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护理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016-03-14 03:58杨长永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应用型素质学院

杨长永

(河南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独立学院护理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杨长永

(河南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基于独立学院高级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介绍护理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创建“学校实训+社区实践+临床见习+岗前培训+医院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护理专业

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独立学院这种新型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在全国已初具规模。独立学院有着自身独特的办学模式和建设特点,既不同于传统公办普通高校,又有别于民办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是借助公办普通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社会和民间资本,采取民办高校运行机制办学的新型本科高等学校[1]。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2]。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对护理人才培养以及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为例,研究和探索适合独立学院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多地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成为高水平实用型人才。

1 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体现[3]。独立学院的资金来源、教师结构、教学设置、生源等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实践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拥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的,是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更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践,即加强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4]。实践教学又称实践性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教育模式和管理水平还处于粗放型阶段,高等教育的重点仍在传授知识上,培养的学生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较欠缺。因此,当前独立学院的重点应当放在应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大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作为独立学院,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和重建,使传统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彻底得到改变,加紧构建更具创造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践环境,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在4年的大学学习中锻炼实践能力,接受更多实践教育。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护理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教育手段和环节。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在不消耗更多教学资源的条件下,引导学生发挥个性,培养知识应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非常必要。

2 多元化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

创建“学校实训+社区实践+临床见习+岗前培训+医院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递阶式校内实验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入临床实际问题,使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无缝衔接;建立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等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及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全面评价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1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核心[5]。为实现实践能力培养全程化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采用“学校实训+社区实践+临床见习+岗前培训+医院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5种实践教学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我国护理本科院校普遍实行最后一年毕业实习制度,护生对护士角色的心理适应性差,易出现校园期望与临床现实的巨大心理落差,甚至出现严重的职业疲倦感[6]。构建递阶式校内实训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入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实训针对大一、大二学生,主要是加强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按照工作实际要求和流程,在护理实验室建设模拟病房,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按照岗位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同时,积极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利用模型、模拟人开展情景模拟训练,达到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人文关怀、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构建基础性实验课程、独立实验课程、高仿真模拟综合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创新实验课程5个层面的递阶式实验教学体系,强调综合性、设计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实验,强化校内仿真实习和特色实验课程,引入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无缝衔接。

实践教学需要多种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的有效参与、调动与组织,基于多层次协同式实践教学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机整合了校内实践环节(实训、实验、课程设计)与校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平台使理论课与实践课融合,如社区护理学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结合、康复护理学与康复疗养院结合、急危重症护理学与120急救中心结合,将教学场所从课堂和医院扩大到幼儿园、防疫站、养老院、学校、社区卫生院、家庭等。

建立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综合护理能力。只有围绕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护理实践,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社区实践主要为了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社区护理作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和社区预防保健能力[7]。学生利用社会实践机会进入社区、养老院、孤儿院、幼儿园、防疫部门等,为人群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调研,了解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初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懂得人文关怀与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加强护理科研能力培养。

适时开展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搭建学校实训教学与临床实习的桥梁。见习是学生首次由理论学习阶段进入临床实践,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抓住学习重点,教学方法非常重要[8]。临床见习主要针对大三学生,此时他们已经进入了临床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在理论上了解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和护理方法,迫切希望到临床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感性认识。同时,专业教师还会亲自带学生到临床见习,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达到临床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见习质量。

护理技能岗前培训能使学生扎实掌握护理专业技能,在临床工作中较快适应护士角色,提高实习质量。专业的岗前培训能缩短学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时间,为临床实习达到良好效果打下扎实基础。岗前培训的重点是素质教育和护理技能操作训练。素质教育主要是卫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邀请护理前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讲解护理工作地位的重要性以及护理事业的发展;集中学习医院规章制度,强调劳动纪律,统一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素质和仪表,从坐、立、行的姿势与言谈举止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技术操作训练内容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由操作熟练的教师正规示范,学生进行训练,为提高训练效果还要进行岗前技能考核,要求学生能熟练做好每一项常用技能操作,考核合格才可进入临床实习。

规范化的临床实习教学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锻炼了职业能力,完成了护生向护士角色的顺利转变。医院实习针对大四学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直接途径,主要是通过制订及处理各种临床疾病的护理程序,进行临床护理技能技术训练和护士综合素质训练,重在培养学生临床观察能力、思维方法、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我们根据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制订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在近一年的实习时间里,既保证了学生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手术室、ICU等主要科室的实习时间,还设立机动实习时间,由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实习科室。实习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际的结合,推动了医学与人文的交叉,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顺应了新型医学模式的转变。

2.2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的关键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取案例教学法,即教师创设情景并呈现典型教学案例,陈述案例要点,指导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教师穿插提问并引导讨论,然后总结该案例的护理要点。案例讨论开展较为成熟之后可以进行情景教学,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病情变化、判断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在临床情境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加强学生应急应变能力,采取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恒定、逼真、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9]。标准化病人不但可以模拟病人,还能对学生起到指导和考核作用,考核学生临床应变能力、操作熟练程度、人际沟通能力和护理效果。另外,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从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对问题展开探究。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类似学科专家的研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此外,还可运用循证护理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2.3实施综合评价方法

教学质量评价是否科学,考核标准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中,改革传统单一的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个性的技能考核方式,采取融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和态度为一体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不再以技术为中心,而是以病人为中心,考核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是唯一目的,还要考核学生观察与分析病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和人文关怀能力等。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学生临床能力,这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方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采用多站点考试模式,分为护理评估站、技能操作站、健康教育站3个大站,由标准化病人配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病人的健康评估、医嘱处理、卫生宣教等。3个站相对独立,由不同教师考核,最后得出总分。整个考核过程除考查学生护理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掌握情况外,还考查其交流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以及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等,能比较科学合理且全面地评价学生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 小结

实践能力培养是护理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等,学生能够把不同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应用到实践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了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探索学习护理技能能力。但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引导。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既能够进行理论教学又能够进行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独立学院要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1]陈兰.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246-248.

[2]刘芙,王韶春.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教育管理,2011(3):88-90.

[3]陈兰,杨经伦,刘立勋.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8):176-178.

[4]康晓凤,陈京立,绳宇,等.以临床能力为基础构建护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63-65.

[5]张洪田.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8):73-76.

[6]胡荣,姜小鹰.中澳两校护理本科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的比较与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2):906-909.

[7]管惠娟,尹娜,梁万年.我国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A):1064-1065.

[8]陈鸿尔,孙兰飞,葛庆青,等.循证护理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2014,21(11):1-3.

[9]王蕾,陈松兰.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1,8(2):87-88.

G420

A

1671-1246(2016)21-0014-03

注:本文系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SJG2014008)

猜你喜欢
应用型素质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