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飞龙 李 毅 朱维铭 整理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210002)
·会议纪要·
第三届炎症性肠病南京论坛会议纪要
郭飞龙李毅朱维铭整理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210002)
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炎症性肠病(IBD)治疗中心和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炎症性肠病南京论坛”于2016年3月25—26日在南京举行,全国近7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设主会场一个,另设内科、外科、肛肠和营养分会场,并开设了“手术视频秀”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年度工作汇报”两个会议专题。朱维铭教授、谷云飞教授任大会主席,黎介寿院士等百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有专题发言54篇,内容涵盖IBD的药物选择、药效评价和监测、营养支持的时机和方法、合并症的诊断和处理、手术干预的方式和时机等诸多临床前沿和基础研究热点。同时,大会面向全国征集临床病例报道25篇,经热烈讨论,激烈竞争,最后评选出优秀病例报道2篇。
一、IBD的药物治疗
常规药物有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欧阳钦教授以“5-氨基水杨酸:旧知与新解”为题,详细讲述了5-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IBD的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提出在临床应用5-氨基水杨酸制剂时,应根据疾病累及部位选择相应剂型。小肠病变或全结肠病变应选用时间依赖型制剂(如奥沙拉秦缓释片);缓释剂型失败或全结肠病变应选择巴柳氮钠;远端结肠病变选择奥沙拉秦。
胡品津教授针对免疫抑制剂在亚洲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问题介绍了他们开展的一项共纳入253例患者的临床研究。在应用硫唑嘌呤治疗IBD时,NUDT15基因TT型、CT型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的风险显著高于CC型患者。因此对我国IBD患者而言,在使用硫唑嘌呤前,除应筛查TPMT基因外,NUDT15基因型的检测也非常重要。陈旻湖教授对“2016年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疾病大会”进行了介绍,指出NUDT15基因对巯嘌呤引起的骨髓抑制、DRB1基因对巯嘌呤引起的胰腺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冉志华教授阐述了生物制剂药物治疗浓度监测的问题,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长期监测药物浓度,实现个体化用药。
二、IBD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在IBD的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克罗恩病(CD)患者出现药物治疗无效、肠梗阻、肠瘘时,手术干预能有效缓解症状。全结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具有治愈作用。在“手术视频秀”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周伟教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龚剑峰教授和李毅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吴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杜鹏教授对腹腔镜手术、复杂CD手术、IPAA术的方法和技巧作了深入研讨。
美国Cleveland医学中心Luca Stocchi教授对IPAA术的手术时机和方式进行了探讨,对于重症UC患者,美国医师更倾向于选择三期手术,而IBD治疗中心则在患者临床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力争采取二期手术,同时,中心正尝试进行一期IPAA术。在外科分会场,朱维铭教授针对IBD的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吻合口质量的控制分别进行了阐述。
“手术视频秀”形象、直观地展示了IBD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技巧,为外科医师提供了切磋技艺、分享经验的平台。
三、IBD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
IBD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概率较高,其诊断和治疗相当棘手。钱家鸣教授在会上作了“IBD合并机会性感染的诊治”的演讲,着重介绍了IBD合并艰难梭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指出机会性感染给临床医师带来挑战,需多学科协作,共同应对这一难题。
四、“炎症性肠病组学”新概念
“炎症性肠病组学”是美国Cleveland医学中心沈博教授提出的新概念。他认为乳糜泻、显微镜下结肠炎(胶原性结肠炎、淋巴细胞性结肠炎)、UC、CD是一组由黏膜层发展至肠壁全层的疾病体系,可共同归入“炎症性肠病组学”的范畴,而从肠道症状到肠外表现的出现,则又是“自身炎性紊乱综合征”的体现。因此IBD并不是简单的CD和UC,而是一组综合征,其发病受控于基因组、环境暴露、微生物和免疫因素的共同调节,因此,IBD的治疗应重建各因素间的平衡。
五、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IBD治疗中心年度工作汇报
中心创建于2009年,依托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南京大学医学院,在朱维铭教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合理的营养支持、规范的临床路径、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鲜明的外科特色是本中心的特点。本次“年度工作汇报”分别由龚剑峰教授、曹磊医师、李毅医师、郭振医师、孙静博士就“腹腔镜IPAA术”、“CD合并脓肿治疗的临床路径实施”、“CD的营养治疗”、“CD合并狭窄的临床路径实施”、“雷公藤维持CD缓解的疗效评价”五个专题进行汇报。
本次会议气氛热烈,议题广泛,对我国IBD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IBD治疗的国际化进程,为国内外深入合作进行科研探索提供契机。
(2016-04-14收稿)
DOI:10.3969/j.issn.1008-7125.2016.05.010