总之,高等中医药院校可营造和谐的合作文化,搭建任务和学习交流平台,组建学习共同体并开展活动,使学习共同体具有稳定性、执行性。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实现教科研合作,是推进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师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优势在于不同学科、专业教师可以有机会打破壁垒,因共同的项目或主题研究建立新型合作性关系,形成教师相互学习、合作的良好氛围,并形成稳定的学习和研究团队,实现从个体发展转型为学习共同体发展。

[1]张会肖,张志艳,张佳.专业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4):54-56.

[2]刘立萍,王彩霞,董秀,等.开展集体交叉备课教研活动的实践[J].中医教育,2015,34(6):83-84,89.

[3]杜颖.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29(6):1-4,51.

[4]黄水香.学习共同体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3):58-60.

(*通讯作者:谷松)

G451.2

A

1671-1246(2016)21-0022-02

注:本文系2016年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2016397);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UPRP20140939);2015年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项目(LNZYJG2015079);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立项课题(JG16DB266)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医药师生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